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因時而動

太急,太快都不是好辦法。
他在大堂里來回走了幾圈,眉頭擰成一個疙瘩。
「那好,你快快出發。」
「哦啊,這麼嚴重。舊朝哪天不發生命案,那時也沒有這麼限期破案的,現在,竟然要引咎辭職。」
「王家和江家有過節,朱縣令,這件案子,後來是如何處理的?」
「王捕頭,帶人去看現場,然後去王家拿人。」王捕頭一進大堂,就聽見朱縣令迎面的命令。
這王道,必須是多贏局面。
王一策帶著幾位捕快,拿著枷鎖、腳鐐,直奔董家而去。
先穩住董郎,讓死人入土為安。萬萬不可讓河南府尹知道洛陽又發血案。
「老伯,你看你眼下這麼需要錢,你拿到集市上賣去。我這裏還有五兩銀子,你拿去買兩口薄棺材,將夫人和老人家裝殮好。」
山高皇帝遠。
他快速返回縣衙,將董家血案向朱縣令描述一番。
李成高心裏吃了一驚,歷朝歷代,敢於斗官的有之,但是,像王家這樣明目張胆與縣衙作對的,還是少數。
朱縣令從內廚里,拿出一個布包,「習之,這是二郎給的五百兩銀子,加上這些我多年的積和圖書蓄,一共兩千兩,你帶著銀兩速去王府。」
政績就是朱縣令的生命,在任期內,一個主政一方的縣令,如果無政績可言,上級又如何評價你。
「你到靖王府如實告知,就說我老朱求他了。如果一個月之內江家大案不能破案,我這個縣令就要捲鋪蓋回家種紅薯了。」
朱允炆心裏也覺得不妥,也是有病亂投醫,自己糊塗了。
「朱縣令,要不要上報河南府尹?」李成高提醒道。
大唐初期,東都遠離唐廷,加上隋末亂象,王世充、竇建德、李唐政府忙於爭搶地盤,在夾縫中瘋長的貴族勢力日益龐大。
朱縣令想到此,果斷命令:「王捕頭,從縣丞那裡支出50兩白銀,速速送到董家,讓董郎將老夫人和老太太速速下葬。緝拿兇犯,我另有辦法。」
當然,滯后了,讓案件持續發酵,這也不是最佳途徑。
朱縣令讓文書把正在房裡研究案卷的李成高叫來。
王捕頭直接向朱縣令訴苦,還把被王家扈從打傷的幾個捕快叫過來,脫掉衣服。
他忽然想起卷宗上的記載,王家也是江家的仇人。幾年前,江家和-圖-書與王家在運河碼頭爭地盤,雙方發生械鬥,死傷二十多口。
自己當然會脫得一乾二淨不說,這河南府尹王寶慶可是個愛面子的人,案子破了,他的臉上有光。
「二郎,你說這東都真是不凡之地,我剛到任,就出了一宗血案。」
紛紛囤積居奇,壟斷市場,放高利貸,巧奪豪取,無惡不作。
「朱縣令,我在河池郡,雖然那是蠻荒之地,民風彪悍,刁民遍地,但是,大戶貴族還是很自覺的,最起碼不會公開與官府斗。」
再說了,王家可是百年家族,社會關係盤根錯節,當然,手裡已有兩條人命案,又有綁架良家女劣行,量刑看,就可以直接將人犯打入死牢。
解決問題才是王道。沒有結果,就沒有成效。
看見李二叔從外面進來,馬上迎接出去。
李成高看著朱縣令,心道,老朱幹事雷厲風行,但是,王捕頭幾個人,能拿住王家的人?
「哎呦,又來事了。」
幾位捕快的胳膊腿,都有淤青,一個捕快的嘴巴,還被王煥晨打出血來。
這麼多銀子如何讓習之帶在身上,再說了,二郎未必看在銀子份上會出和-圖-書手相助。
「江家、王家使出渾身解數,多花銀子,最後被越王楊侗按下去了,各打五十大板。將江家的搬運工頭以及王家的家扈從隊長拉出去斬首示眾。」
「二郎,他是毫無辦法。一不想讓上司知道新案,二不想讓董郎告狀,第三點,也是最頭疼的一點,就是就快速破掉江家血案。」
侍衛長抬頭一看是李二叔到來,忙忙打開大門,讓他進去。
「習之,王家不配合,不承認,你說這怎麼辦?你在河池遇到這樣的硬茬嗎?」
「縣尉向朱縣令彙報一宗血案。」
「老大,朱縣令叫你過去一趟。」
朱縣令也覺得奇怪,王家的背後,到底會有多大背景,他一無所知。
李績正在廂房裡讀著一封來信。
朱縣令陷入沉思狀,忽然悠悠的說道:「當時也是無奈,大族尾大不掉,又與宮廷官宦千絲萬縷,這鬥毆血案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過,王家好像吃了虧,王家二少主王煥晨被砍斷一條胳膊。」
李成高一驚,「朱縣令,二郎願意出山嗎?」
李成高乘坐一輛馬車,一個時辰的光景,來到靖王府。
李成高接著和圖書就把董郎一家的境況,給李績詳述一遍。
「不行,按規定死亡三人以上才算大案,董家被打死兩人,只能在案發地解決。再說了,江家大案如今未有進展,這又出新案,河南府尹會如何看我。」
世間所有的事,解決的辦法,就是要把握火候。
王捕頭正在悶睡,一看文書叫他,忙忙彎腰打聲哈欠。「什麼事?」
李績一聽二叔的轉述,忽然想到,江家的血案是時候要了結了。
李成高忽然想起案卷里的記載,安慰董郎道:「老伯,你放心,我這就回縣衙,與朱縣令商議一下,看看如何緝拿兇犯。」
老者撲通一聲跪地,叩頭謝恩。李成高一把拉起老者,拍拍他的肩膀:「等候消息。」
東都別駕也不會拿著這事做籌碼。
他然後將李成高叫到裡間,小聲嘀咕幾句。
最後一點,李績想到這,忽然盯著李二叔看。
「那個王煥晨簡直是瘋子,見了衙役是又撕又打,死不認賬。這下好了,董家的兩位目擊證人已經死去,兩個女兒不知下落。王家完全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朱縣令,這銀子你先收著。說實話,我發現二郎不是愛財之人https://m•hetubook.com.com。我去和他商量,看看有何辦法。你先把銀子收起來。」
半個時辰過後,王捕頭帶著一班衙役匆匆回到縣衙,且,很狼狽。
「官爺,我家裡什麼也沒有。這條魚你帶回去,讓縣衙幾位官爺燒著吃。」
「你說,江家血案還未結案,又出來一宗新案。朱縣令寢食難安,頭髮都白了一大半。」
「哦——」李成高若有所思,然後回到自己的駐地,一頭栽在卷宗里,細查王家的底細。
朱縣令捻動鬍鬚,沉思一會,「王家管家如此囂張,真是膽大包天。讓王捕頭進來見我。」一個胥吏放下手頭的案卷,一路小跑,來到捕快房。
「二叔,你怎麼現在過來?有急事嗎?」李二叔隨著李績進屋坐定。
在縣衙從政多年,什麼樣的事都見過,硬碰硬的事,還是第一次遇見。
東都的大戶,擁有私人扈從、家丁。
「二叔,朱縣令讓你來找我,他有何打算和想法?」
朱縣令可能因此立下大功,年終獎評,就是一個政績。
「這王家也是江家的仇人。不如一石二鳥。」
年年要進府述職述廉,沒有一兩件工作亮點,綜合考評,那你想進入第一方陣,就很難。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