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方彝

但是,我卻讓大家從畫的背面去看。
盒子里是一件青銅器。
那麼說,林正卿作為金石方面的專家,他難道不知道範鑄法和失蠟法的區別么?
「九爺,你別給我面子!我的專長是金石這沒錯,但我也不是法力無邊,什麼都能看出來。實話實說,這件青銅我前段時間就感覺有點不到代,但是又說不出破綻在哪裡。其實,我們正準備送去進行年代檢測呢!」
當然知道。
「還有一件,也請梅總幫忙看看。」
但這些圖片畫的卻不是宋朝的青銅器,而是明朝人根據宋朝人仿製青銅器的技法做出來的青銅器。
但是,這件方彝屬於商周時期的文物。
仿製青銅器在宋朝非常流行,很多文人官宦家裡都會擺放青銅器作為裝飾品。
就是喜鵲的背部。
眾人一看也便立馬就明白了過來,我剛剛說的不假了。
圖上的方彝和眼前的這尊方彝幾乎一模一樣,但是,這不能就說明這就是尊舊仿的東西。
一塊黑色的濃墨似乎已經透過的畫紙滲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過來。
因為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用的是范鑄法。
這幅圖是金石冊最前面的一幅圖,講的是宋人仿古。
出土之後應該被人專門清理過,甚至還用動物油脂打磨過。
但是當我放下這件方彝,輕輕蓋上它的蓋子的時候,我的腦海里突然就想起來一幅圖。
其中,就有一幅圖就是饕餮紋方彝。
至少得有數百年的時間才能出這樣的效果。
蘇沫忙接過我手中的畫,幫我收拾起來,示意我先去看另一個盒子。
剛剛那幅字畫我鑒定出真贗,是不會駁了林正卿的面子。
也就是說,這件方彝在古代一面世就是傳世之物的。
但是這件方彝包漿太漂亮了,亮的有點過了,反而讓人起了疑心。
而范鑄法所製作出來的青銅器,表面粗糙,紋飾不清。
如果這是件真品,我覺得那也應該至少是數百年前出土的。
這是《梅溪攢古圖鑑》里的一幅圖。
我拿起盒子中的青銅器就看www•hetubook•com.com起來。
而失蠟法這種工藝,最早能追溯到戰國時期。
再經過數百年的流轉,才會有現在這樣的厚實包漿。
但是,圖鑑上記載的製作技法讓我找到了斷定此物真贗的核心。
而這件青銅器的破綻自然就是我剛剛上面說的那些,對於那些深入研究青銅器的人來說。
林正卿見我看他,不禁就笑了起來。
也就是說宋朝時特別流行收藏青銅器,有錢人,文人雅士都愛。
我打開手電筒,然後請人幫忙將這幅立軸給提了起來。
所以,造出來后,需要進行精心的打磨整修。
我將畫交給蘇沫,便輕輕打開了盒子。
《梅溪攢古圖鑑》上記載,這件方彝用的是失蠟法,宋、明皆是。
從各方面看,我並沒有看出這件青銅器是故意被人做舊成傳世的模樣的。
林正卿早就見識過的眼力,所以,他也不算太吃驚。
我一見是件青銅器,不禁就抬頭看了一眼林正卿,這讓我有點為難。
這兩種製造工藝上帶來的差異hetubook.com.com是一個很大的破綻。
我趕忙要先收起畫,再去開另一件盒子。
如果,這是件宋朝製作的工藝品,放在家裡裝飾用的,斷代為宋,那就不能算贗品了。
林正卿如此說,其實也算是給他自己提前找了個台階。
「高廳、林院長,各位專家請看。」
我覺得林正卿之所以會感覺有些不到代,差不多就是它太漂亮了的緣故。
「這幅畫呢,我估計八成是畫完了,也裝裱好了,可能是有人專門訂製的仿作。但是,後來過了一段時間,估計又發現跟八大山人的原作比似乎力道不夠,便又添加了一筆。裝裱好的畫,畫芯後面還有數層襯托,重新添一筆,這墨汁可不僅僅是留在了畫紙上,還透到了後面的襯托上了。」
但是,你們既然請我鑒定,那我該說的話還是得說的。
為什麼?
「好眼力!」眾人不禁看著我嘖嘖讚歎起來。
其壓根就沒入過土。
所以,一定要處理掉。
青銅器上面的包漿是真實的,溫潤厚實,不浮躁,不虛,不淺。
那為何他沒能https://www.hetubook•com.com看出這件青銅器的破綻呢?
圖鑑上記載著每一件做舊品的破綻和處理方法。
有人愛有人買,自然就有人做假。
而相反,失蠟法更為先進,用這方法做出來的青銅器更加精密。
當然了,說是贗品,那是對照商周來說。
說是宋朝人特別喜歡博古,尤其喜歡上古金石。
強光透過畫,隱隱約約透著正面繪畫的墨色。
但是再怎麼打磨,先天不足,所以同樣是一組饕餮紋,每一組都有差異。
我將手電筒照向了那種喜鵲的背部墨色最濃處。
這是古人仿出來就故意為之的。
《梅溪攢古圖鑑》上記載了宋人仿製青銅的技法,同時也留下了多幅相關的圖片。
但是,在這隱約中卻有一塊格外突出的地方。
因為這件青銅做出來后被人精心處理過了。
「怎麼樣?高廳,他這九爺的稱號不虛吧?」
因為林正卿是這方面的專家啊!
再早,也應該不會超過春秋晚期。
這件方彝製作精良,紋飾造型的細節清晰工整。
林正卿看著高蓋倫不禁笑了起來。
不過和*圖*書話說回來,真正在學術上有建樹的學者是受得起別人的不同意見,甚至批評指正的。
但是這件青銅器,如果我的結論和林正卿的有不同,那豈不是讓他沒面子么!
這是件青銅饕餮紋方彝,品相極佳,是件傳世的物件。
方彝的身上包漿厚實,稜角處已然都有些油光鋥亮了。
所以,這是件舊仿的贗品。
所以,我們也在會看到眼前這件方彝是如此的油光鋥亮。
所以,歷史上到了戰國後期,大部分造型紋飾複雜的青銅器都是採用這種方法。
高蓋倫點點頭,並沒有應林正卿的話,而是指著另一個盒子。
幾乎所有對稱的地方都是工工整整,相互吻合。
我將這件方彝上下左右翻看了半天,說實話,我也是沒看出哪裡有破綻。
可以看的出來這應該被人摩挲把玩了無數次了。
林正卿這個人,我覺得還算是比較正直的學者的。
為什麼說對照商周就是贗品呢?
對於在場的這些人士,我這解釋雖然有些多餘。
我重新拿起這件方彝仔細看了看,尤其是方彝身上造型紋飾最複雜的部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