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萬里江山
第672章 十路突襲

目標分別是寧邊大都護府、平壤府、黃州牧、海州牧、開城府、原州牧、忠州牧、清州牧全州牧、羅州牧;
也只有給朝鮮各道大軍「新軍主力部隊兵力嚴重不足」且「用兵十分託大」的印象,才有可能吸引敵軍重兵集結起來同新朝主力部隊決戰,盡量減少控制整個朝鮮半島的時間和麻煩。
進攻平安道的北路的新軍主力部隊兩個營群還是比驛站傳信慢了一部,當臨近平安道的時候,平壤府至寧邊一帶的大軍已經開始有集結動員的跡象並準備應對可能的威脅了。平民百姓也擁有身份木牌和類似保甲一類更嚴密的制度下,戰爭動員也比中原王朝尋常城鎮在面臨危機的時候更為迅速的動員起來。
按照這個時代的一般軍事經驗,三千人以上的步兵或者一千人以上的騎兵是形成最基本戰術單位的最少人數,這樣的兵力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兵力眾多一方箭矢投射火力從四面八方形成包夾帶來https://m.hetubook.com.com的威脅。如果少於這個兵力,就算是再怎麼精銳的強兵面對規模龐大的大軍很容易被夾攻吞沒。
進攻每一處要地的軍隊,只有經過加強後由步兵連升級后臨時編組的五六百人左右的步兵營規模的單位。每個步兵營臨時形成四個百人規模的作戰連,而連以下則由班擴充而成的分隊做為主要的作戰單位,另配炮兵連及必要的軍官勤務單位。
經過三天的陸路行軍,以在這三天的時間內幾乎損失了三分之一的馬匹為代價從朝鮮王京出發的北上四百里,進攻隊伍終於逼近了朝鮮古都平壤。
攻略和抄掠朝鮮王京的作戰行動成功后,舊曆臘月初三,第六旅就迅速展開了向整個朝鮮中東部的十座城池的進攻作戰行動。
因為自后金崛起時代以來朝鮮北方邊患重顯,平安道也成為朝鮮北部駐有重兵的軍事重鎮,平安道與王京之間的聯https://www.hetubook.com.com絡通信也成為整個朝鮮王朝的重中之重。
這個道理適合於冷兵器時代的部隊,不過卻並不適合於如今的新軍主力部隊。自從幾年前之前開始,密集的單兵火力和足夠的支援火器能夠使新軍主力部隊以看似單薄的單排迎敵作戰,作戰隊型的正面人數密度僅為一般冷兵器部隊的十分之一或者較強冷兵器部隊的五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五六百人的「小營」就能成為迎敵的最基本作戰單位了。
新朝四年舊曆臘月的朝鮮半島多平川丘陵與樹林的東部,雖然沒有蓋馬高原那樣的嚴寒,卻仍然有著中國北方冬季般的寒冷。
過於深入朝鮮半島東部山地的咸興府,江陵大都護府則因為冬季冰期的原因暫時不成為第一波的進攻目標,也讓殘敵有集結兵力的地帶。而沿海的慶尚道慶州府等地則屬於利用水路機動或是調動駐日新軍部隊隨時可以支援的地區了。
李倧當然清楚朝鮮www.hetubook•com•com北部各道邊境以及臨近日本的南部各道沿海有不少戰備程度稍好一些的軍隊,整個朝鮮的軍力在幾十年前經歷過倭亂又獲得明朝不少幫助后提高了很多。但也深知:以這新朝主力部隊強悍的戰力,只要來襲的軍隊超過五千能夠形成基本的戰陣,那些勤王大軍若要前來也絕對是以卵擊石,不過是方便了來敵更輕易的消滅朝鮮抵抗力量罷了。
而這樣託大的分兵進攻戰略自提出后楊波本人也多少有些疑問,覺得風險太大了,尤其是平安道乃是整個朝鮮北方的軍事重地,再加上咸鏡道的鏡城都護府、北清都護府,北路部隊將面臨太多的敵人。總共一千幾百人的兩個營步兵部隊就顯得過於勢單力孤了。因為對朝鮮軍隊的戰鬥力並不能真實了解,所以楊波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這一波「十路分兵搶攻」按照計劃是同朝鮮王京宮城傳檄各地的使者一起行動,在各地文武官員最多剛剛受到王京變故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消息的時候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給予敵軍致命的一擊,徹底打垮整個朝鮮原有的軍事體系,每一路的步兵營也都配備了懂得朝鮮語的專職翻譯以應對各種可能的情況。
詳細的歷史不是新軍日常軍政教育的重點,楊波也不知道當年靖康時期的宋軍勤王大軍有沒有同來敵拚命,因此在如何吸引敵軍來攻的問題上楊波也決定採用戰前商討出的冒險備選方案了。
為此:北上搶攻平安道的部隊配備了全軍相當比例的輜重馬匹,讓不到一千二百人的平安道北路攻擊部隊通過攜帶和繳獲配備了兩千余匹馬,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騎兵部隊。這當中精銳骨幹以及原前正規步兵比例也較一般隊伍更高些,才使得楊波稍稍安心了些。
北上進攻平安道的部隊儘可能的輕裝前進,為了減輕負擔甚至沒有攜帶過重的火炮,而僅僅是攜帶了更多的超輕臼銃而已,平均每名官兵包括給養在內的全部負重不超過四十千克。但即便是這樣,和*圖*書那些並不算怎樣強壯的輕型馬在這樣的天氣與負重下展開強行軍的時候僅僅在一晝夜之後就出現了大量累、病損耗。死亡的馬匹多到幾乎可以讓騎兵們以馬肉做為主糧充饑。
平壤府曾經是朝鮮歷史最悠久的古都,歷史遠長於漢城。在朝鮮歷史類似於三皇五帝傳說時代的天帝庶子熊女所生的檀君王儉所建立的古都就在平壤一帶。之後的商貴族箕子以及後來的燕國人衛滿,也先後在朝鮮半島北部平壤府一帶建都。之後從漢四郡的中心樂浪郡首府乃至唐代的安東都護府也一直是朝鮮半島的政治中心。直到唐末五代時期的戰亂及南部勢力的崛起才使得舊都平壤逐步荒廢,但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得這做飽經滄桑的城市經歷過不少劫難,卻依然是朝鮮王朝時代能夠于王京漢城府相提並論的「兩西重鎮。」
或許是平日里對抗演練或推演的時候楊波養成了一種以最壞的情況來考慮問題的習慣,對於朝鮮各地的勤王大軍會不會前來受死實是沒有任何把握。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