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時候,蘇聯完全能借到德國港口,向英國進軍。」
這個消息,讓丘吉爾的內心充滿怒火,但他還是壓住了,直至自己回到了辦公室后,才拍打著桌面,大聲怒斥道。
「利益?」羅斯福略有所思地點著頭,只要能夠為美國爭取利益,他就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死寂的黑夜,讓所有人的心裏,蒙上了一片陰影。
瑪利亞直接找到了約瑟夫,向他傳達了自己戰略計劃。
就在不久前,日本為了獲得石油,入侵了東印度群島。
「當然,還是要進行調整。」
馬歇爾暫時真的沒什麼好辦法可以提供,最後他們只是決定了『向英國支援武器裝備』和『資助日本北上勢力』的計劃。
「如果你有什麼計劃的話,不如直接說出來。」
「只要在東亞方面進行牽制,蘇聯就不得不往東亞地區派遣更多的兵力,以此來分散他們的整體力量。」
「儘管還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是蘇聯人,但我們完全能以此為借口,向震旦試壓,然後讓震旦官方,向蘇聯試壓。」
兩位部長給出的建議,無一例外,都在馬歇爾的嘴下報廢了。
如果說蘇聯的意識形態影響了無產階級和知識分子,那麼,蘇聯之前所舉辦的奧運會,還有1929年的大蕭條,蘇聯讓整個美國都獲得了好評。
「轉移?」羅斯福緊皺著眉頭:「怎麼樣轉移。」
得知美國會給自己援助后,丘吉爾當即大喜,但很快又回歸平靜。
但這種做法是有風險的,那就是,日本已經對美國的充滿忌憚和不耐煩。
軟硬兼施之下,美國不得不把蘇聯也納入其中。
「然後,大幅度擴大美國的孤立主義,宣傳我們的意識形態。」
至於驅逐艦,美國隻字不提。
雖說他們在1906年的時候,將日本納入假想敵,但沙俄卻被排除了。
可是,當他細細閱讀上面的內容后,臉上也浮現出驚訝萬分和*圖*書的神情。
「資助他們的北上勢力,並且援助他們在震旦的對蘇戰略。」
第二,沙俄是他們的客戶,宰就對了。
是的,在美國開始進入列強之後,就從未放棄過『假想敵』。
畢竟,歐洲距離美國太遠,距離蘇聯太近。
「蘇聯的海軍力量確實脆弱,但蘇聯的空軍力量很強大,在德共完全控制住德國之後,他們的海軍發展必然能夠得到發展。」
丘吉爾還有一個要求,他要求把這份英美交易,宣傳起來。
到最後,瑪利亞將此計劃進行了一次總結。
窗外,依舊是漆黑一片。
羅斯福是最先恢復冷靜的人。
「海軍部的建議有可取之處,陸軍部的建議也有可取之處,所以,我們應該將這兩個計劃用在一起。」
當然,這些計劃都只是停留在紙面上。
這是羅斯福所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需要日本完全依賴美國,將其死死捆綁在邊上,成為美國的資源奴隸。
他們對法國的決議感到了震驚,感到了不可思議,也感到了手足無措。
但這裏面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日本內閣的北上勢力,必須佔據一定的影響力。
「所以,如果單純的讓親我方的震旦政府去抵制蘇聯人,蘇聯人並不會理會。」
彩虹計劃的誕生,讓美國得到了對外戰略上的部署。
見面前的人都恢復冷靜后,羅斯福便開口問道。
於是乎,紅色代表著蘇聯。
畢竟現在的美國,可是盛行著孤立主義。
「我們需要給英國人進行援助,畢竟英美原本就是同一陣營的,但我們不能白給他們,得讓英國人分出利益。」
短短的半個小時,總統辦公室內,便重新調整主題,將原來的『如何與現任法國進行溝通』,轉而變成『如何應對現在的歐洲局勢。』
怒吼的罵聲讓門外的工作人員不敢出聲。
「與美國的較量,是異於物質層面上的戰鬥,那是更
和-圖-書高級別的戰爭,是意識形態較量。」
想通這一點后,丘吉爾便向美國大使那邊,轉達了自己的意思。
只要把美國也拖下水,到時候,美國就不可能不站在英國這一邊。
他又向馬歇爾問了一句。
一枚炸彈落在了平靜的湖面上,隨後,炸響了浪花。
這對於美國的國家利益而言,是絕對的壞,絕對的不妙。
「在不久前,我方的飛虎隊雇傭兵,就在震旦那邊出現了事故,墜毀在蘇聯人的管轄區域內。」
直到現在,因為顏色太多了,他們將計劃變成了彩虹計劃。
第一,沙俄太弱了。
「你們是不是漏了什麼?」
但很快,丘吉爾就恢復了冷靜。
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政府再怎麼想抗蘇,也會受到很多阻礙。
開門見山地直接提出要求,羅斯福實在是不想再等下去。
陸軍部長則提出另外一個建議。
他意識到,這場海外基地換驅逐艦,本身是有政治價值的,因為這就等同於把美國給拖下水了。
「當然,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還得利用另外一方力量,日本。」
所以,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如何應對這一次歐洲事態,又或者說,如何阻止蘇聯把影響力擴大到美國。
而且,他們給英國支援的武器裝備,多半是坦克、汽車、武器等陸軍裝備為主。
「總統閣下,您是知道的,這不可能。」馬歇爾毫無保留地給出回答:「但我們可以將他們的仇恨目標,轉移到蘇聯那邊去。」
如果瑪利亞知道,一定會驚呼『內行』,只因在原時空的21世紀,美國的假想敵就是震旦。
藍色是代表美國,黑色是德國、紫色是英國、橙色是日本。金色是法國、銀色是義大利。
彩虹計劃是在橙色計劃和黑色計劃的基礎進行更改。
「不可能!」馬歇爾當即皺緊眉頭,他從羅斯福手中接過這份情報。
對於這個問題,美國和*圖*書已經有了一套最初始的計劃,此計劃名叫彩虹計劃。
「然後,為英國解困。」
他曲著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面,發出的響聲,讓一些還處於震驚之中的官員回過神來。
許是看出羅斯福的疑慮,馬歇爾對此補充道。
「現在,震旦抗聯和海參崴地區已經成了他們的一個痛點,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個恥辱,既然如此,我們就應當順水推舟,給他們能夠抵抗的實力。」
特別是蘇聯的名聲,在美國這裏可不算很壞,相反,還很不錯。
羅斯福聽完后,陷入了猶豫。
不單要讓本土人知道,還要讓歐洲、亞洲乃至於美洲都知道。
到那時候,美國就不可能獨善其身,一旦英國淪陷,美國就要獨自面對一個巨大的紅色歐洲。
這是總統辦公室內所有人的感受。
「一群貪心之徒!」
所以他們堅決反對日本對東印度群島入侵行動。
「或許,我們可以向英國那邊提供支援?畢竟蘇聯的海軍力量很脆弱,他們能夠進軍喞德國,並且威脅法國,只因他們都是同一個大陸。」
以蘇聯現在的力量,他們只需要等德共和法共穩定下來,就能展開對英國的解放。
因為這件事,太不可思議了。
因為日本是美國的石油大戶,一旦讓日本獲得了石油自產,這將會嚴重損害美國利益。
見自家總統已經有些不耐煩了,馬歇爾便不再賣關子,他直接向羅斯福提議道。
然而,面對這位著急的英國首相,美國大使平靜地轉述了羅斯福的意思。
「日本?」羅斯福聽到這個國家名字后,不由得擔憂了起來。
這一下,馬歇爾有些為難了。
「驅逐艦並不是一般的武器,如果想要,可以,但得用海外基地來換。」
「現在,我們該重新制定對歐計劃了。」
「現在法國雖然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短時間內已經不成威脅。」
知識分子和工農階層,都被蘇聯所宣傳的和_圖_書意識形態深深吸引。
但隨著納粹德國的崛起,還有法西斯的高侵略性,他們也計劃了對歐洲那邊的干涉。
馬歇爾停頓了一下,接著補充道。
「是。」
但隨著世界格局的不斷變化,美國的假想敵立即多了起來,從原來的橙色計劃,逐漸增多到了黑色、紅色、藍色。
「我們,會遵守交易,用驅逐艦交換海外基地。」
不僅僅是蘇聯的意識形態強大,還有蘇聯的軍事力量瘋狂發展,其發展程度已經遠遠超出美國的預測之內。
如果要想遏制紅色勢力在歐洲的擴張,只能向蘇聯施壓。
對於羅斯福而言,一個好戰且資源匱乏的日本,才是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日本。
提出這個建議的,是海軍部部長。
「接著說。」
這樣去做的原因有兩個,
但問題是,蘇聯壓根就不怕壓力。
他並不是不清楚馬歇爾的目的,這其實就是『驅虎吞狼』。
無論是『無產階級主導』亦或是『遠視主義』,這些意識形態都讓蘇聯站在了最高點。
由於現在的美國還奉行著大炮戰艦主義,他們的主力海上力量還是戰列艦,驅逐艦和航母進行輔助。
所以,當聽到馬歇爾想把日本也拉入場時,羅斯福不禁擔憂起來。
這個建議,也同樣被馬歇爾給挑出刺來。
「英國,是歐洲最後的一個疙瘩,我們只需要除掉英國,歐洲就不成問題了。」
最後說到底,還只是為了英國解困。
而且,重要往邊上再延伸,就能觸及到菲律賓,整個東南亞和印度。
東印度群島,是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島嶼,介於亞洲東南大陸和澳大利亞的西北之間,包括了婆羅洲、西里伯斯、爪哇、新幾內亞及蘇門答臘幾座主要島嶼。
他親自來到了美國大使館,向美國大使詢問道。
在英國還在,西德還未完全被吞併的情況下,法國人不打了?
「我必須很現實,很殘酷地告訴你一個事實,部長閣下,蘇m.hetubook.com.com
聯並不認可現在的震旦政府,他們所認可的,是延州山區那邊的力量。」
甚至可以說,在準備對付英國時,蘇聯就已經做好了應對美國的措施。
要知道,在整體戰略資源上,橡膠是僅次於石油的存在,而一旦拿下,日本將會完全性地擺脫與美國的依賴。
「如果我想遏制蘇聯在歐洲的擴張,你有沒有什麼辦法?」
彩虹1號計劃中,美國的假想敵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美國的武裝部隊是限於保衛南緯10度線以北的西半球。
「日本內閣的北上勢力確實不大,但日本人的恥辱文化我們能夠利用起來。」
「這個日本,真的能為我們所用嗎?」
「英國肯定會找美國幫忙,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先一步向美國政府提出交涉。」
例如橙色計劃,這是起稿於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沒多久的時候,這個計劃的假想敵正是日本。
「在亞洲方面,我們能夠擴大那件『飛虎隊墜機案』的矛盾,以此來激化雙方的恩怨。」
「我贊同海軍部的看法,但我認為可以進行一定的改善。」
只不過,他的建議被馬歇爾給點出了其中缺漏。
羅斯福實在是有些坐不住,揉著有些發脹微痛的腦袋,他向馬歇爾問道。
因為,他最需要的東西驅逐艦,在援助清單裏面,隻字未提。
彩虹2號計劃中,美國不會過度介入歐洲那邊的事情,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太平洋上,保衛民主國家在太平洋的利益。
因為,現在的美國跟日本的關係,可算不上好。
特別是菲律賓,這可是美國的殖民地,而菲律賓盛產的橡膠,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
如果把蘇聯惹急了,使出一個鋼鐵洪流,到那時候別說什麼『社會主義歐洲』了,直接就是蘇聯的歐洲了。
只不過,他們的做法並沒有引起蘇聯官方的高度警惕。
只不過,因為蘇聯的崛起實在是太快,而且蘇聯的意識形態實在是太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