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七月二十(上)

「那動員更多人的事情……」
蹙起的眉頭,桌下緊攥的雙拳,都證明了他其實遠沒有昨天表現出來的那樣有把握,所謂的不打無把握之仗,也不過是為了寬眾人的心罷了。
「好像是被容妃借去了。」
「把消息壓一壓!若是有人得了消息要來,也一定要極力勸阻!」
不過他畢竟也是官場老油條,很快想到焦順多半是擔心有人故意製造衝突栽贓自己,所以才提前當眾剖清。
至於責令工坊戒嚴……
結果這才剛到了空無一人的大堂里,劉長有緊隨其後的就追了來。
要知道,都察院可是攻詰工學和新政的急先鋒,用屁股想也知道,在學生和工讀生之間,他們會選擇偏幫那一方。
頓了頓,又問戴權:「上半年國營工坊的總結,大概什麼時候能呈上來?」
他重重點出了個『真』字,大有焦順一旦說不出個正經理由,就直接翻臉的意味。
「工坊、工坊里情況不對,今兒城門剛開,就有幾個提舉、大使差人來報,說是昨天工讀生們召集了親信,關起門來秘議……」
打開頭一份奏摺的時候,他原本還有些心不在焉,但看到上面奏報的事情,卻登時皺起了眉頭。
而且眼下的輿論之激烈和一邊倒,也有些超出他的預料。
「陳御史此言差矣!」
但近來通過寫工業黨小作文,他已經和皇帝建立了更為密切的聯繫,而這也讓他有更多的底氣,可以面對當下的複雜局面。
不過他把抵近偵察的任務交給了牛思源負責,自己則是坐鎮距離大理寺百餘步的一處茶攤,進行居中統籌。
「大人。」
所以董恂等人當初制定行動時,都認為遇到巡城御史的幾率不大,可誰成想就偏偏抽中了這下下籤!
若不然……
……
雖然陳萬三和李慶才是獨走的先行者——這也是焦順一開始並沒有打算,要傾盡全力保下二人的原因。
頓了頓,又道:「等人到的差不多了,咱們再次再仔細囑咐囑咐www.hetubook.com•com,千萬別被……」
陳垨有些惱怒,見焦順緊盯著自己,一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卻也懶得與他多做糾纏,乾脆道:「好,那我陳垨就當眾立誓,今日門前絕不回出現官兵無端傷人,肆意濫捕的事情發生!若違此誓,人神共滅!」
劉長有小心翼翼的請示:「您看要不要責令工坊戒嚴?再找楊吏目……」
通常來說,類似學生堵門抗議這類情況,首選是由順天府出面維持秩序,即便是驚動了巡城兵馬司,通常也是由軍職官員出面帶隊。
說著,就欲拂袖而去,似乎多跟焦順說上半句都是在自貶身價一樣。
一想到工讀生們有可能成事,焦順的思維突然就跳到了另外的方向。
「遲了,太遲了!」
等他們趕到大理寺門前的時候,巡城御史陳垨恰好與焦順見完禮,正鼻孔朝上擺出一副倨傲的嘴臉,拿腔拿調的道:「本官職責在身,焦主事若真有什麼要務,不妨直言就是。」
皇帝雖然沒打算天天拿這東西當道具,卻也樂見嬪妃們爭寵,於是便默認了這法子。
上半年的數據雖然沒有呈報上來,但對工部和新政格外關注的皇帝,卻提早得知了大致的情況。
皇帝微微頷首,顯然對這個人選還算滿意。
「出什麼事了?」
嗯……
上面還列出了學生們的主要訴求,即:當堂釋放周隆,嚴懲禍亂朝綱的奸佞小人。
與此同時。
眼見他面沉似水愁眉不展,董恂心頭就是咯噔一聲,勉強按捺著慌張情緒,起身笑問:「如何了?」
原本他重振雄風之後,一直是採取抓鬮的方式挑選侍寢對象,可自從上回在賢德妃那裡,再次使用了自行車做道具,宮裡的嬪妃就一下子開了竅,紛紛跑去皇後娘娘那兒借車子,然後再設法把消息遞到皇帝跟前。
「請陳御史在維持秩序時務必要仔細小心,千萬不要傷及無辜!」焦順一拱手,慨然道:「太和-圖-書祖皇帝曾說過,真理越辯越明,焦某自認問心無愧,堅信就算學子們一時受人蒙蔽,早晚必能看清事實!」
等戴權派出了傳旨的小太監,隆源帝一面繼續翻看奏摺,一面漫不經心的問道:「那自行車今兒又去了何處?」
尤其焦順還佔據著師長和上司的雙重高地,可以充分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劉長有說著,抬手抹了把額頭的汗,又請示道:「卑職覺得風聲不對,所以一面差人去各處探問究竟,一面趕緊過來向大人稟報。」
見董恂面色灰白,顯然受了不小的打擊,牛思源輕聲道:「現在可不是慌張沮喪的時候,箭在弦上,莫說是巡城御史,就算是天王老子咱們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焦順兀自放心不下,緊追不捨道:「立誓保證今日門前絕不回出現官兵無端傷人,肆意濫捕的事情發生?!」
如今皇帝要求工部張榜列出數據,顯然是要打讀書人的臉。
焦順給出了一個讓劉長有錯愕的答案,隨即又吩咐道:「你去外面瞧瞧,看今兒負責維持秩序的是哪個衙門。」
他暗暗冷笑,心道以如今的輿論風向,哪裡還需要故意製造衝突?
牛思源給身後二人使了個眼色,讓他們分別佔據了兩側的空桌,然後才坐到了董恂對面,悄聲道:「不太順,來的是巡城兵馬司的人,帶隊的……是巡城御史。」
隆源帝不由分說的道:「著令工部三日之內,先把直隸的情況總結出來,並匯總刊文張貼在督察院、翰林院、國子監、以及京城各大書院,也好讓他們親眼瞧瞧自己嘴裏的禍國殃民!」
但只要雙方不是鐵板一塊,就有從中轄制的可能。
「容妃?」
焦順倒並不在乎他的態度,一面用眼角餘光掃視著大門兩側,一面朗聲道:「焦某聽說今日有學生要登門抗議,又聽說巡城兵馬司的人在門前維持秩序——以焦某看來,壓根無須如此興師動眾如臨大敵!」
都總管太監戴權見狀hetubook.com.com,一顆心就提到了嗓子眼,身子微微前傾,隨時準備跪下來迎接皇帝的怒火——因為那份奏摺是他特意擺在最上面的,大致內容是督察院奏報,京城士紳學生因周隆一案群情激奮,有意要去大理寺門前集會抗議。
劉長有欲言又止,可見焦順態度堅決,還是只能領命而去。
隆源帝突然一聲輕笑,把那奏摺隨手丟到了地上:「螳臂擋車,自不量力!鬧吧、鬧吧,不鬧上一場,又怎們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奸佞小人?」
等兩人一前一後進了值房,劉長有立刻噗通跪地,顫聲道:「大人,出、出事了!」
這日下午。
你們說焦順禍國殃民,可人家只用了一個區區九品匠官的職位,就使得國營工坊迸發出了極大的活力,給國家創造的好處,只怕一百個、一千個書獃子也未必及得上!
和昨天在台上的慷慨激昂不同,用斗篷裹住了糾察隊制服的董恂,也變得沉默寡言起來。
「而倘若這期間,有人因為反對焦某而因言獲罪,卻是焦某絕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董恂跌坐回長凳上,苦澀道:「怎麼會是巡城御史?!」
但按照夏朝現行的制度,除了順天府以及下轄的兩個縣衙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衙門也是有權管轄京城治安的。
當下陳垨毫不猶豫的道:「這你儘管放心,來者皆是國之英才,有陳某在此,自然不會讓他們受損分毫。」
「先靜觀其變吧。」
眼見焦順沉吟不語,劉長有有些慌急的請示道:「咱們到底要如何應對?」
嘖~
「大人?」
總體來說形勢十分喜人,而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六月份的數據。
楊洪慶要麼是一直在欺騙自己,要麼就是徹底被同窗們蒙在鼓裡了。
轉過天到了七月二十。
說起管理京城治安的衙門,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順天府衙門,所以昨天董恂才會拿賈雨村的名頭出來穩定人心。
陳萬三和李慶必須保下來!
焦順心知劉長有這時候跑來hetubook.com.com,必然是有什麼要緊的消息,於是忙讓大理寺的人準備了一間值房。
那就是接受五軍都督府和督察院雙重領導的巡城兵馬司。
不管最後結果如何,組織這次工人運動的人勢必聲望大漲,若不設法制衡一二,以後甩開自己這老師加上司『獨走』,只怕就要成為慣例了。
牛思源沉默以對,雖然也一樣忐忑萬分,可他卻比董恂多了些不得不為的動機,故此是斷然不可能退縮的。
這時牛思源帶著兩個身著便衣的工讀生,快步朝著茶攤走了過來。
只要讓學生們多抗議幾天,朝中自然有人會藉機攻訐!
陳垨聞言嗤鼻一聲,打官腔道:「這隻怕不是焦大人該管的,我等此來是受大理寺所請,需不需要自然也是大理寺說了才算。」
「這……」
不由嘆道:「唉,大家盡量別被抓到把柄吧。」
聽到工讀生們又有異動,怎麼說呢,焦順心下有一種靴子落地的感覺。
「陳御史可敢立誓?!」
如果是在沒有得到密折專奏權之前,焦順或許真會採取這樣的對策,以避免節外生枝。
董恂和牛思源同時霍然起身,交換了一下眼色之後,又不約而同的招呼道:「走,過去瞧瞧!」
這幾乎是他設想中最糟糕的局面!
而且他們能一直保密到現在,顯然也已經建立了相當程度的組織能力。
陳垨轉到一半的身子,又重新轉了回來,冷笑著反問:「那焦主事又意欲如何?」
「你當陳某是什麼人?難道我還會出爾反爾不成?」
戴權略一琢磨,立刻答道:「按照往年的常例,多在中秋之後提報。」
焦順抬手制止了他話。
他本想說千萬別被巡城御史住到把柄,可轉念一想,這科道言官本就是反對工學、工讀生的急先鋒,己方便再怎麼克制,只怕也跳不過雞蛋裡挑骨頭的命運。
董恂的心情難免又低落了幾分,苦笑道:「若是咱們被巡城司拿了,也不知能不能見到李慶和陳萬三。」
這裏雖用了春秋筆法,但任和_圖_書誰也能看得出,所謂奸佞小人指的就是工部司務廳主事焦順。
「呵呵~」
作為行動總指揮,董恂也是一早就趕到了大理寺左近。
兩人正相對無言,忽然又有一個工讀生飛也似的跑了過來,也顧不得隱藏身份,隔著三五丈遠就直接大喊道:「會長、牛兄,老師從大理寺出來了,點名要見那巡城御史!」
乾脆讓工讀生們鬧一鬧,也好中和中和?
以最近皇帝對焦順的欣賞愛重,這份奏摺無疑會極大觸怒……
原本還暢想著振臂一呼萬人景從,現如今卻反倒要設法阻止工人們前來,以免引發更多的麻煩。
焦順再次大著嗓子揚聲道:「學子們這次前來,半是為了周隆,半是為了焦某,焦某又怎能坐視不理?」
隆源帝看完焦順最新呈上來的工業黨小作文,意猶未盡的回味了許久,這才將手伸向了一旁需要批閱的奏摺。
焦順這一番話,倒把陳垨說愣了。
……
因擔心被學生們堵在外面,焦順天不亮就到了大理寺。
而需要巡城御史出面帶隊的,往往是涉及官吏不法行為的抓博、稽查行動。
其實這之前他心裏就有些矛盾,一方面不希望工讀生們節外生枝,破壞自己的苦肉計、反間計;一方面又覺得面對前程盡毀的危局,工讀生們若是半點不敢反抗,也實在對不起自己這一年多的悉心栽培。
董恂深吸了一口氣,又把桌上已經放涼了的茶水一飲而盡,擦著嘴咬牙道:「沒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便是有御史偏袒又如何?咱們本就沒想過能在這裏占什麼便宜!」
對於這些工讀生,他還是比較了解的,其中雖有些莽撞人,可真正話事的必然那幾個沉穩聰明的,基本上不可能會主動和學生們發生正面衝突。
甭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這廝以後都用不得了!
在工學授官的消息不脛而走之後,直隸境內大部分工坊在六月份均實現了超額產出,成本控制和成品質量上,也都有相當程度的改善,足以證明工學授官的正面效用。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