第三卷 萬里江山
第607章 夏秋救災(三)

這還真讓張海覺得有點兒不可思議,沒想到運河沿線的百姓這麼組織性高。而且有經驗的人看看這些前來幫忙民眾的氣色就大致知道有無嚴重問題或弊情所在。不過轉念一想也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了。兩京之間的運河沿線那是信息傳遞最為迅速,新朝體制下監控反應也最靈敏的地方。因此也就沒有幻想那些曾經掀起波瀾的地方,民眾都能有這種水準。
「如今我們定都東南,在開國初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從西北西南一帶遷移不少居民充實運河沿線了吧。在一定程度上允許人們的逃荒甚至搬遷是要比跨越千里的運輸救濟更為節省的辦法了。」跟隨張海宋子悅等人一起出行的劉洪濤說道。
當然,如果帶著數百名全副武裝的戰士行走在野外,那也有些太過招搖了。因此這次隨同張海等人一起出發足有兩千餘人,除了專門的護衛武裝外還從近衛旅挑選了一和-圖-書千五百名戰士一同出發。這些人並不攜帶兵甲武器,而是攜帶糧錢手推車並跟隨船隊一同出行。隊伍的番號也是一個很普通的番號:工程兵第四十三團。
「這段路還算是好走,再往前面可就要注意了。」不知怎的,劉洪濤忽然對張海說道。車隊在嚮導的帶領下按照預定的路線展開行進,越向前走,距離其他的團隊也就越遠。逐漸的,連遠處輜重團隊的旗幟也都看不見了,兩千多和七百輛車組成的隊伍像孤立的行走在荒野中一般。
春季以來江北地區的旱情讓江淮一帶運河的水源也淺了不少,再加上不少船隻滿載著貨物,因此行船的時候只能格外小心的以櫓助船前進,盡量少用或者避免使用人力螺旋槳,一時間使得隊伍的航行速度慢了不少,至少同當年沿著運河兩岸南征北戰的時候是如此。不過船隻和水運還是大大的減輕了運河兩岸民眾的負擔https://www•hetubook.com•com,使得大量的物資在幹線輸送中不需要在當地徵集所用帶來巨大的浪費。
不知怎的,張海很像和近衛旅的戰士們一起勞動,前世今生,都很久沒有這種為了樸素的目的沒有負擔的火熱朝天的從事重體力勞動了。可如果那樣,張海身上驚人的身材和肌肉就會暴露出來,使今後的身份很難隱瞞,這還不談無甲的情況下所要面對的各種隱患。因此張海只能僅僅以一名隊伍內的護衛連隊頭領存在,並偶爾在披甲的情況下幫忙罷了。每一個出發的團隊都有專門的兩個護衛連隊用以應對這一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
不過,東北乃至蒙古草原的鼎定像在合適的打了一扇窗戶,再加上新朝不同傳統王朝的執行能力,使得這些事情成為了一種可能。
張海所在的「四十三團」兩千多人共編組了七百輛人力車,一共攜載有一百七十噸大概三千多m•hetubook.com•com石糧食,團部還保管有千余貫銅錢。兩個人負責一輛載重多達四五石物資人力車的時候即便對於近衛部隊的年輕戰士們來說也顯得不那麼輕鬆,至少按照行軍標準來說是如此。尤其是推著車走在一些土路的時候。
明時南直隸與浙江兩省的人口已經佔到了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運河沿線及其臨近地區則半天下。這樣的做法在傳統王朝下執行的難道極高,別的不說,搞不好就會把那些人搞成在外地地位極為底下的「客鄉人」受盡欺辱壓迫而成為不穩定的根源。這也是很多貧瘠惡劣之地的民眾寧可忍受貧困的生活也不敢於去外鄉冒險的原因。
黃河的演變讓當年楊廣時代的大運河失去了本來面貌,向關西一帶調運能力越來越低。不過在張海的一些知識記憶碎片中,也恰恰是關中一帶沒有了貴族與王朝都城的負擔,那裡的百姓在中國近代關內地區普遍衰敗貧困就連江浙一帶hetubook.com.com也不能免俗的情況下也能過上尚可的生活,可不知在這個時代的時候如何。
尋常微服出尋,如果身邊的青壯男子只有兩三個,這還可以偽裝成紈絝子弟。要是超過七個,甚至多達十個,而且看起來還全副武裝,那不論在城鎮里還是鄉間都會引起警覺。也就是親衛連骨幹們的兵甲和火器乃至心理素養和訓練都達到了尋常王朝的護衛們難以企及的高度,外加張海的天賦及個人武力也達到了百年難遇的顛峰水準,才使得通常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的「自由微服」成為可能。
船隊過了揚州之後走過一系列似曾相識的湖面,再向前行似乎邊的困難起來,船隊上的戰士們開始紛紛下船搬運物資設立大營以及從運河幹線運輸到支線運輸的中轉站。臨近地方的百姓在地方上有效的組織下也紛紛前來幫忙,使得夏季的中轉大營很快的建立起來。還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不少的臨時糧倉用於糧食的轉運。
好在和-圖-書親衛連的戰士們任務相對小一些,而且也因為體質相比一般近衛部隊尚好而感覺不到那樣疲憊。
張海加上身邊六七個親衛連精幹,配上精良的鋼甲和精製的火器弓箭完全可以不懼絕大多數承平年代的鄉間大戶武裝,或者縣以內的造反武裝。可是上次出行的經歷證明:要是在不安分的地方碰上不安分的勢力,十來個足可以以一當幾十近百的精強的隨身護衛也不能保證安全。因此,跟隨張海出發的除了親衛連的兩個排近百名精幹戰士外,還有獨立近衛部隊的一半人手大概五百名左右優秀的戰士。這達到加強營級別的精銳力量即便遇到傳統水平下的幾萬大軍也有足夠的把握破圍而出。
「江北山東除了問題都還好說,物資調運的成本都很低。要是想要把大量的物資調集到山陝,困難就難多了,尤其是開封以西黃河兩岸的水運線遠不像運河沿線這麼好走的情況下。」在船上的時候,張海想起了什麼,不由嘆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