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戰爭與和平
第七十章 小心蘇聯打『公司』牌

現在的伊朗也同樣走入社會主義道路,雖然內部發展和宗教問題依舊困擾著他們,但因為緊靠著蘇聯,伊朗的內部矛盾比印度要少很多。
雖說在宗教信仰上,雙方都不一樣,但負責招待鮑斯的工作人員,十分貼心地去了解了有關於印度教的內容。
一群理想主義者響應了十月革命的號召,他們帶領著伊朗人民,展開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約瑟夫確實驚嘆于瑪利亞的這個戰略構思。
伊朗依舊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即使它曾經被英國和沙俄強行入侵,並且有三分之二的土地被分割,但國家政府依舊還在。
儘管伊朗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時間,也就那麼二十幾年,但能夠做到這個地步,已經足夠他心生敬佩了。
只不過,對於這個天才一般的戰略部署,瑪利亞並沒有沾沾自喜,因為她自己是最清楚的。
伊斯剄蘭教也很難做出『解放神學』這樣的事情。
但那時候的蘇聯,正處於內憂外患當中,所以對於伊朗人民共和國,蘇聯政治局確實沒做過多干涉。
那是他年輕的時候,試圖解決巴基斯坦與印度地區的宗教矛盾。
然而,如果真的是出動正規的蘇軍,到那時候,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外交問題,將會變得十分困難。
沒別的,只因他在震旦這裏,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國情所要面臨的問題,那是大大的不同。
那麼,到那時候,印度又要怎麼樣劃分領土呢?
為了履行自己的職責,同時也是為了讓格里芬有限公司能夠走得更遠,瑪利亞連忙啟程,直接進入了伊朗。
也就是說,戰爭不可避免,只是要如何繞開現在的遊戲規則,從而避免政治上的問題。
1801年,俄國兼并喬治亞,英國則發動了對伊朗的戰爭,最終導致伊朗不得不割地賠償,承認阿富汗的獨立。
但沒想到的是,當任印度分部主席的人,居然是自己推薦的錢德拉·鮑斯。
只不過,婦女和圖書解放並不容易,畢竟伊朗的穆斯林宗教思想,在其底層人民群眾裏面,早就根深蒂固。
可隨著蘇聯的內外穩定后,伊朗的問題又一次被擺到台上。
這樣的施壓確實帶來了作用。
世界革命跟世界大戰是本質上的不同,世界革命的核心是『革命』,而世界大戰的核心是『戰爭』。
他們在招待鮑斯的工作上,避開了印度教的忌諱,同時也給他安排了印度教應有的最高禮遇。
在如此優勢之下,吉蘭共和國避免了原時空中的失敗,並成功攻取首都德黑蘭,正式建立一個『伊朗人民共和國』。
因為這支軍隊就是某公司的『私人』軍隊,是由該公司派出去的,而非蘇聯政府。
當瑪利亞說出『公司戰爭』的戰略部署時,約瑟夫和一眾參謀都驚呆了。
年輕時,鮑斯認為印度和伊朗有相似之處,便是曾經的殖民迫害與宗教問題。
但是,如果將這千字內容進行細節化總結,就能得出一個簡單的內容。
要知道,現在的印度各邦看似團結,但事實上都是在勾心鬥角。
矛盾沒解決,反而還惹得一身騷。
所以,他們需要避免雙方外交產生衝突和無法協調的矛盾。
當然,宗教問題依舊嚴重,落在目前的伊朗領導人肩上,是關於宗教世俗化的問題。
那時候,他們有了一個堅定的行動綱領,那就是;驅逐英國侵略者,消滅前沙俄白軍勢力,推翻王室政權,恢復『伊斯蘭教民主秩序。』
彷彿是雙方進行了互換一樣,托洛茨基在對自己曾經提出的『不斷革命論』理論時,變得更加謹慎。
是的,弗拉基米爾的身體狀況算不得太好,當年被流放時留下來的隱疾,在現在開始加重。
然而,到了現在這個年紀,鮑斯的見識已經擴大了很多。
直到1917年11月7日,瑪利亞綁了自家老爸,弗拉基米爾在彼得格勒發動工人革命,和圖書黑色的世界被紅色的光亮撕開了一個口子。
正所謂『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身為政治上的一環,外交如果出現問題,也必然會引起戰爭隱患。
這一次,他約瑟夫破天荒地站在了托洛茨基這一邊,反倒是遠在震旦的托洛茨基,在聽聞這個消息后,立馬發電報回去。
「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是應該激進的,強烈的,如托洛茨基所說的那樣,連綿不斷的,如潮水一樣不斷進行下去。」
這場革命運動在歐亞戰場上,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但是,這場革命運動確實是世界革命勝利的一環。
在鮑斯踏入伊朗領土時,他所目睹到的場景,是完全出乎他的預料。
所以,在發展的時候,伊朗所要遭受到的阻力也相對較少。
可即使如此,弗拉基米爾還是在堅持工作。
當年,她與約瑟夫就為此事而發生過爭執,瑪利亞就是提議『建立對外的國營公司,發起公司戰爭』的戰略構想。
反觀印度,他們引以為傲的文化,卻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伊朗人民共和國所走的道路,自然是社會主義道路。
這裏面所包含的是統籌學、線性規劃、建圖、網路流、矩陣,數據學、社會學、哲學,還有已經有了雛形的ogas。
這個叫『公司戰爭』的方案,依舊是離不開戰爭。
世界革命,從來都沒有所謂的『溫和』。
他意識,伊朗和印度還是有著巨大的差異。
這就是伊朗目前所需要面對的問題,宗教的根深蒂固。
在這裏,她將會跟錢德拉·鮑斯見面,並且協商如何應對印度內的問題。
「這家公司是由我們蘇聯政府控制,這家公司的武器裝備都是蘇制武器,後勤補給都是由蘇聯那邊運送過來,只要我們想,這家公司能立馬回歸到蘇聯本土。」
「尊重他國信仰文化,是我國人民該做的事情。」
因為,一個公司戰爭的改變,就能避開整個遊戲規則,和*圖*書單從戰略層面上去分析,這無異於是天馬行空的行為。
蘇聯的國力很強盛,身為社會主義老大哥的他們,就應該做一個榜樣,去用自身的強大來震懾這些宵鼠。
就連現在的『印度地區』,其內部領土糾紛同樣複雜且麻煩。
那就是,伊朗也同樣是帝國殖民主義者的受害者之一。
這種暴行,嚴重激發了伊朗人民對帝國主義者的憤怒和仇恨。
或許是看穿了鮑斯的疑惑,工作人員微微一笑,對此解釋道。
可是,非洲的優秀匹配機制註定了他們的行動軌跡,必然是『遇敵則弱』,恐怕仗都還沒打,武器就丟得一乾二淨,成了非洲版的某運輸大隊長。
憑藉著這樣的援助力量,伊朗革命軍成立了吉蘭共和國,組建伊朗社會主義臨時政府。
但是,在他心中,世界解放就不應該這般謹慎小心。
別看弗拉基米爾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在政治局露臉,弗拉基米爾在政治局內的地位和影響力,只有增沒有減。
鮑斯一聽,立馬明白其中道理。
然而,一旦要為該地區提供戰力支援,單靠物資補給,有時候還真是不夠。
格里芬的成立,確實是讓瑪利亞感到了驚訝。
蘇聯要走世界革命戰略,那就不能隨意挑起戰爭。
他幾乎是『一邊被醫生強制性休養身體,一邊跟學者們進行那足夠讓人心生自殺念頭的計劃經濟』。
例如非洲地區,你把武器裝備給他們,讓他們去反抗殖民者。
既然要走世俗化,那麼,與其他宗教信仰者和睦相處,那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如若沒談好,必然會重新走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路。
他不止一次想過,如歸把英國人趕走,印度成功獨立。
所以,擺在他們面前的,就只有緩慢的改變。
正因為考慮到這一點,蘇聯才要準備好出動武裝力量,以此來提供武力上的援助支持。
如此一來,便避免了『蘇聯政府與之宣戰』的危險。
m•hetubook.com•com而,因為宗教問題,伊朗不可能一下子將其根除,所以伊朗人民共和國政府做出了一個決定,政教合一。
因此,瑪利亞才會提議『公司戰爭』,因為公司戰爭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避免外交上的問題。
這樣的戰略部署,其實就是參考了朝鮮戰爭的志願軍,只不過在志願軍層面上,進行了一層『私人公司』的偽裝鋪墊罷了。
因為,現在的弗拉基米爾已經是整個蘇聯的心臟。
按照他話來說就是。
蘇俄的革命運動不單讓整個俄國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連伊朗也是如此。
既然要避免外交上的衝突,那麼,調配一支『非蘇聯政府派出的軍隊』前去參戰,成為了一個可選之項。
這就很奇妙了。
由於蘇俄的紅白內戰中,蘇軍優勢很大,對伊朗的支持自然就更大了。
他所處理的,是蘇聯的經濟,也就是現在的計劃經濟。
因此,在托洛茨基和瑪利亞的極力勸阻下,再拉上弗拉基米爾,這才勉強壓制住約瑟夫的衝動。
當他還是國大黨一員的時候,鮑斯就了解過伊朗這個國家,因為伊朗這個鄰國,跟印度有著一定的相似度。
二十世紀初,即1914年之前,英國和俄國又開始對伊朗進行領土瓜分,北部屬於俄國,南部屬於英國,中部留下來當緩衝區。
瑪利亞對這個公司戰爭的構想進行解釋。
十九世紀初期,極具侵略性的俄國,對伊朗發動了三次入侵三張,佔領了伊朗北部。
這一考慮,便使得『公司戰爭』部署得到了施展。
一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居然還混雜了宗教在裏面,這對於蘇聯而言,那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電報內容很多,那飛揚的文采,即使是文縐縐理論辯論,也能讓人看得賞心悅目。
當瑪利亞被任命為『格里芬委員會主席』后,世界革命的第二步就已經開始了。
這樣的厚待,確實很讓鮑斯感到意外,也讓他對穆斯林群體https://m.hetubook•com•com有了改觀。
雖然在導師的『友好』勸說下,確實避免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要命政策,但這不代表世界革命會進入溫和階段。
而他們首先做的,便是婦女解放。
伊朗革命軍領袖哈伊達爾汗,獲得了蘇聯的大量武器裝備支持,他們甚至還得到了職業化的軍官援助。
當他來到德黑蘭時,便立即得到國賓待遇。
既然是革命,自然是暴風雪般的猛烈。
自那時起,伊朗相繼遭受到法國、奧匈帝國、美國、英國、俄國等列強入侵,並簽下大量的不平等條約。
這個戰略構想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資助當地革命力量進行鬥爭,而是直接出動軍隊發起進攻。
之所以說『讓人心生自殺念頭的計劃經濟』,那是因為,這個計劃經濟極其複雜。
所以,即使你看不到弗拉基米爾也不要緊,因為蘇聯的血液都是從弗拉基米爾這顆心臟進行流動。
帶著迷茫的心,鮑斯踏上了伊朗人民共和國的旅途。
一旦獨立了,到時候的領地劃分,土地改革等措施,又要如何去做呢?
蘇聯是決不允許,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內部,會有宗教活動等問題出現,所以蘇聯官方立即施壓。
經過長時間的商討,伊朗決定先走世俗化,爾後再一點點除掉宗教所帶來的影響力。
這一次到來,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卻不料,伊朗人會如此尊敬自己。
「不熟,真不熟,你犯蠢別拉著我。」
是的,弗拉基米爾已經成為了蘇聯的心臟,蘇聯的經濟從劣走向優,都是他一手設計出來。
畢竟,鮑斯可是與穆斯林有過不怎麼愉快地接觸。
這樣的行為,讓伊朗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哈伊達爾汗產生誤會,他認為,這是蘇聯的許可和默許。
從愷伽王朝開始,西方就開始對伊朗這片土地進行爭奪。
這個構想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可唯獨約瑟夫沒有回應。
政治局內甚至還有人提出,應當派遣人員過去,糾正他們的錯誤道路。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