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九百八十九章

1912年我們派出了一些幹部進入青島,建立起來山東革命委員會,在德國人的支持下,山東革命委員會首先對膠州灣地區進行了土地改革。
根據我的調查,某些地區的群眾之所以不支持我們派出的土地改革小組,首先是不信任我們派出的人員,畢竟他們都是外來人員,一些群眾還沒能從鄉土宗族的封建思想中醒悟過來;其次就是我們派出的人員難以和群眾打成一片,口音、生活習慣和不同的社會觀念,都是造成雙方隔閡的原因。
因此我們在當地推動土地改革的時候,劉石八是積極響應的,土地改革的時候他也分到了6.3畝田、全套的耕牛、農具,到了1914年他家裡就建起了4間瓦房,算是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
而且在日俄帝國主義的入侵下,關外的地主階級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在我們打倒了關外的日俄帝國主義之後,關外的地主階級也自然沒什麼能力挑戰我們了。
可以說,東北的經濟發展的越快,就越離不開工業的供血。梁廷棟無法想象,一旦東北的工廠因為技術力量不足停下來的後果,那必然是一場災難。
我們這些中央委員們對於馬列主義尚且了解不夠深刻,那些基層的黨員幹部又能夠好到什麼地方去?他們在東北的時候,還能夠按照組織的要求去完成自己的工作,畢竟在您的直接領導下,東北的革命事業已經走上了正軌。
我們抽調黨員幹部前往河南河北,和_圖_書但是並沒有那麼快在當地建立起我們自己的組織,在我們和當地的地主階級決定出一個勝負出來之前,大多數群眾還是會選擇觀望的。當然,土地改革的推行,是聯合當地群眾消滅當地地主階級勢力的最為見效的辦法。
但是現在要讓他們在關內獨擋一面,我覺得這些黨員幹部的理論還不足以指導他們的實踐。因為關內和關外的環境是有差異的,關內沒有關外那麼強大的組織,也沒有一整個搭配起來的工業體系,也沒有那麼多能夠開墾的荒地,他們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把關外的建設模式改成適合於關內的建設方式,無疑是相當困難的。有這樣能力的人,早就應該在黨內脫穎而出了。
而想要擊敗日本和俄國,革命委員會就得先學會自己製造機槍、大炮。但是製造機槍、大炮的前提是擁有足夠的鋼鐵和煤炭;想要足夠的鋼鐵和煤炭就需要用更多的機器來提高效率,這就需要一個龐大的脫離農業生產的工人階級。
在幾位中央委員之中,梁廷棟的立場是稍稍偏向于俄國布爾什維克的。因為除了俄國布爾什維克之外,其他列強都沒有對中國革命表達出善意。
簡單的說,我們需要構建的是一個全新的中國,而不是傳統的打江山坐江山。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必須加強對於黨員幹部的思想教育,並不斷的開展批判和自我批判,以避免黨員幹部的腐化墮落。過去這幾年我hetubook.com.com們主要把精力放在了軍隊幹部和黨內高層,我看現在是時候對地方和基層黨員進行普遍的再教育了……」
革命委員會想要保住自己的勝利果實,就必須以日本、俄國為敵人,而不是什麼國內的北洋團體和南方的地方勢力,那些人再怎麼鬧騰也製造不出機槍和大炮,光憑他們從農民身上剝削來的財富,供自己享受都還不夠,哪裡買得起足以和革命委員會開戰的軍火呢?
而群眾和我們派出的黨員幹部有隔閡,根源還在於當地的官員幹部同我們派出的黨員幹部存在著一道縫隙。當地的官員幹部最為不滿的一點就是,當地的縣府事務員月薪在12-14元,而我們派出的相同職位的黨員是25-28元一月。
他同宋雲桐、朱和中等委員不同,並不認為只要能夠讓中國強大起來,那麼走一走列強的道路也是可以的。在這方面他和章太炎的看法倒是差不多,就是中國強大起來並不是為了學習西方列強那樣去掠奪周邊的國家,雖然章太炎自認是一個民族主義者。
改造農村發展生產力,首先要改掉的就是這種普遍的小農思想。打土豪分田地不是我們的目的,消滅鄉村中的封建落後文化,建立起新的無產階級主導下的新農村,以提高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乾著同樣的活,拿的卻是相差一倍的工資,自然難免讓這些本地幹部親近我們的黨員幹部了。但是東北的官員幹https://m•hetubook•com•com部拿到的月薪和工人相比,至少要低三分之一,遠離生活環境較好的地方,我們總不能再繼續減少他們的工資以安撫當地幹部吧?」
首先,本黨成立也就5年多時間,在本黨成立以前,不要說國人就是那些參加組建了本黨的同志也很少有了解什麼是社會主義的。
對於梁廷棟提出的這一問題,吳川很久沒有出聲,就在梁廷棟有些不安的時候,吳川這才輕輕拍著椅子的扶手說道:「聽到你說的這個問題,我突然想起了山東那邊報上來的一個鄉村幹部的案例。
梁廷棟接受了吳川的主張,認為可以通過挑選和限制俄國流亡者的行動來儘力保住中國境內的安寧。接下來他就提到了第二件需要彙報的事務,「之前您轉給我的文件,京奉線沿路調查報告我已經看了。確實,報告中提出的黨員幹部問題是存在的。
但是關內並不是如此,除了青島和膠濟鐵路一帶遭到了德國帝國主義的打擊外,華北其他地區的地主階級並沒有遭到什麼打壓。雖然河南的白朗起義和去歲的華北大水災對華北地區的地主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但是這些地主在當地的勢力並沒有被清除掉。
我也並不是想要為這些派遣到關內的黨員幹部辯解,但是有些問題確實不能說就是這些被派遣的黨員幹部自身的問題。
其次就是關內的反動勢力也遠比關外強大的多,關外因為滿人封禁的緣故,大多數人都是近70年內才移https://m•hetubook.com•com居到關外的,這裏的地主階級沒有關內這麼盤根錯節。
不過土地改革的方向雖然是正確的,但是沒有當地群眾的支持,光憑我們派去的幾個黨員幹部是發動不起當地的土地改革運動的。
1914年下半年日本入侵山東的時候,他不僅拿出了家裡的糧食支援軍隊,還報名參加了前線服務隊。可以說是我黨在山東的鐵杆支持者了,因此在戰後就被吸收入了本黨。
雖然我們成立了翻譯小組和出版社,並成立了馬列主義思想研究小組,但是除了您之外,包括我在內的黨內同志對於馬列主義依舊還處於一知半解。馬列主義所主張的革命和我們這些人過去所想象的革命完全是兩回事,我們還需要不斷的去學習了解,才能加強對於社會主義理論的了解。
到了1916年,他家的人均口糧約547斤,全家一年食用油6斤6兩,一年吃了27斤豬肉,日子開始過的紅火了起來,而他本人也被提拔為了村裡的書記。
在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脫離農業之後,為了確保農業能夠給養這些城市人口,就需要完善水利系統,培養良種,製造化肥、農藥和良好的運輸通道,而這些又必須是在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現的。
不過梁廷棟負責吉林省的行政事務也有幾年光景了,經過了實際事務磨鍊的他倒也不會如同純粹的革命者那麼理想化。至少他現在是能夠理解吳川所指出的工業人才不足的問題,對於當前的東北經濟建設是一和圖書個多麼大的隱患。
因為挖掘水渠需要工具和水泥,而水泥來自工廠;為了加大灌溉面積,在無法自流的地區要設置排灌站,那就需要電力,不管是火電還是水電都需要鋼鐵、煤炭、水泥;修建鐵路和公路需要機器和水泥,這又是和工業分不開的;至於農民視為珍寶的化肥和農藥,光是瞧一瞧化工廠里那些鋼鐵管道就知道,農業國就造不出這種東西。
所以你看,我們想要遷就放任黨員的自由化是遷就不來的,我們在上面放鬆一點,底下就是一個大窟窿。劉石八這樣的貧農,有了一點土地,剛剛填飽了肚子,就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擺脫合作社的束縛,奔著自己的小幸福去了,何況是其他沒有得到革命直接好處的階層。
但就是這樣一個黨的基層幹部,去年放出了6擔小麥和20塊大洋的高利貸。他還在去年底的縣鄉鎮幹部會議上發表了:『合作化糟的很』、『統購統銷把農民搞苦了』諸如此類的反對農村合作化和黨的農業政策的言論。
膠州灣東女姑山有個叫做劉石八的長工,他的家庭非常的貧困,小時候跟著父母在外討過5年飯,十六七歲就在本村地主家做了長工,一干就是十五年。他下面還有兩個妹妹,因為養不活都送給了別人當童養媳。
把俄國布爾什維克同俄國的有產者放在一起,梁廷棟自然不會猶豫的選擇俄國布爾什維克,畢竟這是共和黨的盟友。但是把俄國布爾什維克同共和黨放在一起,梁廷棟也只能選擇共和黨的利益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