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學術生涯
第五百二十章 貧窮早已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陳舟既然選擇了跟著弗里德曼繼續接下來的學術交流活動,就肯定不會半途而廢。
如果CERN這邊完全不介意的話,那他隨便選擇一個就行。
不過,陳舟能夠想象的到,就是了。
這是任何氣體探測器和閃爍探測器,都很難做到的!
這怎麼,現在變得跟陳海寧一樣了?
又看了一眼網頁上所標註的掃描電鏡的價格,陳舟重重嘆了口氣:「虧得我還想按照一凡說的,整一個實驗室呢,結果現在才發現,貧窮早已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陳舟輕聲笑道:「可能你的100M網速是假的吧。」
時間來到晚上8點半。
只不過,「實驗室」這三個字,因為張一凡的話,在陳舟的腦海里,始終揮之不去。
好傢夥,就你這還孩子?
半導體探測器是以半導體材料為探測介質的輻射探測器。
因此,陳舟只能另外再想想辦法了。
末了,張一凡總結道:「所以說啊,陳舟,憑藉我們的配合經驗,你找我肯定是沒錯的。」
這一點,就體現為在鍺鋰、硅鋰、高純鍺、金屬面壘型等探測器的基礎上,所研製出的許多新型的半導體探測器。
其總面積,更是超過了80平方米!
「半導體探測器輸出脈衝幅度,于能量成正比,可用來測量能量,能量解析度高於正比計數器、閃爍計數器……」
卻沒想到,這掃描電鏡,居然這麼貴!
時間不斷流逝,重新沉浸於文獻資料的陳舟,也丟掉了內心的浮躁。
「LHC的對撞實驗在8月2號,我想想……」
根據頁面搜索到的信息,陳舟開始查看設備等相關內容。
據說某半島國家的,就有5萬美金一台的。
然而,還沒看多久,陳舟的表情就變了。
不再多想,陳舟重新回到文獻的懷抱。
陳舟回道:「我就不給你詳細介紹了,文獻我已經打包發你郵箱了,你自己看看。」
終於,在又看了一篇文獻之後,陳舟打開了瀏覽器,開始搜索半導體材料實驗室的相關內容。
聞言,m.hetubook.com.com陳舟調侃道:「孩子長大了啊……」
張一凡話音剛落,陳舟立馬說道:「那好啊,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兩邊一起做了,還能互相有個參照。」
最通用的半導體材料是鍺和硅。
經過今天的短暫調整之後,明天他們將前往下一個地點。
然後,陳舟才開始繼續看自己的文獻資料。
他居然連一台掃描電鏡都買不起!
陳舟自己則是單純的刷文獻。
聽到張一凡的話,陳舟頓時一陣惡寒。
重複著文獻的打開和關閉動作,陳舟快速收割著文獻之上的內容。
張一凡應道:「那行吧,你去吧。」
「哦,我看到了,我在下載……」張一凡上一句話的話音未落,便又立馬叫道,「卧槽,不對啊,你這文件怎麼這麼大?我這網速可是100M的呀!」
他在衡量自己的能力。
只看了一眼,張一凡就再一次叫道:「卧槽,整整129篇!!!」
當然,這也是因為半導體技術的限制。
在20世紀60年代末,固定靶實驗和對撞機實驗相繼出現了由多種探測器組成的大型磁譜儀。
這其中,就包括陳舟所思考的半導體探測器。
而且,世界各大高能物理實驗室,幾乎都採用半導體探測器,作為頂點探測器。
要是按照那個量的話,保不齊真有這麼多……
陳舟此刻深刻的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百萬富翁真的啥也不是。
收回思緒,陳舟在草稿紙上,寫下了「實驗室」三個字。
陳舟略一計算,頓時滿腹感慨。
張一凡連忙解壓壓縮包,打開文件夾。
當然,也有不少研究人員,選擇了留下……
這樣想著的張一凡,不由得有些忐忑。
只不過,陳舟這個課題,是肯定需要實驗室的。
「脈衝上升時間較短,可用於快速測量……」
對於現在的陳舟而言,他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思維能力,只有一個字可以來形容。
顯然不可能選用這種設備。
果斷關閉這刺眼的網頁,再把剛才打開的網hetubook•com.com頁全部關閉。
「咳咳……」張一凡輕咳一聲,連忙說道,「別啊,再找個人,多麻煩,還得溝通,還得了解情況,還得配合,肯定沒有我們同桌的默契,對不對?還有啊,你看……」
張一凡:「怎麼可能?我才剛辦的寬頻……」
陳舟拿著筆,邊看邊畫,把時間上還算合適的,全部勾了起來。
張一凡不禁撇了撇嘴:「你讓我的畢業論文,去跟你的課題做參照?」
但是,對於陳舟這樣對掃描電鏡的放大倍數,有著極高要求,甚至是苛刻要求的。
尤其是在材料學這塊。
硅微條探測器的位置解析度可好於σ=1.4μm!
原本身為百萬富翁的驕傲與自豪,瞬間掉落滿地。
他感覺這不是張一凡的畫風呀?
聽到陳舟的話,張一凡明顯愣了一下,下意識地問道:「發我郵箱了?」
但實際上,一般的半導體材料,都有較高的雜質濃度,必須對雜質進行補償或提供半導體單晶的純度。
「半導體探測器,也就是半導體材料。」
解決了CERN後續實驗的事,陳舟轉而將目光投向了發給張一凡的那些文獻資料。
從而也加快了半導體探測器的發展。
陳舟就當做自己壓根沒想過這件事。
「這玩意,怎麼這麼貴?」
而這,也是陳舟選擇這一課題研究方向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半導體探測器的靈敏區,應是接近理想的半導體材料。
雖然半導體探測器的基本原理和氣體電離室相似,但是半導體探測器的應用範圍和應用前景,卻更為廣泛。
電話掛斷後,盯著電腦屏幕的張一凡,只覺得越看越不對勁。
「從復讀算的話,我這奮鬥四年,竟然連個掃描電鏡都買不起?」
粒子探測器的發展,是隨著加速器能量的增長,不斷向前發展的。
要真是這樣的話,他哪還有時間把畢業論文和陳舟的這個課題,放在一塊參照。
那最貴的,都上千萬一台了,實在是太嚇人了……
【但在半導體探測器m.hetubook.com.com中,入射粒子產生一個電子-空穴對所需消耗的平均能量,為氣體電離室產生一個離子對所需消耗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半導體探測器比閃爍計數器和氣體電離探測器的能量解析度要好得多。】
隨手也把草稿紙上所寫的「實驗室」三個字劃掉。
那就是,高效(kuai)!
聞言,陳舟也沒解釋,只是說道:「一凡,那你先下載,我也去看看文獻。」
陳舟又故意問道:「那你畢業論文?」
他能夠幫陳舟完成這個課題的任務,就算不錯了。
而這些探測器所應用的領域,除了高能物理之外,還有天體物理、工業、安全檢測、核醫學、X光成像、軍事等各個領域。
張一凡聞言,頓時叫道:「卧槽,陳舟,你這太蝦仁誅心了,拜託,你可是諾獎級別的大佬,我只是個本科還沒畢業的孩子呀……」
不過,張一凡也沒有立即就給陳舟打電話確認。
這什麼文獻資料,能有這麼大?
他想起上次幫陳舟做課題時,陳舟讓他幫忙下載的文獻資料。
大型磁譜儀是由多種粒子探測器所組成的。
寫完之後,又拿著筆在這三個字下面,點了好幾個點。
以前的張一凡是個有想法,有追求的人啊?
陳舟只想著,快速解決了這129篇文獻資料,好再找129篇過來。
張一凡:「……」
當然,這玩意也不是沒有便宜的。
陳舟回道:「嗯,你看看。」
不管再好的理論,如果得不到實驗的反饋,那也沒有多大用。
【半導體探測器有兩個電極,加有一定的偏壓。當入射粒子進入半導體探測器的靈敏區時,即產生電子-空穴對。】
在這個太空望遠鏡里,多層硅微條探測器主要用來作為γ→e-+e+的對轉換過程的徑跡測量望遠鏡。
陳舟皺著眉頭,看著電腦屏幕上的內容。
這是陳舟一早就有的想法,並且通過膠球實驗,獲得了更多的靈感。
50年代初,由於晶體管的問世,晶體管電子學的發展,促進了半導體技hetubook.com.com術的發展。
所以,相比于張一凡覺得129篇文獻的數量太多。
這些年的積累,陳舟還是一個富足的百萬富翁的。
半導體材料的單晶純度,尤為重要。
和其它的粒子探測器相比,半導體探測器發現的較晚。
至於具體的實驗內容,陳舟覺得只要符合自己的課題方向,就沒多大問題。
只有在文獻資料這裏,陳舟才覺得這個半導體探測器的課題,是那麼的平易近人。
隨著粒子物理研究的發展,需要測量粒子的參數越來越多,單個探測器已經無法滿足這些需要。
「半導體探測器,我是不太清楚,不過半導體材料,我還是挺清楚的。」聽到陳舟的話,張一凡笑著說道,「而且,我的畢業論文,就是關於半導體材料研究的。」
等待頁面跳轉的時候,陳舟想到:「半導體材料實驗室,我唯一接觸過的,也就是四十三所的實驗室,可那個實驗室的規模和配置,我這點錢,肯定不夠燒,所以,我得挑著看看……」
隨著「叮」的一聲,文件下載完成。
當然,和陳舟讓張一凡所做的梳理任務不同。
「別啊!大佬!」陳舟話音未落,張一凡已經說道,「那個,你看你都找我了,我要是拒絕你,你不顯得尷尬嗎?」
「陳舟,你說的探測器材料,是什麼材料?」
實驗室這玩意,他現在是真的整不起吶……
由米國、法國、義大利、日國、瑞典等等國家參加的GLAST實驗組,其大面積γ射線太空望遠鏡的核心部分,也同樣是採用了多層硅微條探測器。
電話掛斷後的陳舟,開始查看CERN的後續實驗計劃,以及實驗的時間節點。
強忍著心理以及生理上的不適,陳舟故意說道:「那要不算了?我找其他人吧?」
張一凡連忙道:「沒事,我可以兩個參照參照,爭取也搞出來一旁驚才絕艷的畢業論文。」
張一凡的叫聲,自然是傳不到陳舟耳中了。
張一凡最終決定,還是慢慢捋一捋比較好,不能光聽陳舟這個身在歐洲的人說。
和*圖*書完全不像剛才,金錢把他們分割成兩個世界。
驀地,張一凡意識到了什麼。
此外,根據陳舟的了解,丁老先生領導的AMS實驗,為尋找在宇宙線中的反物質和暗物質,其探測器核心部分的徑跡室,同樣採用了多層硅微條探測器。
看到文獻中的這段話,陳舟習慣性的拿筆在草稿紙上點著。
用陳舟自己的話來說,這是明確課題研究方向。
陳舟收到了弗里德曼的消息。
要不然,估計他做出來的半導體探測器,就跟瞎子一樣。
張一凡嘰里呱啦又說了一通,電話這邊的陳舟,頗有些哭笑不得。
過了片刻,張一凡才問道:「那你跟我說說半導體探測器唄?」
「對啊。」陳舟理所當然地說道,「你看我,這本科的畢業論文,就是傑波夫猜想,這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也是膠球和哥德巴赫猜想,不就是很好的參照嘛。」
只能說,張一凡的一句「你是想整一個實驗室嗎」,令陳舟有些心動。
陳舟:「不尷尬,我再找個人就是了?」
那麼,CERN的後續實驗,他只能選一個時間上,適合自己的了。
並且,CERN的LHC大型強子對撞機,在超環面儀器(ATLAS)和緊湊渺子線圈(CMS)兩個探測器上,還採用了硅微條探測器代替漂移室作為徑跡測量的徑跡室。
米國費米實驗室的CDF和D0探測器,SLAC的B介子工廠的BaBar實驗,CERN這邊的LHC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超環面儀器(ATLAS)和緊湊渺子線圈(CMS),以及日國的KEK,德國的HARA、HARB和Zeus等探測器都是如此。
這部分資料,不止是張一凡要看,陳舟自己也同樣要看。
1949年麥凱博士首次用α射線照射PN結二極體,才觀察到輸出信號。
【在兩極加上電壓后,電荷載流子就向兩極作漂移運動,收集電極上會感應出電荷,從而在外電路形成信號脈衝。】
比如說硅微條、硅漂移室等等。
以前,他只是聽說掃描電鏡很貴。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