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決戰時刻

就在此時,丁友亮桌子上的電話突然響起。
「董事長,剛剛收到消息,市建築公司改制的方案已經得到了省里的批准,以後市建築公司改成股份制了。名稱也變了,叫青河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張濤開口說道。
「這個還真不好說,研發這種事情,資金自然是多多益善。」陳永華想了想,接著說道;「不過要取得初步成果的話,五百萬人民幣的科研經費也就夠了。」
「還好吧!負荷液壓感測系統畢竟是現有的技術,我們做研發的話,有很多資料可以做參考。如果是一種新技術的話,那研發投入就真的非常高了。」
「嶄新的桑塔納,肯定是陳博士的。」
陳永華想了想,開口說道:「紡織品和小商品,重量都不是很大,如果只是一般倉儲叉車的話,1.5噸的荷載應該就夠了。以內燃機動力,1.5噸的荷載研發起來沒有絲毫難度!而且採取更小的荷載,還可以減少噪音、省油,以及增加穩定性。不過嘛,如果真的要將叉車,作為未來產品的發展的一個方向,還是建議,應該研發負荷液壓感測系統。有了負荷液壓感測系統的話,以後做八噸以內的中型叉車,甚至三十噸以上的重型叉車,都能用得上。」
「才來了一個月,就給配上嶄新的桑塔納了!」
「負荷液壓感測系統,那可是高科技啊!」李衛東開口說道。
比如那些打籃球的、唱美聲的,很多都是中下層幹部,按照原崗原職的話,也得給他們中下層幹部的位置。可哪個車間也不缺打籃球、唱美聲的幹部啊!
丁友亮有心要做改革,將拖拉機廠的業務併入到重型機械廠,人員也要拆分精簡,把所有人員打亂重新調整崗位,希望通過人事優化,來慢慢的消化掉拖拉機廠的那一千五百名職工。
在文件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丁友亮心中開始心疼那一百萬,同時忍不住在心中問候了李衛東。
但之前那個「原崗原職」的承諾,卻讓他的改革計劃難以推進。
「總經理是王貴m.hetubook.com.com吧?」李衛東開口問。
「有道理!這錢還真不能省!」李衛東點了點頭。
來到辦公室門前,卻看到有個人已經坐在裏面了,陳永華微微一愣,心說誰這麼大早就在找自己,仔細一看正是李衛東。
「一個青河市的市場,可撐不起兩家工程機械企業!李衛東,是時候跟你一決勝負了!」
仔細考慮了一番,丁友亮發現,如果按照「原崗原職」的話,這些閑雜人等根本就沒有地方安排,只能讓他們做原來的工作,所謂的「調整崗位」和「人事優化」,也就完全不存在了。
「你值得初步成果,大致是什麼程度?」李衛東又問道。
隨後陳永華接著說道:「我之前所看到的資料,我們研發方向是三噸以內的小型叉車?為什麼不做荷載大一些的,比如八噸以內的叉車,應該是現在市場上需求最大的種類。」
「第一階段是紡織品批發商城,就是賣衣服、床單、毛巾之類的東西,後面還會向皮革、鞋帽、箱包方向發展,我的計劃是形成一個小商品批發商城。」李衛東開口答道。
又到了發工資的時候,丁友亮望著財務遞上來的工資單,只覺得頭皮發麻。
於是乎,重型機械廠只能帶著這一千五百人的大包袱,勉強的前行。
「其實也談不上是高科技,就技術而言,負荷液壓感測系統的技術,實際上已經成熟了,日本的工程機械企業,也已經將這套系統用到新款的工程機械上。」陳永華開口答道。
一種技術,外國企業都已經賣出幾萬十幾萬台的產品了,中國的大學卻還在討論這種技術的原理是什麼,該如何應用,這也凸顯了在工程機械的領域,中國真的要比世界落後太多。
「喂,我是丁友亮,是李主任啊!你說什麼?建築公司改制的事情,已經定下來了!總經理的人選也定下來?是王貴么?還真的是他!李主任,太謝謝你了,這個消息對我們廠,可真是太重要了!改天我一定請你吃飯,和_圖_書好好謝謝你!」
一句話算算是捧了陳永華一把,陳永華頓時覺得心中美滋滋的。
陳永華很享受這種被人高高捧起的感覺,想想剛出獄時如同過街老鼠般的生活,陳永華頓時覺得,自己失去的尊嚴又回來了!
李衛東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八噸的叉車,國內的市場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像是江淮、中聯、徐工等幾個老牌的工程機械企業都生產叉車,除此之外還有幾家專做叉車企業,比如龍工、合力,技術也都很不錯。跟這些基礎成熟的企業相比,我們的產品如果沒有優勢的話,貿然進入到這個市場,會被同行絞殺,所以我才決定另闢蹊徑,從三噸以下的小型叉車入手。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我投資了一個批發商城,未來還會有倉儲、物流等配套設施,我希望將這種小型叉車,可以作為倉儲叉車使用。我打算從倉儲叉車這方面打開市場。」
得益於國內的基建蓬勃發展,重型機械廠還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但是在技術升級,以及業務擴張方面,重型機械廠就力不從心了。
停好車后,陳永華走進了辦公樓,一路走下去,所有人都一臉恭敬地給陳永華打招呼。
陳永華接著說道;「不過在工程機械領域當中,像是這種核心技術,研發的回報率還是很高的,只要把技術做出來,用個二三十年都不會被淘汰。」
中國曆來都尊重有學問的人,一個博士頭銜,足以讓陳永華得到大熊貓級別的待遇。
「看來想要完全掌握負荷液壓感測系統,研發投入還真不少!」李衛東開口說道。
對於普通人而言,考上個本科已經是光宗耀祖了,能夠達到陳永華這種水平,真的跟文曲星下凡差不多。
陳永華笑著沖眾人點了點頭,然後走向了自己的辦公室。
若是別人提出要研發負荷液壓感測系統的話,李衛東還真捨不得掏錢,但是陳永華提出要研發負荷液壓感測系統,李衛東就得認真考慮一下了。
陳永華走進實驗室,那十幾個大學生早就有已經到hetubook.com.com了,見到陳永華進來,所有人不約而同地站起身來。
然而在富康工程的研發部,沒有一個大學生能囂張的起來,有陳永華在這裏坐鎮,就算他們的導師來了,也得老老實實的盤著卧著。
如果是國際級別的學者,看到當時中國有關於負荷液壓感測系統的論文,肯定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回了十幾年前。
國內的大學在學術方面,比世界先進水平還是要遜色許多的,清北那種級別的高校還稍微好一些,普通高校的教授拿到國際上去,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行政後勤部門,諸如財務、人事、技術等等,需要的也都是專業人士,讓一個打籃球的看賬本,唱美聲的畫圖紙,那也是牛頭不對馬嘴。
陳永華走進房內,開口問道:「董事長,你找我有事?」
總不能指望一群打籃球的、唱美聲的和放電影的去給企業帶來利潤吧!
「陳老師!」
中國是進入到九十年代以後,才開始研究負荷液壓感測系統,有關於負荷液壓感測系統的論文,也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菜開始大規模的出現在國內的有關期刊上。其中有理論方面的,也有應用方面的。
「陳老師!早!」
對於這些大學生而言,他們當年讀大學時的教授,在專業方面都比不上陳永華。
陳永華開著那輛嶄新的桑塔納,走在富康工程的廠區里。眾人看到這輛車,紛紛給陳永華讓開了道路。
有句話叫零割肉頭不疼,為了這個負荷液壓感測系統技術,一年花個幾百萬,李衛東覺得還是很划算的。
「批發市場主要是批發什麼商品的?」陳永華開口問。
……
李衛東無奈地嘆了口氣:「我以前只是覺得技術處能力匱乏,但自從你來了之後,我愈發覺得,技術處那幫人都是一群酒囊飯袋!」
一項技術能用三十多年,那麼花點錢研發也是值得的,更何況又不是讓李衛東一次性掏出大幾千萬。
放在國內,這些大學生也都是天之驕子,去哪個單位工作,身上都是帶著一股子誰都不服hetubook.com•com的傲氣。
關鍵是這一千五百人,一大半都創造不了多少產值,基本上就是混日子領工資。
因為這套負荷液壓感測系統技術,早就被日本的工程機械企業用在了產品上,比如大名鼎鼎的小松製作,就是比較廣泛應用負荷液壓感測系統的企業。
普通人大概不知道港島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的含金量,只知道博士是很厲害的。
「對,就是他。」張濤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這個王貴也是挺了不得的,幾年前市建築公司搞承包制,就被他搞成了。現在搞股份制改革,又被他運作成功了!聽說這也是咱們省內首家規範化認證的股份制建築企業,看來是打算將他們當做改革的試點單位。」
到時候賬目出現了問題,或者是圖紙畫錯了,後果會更加嚴重。
富康工程,張濤匆匆的來到了李衛東的辦公室。
李衛東點了點頭:「此前技術處主要有兩個研發項目,一個是壓路機,另一個就是叉車。現場壓路機已經做出來了,所以過來找你,討論一下研發叉車的事情。」
放下電話以後,丁友亮長出了一口氣。
沉吟片刻后,李衛東開口問道:「陳老師,以我們現在的條件,研發負荷液壓感測系統的話,你估計需要多少資金?」
「我看過技術處之前提供的資料,他們對於叉車的研發進度,還不如壓路機呢!」陳永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李衛東默默的點了點頭,隨後深吸一口氣,開口說道;「小小的青河市撐不起兩家工程機械企業,咱們和重型機械廠之間,又要打一場大仗了!而且還是一場決戰!這一次誰贏了,以後青河市的工程機械市場就是誰的!若是輸掉的話,呵!連本地市場都保不住的企業,還有什麼資格繼續生存下去!」
「這可是文曲星下凡啊!」
放在後世的話,負荷液壓感測只能算是工程機械生產企業的標配技術,甚至很多不太知名的小組裝廠,都擁有這套技術。
拖拉機廠的那一批職工實在是太費錢了!
一旦研發成功的話,不光是和-圖-書可以用在叉車的液壓系統上,像是挖掘機、裝載機的液壓,也可以使用這套系統。
對於負荷液壓感測系統,李衛東還是有所了解的,這條技術在工程機械領域應用的非常廣泛,基本上只要是用得到液壓的地方,就會有負荷液壓感測系統的用武之地。
丁友亮覺得,如果當初不是李衛東設套的話,自己也不會接下拖拉機廠這個爛攤子。
研發新技術這種事情,歷來都是個吞金獸,以當時國內的技術條件,像是負荷液壓感測系統這種技術,上億的研發費都不一定能做得出來。
「你不是要做倉儲叉車么,五百萬人民幣的科研經費,應該能讓1.5噸的叉車,用上負荷液壓感測系統。如果再想提高荷載的話,就需要加大研發力度了。」陳永華開口答道。
李衛東知道,陳永華的建議是正確的,如果想要踏踏實實的做產品,是應該去研發負荷液壓感測系統這種技術。
畢竟拖拉機廠那邊,一個月要消耗一百萬的工資開支,哪還有錢去進行技術升級和業務擴張。
更讓丁友亮鬱悶的是,這些打籃球的、唱美聲的、放電影的,動輒還都掛著個「主任」的頭銜,他們的工資也比普通工人高,這也增加了工資上的開支。
然而在1996年的中國,負荷液壓感測系統還算是一種高科技。
……
工程機械的技術,使用壽命都是比較強的。就比如這個負荷液壓感測系統,至少在李衛東重生之前那個年代,還有很多企業將其當做是產品賣點。
「不做大叉車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當時我們研發的能力不足,恐怕做不出來八噸的大叉車。二來就是市場的原因……」
但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卻是很清楚,港島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博士意味著什麼。
「這是陳博士的車吧!」
「廢話,也不看看人家是誰,港島知名大學的博士呢,聽說比北大清華的博士都厲害呢!」
拖拉機廠一千五百名職工,一個月就是近百萬的工資消耗,對於重型機械廠而言,這也是一筆非常沉重的負擔。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