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麼一號人物,卻在前往蘇聯途中意外身亡,瑪利亞不得不懷疑,這裏面究竟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正因如此,約瑟夫不得不懷疑對方的立場。
然而,直到二十一世紀之後,無論是甘地還是尼赫魯,在印度百姓心中的地位都不行。
由國大黨親自操刀的土地改革是十分保守且溫和的,畢竟國大黨本身所擁護的,就是大地主階級。
那時候,政治局大部分人都認為,應該走布哈林的新經濟政策,畢竟那時候的蘇俄,其內部結構其實還是農業佔據很大比重。
他的到來,完全為印度人民帶來了武德、以極其粗暴的方式帶來無產階級性。
畢竟,錢德拉並不是左翼,也不是社會主義者,更不是共產主義者。
只有徹底地進行土改,印度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這種要求,就像是『我跟你訂婚,的訂婚的彩禮是兩千萬,你還得必須先付錢,至於我跟不跟你結婚,那是以後的事』。
他先後找到納粹德國和日本,最後才是來找蘇聯。
他的前身可是國大黨一員,那是擁護大地主階級的政黨,在約瑟夫眼中,那就是十足的反動派啊。
當瑪利亞聽說農村soviet的原來負責人也是叫錢德拉時,她曾一度認為,那位印度狠人真的投靠到soviet來了。
蘇聯的多次道路選擇,都與瑪利亞脫不了關係。
鮑斯是帶有冒險主義特性的,辛格則是穩健派的一種,如果讓他們二人進行合作,或許能產生化學反應。
跟卡斯特羅和切格瓦拉這種,完全性背叛自己原來階級的革命家,有著絕對性的區別。
然而,在某些時候,瑪利亞還是會向約瑟夫妥協。
但黑點歸黑點,個人名譽和蘇聯的整體力量,瑪利亞還是分得清楚。
他們就應該繼續給印共進行投入,給印度soviet提供更大的幫助。
蘇斯洛夫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認真翻看著電報上的內容。
但是,錢德拉·和*圖*書鮑斯就不一樣了。
這份信任,促使蘇斯洛夫會更偏向于瑪利亞的方向去進行思考。
養一個外人,這都是什麼跟什麼啊。
得知農村soviet的錢德拉死去后,瑪利亞還難受了好一陣子。
能成,印度將會成為世界革命的重要一環。
但瑪利亞的建議,卻讓約瑟夫無法忽視,因為蘇聯現在所走的方向,都與瑪利亞的各種提議有著密切關係。
但也有人說,錢德拉·鮑斯是一位偉大民族革命者,他之所以會去尋找法西斯尋求幫忙,那是因為他已經沒有選擇了。
除了幾名助手之外,他就是孤家寡人,既沒有錢也沒有兵。
要知道,錢德拉·鮑斯所主張的土地改革,就是徹底性的。
看著手上的這份電報,特別是第五條內容,瑪利亞不得不慎重對待。
正因如此,在國大黨的土地改革下,他們才會照顧地主。
瑪利亞的電報很快就落在了約瑟夫的桌案上。
這小日本可是真真正正的威脅。
聯想到鮑斯的路徑是納粹德國和日本,如今來到彼得格勒,恐怕會被內務部稍微指點一番。
『土地改革的重要性,關乎國本,請慎重對待。』
他既沒有錢,也沒有兵,更沒有勢,他的有的,僅僅是在印度內的聲望。
在行事風格上,瑪利亞確實跟約瑟夫有著很大的差別,特別是關於對他國主權的干涉上面。
「你認為,這種曾經是反動勢力的傢伙,能夠被我們所重用嗎?錢德拉·鮑斯真的有瑪利亞所認為的價值嗎?」
可是就在他琢磨這件事的時候,瑪利亞的電報發了過來,並且提出要求,無論如何都要留住鮑斯。
真正原因並不清楚,但初步推斷,恐怕是與利益有關。
只不過,根據上輩子的記憶,錢德拉在尋求蘇聯幫助這件事上,失敗了。
這樣的人,真的能信任嗎?
電報中赫然寫著這個人的名字,錢德拉·鮑斯。
如今,知道這麼一號
www.hetubook.com.com人物出現在蘇聯,瑪利亞立即來勁了。
有人說,錢德拉·鮑斯就是法西斯的走狗,是背叛者,是三姓家奴。
這個要求也很簡單,那就是,必須消滅地主階級。
只不過,那時候的錢德拉·鮑斯被英國人監視,所以很難有所作為。
吶自家力量還在,那為什麼還要資助一個,有著極大嫌疑,而且風險極大的外來人呢。
在看到前四條要求都得到回應后,辛格是開心的。
更何況,讓辛格去監視鮑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畢竟,自家老師做出了很多選擇,大部分都是走向好的。
雖說蘇斯洛夫不可能想到這一點,但他還是願意相信自己老師的選擇。
試想一下,一個啥都沒有的人,突然間跑到自己面前,然後希望自己能夠給他提供足夠的兵力、錢和武器裝備。
鮑斯所追求的是民族獨立,印共所追求的也同樣是民族獨立。
那麼,印度就沒有一個想進行徹底改革的猛人嗎?
雖說甘地並不是高種姓,但他的留學生身份,確實給甘地的政治光譜帶來幫助。
瑪利亞是很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
正當她陷入苦惱之際,彼得格勒那邊發來了一份電報。
可即使如此,蘇斯洛夫還是無法得出,瑪利亞為什麼會如此重視這麼一個人。
而如今的印度,也同樣如此。
但那都是原時空的事情,如今,鮑斯找到了彼得格勒,瑪利亞就不得不多關注幾分了。
約瑟夫可不是一個願意吃虧的人,他已經開始琢磨著,如何打發掉錢德拉·鮑斯。
鮑斯認為的土地改革是徹底的,是消滅地主階級的,同樣,印共所要做的也是如此。
所以,在必要的時候,瑪利亞還是會進行一定的干涉。
這份電報發過去之後,瑪利亞思考了一會兒,便又補充了一句。
有,那就是錢德拉·鮑斯。
更何況,印度的soviet力量雖然被打得七零八落,散落在www.hetubook.com.com
印度各地,但印度的soviet力量依舊還活著。
而且,錢德拉·鮑斯的風格,跟甘地和尼赫魯有著巨大差別。
想通這一點后,蘇斯洛夫抬起頭,向約瑟夫說道。
確實,德國戰役結束之後,納粹德國已經沒了,即使西德一直在英國和戴高樂的保護下苟延殘喘,但軍國主義的日本依舊還在。
對甘地,他們甚至將其稱之為『聖雄』。
於是乎,已經擔任了中央檢查委員會委員的蘇斯洛夫,被約瑟夫給叫了過來。
當然,這些都只是暫時性考慮。
一邊抽著煙,一邊對他問道。
至於第五條,辛格心中表示無奈,他不是不清楚土地改革的重要性,但印度的土改阻力是十分巨大的。
由於有雷澤諾夫在這裏,在破譯上面著實是幫了大忙。
只不過,考慮到鮑斯原來的政黨就是國大黨,而且他還真的是找過納粹和日本,瑪利亞不得不慎重考慮。
例如對波羅的海三國,又例如之前的烏克蘭,瑪利亞都妥協了,並且以強手段將其控制在蘇聯的控制範圍內。
現在的蘇斯洛夫,已經走上了屬於自己的政途。
於是乎,她給彼得格勒那邊回了一封電報,希望能夠考慮鮑斯的提議。
所以,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印度內還是有很多地主階級,而且這些地主數量不少,掌控的土地也不少。
對於這件事,約瑟夫表現出極大的不理解。
如今,得知真正的錢德拉·鮑斯還活著,並且找到了約瑟夫后,瑪利亞這才有所放心。
當然,如若有條件,辛格必然會走上瑪利亞所要求的道路。
前四條可以答應,但後面第五條必須有要求。
雖然,他的政途有瑪利亞和約瑟夫這兩個大佬提拔,但蘇斯洛夫確實是有這樣的能力和天賦。
左思右想過後,她發現可以讓鮑斯和農村soviet的辛格進行配合。
最終蘇聯確實走向上好的發展。
「瑪利亞主席這麼做,一定有她的深意,所和_圖_書以我的建議是,可以試試。」
這些事,在未來必然會成為自己的黑點,也必然會成為一些歷史學家的嚴厲抨擊黑點。
他是仇英的民族主義者,如果英國與地獄為敵,錢德拉甚至會為地獄說好話。
儘管尼赫魯是傾向於左翼,更偏社會主義制度,但他還是做不到完全的左翼化。
所以,在有些時候,蘇斯洛夫對自己的瑪利亞老師,有一種近乎於盲目的信任感。
關於這份電報的內容,約瑟夫幾乎是皺著眉頭,將其全部看完。
思考片刻后,瑪利亞給出了決定。
……
當然,瑪利亞還是得考慮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將鮑斯拉入到印共這邊來。
要讓鮑斯行動起來,並且將其作用在印度裏面,瑪利亞不得不插手干涉。
正是這樣的人,成為了印度內為數不多,有著堅定信仰和信念的狠人。
確實如瑪利亞所說的那樣,約瑟夫並不接待鮑斯這麼一號人物。
但是,瑪利亞的電報卻讓他不得不在意。
土地改革便是其中之一。
錢和兵沒有就算了,他甚至沒有軍銜,沒有國家地位,他原本在國大黨的職務,也因為甘地的要求而被開除。
非常時期,需要用非常手段。
然而,在瑪利亞的極力協調之下,還是走向了城市工業化。
為了培養蘇斯洛夫的政治能力,他被推選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
前兩個國家的特性,便足以讓約瑟夫心生懷疑,懷疑這個叫做錢德拉·鮑斯的人,是不是他國派遣過來的卧底。
要知道,成功與農村soviet的主要負責人辛格取得聯繫之後,約瑟夫便給了瑪利亞授權,允許她調動更多的資源去進行工作。
按照他的思路,這種人確實不值得去投入,因為這裏面的風險很大。
她會尊重印度紅色力量的自我發展,但有些事情,瑪利亞必須做出強令要求。
由此可見,現在的蘇斯洛夫已經步入屬於自己的節奏,而他的能力也確實得到了政治局的認可。
而他所拜訪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內容,正是幫助印度進行民族獨立運動。
雙方達成一致之後,瑪利亞便開始琢磨起來,究竟要怎麼樣,才可以幫助印度內的soviet力量。
待他看完后,又陷入了片刻沉思。
可他的悲劇,卻塑造出他的永不妥協,永不放棄的堅定信念。
上面赫然寫著一條信息。
對於這麼一位印度狠人,瑪利亞自然是知曉的,她也曾一度希望印度soviet去把這位狠人給救出來。
無論怎麼想,蘇斯洛夫都不可能知道,瑪利亞之所以如此自信,只因上輩子的記憶。
而尼赫魯就不一樣了,他是真正的婆羅門,是妥妥的大地主家庭。
正因為這樣的身份,約瑟夫不答應錢德拉,其本身也屬正常。
如果說,甘地讓英國人看到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可以真正地組織起來。
不能成,蘇聯對印度的投入將會功虧一簣。
這其中原因有很多,關於土地改革的失敗便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就在昨天,一位從印度過來的革命者,拜訪了約瑟夫。
這兩份電報很快就落在了辛格手上。
在歷史學家的評價中,錢德拉·鮑斯有著兩極分化的評語。
如若沒有瑪利亞在,約瑟夫會毫不猶豫地拒絕。
當蘇斯洛夫到來時,約瑟夫二話不說,直接把電報推到他的面前。
緊捏著手上的這份電報,約瑟夫決定拉個人過來商量一下。
然而,他的一生所貫徹的命運就是悲劇。
可是這份聲望也不是壓倒性,尼赫魯和甘地的聲望和影響力也同樣巨大。
最典型的就是一開始的道路選擇。
而他所提出的報答,是在印度得到獨立解放后,徹底親近蘇聯。
更何況,錢德拉·鮑斯的到來,並沒有帶來什麼。
一直以來,西方國家對印度政治家的高度讚揚,都集中在甘地和尼赫魯身上。
那麼,錢德拉·鮑斯則是讓英國人看到了,那成千上萬的印度人的血性,他們是敢於用鮮血去換取自由和獨立。
說白了,這就是一項風險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