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陳乃新國

黑驢是好黑驢,江都獨一份。
劉備目光移向劉永:「孝先手中並無閑人,如今自是缺人。朝廷處處有閑人,為何還缺人?」
劉禪先後翻開,神情平靜,看完后想了想,說:「孝先兄長事事為天下先,此舉利國利民于長遠。只是孩兒以為今後孝先兄長有所舉動,應先通告朝廷,朝廷也不至於事事被動,無所舉措。」
「允南先生,陳公在麥城設立小學,本發書來邀,某又貪戀權位不忍輕離。今聞陳公欲編啟蒙字典,可見陳公十分重視衛率小學,為家中兒女顧慮,今有意遷居麥城。」
荊州是真的被打爛了,鵝種難尋絕非笑話。
今日當值的黃門丞黃皓端來許多奏報,都是大清早投入黃門的新鮮奏報。
譙周看了看羅蒙的一雙兒女,都是很聰慧伶俐的樣子,也向著他拱手施禮,譙周回禮,笑說:「蔡大家與公主殿下設立女子小學一事雖出奇,但也算是開創新風。我也有意前往諮詢內情,也好便於朝中探討。」
www.hetubook.com.com后,他將十幾份陳太子衛率、小學、字典相關的奏疏推給劉禪:「公嗣先看看,有何想法。」
只是羅蒙一家似乎在做搬遷準備,前後五輛手推板車停在門前,羅蒙的一雙兒女已經坐到了板車上,家中奴僕除了女眷步行,男子負劍推車。
北城,新修築的元戚坊,御史中丞習禎上朝前正與自己的小孫兒告別。
可漢軍高級水師指揮軍吏本就少,羅蒙總有重新啟用的時刻。
譙周準備乘船前往麥城問一問情況,剛出門沒走十幾步,就見鄰居的鄰居開門走出,是原來的水師部督羅蒙。
「道理是這樣,可朕沒臉去說。」
劉禪是頭低著自己想事情,劉永在一側眼睛左右轉動,似乎有所心得。
劉備本就睡眠少,回江都后思慮長久,熬到深夜才睡,天一亮就自然睡醒。
劉備想到了自己與田信的年齡差距,微微頷首:「陳乃新國,此言有理。」
幾個鄰里與羅蒙一起談話,譙周也走www.hetubook.com.com過去詢問:「公覆,這是為何?」
劉備手裡握著張飛的請罪奏表,內容是張飛擅自放棄北府番號,跟陳國交換了一批物資。
羅蒙是襄陽人,字公覆,襄樊戰役期間充為水師領軍校尉,關平東征時,跟陳雷充任水師左右部督。
而自家自以為有鹿門山,也有未來的太學,沒必要去參与什麼小學、衛率,因家中討論沒結果,也就拖著沒有答覆。
「兒臣以為漢乃舊國,陳乃新國。昔年如陸伯言、張惠恕等人來投,朝廷不能用,非是不知其賢能,而是舊國頑疾使然。而陳國是新國,並無舊疾,能人盡其用。」
劉備不急著看,用餐前做健身操,未過不久,三個兒子不分先後來向他請安、問候。
「我去麥城也算公幹,昨夜就遣人定了一艘船。公覆若有意,不妨一同乘船?」
心思敲定,反正議郎這個職務就是方便走動的職務,也不需要天天點卯。
譙周所邀,羅蒙稍作考慮還是拒絕,作為水師退下https://www•hetubook.com•com來的高級軍吏,他出行如果要坐船,有的是免費的船。
漢口戰敗后,趙累敗死,部督陳雷陣亡,另一面部督羅蒙也削職處理,如今算起來是個白身。
江東降臣、人才需要閑置一段時間進行篩查;篩查后也不能授予重要職務,也不能把教育的權力交給這些人。
許多豪強莊園里不見得有能力養一群鵝,自己可是送了一群鵝,過個十年,得繁育出多少鵝?
江都,大清早的,議郎譙周在自家院落里圍繞著黑驢子來回踱步,出於某種猜測,總覺得當初去麥城求種,自己應該受到了糊弄。
作為父親,劉備也有意放縱劉理,不使劉理承擔職務,給劉理一個輕鬆的生活環境。
田信跟習宏是並肩作戰,崛起於微末之際的朋友,所以習宏的兒子習溫也在田信邀請範圍內,習宏早早把兒子送到了麥城,編入衛率小學。
可現在實在是沒臉去見搞船運的那些人,圍繞江都搞運輸的,要麼是豪強家中的小船隊,要麼就是漢軍和_圖_書水師的副業。
羅蒙這裏與譙周分別,一個走水路去麥城,中午就能到;另一個扶老攜幼走陸路,下午才能到。
至於劉理則事不關己,這是個幸福的小子,哪怕有些智慧,也不去觸碰,優哉游哉的。
嗯,應該去一趟,要知道送給麥城的那批鵝蛋足以孵化出一個龐大鵝群……這是一個產業,產業!
陳國用人沒有歷史包袱,敵國叛臣在陳國效力也沒有精神包袱。
遂一同用餐,連關羽都開始吃清淡的粗糧,劉備這裏也有這個趨勢。
畢竟龐宏也會參与到衛率小學的教育工作中,都是親戚、鄉黨,理應給個面子。
可受孕進展跟其他官吏家的馬匹比起來有些緩慢,自己或許應該去麥城,找陳公討個說法?
「是。」
劉禪頭低著,朝廷是真的缺錢、缺人。
既然朝廷沒有相關計劃,孩子教育又刻不容緩,不存在對立的選擇,那暫時把孩子送到麥城不算什麼過錯……如果朝廷也跟著設立小學,再看雙方師資情況,擇優而定。
反正現在朝廷也沒有m.hetubook.com.com相關的小學、中學設立計劃,倒是龐林在豫州鋪設小學教育,每縣有小學,郡城有中學。
看似人才匯聚,處處有富餘、閑置的人,可很抱歉,事情就是這樣,到了用人之際,這些閑置的人,都是不合適的人。
可現在田信要編啟蒙字典……這是個不打無準備仗的人,既然已經宣揚出來,那說明計劃已經制定妥當。
羅蒙見譙周身後幾個僕僮背負簡單行囊,距離麥城雖近,步行也就一日路程:「允南先生可願同行?」
劉永笑容勉強:「如今朝廷窘迫,兒臣想來蓋是同理。」
養軍的耗費太大,哪怕現在江東投降,可終於教育的人才還是太少了。
自家沒有更好的選擇,只好將習溫、習隆這對同齡的同族叔侄一起送到麥城求學。
握著奏表,劉備臉上已有老年斑,目光明亮:「朝廷乃匯聚天下英才之所在,天下英才群聚一堂,尚不能預測孝先舉動,還要孝先事事通稟……此言也不怕孝先笑話。何況,就算孝先事前通稟,朝廷可有人力、物力一同跟進?」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