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一身轉戰千里路
第059章 斷後

清軍突圍的結果沒有什麼懸念,山西綠營向西攻擊了一天也沒有找到出路,他們向北深入內陸山地十幾里,但依然能夠見到明軍的哨所和營寨。而且明軍的防線也相當厚實,即使越過明軍的營地也會遭到明軍增援部隊的阻擊。
不過山西綠營不肯放棄,他們堅信李國英的判斷,那就是明軍的兵力不足,無法形成一道連綿的戰線,若是明軍強行延展他們的防線,那整條防線上的兵力就會被攤薄——除了相信這個判斷外,山西綠營也沒有其他的出路,因為事實若非如此的話,清軍就只剩下了死路一條。
川陝總督本人全身披掛,坐在中軍帳中急切地等待著前線傳回來的消息。南線和中央都是由川陝綠營負責,這兩千披甲的先鋒即使遇到了明軍的主力阻擊,也可以利用對地形的熟悉且戰且退——其實他們也稱不上多麼熟悉地理,但是總比山西綠營強得多。
「他們都是好兵,再說就是民夫也能當兵用啊。」袁宗弟完全不理解鄧名到底在說什麼。
李國英親自坐鎮,知道前鋒將領斷然不敢撒謊欺騙自己,既然明軍在每一處都有充裕的兵力,那就只能說明鄧名得到了大批的援兵。
這一通逃亡下來,不知道有多少人得迷失在無人區,有馬就意味著生存的機會更大。
就算鄧名有糧食儲備、有水路優勢,可皇太極也同樣有大量的儲備和本土作戰的優勢,現在鄧名表現出的動員能力比皇太極時期的滿洲還要高得多,這讓李國英感到非常不解——皇太極當時已經在遼東經營了很多年,手下有很多在遼東出生的漢人、投降漢軍的第二代和十年以上的漢人包衣,這些人都對滿洲人死心塌地,肯定不是鄧名手下這幫從五湖四海收羅來的人群能比的——而如果沒有足夠長的統治時間,以李國英的見識,他完全無法理解鄧名如何敢大規模動員這些不可靠的壯丁。
「不,很少,我只有一萬五千軍隊,其中還有三千是水手,剩下的都是民夫。」鄧名不得不更正袁宗弟的看法:「他們不是士兵,不是輔兵,而是民夫!」
「總督大人放心,要是差事辦砸了,末將絕不會活著回去見總督大人。」王明德和其他奉命斷後的甘陝將領紛紛慷慨陳詞。
「好吧。」李國英終於點點頭,宣布自己會帶著山西綠營的披甲兵率先突圍,留下駐防八旗和甘陝綠營斷後,還不忘囑咐王明德:「一定要護得滿洲大兵平安。」
滿洲都統的話一出口,山西綠營將領頓時感到天都塌下來了,這二百隨行的滿洲大兵不走,誰敢先走?一路上川陝總督把這二百駐防八旗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現在滿洲大兵都斷後了,那大家看起來也只有一起死在這眼看就要斷糧的死地了。
兩千名山西綠營主攻北面,他們的兵力相對比較雄厚,而且這一帶也被李國英預判為比較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段。當明軍的注意力被南線吸引過去的時候,山西綠營就可能找到明軍防線上的薄弱環節,然後打開一條通道。
※※※
清軍進攻的時候,鄧www.hetubook•com.com名可以讓民夫參与防守營地,就算他不下令這些民夫也肯定會幫忙,敘州來的不用說,就是成都的民夫也不可能看著清軍突破營牆來殺他們。而鄧名也可以強詞奪理稱他沒有把這些民夫當做軍人使用,他們是自願助戰的;而如果全軍迫近李國英的大營,和敵人野戰爭鋒或是冒著清軍的火力和騷擾挖壕溝的話,鄧名就沒法不給這些民夫軍人待遇了。
「王明德。」李國英給斷後的將領們做最後的交代,他今晚就會帶著山西綠營的披甲兵往北面的內陸跑,為了避免被發現肯定不能帶大量的輔兵累贅,所以除了武器外盔甲也都要留在營地里。對此李國英給山西綠營的解釋是用來加強斷後部隊的戰鬥力,也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和贊同:「七千副盔甲,你可不能給我丟了。」
「我沒法這麼打。」鄧名兩手一攤,無可奈何地說道:「我沒有那麼多軍隊。」
山西綠營的報告讓李國英沉吟不語。清軍在南線和中央的攻擊也不成功,王明德只打了一個上午就叫苦不迭,抱怨明軍的營壘堅固,絕對無法突破;而中央的甘陝綠營也稱明軍防備森嚴,讓嘗試突圍的清軍無隙可乘。
掰著指頭算算,李國英認為鄧名最核心的部隊就是川軍,那些人手下的輔兵可能都被鄧名提拔為軍屯看守和甲兵;其次就是浙江來的亡命徒。不過李國英始終沒有看到劉曜、楊有才和其他青城派的將領出現在戰場上,一次也沒有過,所以李國英一直懷疑鄧名在成都進行了大清洗——這會導致鄧名對舊川軍的控制力進一步下降。
軍事會議就這樣結束了,山西綠營將領們都聽得稀里糊塗的,他們只知道自己攤上好命了,李國英讓滿洲太君和他的嫡系斷後,給他們爭取一條活路。不過為什麼會有這樣詭異的安排,他們卻無論如何也想不通,更讓大伙兒覺得無法理解的是王明德他們最後的表態——你們明明是斷後的好不好?本來就沒有機會活著回去見李國英了,還說什麼拚死也要護得滿洲太君周全……還有,滿洲太君怎麼也判若兩人啊,來的路上不是一直呆在中軍里唯恐遇險么?要說滿洲太君之前的表現很正常,很符合山西綠營們的印象,而現在卻是極端反常,讓山西將領們不得不暗暗感慨,這世上終究還是有好太君的。可惜這些好太君命不久矣,幸好朝廷追究責任也是李國英去抗,陝西這地方真不錯,有好太君,有用於承擔責任的總督,還有善待友軍的將領。
在袁宗弟看來,輔兵這種夫子是要多少有多少,披甲兵才是關鍵,如果不消滅對方忠心耿耿、富有戰鬥力的披甲部隊,那對方元氣就還在,下次再從山西、陝西徵發一批夫子來就實力盡復。袁宗弟的價值觀也是這個時代的普遍看法,輔兵在誰手下都是效力,膽小怯懦,平時在軍屯干苦力,戰時給戰兵背盔甲,消耗的不過是鞭子罷了。
山西綠營的將領們此時都慚愧得無地自容,不少人熱血上涌,也要求留下一起斷後,但卻https://m•hetubook•com.com被王明德他們攔住了,胡文科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你們遠來是客,我們老秦軍……不,我們甘陝綠營是做主人的,怎麼能讓客人冒險?」
不肯死心的山西綠營反覆地攻擊著明軍的防線,直到時近黃昏才不甘心地退下去。撤回來的山西綠營向李國英報告了他們失敗的詳情,除了明軍總會有甲兵及時增援外,這些山西綠營還看到堡壘後面有不少游騎往來活動,顯然在北方的防線後面駐紮著明軍雄厚的兵力。每次出動的明軍甲士目標都很明確,只是趕走想要進行土木工程的無甲兵,或是阻擋綠營披甲的進一步深入,明軍每次都僅僅出動必要的部隊而沒有浪費他們的後備兵力。
趙良棟他們的貴州輔兵、高明瞻戰敗後送給成都的部隊、還有李國英拋棄的數萬民夫,這些人剛被明軍俘虜一年多……李國英雖然是武將出身,但他對軍屯等工作都頗為擅長,對戰略、人心也都有不錯的把握,因此才會受到朝廷和洪承疇的青睞,把抵擋劉文秀大軍的重任交給他,還把他一路提拔為西北數省的總督。
「總督大人放心,總計一萬兩千副盔甲,末將一定會完好無損地帶回重慶去。」王明德保證完畢,還關切地說道:「總督大人把馬都帶走吧。」
「可是!」袁宗弟這才想起來,鄧名和他以及其他夔東眾將不同,成都的政治模式和其他軍閥也大不相同,鄧名沒有說一不二的權利,而是要和治下的百姓討價還價——現在他們都是士人了,地位比明末的百姓地位還高,可不是軍屯裡那種隨便揉捏的農奴兵。
「總督大人,我軍的軍糧只夠吃三天了,必須要突圍!」山西綠營怕什麼偏偏來什麼,王明德鏗鏘有力地說道:「賊人只會越來越多,我軍必須儘快突圍!」
「鄧名怎麼可能動員四、五萬人來阻攔我們?他手裡可靠的部隊頂天也就是這個數,難道成都一點兒看家的人馬都不留嗎?」
「是的,為皇上馬革裹屍,正是我們這些奴才的本份。」滿洲統領神色肅穆,口氣不容置疑。
許多陝西綠營將領紛紛跳出來,爭先恐後地向李國英請命斷後,他們一再強調要總督大人趕緊帶著全部山西綠營披甲離開,並且發誓會用手中的五千甘陝綠營披甲兵和幾萬無甲兵死死拖住鄧名,保住總督大人和大部分主力逃出險境。
隨著王明德這話一出口,山西綠營的將領們人人臉上變色,緊接著就是真誠的感動,還夾雜著些許的懷疑。
見李國英遲遲不能下定突圍的決心,重慶駐防八旗的統領覺得他有必要出來說句話了,當初他和高明瞻、王明德一起被俘的消息被李國英幫忙掩蓋了下去,向朝廷報告他們是尋機殺死守衛,自行突圍出來的。
但如果意氣用事的話,李國英又擔心最後的結果就是披甲兵嚴重損失,無論是山西綠營還是川陝綠營的披甲,可都是戰士,一條命抵得上十幾個徵發來的民夫。而且由於陷入險境,李國英知道自己的威信也受到了影響,他先是斷定鄧名無法及hetubook.com.com時動員大軍來救,然後又誤判鄧名只有兩萬多人擋不住清軍全線突圍,這恐怕都會導致將領們心懷不滿,至於孫思克胡亂指揮一通后自行逃走——這也是李國英委任的對不對?
環顧了周圍眾將一圈,王明德跨上一步,單膝跪倒在地,雙手抱拳向李國英請命道:「總督大人一定要走,而且一定要立刻走,末將敢請為大軍斷後!」
李國英發起突圍,一開始就出動了四千披甲兵,這些清軍先鋒在兩萬多無甲兵的輔助下,全面試探明軍的戰線。剩下八千清軍披甲兵則被李國英留在手中充當預備隊。他估計鄧名也是一樣,會把主力部隊留在手裡盯著自己的主力。而兩萬多清軍的全面進攻可以分散明軍的兵力,製造聲勢,吸引明軍主力的注意力。
「那我們該如何是好?」不少山西綠營將領都感到很緊張,他們人生地不熟的,一旦分散突圍肯定會落入敵手。而且王明德他們都是李國英的嫡系,如果形勢緊張到必須要有人斷後的話,山西綠營懷疑這個送死的差事肯定會落在他們的頭上。
此時李國英依然沒有答應王明德他們的請戰要求,他很清楚這幫人心裏打著什麼算盤。就算從李國英的角度看,如果靠犧牲沒有戰鬥力的夫子能換取披甲兵的安全,也是一筆很合算的買賣,但關鍵在於李國英覺得這有損朝廷的尊嚴,古人不是有句話么?叫「漢賊不兩立」,現在李國英是官兵,是朝廷的總督,他打心眼裡不願意手下去和鄧名進行什麼交易。
「末將也是陝西的好男兒,不願意丟下王總兵和胡游擊獨活!」
除了核心部隊的人數外,李國英猜測成都現在有壯丁二十萬左右,他為了保險還把這個數字提高到二十五萬——雖然還是低估了,但和鄧名實際控制的二十八萬男丁相差並不多。如果鄧名動員五萬人到前線,那就相當於六丁抽一丁,這是李國英絕對不敢相信的比例——當初在遼東松錦決戰的時候,皇太極雖然能夠在滿、漢、蒙八旗中實現三丁抽一(包括無甲兵),但那也是滿清的極限,而且在八旗兵三丁抽一的背後,還有數百萬漢人包衣的後盾。為了保證八旗兵的動員,包衣連三十丁抽一都做不到——這樣算起來遼東的動員率也不過是二十分之一左右。
「他們倒是盼著我拿他們當兵用。」鄧名苦笑了一聲,把自己和民夫達成的協議給袁宗弟說了一遍:「可我沒法給這麼多人娶媳婦,就是這次參戰的士兵的獎金和媳婦該怎麼解決,我現在還一點兒數都沒有呢。」
出乎山西綠營意料的是,李國英驚訝地看著滿洲都統半晌,最後艱難地開口確認道:「駐防八旗也要斷後嗎?」
「反正李國英沒糧食了,等他撤兵的時候我跟在後面抓俘虜就是了。」鄧名雖然有三萬五千訓練有素、士氣飽滿,甚至積極願意參戰的民夫,但他口袋裡沒錢,所以主動退而求其次,只想著取得一個有限的勝利而不追究全殲李國英的部隊:「等李國英逃跑,我就在後面跟著,把他的無甲兵都抓走後,他的披甲遲早m.hetubook.com.com也要丟盔棄甲地逃亡。」
「是啊,總督大人。」滿洲都統也在邊上搭腔:「山路不好走啊,我們乘船回重慶。」
「是不是虁東賊也來支援鄧賊了?」王明德對李國英說道。
最糟糕的是,這些明明應該很不可靠,不肯為他們缺乏威信和恐懼感的軍官去拚命的明軍壯丁,居然在堅定地守衛著明軍的防線。
李國英和王明德他們商議戰略的時候,明軍大營這邊袁宗弟也在向鄧名提出他的戰術見解,在他看來鄧名的部署實在是太軟弱無力了。明軍從始至終就滿足於不讓清軍穿越他們的防線,並沒有及時發起追擊,現在李國英明顯軍糧不足,袁宗弟認為最正確的辦法就是狠狠咬上去,不讓李國英有閃轉騰挪的空間。
袁宗弟和鄧名完全談不到一塊去。
張勇對此倒沒有推辭,不過讓山西綠營將領們奇怪的是,張勇並沒有露出感激之色,只是陰沉著臉點點頭,一言不發地站在李國英背後。而川陝總督面對著手下眾多的忠義之士,似乎也沒顯得有多麼感動,反倒有一種讓山西綠營將領看不明白的古怪表情。
除了山西綠營外,甘陝綠營的眾將還一致表示陝西提督張勇也是太重要的人物,應該和總督大人一起突圍。
根據李國英的經驗,這些被明軍抓去的俘虜沒有五、六年工夫根本無法消化,不但不能成為明軍的助力,反倒需要留下相當的人手去監視他們。而明軍從長江下游擄掠來的壯丁也不是短短兩年就能收為己用的,這些人恐怕都有逃離軍屯的心思。但是李國英卻沒有見到流亡者——就算重慶和成都中間隔著大片的無人區,這也是不正常的現象,只能說明鄧名對他的統治區採取了非常嚴格的警戒制度,而這種制度當然也需要人手去維持。
「鄧提督為何不貼著韃子紮營?」袁宗弟大惑不解地問道,對李國英來說時間最寶貴,鄧名只要擺出近戰的架勢,對方就必須要應對,而幾天的激烈爭奪下來,就算李國英贏了他軍糧也耗盡了,到時候只能倉皇逃跑,而追擊逃跑的敵人袁宗弟認為是自己的長項,還能給鄧名不要好意見:「如果李國英怯戰,我們就貼著他的大營挖溝,然後通通灌上水,把他的大軍通通圍死,他一定得出來阻擋我們,然後我們就動員全軍和他打,打個幾天他自己就撐不下去了。」
「有這個可能性。」雖然除了袁宗第以外,李國英沒有見到虁東眾將的旗號,不過如此一來就可以解釋為何對面的明軍會有如此眾多的數量,而且還沒有大量逃亡事件發生:「也可能是建昌的賊人來增援鄧賊了。」
「我的馬足夠了。」李國英卻不要滿洲太君的那二百匹馬:「再說你們回重慶的時候,也未必就一定能有船。」
「成都原先不就是劉曜的一萬多人嗎?後來可能又從建昌要了些人,再加上跟著鄧名進川的浙江人,總共也就四、五萬吧?」對面的明軍實力要比李國英想像的強大很多,但川陝總督卻感到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剩下的可能還有十幾萬人,但都是鄧名抓回去的俘虜啊。」
「鄧提督的軍隊不和_圖_書少了。」袁宗弟自信滿滿地說道,看起來明軍是五萬對清軍七萬五、六千的樣子,好像是比對方少了三成,可是明軍有水師優勢,調動起來比清軍負擔小,所以差距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麼大。而且袁宗弟雖然只觀察了幾天,但他認為鄧名的軍隊素質相當高,即使是輔兵一個個也都龍精虎猛,顯然營養充足;而且這些輔兵能夠熟練地執行軍官發布的命令,小隊之間配合默契,雖然沒有甲胄在身,但按照袁宗弟的標準這都是戰兵,只是沒有披甲而已:「絕對能圍著李國英的大營挖壕溝。」
「末將亦願留下。」
「可是如果鄧提督不緊逼上去的話,李國英最後很可能只把輔兵扔下就跑了。」袁宗弟聽明白了鄧名的難處,但卻沒法同意對方的戰略:「最後披甲兵多半能逃走,就算他們把盔甲扔下一部分,人可是都能跑了。」
「王總兵說的對,大軍不能再繼續呆在這個險地了。」滿洲都統一上來就給討論定了調子:「我們滿洲八旗也和王總兵一起留下來,為總督大人、張提督和山西綠營斷後。」
「我不這麼看,我覺得這些輔兵更重要,關鍵是人多啊。」但鄧名的價值取向和袁宗弟完全不同,對方的戰兵吸收入成都體系相對困難,將領、軍官、親兵、戰兵的忠誠鏈條強勁有力,為了消化俘虜的那兩千山西披甲,鄧名不得不善待他們的將領,袁象也需要額外拿出資源來籠絡軍官們;可無甲兵就容易得多了,他們龐大的數量對成都的生產也有更大的幫助。
「怎麼感覺就好像是我們斷後,他們倒是先突圍的那一夥兒呢?」會議結束后,山西將領們還竊竊私語,撓著光頭感覺好像有哪裡不對。還有那個張勇張提督,孤身逃回來後幾乎就是個光桿司令,正常情況下肯定是被扔在後面「戴罪立功」,但這次居然也撈到了一個跟隨先鋒突圍的好差事——但張提督不但不心懷感激,反倒臉色陰沉得好像誰欠了他幾百萬兩銀子似的,雖然沒有當著滿洲太君發火,但離開大營后狠狠地往地上啐了一口,氣鼓鼓地回他的帳篷去了。
由於山西綠營相對更不熟悉地理,所以李國英也不用太擔心他們在打開通道后自行逃走——雖然李國英一再向部下們強調,明軍實力薄弱,無法阻擋七萬大軍抱團離開,但如果換成川陝綠營在北面,李國英還是不太放心,怕他們會在危機關頭拋下主力先行離去,畢竟他們可能仗著自己是地頭蛇快速逃回重慶去。
根據李國英的命令,山西綠營嘗試繞過前排的明軍哨所和堡壘,並用無甲兵把這些明軍堡壘包圍起來,以阻止他們出來干擾清軍行軍。在綠營的先鋒進行這樣的工作時,明軍堡壘里就開始用烽火報警,很快就有大批的明軍甲兵從後方開過來,阻止山西綠營用簡易壕溝癱瘓明軍的前哨堡壘。
「正是。」另外一個陝西籍貫的大將胡文科也搶上一步,和王明德肩並著肩跪下,慷慨陳詞:「想讓全軍突圍很難了,但甲士一定要保住!末將懇請總督大人帶著山西綠營的披甲先行一步,讓末將留下和王總兵一起為大軍斷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