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蘇俄,烏拉!
第四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頓時間,婦女們奔向街頭,湧入碼頭,阻止了試圖運走大米的奸商。
無數漁民妻女從四面八方走上街頭。
他們認為,這一次也能如1905年那樣,將這些群眾給驅散,然後讓社會秩序回歸正常。
負責神戶的學生同志藤田,也掀起了巨大的鬥爭熱潮。
「讓我們當家做主!」
投機商們連忙把自己的大米往貨輪處搬運。
負責這一代的群眾是以火車站工人為主,而這裏的鬥爭最為激烈。
伊田助男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步革命。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的鬥爭,是有組織性的。
不少國民都不會出現反抗上層統治階級的念頭,他們只會哀嘆自己的『卑賤出生』,而非尋找破法之路。
德田球一與一眾同志們進行了政治思想工作。
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境內就曾經出現過類似於這種因大米漲價而引起的人民騷動問題。
而這個火種開始蔓延開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這場單一騷動,很快就影響到整個富山縣。
轟動的大米運動就此而展開。
這一次加入到遊行示威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三萬餘人。
要知道,日本是一個奴性極強的國家。
他所要針對的目標,正是鈴木財團。
次日,一艘貨輪駛入滑川,停靠在米商會的岸邊。
至少從一開始的時候,確實如此。
雖說這場起義最終與失敗告終,但也從側面說明,日本人並非毫無底線的忍耐。
其中一個身材健碩的婦女,直接過去就是一巴掌,把這奸商打得在地上翻滾了好幾圈才停下來。
群眾們迅速打進到米店,他們控制了所有米店和裏面的所有人員。
居民們暫時退讓,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會真的離開。
但到了如今,已經成為了他們為自己未來生活的鬥爭。
所以必須先佔領核心要地,然後再進行談判。
那是酷熱的一天,已近黃昏,灸人的夏季太陽沉入日本海的灰色海和圖書面,黃昏籠罩起家家戶戶時,街頭突然響起驚人的警鐘聲音。
憑藉巨大的人數優勢,他們硬生生把警察給打倒在地,將他們完全控制起來。
不少百姓都開始四處宣傳德田球一所喊出來的『公平』二字。
都已經吃不起飯了,甚至都出現餓死人的情況出現。
「像一個人那樣,活下去!」
有些地方更是出現了『我們也能有光明未來』的想法。
反觀警察局內的警察,能夠出動的人只有不到一百人。
這些奸商還試圖用錢來賄賂婦女們,卻遭到她們的斷然拒絕。
8月11日,三千名市民聚集在天王寺公園。
市區和郊區到處都是鬥爭抗議的群眾。
「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制度,由我們人民來當家做主!」
於是乎,在伊田助男的推動下,由西水橋町出發的漁婦委員會引發了滑川內部的鬥爭火焰。
與此同時,德田球一還以自己的所有生活費與幸德秋水給他提供的物資,供給給了所有百姓。
對此,弗拉基米爾做出了鬥爭指示。
因為百姓的自發行動沒有組織性,也沒有目的性。
「打倒鈴木,打倒無能政府!」
而神戶又是大米投機最為猖狂的地方。
可即使如此,面對如此嚴苛的稅收與大米價格,日本百姓為了生存激起了強烈的反抗。
警察是擁有武裝力量的,如果僅僅一小股群眾發起衝擊,他們會進行還擊,並且將其逮捕。
然而,撒謊是他們最擅長的行為。
得到了soviet的暗中支持之後,德田球一立即進行對整個大阪鬥爭的詳細規劃。
備受封建壓榨的農民和浪人武士為骨幹,組織起了日本極少發生的農民起義。
按理說,這種由百姓自發而起的遊行示威,頂多就是造成市內的短暫混亂而已。
既然如此,那就沒必要在忍耐下去了。
一開始的工人無法對抗所有警察。
而在這和*圖*書些知識分子的帶領下,日本人民的思想也開始發生轉變。
直到觀察者發現這些奸商準備把大米運走,違背對他們之前的承諾之後,觀察者當即敲響鐘聲、鼓聲和報警長笛。
「未來,他們必然會為了自己的野心,讓我們去死!」
他們可以十分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就應該服侍高高在上的上層階級。
他從未嘗試,也從未接觸。
「這一次我們不單要大米,還要一個公平。」
當日凌晨,以伊田助男為首組建了一個漁婦委員會,並在自己的鎮寺院內成立。
「今天,他們可以為不讓我們吃上大米而大打出手。」
如果不是沒有吊路燈的習慣,恐怕這些米商都已經開始給自己挑選路燈了。
車站、郵局、警察局和大米店。
有些地方是一百多人一組,有些地方是幾千人一組。
他們也同樣吃不起飯,也同樣忍飢挨餓。
加上soviet所提供的援助資金,他們擁有了充足的後備資源。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單單一個晚上,就有三百多家米店被搗毀,而大阪市內的每個地區警察,都無能為力。
眼見圍困在自己家門口的居民都離開了,投機商立即把自己的大米都裝了起來。
他們妄圖把農業先進地區業已大量存在的小自耕農重新淪為農奴制度。
這場鬥爭是為了大米。
「為了我們的大米,為了我們的生活,為了我們的後代,為了我們的未來!」
這場鎮壓打傷了三百餘人,還抓走了市民兩百餘人。
此口號轉變之快,轉變之突然,讓大阪市政府措手不及。
特別是俄國的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整個日本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瑪利亞知曉道此事之後,也讓契卡人員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協助,但絕不能干涉德田球一等人的做法。
主導者,必須以他們為主。
他們確實給百姓們www.hetubook.com.com承諾了派放大米,並且絕不再去抬高價格。
所以,他只是做出了一個大致方向。
在伊田助男的有效管理下,婦女們握著長矛,佔領了城鎮內的所有米店,同時也逼退了只有五十多人的警察隊伍。
巨大的聲勢,伴隨著狂風,將這一團鬥爭火焰,吹得更加旺盛。
日本江戶幕府初期的島原之亂就是一個最為典型的農民起義例子。
『打倒市政府!懲辦農商務大臣仲小路廉!』
前兩者時控制他們的通訊和交通,后兩者是控制他們的武裝力量和食物庫存。
她們需要呼喚自己的男人,前來協助他們的鬥爭。
德田球一是他們的參謀,而他所提出的口號只有一個。
與此同時,另外一些婦女也開始回到自己的家裡。
誰都阻止不了這群娘子軍,他們迅速佔領了自己的城鎮。
但是,這並不代表日本人的忍耐性是無限。
神戶原本是海運業中心,因為戰爭而發財的暴發戶,大部分都集中在這裏。
這是一種奢望,可是伊田助男別無選擇。
他們很容易被分化,也很容易被分割包圍,逐一擊破。
這是他的第一次革命,同時也是一次大胆且充滿激|情的嘗試。
他們連忙派出數數百名武裝警察,對進行遊行示威的日本百姓進行了強烈鎮壓。
這個時候,伊田助男是他們的領導,但同時也希望百姓們能認清局勢,千萬別發生流血衝突事件。
富山縣是第一次鬥爭運動。
神戶就是其中之一。
她們已經豁出去了。
被選出來的代表提出要求,立即交出所有大米,並且做出承諾,以後絕不加價。
而且大奸商鈴木更是與日本政府有著不同尋常的牽連,以至於整個鈴木財團都安穩於此。
奪回來的糧車,也以需要的方式,把大米分給了貧困飢餓的人民。
很快,雙方達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協商。
因為要負責運送大米到前線,工人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大https://m.hetubook.com•com米被運出城外,他們率先攔住糧車,並且試圖從保護糧車的警察手中進行爭奪。
臭名昭著的大奸商鈴木就在這裏,他們不單接受了英國軍需品購買委員的合同,還通過壟斷大量糧食。
負責西水橋町學生同志名叫伊田助男。
這一刻,他們佔領了天王寺公園。
他們是有一個閾值,一旦到達這個閾值將會爆發出極其瘋狂的反抗意識。
緊接著就是對警察局的進攻。
雖說這場起義與宗教有著一定關係,但也跟幕藩領主有著脫不了的關係。
而這一刻,大米的無底線上漲,加上二月革命的勝利與十月革命的巨大聲勢,日本人民的抗爭意識重新被喚醒。
伊田助男早有預料,所以他提前往海岸出安排人手進行觀察。
而且在得知日本的同志們將要發起一場革命時,一直潛伏在在日本境內的契卡成員立即將這份消息發送到彼得格勒處。
首先是最初騷動之地,西水橋町。
這是第一個火種。
一直以來日本人的忍耐是公認的強大,因為他們可以從容地接受自己是『賤民』這一思想。
準備衝擊火車站的日本群眾,與貨車內的警察發生了搏鬥。
但這一刻,衝擊警察局的群眾已經高達三千人。
「老娘今天就跟你們過不去了!」
天王寺公園發出了更加激烈的聲勢,他們對這場武力鎮壓所表達出來的憤慨,已經不是一兩句言語所能表達出來。
這一次,口號從原來的『要大米,減低大米價格』轉變換成『打倒市政府』。
「就像是俄國的十月革命那樣。」
第二天,大阪群眾組織起了更加大規模的遊行示威,要求大阪市長立即下台,並且重新調整大米價格。
因為大米而引起的騷動,開始蔓延至整個日本。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德田球一的帶領下,他們走向了更加激烈的抗爭。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政府會嚴格管控國內輿論,同時嚴令禁止對『社會』二字https://m.hetubook.com•com的討論。
大米價格瘋狂飆升與他有著極大的關係。
但這一刻,伴隨著十月革命的爆發,無產階級的起立,日本出現了不少有所頓悟的知識分子。
以這四個目標為主要衝擊對象,便已經足夠了。
對面裏面的工作人員,群眾並不會施加任何壓力。
但負責火車站的警察就沒那麼好相處。
但那時候的日本警察,以分割包圍的方式,將示威人群給逐一擊破。
原本就是鈴木奸商充滿恨意的神戶市民,在12日下午,竟然在湊川公園聚集數萬人。
只不過這些投機商壓根就沒意識到這場騷動事故的嚴重性。
他站在漁民的妻女之間,大聲喊道。
能夠給予他支持和經驗指導的人,遠在天邊,他只能憑藉當前局勢和自己那幾乎是沒有的革命經驗,去進行部署。
大阪市長不禁鬆了一口氣,他認為以這樣的武力手段,就可以鎮住這群刁民。
「日本人民,聯合起來!!」
參加到這場因為大米而引起的鬥爭運動的人,隨著大阪的加入,而逐漸蔓延到其他日本大城市裡面。
緊接著,他們又開始將運動規模擴展到人口有千人之多的鄰鎮,滑川市。
但是,面對這些米商,群眾的怒火已經掩蓋不住,直接綁起來就是一頓痛打。
德田球一十分清楚,以自己的能耐不可能控制得了所有站起來反抗的群眾。
留在其他城市的學生同志,也立即展開屬於他們的革命鬥爭工作。
學生同志藤田直接站在台上,高舉著手大聲喊道。
面對來勢洶洶的群眾,該地區的警察局局長當即投降。
他們都聚集在富商、投機商的家門口。
原本只有三四百人的他們,在短短的一天時間之內,竟然組織起了兩千居民。
原本就苦於大米高價的日本百姓們,紛紛站了出來。
這是自然的,伊田助男十分清楚,就以他們當前的力量,一旦引出軍隊,這革命火種必將熄滅。
但很快,聞風而來的工人和群眾也一同到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