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答案就出來了

再拿起放大鏡去看青花的釉面,以及釉面之下的色。
「好。」我點點頭應了一聲,便看起了其他東西。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去年初我剛到蘇古雅集的時候,金陵蘇榮花三家要合一件元青花。
而眼前這件,我雖不確定是不是用的就是日本研製的色料,但是也差不多。
我輕輕錦盒裡拿起這件阿嵯耶觀音。
所以,現代的匠人窯工對柴窯火候溫度的掌控是遠不能跟古代比的。
而古代的燒瓷工,尤其是官窯御窯的燒瓷工一干就是一輩子。
除非科班的專業學者為了做學問才有機會去研究,才會去館藏單位調取文物深入研究,一般人是沒有機會研究這種稀少物種的!
不過,這件觀音一上手,微微一掂,答案就出來了。
而且,清雍正的青花看上去更亮,更白。
雖然依舊呈螺旋狀,但是這種現象要輕微許多了。
假的。
這,是典型的氣窯燒瓷。
我便很肯定的給出結論,這是一件精品往上的青花https://www.hetubook.com.com仿品。
我先拿起來的是明永樂青花夔龍紋罐。
而這座觀音像從標籤上看,時間寫的是宋代。
我手中的這尊造像,我如果沒猜錯,是按照明朝造像的工藝和銅的比重配製的。
不過,終究是逃不過我的眼睛。
但是氣窯畢竟是氣窯,優點突出的同時也是缺點的突出。
因為其所表現出來的破綻幾乎是一樣的。
我放下這件青花,依舊不動聲色,繼續去看最後一件觀音造像。
其實是沒多少人能夠單憑一眼就能看出氣窯的破綻的。
如果排除氣窯特點不說,其實這件清雍正青花無論是造型、瓷胎、釉面,亦或是色料畫工等等,都是頂級的。
阿嵯耶觀音是古代南詔、大理國那邊的最重要、最受尊崇敬仰的一位神祇。
氣窯的好處就是能夠精準的把控火候溫度,燒出來的瓷器均勻而漂亮。
因此,銅像的分量相對來說要更輕一些。
而且,就https://www.hetubook.com.com算是宋代中原地區的銅造像,分量上也沒有目前我手中這尊造像重。
但是很遺憾,這件清雍正的青花纏枝蓮輔首耳長頸蓮口瓶是贗品。
當然了,沒人研究也有好處。
也就是說,這尊造像是用的明朝中原工藝做的宋代邊疆造像。
但是這件阿嵯耶觀音,如果是一般的藏家或者古董商來看這件東西,幾乎是很難看出破綻的。
整個瓶身的釉面非常的均勻整潔,用放大鏡去看,也很難發現釉里的不均勻氣泡。
「那這樣,您先看其他幾件,等一會兒我們一起談價格怎樣?」
這件觀音,如果單用眼睛看,說實話我是沒看出破綻。
重量不對。
就是,這兩件青花一件是傳統工藝柴窯燒出來的。
當然了,這件永樂青花罐似乎比去年見的那件元青花要改善了很多。
那個時候,雲滇那邊的冶金遠不如中原發達,所以造像用的銅的純度不如中原。
而宋代的造像傳世的本身就少,再hetubook.com.com去到南詔或大理國,就是想研究那也很難找到案例。
比之古代的瓷器,說實話其實是要漂亮的多的。
因為柴窯不容易把控溫度火候,出來的東西就非常具有不確定性。
而清雍正的青花,明顯就紋飾清晰利落了很多。
那有人會說了,那仿古的幹嗎不用到代的工藝呢?
但是,如果是仿古,漂亮反倒是不好的。
程巨森看完苦笑了一下,「我是買回來后才發現的,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是買前就有的,還是我買回來從海外倒騰進來的過程中裂的。九爺這瓶子整體真贗沒問題吧?」
而另一件則是現代工藝,氣窯燒出來的。
不過,說實話,如果不是自己燒過窯制過瓷,或者跟我一樣剛剛好,拿著一件柴窯瓷做對比。
我輕輕放下手中的交泰轉心瓶。
不過,沒辦法,被我這個以前做過學術研究的人碰到了。
但是這件青花罐在我手上輕輕一轉,我大致就知道其真贗情況了。
所以這也是鑒定瓷器的一個重要https://www.hetubook.com.com依據。
明永樂的青花,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也屬於元青花的範疇。
仿古要的是跟古代的東西一模一樣,該歪的就要歪,該丑的就要丑。
但是,我看了兩眼,不禁又將剛剛放下的青花罐拿了起來。
都是高倍放大后,色斑呈有規律螺旋狀。
而這兩青花放在一起一對比,就能發現,明永樂的青花釉面相對肥潤,釉面之下青花如同水墨一般,有暈染髮散。
也因此,大多做舊瓷器,都是用氣窯,甚至電窯。
但是,那為什麼仿古瓷的人不用柴窯要用氣窯呢?
我心想,難不成這件也是假的?
那件元青花也是精品往上的仿品,其用色料是日本稻田大學最新研製出來的。
因為明永樂青花用的色料依舊是蘇麻離青。
然後將瓶身上那道細微的裂紋指給了程巨森看。
如果從做舊的級別上看,這件也算得上精品+的級別了。
古代自然是沒有氣窯的,只有現代才有氣窯。
我輕輕放下青花罐,沒有說結論,而是立即又拿起另https://m•hetubook•com.com一件青花。
那就是做出來,自然也沒人能看出破綻。
這一看,我不禁發現了一個問題。
而回到現在,有幾人能在同一口窯燒火燒上幾十年呢?
沒市場,自然就沒有研究的動力了。
這件清雍正的青花纏枝蓮輔首耳長頸蓮口瓶,自然沒有螺旋狀的問題。
當然了,其實我們看到的每一件古瓷背後,其實也不知道是從幾百幾千件失敗作品中選出來的。
為什麼?
更何況,市場上傳世作品不多也就是對於沒什麼市場。
分量密度完全對不上。
兩件青花放在一起,我對比著看。
「沒問題。」
因為市面上流傳最多的造像是明清兩代的,所以大家對這兩個朝代造像的工藝研究最深,掌握最好。
他們在同一口窯用同一種木料燒火,一燒就是幾十年,對火候溫度的掌握是相對十分精確的,才能燒出流傳至今的那些讓人驚為天人的瓷器來。
就算是我梅溪專業做舊的世族,很多東西也都是不停的燒不停的實驗,幾乎都是千里挑一才能出貨的。
過頭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