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一戰
第三十一章 義大利參戰,弗拉基米爾的失望

他們不可能獨善其身,特別是德國的壓力和英法的誘惑。
但無論如何,義大利的內部輿論都開始發生轉移。
但後面的事情讓德國放下心來。
他一開始並么有過多留意,可當他仔細閱讀上面的內容時,整個人都驚住了。
正當納爾迪陷入苦惱之際,一個熟悉的名字在他眼前出現了。
「我還需要一個擁有全義大利影響力的報刊。」
而眼前的目光,與自己所見到過的野心家別無二致,可這樣的身份也不應該出現社會黨人身上。
他跟身邊的同志們哀嘆道。
戰爭局勢又一次發生巨變。
1915年,五月末。
奧匈帝國也開始表態,因為義大利的宣戰,他們也開始對義大利換以宣戰,並且準備集結一支部隊,南下對方意軍。
這個想法很快就浮現在腦海中。
納爾迪就曾經對一些被開除黨籍的前社會黨人進行拉攏。
在國際壓力之下,義大利不可能獨善其身。
在墨索里尼還沒成為《前進報》總編輯之前,通過某位女同志的幫忙,弗拉基米爾與他見過一面。
義大利加入了戰場,整個戰爭局勢又一次發生變化。
當反戰的社會黨消失之後,義大利的阻力便一掃而空。
潛伏在義大利內的契卡人員,已經將義大利內的社會黨情報給發送了回來。
墨索里尼將會成為他們的最好合作夥伴。
戰爭的炮火,將會洗禮自己。
可是,這樣子,真的夠了嗎?
義大利加入協約國,對奧匈帝國宣戰。
『十幾年的黨齡充分說明了我的貢獻,我會為此而不斷努力下去,一直保持下去。』
他是如此的澎湃,如此的活力。
原本就是社會黨的一員,同時又是《前進報》前任總編輯的他,更是了解社會黨內部的運營。
他與墨索里尼見過面。
宣傳並且鼓動整個義大利人民,調動民族主義情緒,加入這場歐洲戰爭。
這樣和-圖-書的國家,充滿了各種混亂與紛爭。
德皇威廉得知此事之後,大發雷霆,怒罵義大利的失信行為。
為了加入這場世界大戰,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做出了指示。
整個義大利都陷入戰爭輿論當中。
歐洲戰爭逐漸進入白熱化。
「錢。」墨索里尼如實回答。
納爾迪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如果我們需要更多,就必須藉此機會進入參加戰爭。」
然而,如今的墨索里尼卻背叛了社會黨,並且與資本階級、地主階級和封建貴族階級同流合污。
眼前之人,卻是一位擁有著前社會黨黨籍,《前進報》前總編身份的人,而這樣的人,居然也擁有如此狠辣的眼神。
要如何去避嫌,又要如何去做得讓更多人滿意,那都需要後續安排。
突然,他雙眼一愣。
而報紙上的內容,正是墨索里尼被開除黨籍的信息。
很糟糕,十分十分的糟糕。
「為什麼?」他自言自語般發出疑惑。
加上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人民報》中所寫下的好戰文章,頓時間,義大利的主戰派佔據了上風。
當然,這項任務註定不會簡單,弗拉基米爾給予了馬卡洛夫巨大的許可權。
然而,卻還是無法根除掉這些人,而且還激起了他們更為強烈的反抗情緒。
他給墨索里尼的要求只有一個。
奧匈帝國的參謀長斯蒂芬確實很出色,這一點就連法金漢也表露出自己的讚揚之情。
這時候弗拉基米爾還沒有與瑪利亞見過面,就連德國的波茨坦會議都還未展開。
「他原本可以帶領著義大利人民走向社會主義,可他已經背叛了,我們失去了墨索里尼,真是可惜。」
如今的義大利正處於資產階級、封建貴族和地主階級的聯合統治之下。
就連社會黨的左翼也出現了分歧,原先就有不少人支持墨索里尼的戰爭理論,www.hetubook.com.com然而他們卻遭到了排擠。
既然要建設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某些事情就最好避嫌一下。
這正是他最想要的答案。
反觀義大利的底層百姓,他們的生活卻每況愈下。
義大利政府高層,正在商討著要如何介入這場戰爭。
那時候,他想用社會黨的革命者身份,走到與馬克思一樣的高度。
既然社會黨無視自己十二年的黨齡,毫無留情地拋棄了自己。
德國人開始擔心,義大利的加入會不會對整個局勢發生變化。
這是他年輕時定下的目標。
「墨索里尼背叛了我們。」
因此在義大利對奧匈正式宣戰之後,威廉二世便要求奧匈帝國,準備好兵力防守義大利的進攻。
他見過無數人,社會黨人的堅韌、難民的貪婪、士兵的麻木、野心家的銳利。
「這傢伙簡直就是一個奇才,如果不是我們的敵人,那該多好。」
『現在的義大利社會黨是鮮活的,是積極的!』
因此弗拉基米爾對這位年輕的黨員充滿了信心。
墨索里尼的背叛確實讓弗拉基米爾十分失望,但義大利社會黨人不得不救。
墨索里尼一直以來都是他們所警惕的社會黨人,卻沒想到這個社會黨人居然違反了他們的反戰原則,反而宣傳起戰爭的重要性。
既然如此,他就必須想辦法去進行營救。
即使他們最為出色的山地師,也只是跟奧匈帝國打了個有來有回,算是旗鼓相當了。
那麼,墨索里尼也會毫不留情地拋棄他們。
雖說很多同志們都不會介意,但其世界上的其他同志卻不一定會這樣去想。
那是他們之間的第一次見面。
這不單是對方在未來對義大利的影響力,更是因為雙方都是同志。
仍在德國的弗拉基米爾,如此評價道。
納爾迪被深深吸引了。
會議中,弗拉基米爾扶著額頭,臉上露出了痛苦的神hetubook.com.com色。
數十名戰力很強的契卡成員。將會乘坐輪船趕赴義大利。
身為《前進報》前任總編輯的墨索里尼,也應該不會參加才對。
他認為,這位年輕人將會扛起組織的大旗。
事實上,一旦改革成功並且建立國家,瑪利亞就會儘可能將權力挪交給弗拉基米爾和約瑟夫手上。
已經被瑪利亞轟回去察里津的雷澤諾夫,親自接下了這個任務。
上面記錄了如今義大利社會黨的情況。
「義大利就這麼大,資源就這麼多,我們可以將這些資源瓜分掉,但也就僅此而已。」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
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納爾迪如此說道。
因為社會黨內部的大量信息情報,都是由他爆出來的。
他們必將加入進去,然後獲得一杯羹。
雖說可行,但並不一定能夠成功。
馬丁尼的話十分現實,他凝望著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等待著這位國王的指令。
貝尼托·阿米爾卡雷·安德烈亞·墨索里尼。
上層的統治階級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權,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他的目光看向了羅馬。
按理說,應該如此。
「我願意跟你們談談。」
他利用自己從英法特務機關那裡得來的錢,將他調入到一支紀律嚴明的尖銳部隊裏面。
伴隨著伊松佐河戰役的爆發,他成為眾多士兵中的一員。
他甚至拿出一份名單,要求社會黨開除名單中的所有改良主義者。
待他翻開墨索里尼最後的文章時,立即被上面的內容給吸引住了。
那時候,墨索里尼對義大利社會黨內的所有改良派成員不斷攻擊。
「那麼,我能得到什麼?」墨索里尼問道。
他十分擔心,義大利這一新力軍會給德國增添負擔。
「只有獲得更多的殖民地土地,我們才有機會獲得更多利益。」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與墨索里尼脫不了關係。
「你需要什麼和*圖*書?」納爾迪問道。
即使處於中立的義大利也同樣如此。
弗拉基米爾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最後,國王點頭允許,他們將會加入戰爭。
而且墨索里尼的某些方面,弗拉基米爾也十分認同。
想盡辦法,給義大利社會黨人進行援助。
他們強烈且堅決地宣傳著反戰情緒。
他在文章中鼓吹著戰爭的必要性,同時也不斷宣傳,這是一場義大利的人民戰爭。
一次邀請直接答應。
現在的民眾輿論遭到了義大利社會黨的擺動,義大利社會黨人都不願意國家加入戰爭。
既然社會黨給不了他想要的榮譽,那麼他就自尋榮譽。
墨索里尼就這樣出現在納爾迪面前。
只要墨索里尼願意,他完全能以這樣錢作為自己的政治資金,然後一步步往上爬去。
一次交談直接成功。
這一行為讓墨索里尼得到了左翼的巨大聲望,而且在左右鬥爭時,墨索里尼最終取得了勝利。
墨索里尼被開除黨籍,那麼他是否可以被自己給拉攏呢?
只可惜這些前社會黨人並不接受自己的拉攏,無論是金錢亦或是權力,他們都不接受。
義大利不足為慮。
以偉人的身份,走上這個世界的最高之處。
無數社會黨人被出賣,他們或是遭到逮捕,或是遭到虐待又或是遭到殺害。
於是乎,他給已經升職為契卡副主管的馬卡洛夫一個任務。
但這一次,墨索里尼放棄了。
英法使者更是樂意見到這樣的場面。
他高舉著右手,大聲宣稱自己對社會主義的理念,對黨與組織的忠誠。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件事實。
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而這一見面,讓納爾迪知道了一件事情。
墨索里尼的年輕朝氣,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弗拉基米爾面前。
因為義大利的突然加入,奧匈帝國只能從北方戰場抽出一部分兵力,往南方調動。
這就是如今義大利的情況。
但問題也隨之而www.hetubook.com.com來。
可是,奧匈帝國的軍隊實力卻不足以配合斯蒂芬的戰略部署。
這件事原本就是他們三人商議好的決定。
同日,墨索里尼加入徵兵隊伍。
他們會與潛伏在義大利內的契卡同志匯合,然後進行各種救援行動。
他允許暴力機關對所有與義大利社會黨有關係的組織和新聞報社進行查封。
反觀德國對義大利的略微擔憂,察里津那邊則顯得格外壓抑。
「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
整個戰場都瀰漫著一股濃厚的硝煙味。
避嫌總歸是是要做的。
雖然遠在天邊,但弗拉基米爾並沒有就此而放棄對義大利社會黨的援助。
假以時日,他就能走上義大利的政壇。
各種方式手段層出不窮。
很快,《義大利人民報》登刊了墨索里尼的文章。
約瑟夫已經離開了察里津,所有城市的管理權落在了弗拉基米爾手上。
「我們必須藉此機會,奪得屬於我們的利益,屬於我們義大利的利益!」
代表著義大利資產階級兼任殖民部長馬丁尼也道出了一個事實。
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奧匈帝國甚至會遭到義大利的全力進攻,一旦奧匈南線失守,一切都完了。
「你想要的權力和地位。」
那雙尖銳的目光,深深吸引住納爾迪的注意力。
處理完這件事情之後,弗拉基米爾便又一次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
納爾迪看得很清,他很欣賞社會黨人的理想,但他更喜歡紙醉金迷生活。
如今奧匈帝國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俄國這邊,以至於他們南部缺乏防守。
他們特意與墨索里尼見面,並且給他提供大量的資金。
義大利社會黨一直都是他們所要提防的政黨,他們將這些社會黨人抓捕,流放,毒打和殺害。
「如今,俄國人正節節敗退,協約國正需要一支新的力量去打破平衡,打破僵局。」
大部分人都認為,這場戰爭只會有利於他們,有利於整個國家和人民。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