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神京風流堆錦繡
第一百八十三章 喜事盈門(二)

只是兒子大了,又是千里迢迢才歸家,在鴻大老爺跟前,郭氏就沒有揭破此事。
郭氏長吁了口氣道:「要是當年舊事真的如此,那瑞哥以後也有為難的時候倒是慶幸二房二老爺已經與大老爺分家,雖住在一起,到底是兩家人了……」
除了次子添丁之外,郭氏頂關心的就是沈瑞入嗣之事。
待見了從京城回來的管家與郝媽媽,曉得沈瑞被選為二房小長房嗣子,沈舉人腦子裡只閃過一個詞「雙喜臨門」。
如今聽了這消息,夫妻兩個都只有歡喜的。
只是沈瑞畢竟是他元嫡之子,沈舉人不能表現的太歡喜,否則落到旁人眼中,倒顯得他這個當爹的不慈。
郝媽媽顯然被張老安人的反應驚的愣住,這老太太糊塗了?之前她不是盼著將嫡孫出繼出去么,眼下怎麼又改了主意似的?
要是當初從松江富戶中為沈琦擇妻,嫁妝是能多些,可五房並不缺銀子。
雖說過去三十年,可當年發生的事情總是有跡可循。二房二老爺還不知道,他才踏到松江,五房一家三口,就已經拼湊出當年舊事。
二房小長房,大老爺是侍郎,徐氏是宰相之女,除非沈瑞蠢笨如珠,否則以後前程定是飛黃騰達
或許有人會因此譏諷他,可那又如何?
沈琦點頭道:「過了這些多年,還真是不好打聽,幸好大哥有個同年出身京中仕宦之家,正與二房老宅同在一個坊,與二房兩家也是有交情的,打聽到一二和_圖_書…二房伯祖父在世時,是有一孫姓好友,本是南邊的人,后遷居京中,就在沈家西鄰買的宅子。孫太爺喪妻,獨有一老來女,因怕無人教養,當年就養在二房,有伯祖母教養。那應該就是源大嬸子了……」
這哪裡是有淵源,這是淵源頗深。
郭氏笑吟吟地聽他說了京中的消息,其中頂頂重要的不是沈全入名書院之事,而是二奶奶蔣氏在正月十六時添了沈琦長子。
「那邊大老爺、大太太怎會如此哩?讓沈瑞做小宗宗子,他們怎麼敢?」張老安人自言自語道:「難道他們不曉得孫家的身份?」
鴻大老爺自己就是舉人,自然曉得科舉仕途不是那麼容易的。
想到這個,郭氏對孫氏的感激又多了三分。
郭氏與鴻大老爺聞言,齊齊愣住。
「我與大哥之前就猜著二房大伯父、大伯母會選瑞哥,果不其然。」沈琦道。
他是本生父,沈瑾是沈瑞的本生兄長,似乎四房眼前也出現一條直入青雲的平坦大道。
沈琦搖頭道:「這個倒是不曾聽聞,當年孫家太爺是死在外頭,家中管事扶靈進京的,福地與伯祖父在一塊,當年是在寺里操辦的喪事。因是滄大伯與大伯娘充做孝子孝婦,引得不少人議論紛紛,才有人記得當年這段舊事……」
郝媽媽聽著這話有深意,耳朵忙支愣起來。
鴻大老爺夫妻親近孫氏,對於二房二老爺自然心裏就有了成見。
沈琦的話能https://m.hetubook.com.com騙的了鴻大老爺,這個叫「君子欺之以方」,郭氏是女子,又是個全心惦記三個兒子的母親,沈琦這一套說辭,卻瞞不住郭氏去。
「年前臘月二奶奶家才抵達京中,次日宗房大少爺就接了瑞少爺過去,五房大少爺接了全少爺,狀元公也想要接二哥過去,二房大老爺、大太太卻沒讓……自打二哥過去,那邊大老爺與大太太就頗為看重二哥……」郝媽媽斟酌著,回道。
畢竟沈琦的笑臉在這裏擺著,要是京中真發生什麼大事,他也不會如此輕鬆自若。
這門親事當初無人看好,即便是孫氏牽線,郭氏心裏也曾猶豫。還是孫氏說的清楚,沈家五房既然要子弟讀書,幾個孩子又都成氣,那官場上的關係臂助比真金白銀更可貴。
因此,鴻大老爺便點頭道:「你滄大伯與六族兄說的正是,讀書要緊,卻也不能讀成不知世事的書獃子。」
沈琦想了想道:「說不定讓娘猜了個正著,大哥那同年還曾提及一事,那就是洲二叔當年成親成的很倉促,成親后就被分了出去……一直到伯祖父去世,伯祖母病倒,他們夫妻才搬回老宅侍疾,後來就沒有再搬出去……」
父子兩個正說著話,郭氏在後院已經得了消息,顧不得等兒子過去,就急匆匆地趕到前院來。
如今又如何?蔣知府榮升在即,蔣知府的弟弟在京中亦仕途平順,沈琦妻族有這兩位長輩在,以後https://www.hetubook.com.com入仕,就多了一門臂助。
不過收到宗房的邀約,曉得當晚宗房設宴給沈洲接風洗塵,夫妻兩個還是去了……
郭氏覺得很不對,鴻大老爺也察覺出不尋常來,問道:「孫家與二房一直交好?沒有交惡的時候
瞧著二房大太太去年回京,各房都心甘情願地送了嫡子嫡孫過去,就曉得大家都是惦記二房嗣子之位的。
同沈瑞相處這幾個月,她瞧出來沈瑞待下是真的仁厚,並不是刻意收服那個。
同他的歡喜相比,張老安人則是惱了。
郭氏皺眉道:「我之前叫沈全帶口信給你們,叫你們打聽瑞哥外家與二房淵源,你們可打聽清楚了?」
「什麼?竟然是小長房嗣子?」張老安人聽了郝媽媽的「報喜」,絲毫不覺得歡喜,反而氣得面色發白:「不是有沈珏在?小長房怎麼會擇了沈瑞?」
之前他們夫妻點頭打聽這門親事時,族中女眷還有不少人風言風語,說蔣氏八字硬,嫁妝不豐厚之類的,又譏諷五房此舉是為了巴結蔣知府。
有失有得,不外如是。
就是沈瑛,讀書資質已是不俗,會試還曾落地一科。沈琦資質,本就與長兄差許多,當初過鄉試時已經僥倖,會試多磋磨幾科也是尋常。
這世上哪裡又有十全十美之事呢?
孫氏生前雖有賢名,可日子過的並不舒心,也受了四房母子不少的氣。之所以默默忍了,不過是娘家後繼無人的緣故。有二房這樣的靠山,又什和_圖_書麼可遮掩的?
沈琦二十多歲,夫妻兩個成親也好幾年年,蔣氏始終不曾有妊,郭氏與鴻大老爺之前都頗為擔憂
四房張老安人已經老糊塗了,沈舉人也越來越荒唐,她倒是寧願「身在曹營心在漢」,為沈瑞在松江做耳目。
沈舉人明日就是成親正日,這一日喜棚已經搭起來。
郭氏與丈夫對視一眼,極為震驚。
同丈夫一樣,看到兒子的那刻,郭氏未喜先驚。
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總共六個關卡,越往後越是艱難。
雖說以沈琦與蔣氏的年紀,這一胎即便是女兒也好,先開花後結果也沒什麼;可能一舉得男,到底是好事,蔣氏心裏也踏實些。
郭氏到底心細,問道:「除了這些,可還打聽到過旁的?二房二老爺是哪一年成的親?岳家是什麼人家?」
他之前不贊成張老安人的功利,覺得嫡子出繼有損自家顏面,可沈瑞不在這幾個月,他也偶爾會想象一下沈瑞要是出嗣二房會如何如何。
只是這樣的淵源,為何要掩下?
既然是這樣的交情,對於孫氏這個孫太爺獨女,三太爺怎麼不將其嫁到京中,而是遠嫁到松江來
怪不得當年二房大太太送嫁,孫家沒有女性長輩在,兩家既是通家之好,二房大太太張羅此事,也說得過去。雖說她當年年輕,也不過二十來歲年紀,可因是長媳,到底與尋常靦腆小婦人不同。
沈琦便將諸少年到京后表現都講了,沈瑞並無出彩之處,可也沒有半點https://www.hetubook.com.com錯處。他那個老師,竟然也不是尋常人,而是成華年的狀元、帝師、禮部侍郎之子。
鴻大老爺向來脾氣好,見妻子生氣,忙勸道:「不管當年發生什麼事,如今源大嫂子已經走了幾年,氣也是白氣。這事不管是真是假,都不好揭開來說。」
張老安人卻只念叨了這一句,就不再說了,只是神情甚是糾結,似乎有什麼事情想不明白……
郭氏皺眉道:「聽說二房二太太與二老爺是親上加親,如此一來,倒是也不難猜。即便三太爺當年有心照顧老友之女,可孫家是商賈之門,聽說三老太太是高門之女,定是瞧不上孫家,另作親事了
郭氏冷哼道:「怪不得你源大伯娘掩下此事,以她的心性,要不是有瑞哥在,怕就是死了也不會去求二房……」
蔣氏由知府太太教養大,是個脾氣品行都上佳的女子,郭氏亦是真心疼愛這次媳。她小小年紀,父母雙亡,命運多蹇,多虧了蔣知府太太庄氏教養,又有孫氏做媒,才能嫁到沈家五房這樣的清靜人家。
沈琦驚訝地看著郭氏道:「娘也想到此處了?我與大哥私下裡也說來著,以伯祖父與孫太爺的交情,為了照顧當年的源大嬸子,最妥當的法子,就是結為姻親,兩家成了一家……當年滄大伯已經娶妻,潤三叔還是稚齡,倒是洲二叔年紀只比源大嬸子年長一歲,正是青梅竹馬。」
看來二房三太爺當年與孫家太爺真不是一般交情,讓長子、長媳充孝子孝婦,不是一般人能做出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