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一旦民黨打著共和的名義重組內閣,袁世凱就連現在的法統都保不住了。臨時大總統可不是正式大總統,既然民黨可以選他上來,自然也能把他選下去。袁世凱這才覺得,民黨這是擺明了算計他,用一個臨時大總統的名頭讓他逼迫清室退位,然後就想要打著共和的旗幟過河拆橋,趕他下台啊。
宋教仁等同盟會南下后就開始組建新黨,試圖在下次競選時奪的組閣的權力。而袁世凱這邊則是完全蒙了,對他而言中央威權要麼是大家妥協出來的,要麼就是打出來的。唐紹儀內閣就是他對於南方民黨妥協的產物,現在民黨退出政府這是擺明了想反悔,不想認他這個大總統了。
因此,在袁世凱開始傾向於保守主義,宣稱倫常禮教對導人向善是有好處的時候,突然之間北方支持袁大總統的聲音就開始強烈了起來。顯然這些遺老、鄉紳們,是把袁世凱當成自己最後的指望了。
只是事情並未到此了結,五日後在唐紹儀假滿辭職之日,同盟會籍閣員蔡元培、王寵惠、宋教仁、王正廷四人也同時遞交了辭呈。袁世凱雖然加以挽留,但並未成功。
美國駐華公使嘉樂恆給司戴德發電報,他認為北京政府「名義上控制著20個省份,但這些省份都由都督們統治,他們對中央政府的服從程度是大有疑問的。這樣的中央政府恐m•hetubook.com•com
怕不能為美國帶來半點幫助,而他們也無能力接手伯利恆合同……」
陸徵祥其實說的不對,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南北統一后的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於6月15日清晨棄職跑路了。是棄職而不是辭職,這可真是個不好笑的笑話。不要說北京上下官民迷惑不已,就連外國記者都是驚詫莫名。
袁世凱只好於6月17日發布命令,宣稱唐紹儀向自己請了病假,「著給假五日」,通知外交總長陸徵祥回來暫代國務總理職務。
而在京城裡上演著這一場場鬧劇的時候,關外的革命委員會也開始漸漸走上了管理建設國家的正軌。因為共和黨和革命委員會的出色組織,今年關外的春耕進行的很完美,不僅沒有因為戰爭和水災而大批拋荒,還順便利用了大量從山東及其他省份遷移來的勞動力,修繕了道路和水利。
這些同盟會閣員的辭職,表明了南北調和主義產生的唐紹儀內閣還是破產了。原本就欠缺威信的北京政府,眼下更是失去了約束各省軍政府的名義。
京城本就是一座保守勢力濃厚的城市,特別是當南方和關外鬧起了革命后,民黨地盤上的保守主義者紛紛逃亡于北京、天津、山東等地,京城裡面的保守主義風氣就更為濃厚了。而革命委員會在關外又是肅反又是打擊m•hetubook•com.com
封建思想,使得不少人逃入了關內,這些人帶來的消息更是嚇到了河北、山東的地主士紳。
二便是夾在南北之間的唐紹儀也是受夠了兩邊攻擊他的夾板氣,北洋覺得他是吃裡扒外的叛徒,南方革命黨人卻又嫌他不夠革命,只是想在雙方之間左右逢源。至於原來的立憲派士紳們,則是盯上了他屁股下的總理位置。
陸徵祥默然不語,他知道顧維鈞說的是正理。但他還是心存僥倖,決定留下幾天和革命委員會幾位頭面人物進行接觸。眼下各地軍政府都不肯服從於中央的政策,要是革命委員會能夠做出一個表率,則北京政府至少也有了個榜樣。
可現在的問題就在於,民黨退出政府之後手裡還拿著共和的大義,可逼迫清室退位的袁世凱除了這個臨時大總統的頭銜卻什麼都沒有了。他雖然可以驅使北洋新軍,但是此前是靠著滿清的余恩,現在卻只能施以官爵厚祿,共和政府可沒有效忠君主一說。
顧維鈞只是性子高傲了些,但他腦子還是沒有問題的。聽到陸徵祥居然還存有這樣的想法,他不由曬笑道:「好不容易才從日本人虎口裡掏出來的利權,他怎麼肯輕易交給中央?他如果真願意效忠大總統,就不會對裁撤關外革命軍一事裝聾作啞了。」
顧維鈞有些詫異的問道:「京城發生了什麼大事嗎?我們https://m.hetubook.com.com晚上可是約了宋委員的。」
不過能夠讓顧維鈞這樣的海歸精英出言譏諷,也說明了大總統估計平日里沒少提這位關外驟然崛起的地方諸侯了。陸徵祥很快就調節了心情對顧勸說道:「吳畏之可算不得什麼普通人,只是眼下中央政府沒有合適的位置給他。把整個東三省都給他管理,大總統和唐總理又不樂意,所以暫時才擱置在了這裏。
待到吳川帶人離去之後,顧維鈞不由拉下臉來向陸徵祥抱怨道:「這吳畏之未免太不知禮數了吧?他現在不過是個沒名沒分的普通人,怎麼可以這麼對中央政府的一部之長這麼說話?袁大總統見到總長也是客客氣氣的,他有什麼資格向您這麼命令式的要求?」
而袁世凱也是知道輕重的,他立刻派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趕赴天津勸唐回京,試圖挽回局面,但還是被唐所拒絕了。
陸徵祥心裏雖然也有些不大痛快,但他卻了解顧維鈞並不全是為了自己出言抱怨,這位留學歸來的精英是看不慣吳川的做派,才這麼不忿。就像總統府的一些人看不慣顧維鈞一回國就能得到袁世凱的親近,這位也是看不慣吳川年紀輕輕就能和袁大總統平起平坐。
於是在王芝祥接任直隸都督一案的糾紛爆發后,和袁世凱難以溝通的唐紹儀終於不辭而別了。只是這位未免忘記了一件事,他現在是中華和*圖*書民國政府的內閣總理,不是袁世凱幕中的幕僚,這種棄職跑路的行為直接動搖了民國政府的威信。
中央現在也難啊,各地的軍政府口口聲聲說是擁戴共和,但卻沒幾個行動起來的。熊總長此前向各省發電,要求各省軍政府恢復向中央解款,可是除了寥寥幾人外,哪個不是裝聾作啞的。
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退回到三綱五常的封建時代去,否則他們也就用不著在革命時站在革命黨這邊了。袁世凱這種180度的轉彎,立刻讓立憲派也慌亂了起來。
司戴德直接同國務院聯繫后,終於下定了決心,預備將伯利恆合同交給革命委員會,除了民國海軍願意接手的那艘在建巡洋艦,他預備和吳川重新簽訂一個有關軍港及艦隊修建貸款合同。
只是袁世凱的後退令南方立憲派士紳也是措手不及,他們反對同盟會是反對同盟會這種動不動主張暴力革命的激進主義,試圖恢復前清時期的社會秩序,順便抓住政權讓自己來主導這個國家的前進方向。
只是他留下還沒有兩天,北京就打來了電報讓他趕緊返回。他看著電報上的內容楞了好久,才吩咐顧維鈞趕緊收拾行李,準備返回京城去。
陸徵祥回到京城之後,才總算明白了整件事的過程。唐之所以棄職,一是唐紹儀在辦理對外借款時和公使團、銀行團鬧的不愉快,這就令唐內閣在外交方面陷入了不利m.hetubook.com.com。要知道列強此時還沒有正式表態承認中華民國,加上外蒙、西藏事件,借款維持政府運轉,都需要得到列強的支持,因此外交上出了問題,唐的內閣總理是干不下去的。
面對這樣的險惡局勢,袁世凱立刻從剛剛登上總統時的開明姿態轉向保守主義,開始親近滿清的遺老。所謂滿清的遺老並不都是尊崇滿清皇室的人士,而是試圖維護倫常禮教的頑固士紳。
陸徵祥把手中的電報遞給了他,臉色難看的說道:「打個電話給宋委員,取消了約會吧。我想他會理解的,唐總理辭職了。」
可是對於京城的遺老們來說,袁世凱的態度卻正合他們的心意。雖然袁世凱不是前清皇室,但是袁世凱手中有實力,又願意維護倫常名教,能夠保住他們的生活不會改變,這自然就贏得了他們的擁戴。
北京外交公使團在獲悉此事後,雖然沒有被驚嚇到,但是對於這件事卻表現的漠不關心。某英國要人與袁世凱晤面時,則直截了當表態道:「中華民國成立伊始,第一次總理如此不負責任,大失外交界之信用,唐氏不去,信用不易恢復。」
這吳畏之雖然也有跋扈之舉,但好歹他還是為國家守住了邊疆,也收回了一部分利權。就這點來說,已經比南方各省軍政府要好的多了。我倒是不介意他的態度,但是我很在意南滿收回的鐵路、礦山和海關,他究竟肯不肯讓中央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