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一畫一文

像不像吳道子的《步輦圖》為代表的唐畫呢?
但是痕迹不明顯,不細看看不出來。
所以,才有了現在這種情況。
從這新裱上去的東西看,這還是就在歐洲給分開重新裝的。
完了給李東陽看了,就給寫了題,又寫了跋,還給重新裝裱了。
這《石勒聽講圖》原本將近四米,包含了小兩米的明朝李東陽的一篇後續的跋文。
這書法的裝裱總體上還是老裱的,但是有一頭卻接了個新裱的桿。
我接過這句話不禁就隨口問道,「剛剛那幅字也是舊貨市場買的么?我看品相就好了很多啊!」
所以,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這幅畫的珍貴性,它對研究我國古代服飾的變化非常具有價值。
而無名無姓的東西,人家就沒辦法研究了,所以,定價自然就低了。
當然,我不是說這畫有問題,恰恰相反這畫沒問題。
當然了,這其中就包含那幅書法作品,忍不住就又讓鑒定師拿出來給我上手看了看。
因為我用放大鏡照了照,我發現這畫的線條運用上頗有宋代和*圖*書畫院畫的特點,工筆精細,擅用狼毫勾線。
這畫本身沒問題,到代的老畫。
而是被後人人為故意給分開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
但大致上也是不會差很多。
所以,這古人繪畫上的服飾或生活場景也是古董斷代,鑒別真偽的一個重要方面。
你發現沒有,畫面中有一處明顯的不符合時代特點的地方。
因此,雖然後人無法精確還原前人的樣貌。
另外,那儒生所坐的盤鳳飾紋綉墩是金代獨有的綉墩。
這德國人家的後人又不懂這畫,所以為了賣更多錢,就在不是高人的高人指點下把一幅畫給拆成了兩幅。
但是,估計是很早的時候被傳到了德國。
我在這展區又大致轉了轉,然後還故意讓鑒定師把全場所有書畫類的拍品全部拿出來讓我上手了。
其實也很高。
我不動聲色輕輕將這畫放好了,然後讓鑒定師重新放回了展示櫃里。
那這一畫一文究竟是原本就分開的,還是原本在一起被故意分開了的呢?
唐朝以後方才慢慢有了hetubook.com.com凳子、椅子這類傢具。
但是呢,我給了馬博天一個眼神,然後小聲嘀咕了一句,「我再看個東西。」
不說別的,就拿眼前這幅畫來說吧,畫的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距今一千七百多年。
如果這畫和跋文合在一起,古人李東陽說是元人所作,那這畫就是元人所作。
還有其服飾的毛皮出鋒、窄袖、圓領、裝銙束帶、雙?尾、捍腰、豹尾、尖頭靴、帽帶、絛帶等等都跟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遼金時期的繪畫,這些都可以跟考古發掘出來的墓室中的壁畫相對應。
所以呢,這幅畫我們先不說繪畫水平,其文物研究價值就很高。
我搖搖頭,不禁嘀咕道,「這畫品相太差了,哪裡來的?」
那再看繪畫水平呢?
從這繪畫風格來看,我倒覺得這畫更有可能是宋代畫家所畫。
畢竟在先人面前,我算個屁。
但是這裝裱卻被人重新動過。
畫後面應該被人拆下來過,然後重新又給裝裱接合上去的。
因為,裝的不怎麼樣。
其粘貼用的竟和*圖*書然還是文具店裡賣的那種糨糊。
一般古畫裝裱天桿地桿都是用上好的硬木,不易變形。
並不是我之前想的那樣李東陽寫好了跋文來不及送給他外甥續裱上。
而畫面中儒生坐的那個綉墩,是典型的唐朝之後才有的垂足而坐的傢具。
如果要斷定這畫跟這文究竟是怎麼回事,我還得上手那件書法才行。
還是前面說過的,李東陽的字沒有問題,我主要看的是裝裱材料。
不過呢,這卻讓我十分肯定的是,這幅跋文跟那幅畫應該原本是裝裱在一處的。
而這書法我一拿到手,就立即發現問題所在了。
一畫一文,分開賣,想要賣出更多的錢。
所以這幅畫,最終也還是元代《石勒聽講圖》。
所以這幅畫有比較濃厚的唐畫風格,應該是深受唐畫影響。
杆子用的材料雖是實木,但卻是很差的松木。
我,表現的似乎對所有書畫類的東西都感興趣。
比如石勒袍服上左右相對的鶻團紋,儀衛穿的是金代海陵王完顏亮發明的尖頭靴,這都是是典型金代官服。
https://www•hetubook•com•com而這一畫一文,竟然都出自德國法蘭克福,那就極有可能是從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的不同人手裡出來的。
而且,我說了不算。
所以,這本是一體的。
我不動聲色,仔細研究了一下這畫的材質裝裱。
而且,老裝裱壞了部分,換個新的也很正常。
還有更可笑的是,新粘上去的絛帶竟然是化纖材質的。
這畫,我雖看的很是仔細,但外在卻表現的不那麼強烈。
也就是說,這幅畫李東陽的外甥得到的時候單單就是一張孤立的畫。
單單就一個桿,還有這絛帶也是新的,其實一般人也是看不出問題的。
我估計這帶子應該是哪件蕾絲睡衣上扯下來的吧。
儒生坐的凳子。
給人的感覺也就是感興趣,但結果卻不怎麼滿意。
其設色差不多,也無背景,單純繪就人物。
其實,現在想一想,剛剛那畫前面引首部分「石勒聽講圖」五個篆書也應該是李東陽所寫。
馬博天會意點點頭,也不催我。
我們都知道唐朝以前,古人是席地而坐的。
古人受時https://m.hetubook.com.com代所限,畫中出現類似的常識錯誤是很正常的。
還好,人類的發展史,在幾千年裡面其實技術都沒發生大的突破。
這拍品基本上已經被我們看完了,按理說差不多可以走了。
你發現沒有,這幅畫遠看有股非常熟的味道。
至於前面那幅李東陽的跋文上寫的懷疑此畫為元人所作,我倒覺得未必。
聽到這裏我就在心裏盤算了,這有名有姓的作者,這外國人就查得到出處,能夠做研究,給出價值判斷。
拍賣行的鑒定師聳聳肩,微微笑了笑,「這是從德國法蘭克福的一箇舊貨市場上買來的。所以,保存狀況是差了些。」
當然了,不是研究五胡十六國時期的,而是研究遼金時期的服飾。
「那倒不是。那幅是中國大政治家李東陽的字是在德國的拍賣會上拍下來的。哦,好像也是在法蘭克福拍的。」
有人就奇怪了,你不都說這服飾是錯誤的么,怎麼還有研究價值呢?
看到這裏,我估計就不難想象了。
畫面中人物的服飾屬於典型的遼金時期的特點。
當然了,這隻是我的一家之言。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