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戰爭與和平
第一百六十八章 英有BBC新聞,法有費加羅報紙,我們真是卧龍鳳雛啊

不盡然。
鞭打鞭打自己的工具,又有何不可呢?
而攻擊方式,正是對這位卡約妻子下手,最終迫使約瑟夫·卡約被迫辭職。
「不如,我們給他們那邊打幾炮?這樣可以嚴重打擊他們的士氣。」
一聽到這個消息,瑪利亞下意識地抓緊電話柄,謹慎性地再確認一次。
看著法魯克國王曾經的書架,裏面堆滿了從未打開過的書籍。
而英國這邊,除了bbc之外,自然就是《泰晤士報》了,沒別的,只是因為《泰晤士報》的主編是他們的克格勃工作人員。
看著英軍能有如此不做人行為,不少人都異常氣憤,已經暫時性當任瑪利亞學徒的托里霍斯,正氣憤填膺地罵道。
直到德國戰役,費加羅報紙也依然在帶節奏。
一時間,丘吉爾壓力巨大,政治生涯要出問題了。
但現在,瑪利亞卻打算以輿論的壓力,把法共給掰回來。
而且,在這份電報中,瑪利亞還給出了另外一條建議,那就是對英國的輿論攻勢。
在建造阿里宮時,其用料方面,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木材,這些木材就是最良好的供暖材料。
「瑪利亞主席的這方案,真的很厲害,不單能減少戰爭所帶來的損失,還可以給英國帶來更大的壓力。」
炮擊仍在繼續,但打的炮並不多,一天下來,只打了三十多發炮彈,而損失的民房則高達百座。
他們自譽為『民選政權』,在很多方面都是要顧慮到選票的,一旦這些輿論風波卷席過來,英法政府不可能不著急。
為了確保開羅那邊的戰況順利,英國政府可是一直隱瞞那邊所發生的事情。
眼見這場輿論風波快要壓不住時,丘吉爾想到了法國。
「運河公司內的法國軍隊,有沒有開炮?」
一些只是被打出缺口的民房,也會在風雪之下土崩瓦解,裏面的人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但還是有一些地方,得到了及時救援。
就這樣,整座開羅hetubook.com.com城都在這場暴風雪下,凝聚在一起。
「法國軍隊,確實沒開炮?」
如果是阿道夫這樣的人,這種輿論問題壓根就不會有任何影響,但放在英國和法國裏面就不一樣了。
在他們眼中,埃及人就不是人,而是工具,跟印度人一樣,如果不稱手,直接丟棄也是可以ide。
而且,瑪利亞也很難給裏面運送物資,其氣溫實在是太惡劣了,她只能在寒流沒那麼嚴重的地方堆放救援物資。
納賽爾負責開羅南面,隆美爾負責開羅北面,雙方劃分區域,開始工作。
然後,他們被上面的內容給震驚了。
而如今,則成為了良好的避風港。
不單是開羅的北極化慘狀,還有英國人的不做人行為。
於是乎,英軍開始行動了。
他看著上面的內容,琢磨片刻后,便找到了另外一名參謀,阿列克謝·因諾肯季耶維奇·安東諾夫。
一邊說,他一邊將瑪利亞的電報遞給對方。
很快,瑪利亞來到了電報室,她要求電報工作人員,將自己的想法發送到彼得格勒和盧比揚卡。
第三天,整座開羅城是進入了極地溫度。
在一整個參謀部裏面,他們所商討的對策,基本都是圍繞著軍事展開。
當安東諾夫接過來自瑪利亞的電報時,他很快就看入迷了。
他們是真的為了開羅人民嗎?
什麼英法不英法的,我法蘭西就是要噴你帶英!
因為,瑪利亞給出的一條解決方法,確實很獨特。
納賽爾只使用了一天的時間,在軍隊的加持下,將各種木柴煤炭都運送到每家每戶。
有些地區,納賽爾直接把當地人民都運送到埃及最大且又是最新的監獄。
如若能成,甚至可以給丘吉爾的選票來上一重鎚,一旦把丘吉爾從首相的位置上拉下來,英國的威脅就會嚴重削弱。
《泰晤士報》的勁爆新聞,很快就引爆了倫敦的輿論民情。
這樣的情和-圖-書景,讓納賽爾感到無力,他只能默默地記錄著這一切,等暴風雪結束后,再將此公諸於世。
托里霍斯並不能完全理解,但對瑪利亞的這番話,多了一些思考。
「是的,他們什麼都沒做,而且他們似乎與英國人還發生了一些內部衝突。」
而最合適做這種事的人,自然是記者了。
當輪到納賽爾時,他已經沒有可取暖之物了。
可是,這樣的宣洩,卻成為了丘吉爾繼俘虜危機后的第二次政治危機。
他們只是為了宣洩自己一直以來的怨氣而已。
等這股極寒氣流消散后,再往裡面開進。
「那就按照她的說法去做,至於如何安排,你可以找安德羅波夫協助。」
或許是在炮擊命中時死去,又或許是被極寒空氣給凍死。
見到自己的導師露出如此神態,托里霍斯面露不解。
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開羅那邊的慘狀,傳播到法國境內。
那麼,哪一家最合適呢?
可是,這樣的倖存者只有少數,而更多的已經成為一具冰冷的屍體。
用俄語罵了一頓后,又用家鄉的巴拿馬語,罵多一次。
開羅被英軍炮擊的消息,立馬傳到瑪利亞耳中。
另外一台計算機,依舊在科學院內,當科學院通過計算演算出開羅那邊的情況時,瑪利亞是第一時間收到的人。
所以,即使到了現在,絕大部分英國百姓都不知道,開羅已經成了一座冰雕之城。
現在的蘇伊士運河氣溫是零下三度,對於埃及人而言是很冷,但對於英國人來說,這樣的溫度太正常不過了。
開羅城北部區域,由黑旗軍和部分加入進來的蘇軍士兵組成的巡邏隊,冒著零下四十的極寒溫度,來到了受炮擊民房,在廢墟中找到倖存者。
當然,在原時空中,費加羅報紙就做得更加離譜,因為丘吉爾的弩炮行動,費加羅報紙直接發出呼聲,呼籲本國政府和人民徹底倒向納粹德國,聯手納粹復讎和*圖*書英國。
可就算是這樣,納賽爾還是優先考慮平民,爾後才是身邊的戰友官員。
「沒有,法軍相較於英軍,顯得更加克制。」
瑪利亞的意思很快就傳達到約瑟夫手上。
看著手上的這份情報,瑪利亞撥打了電話,向情報人員那邊求證一件事情。
巨大的字眼,加上這顯眼且極具吸引眼球的標題,立馬吸引住一大群喝下午茶的英國市民注意力。
在一戰前,費加羅報紙也鬧出過大新聞,直接對法國財政部部長約瑟夫·卡約發起人身攻擊。
他們說道。
他們一邊喝著紅茶,一邊翻看著《泰晤士報》。
這條陰險計謀,很快就通過了。
待安德羅波夫看完電報上的內容后,二話不說,迅速安排工作。
可是,相較於托里霍斯的氣憤,瑪利亞則顯得冷靜許多。
眼見開羅逐步走入北極溫度,蘇伊士運河這邊的英軍,有了一個極其陰險的打算。
決定好媒體選擇后,安德羅波夫立即給潛伏在倫敦和巴黎的克格勃間諜發送指令,要求他們去傳達信息。
「當然。」看了一眼托里霍斯,瑪利亞輕聲笑道:「奧馬爾啊,有些時候,輿論壓力遠比軍事打擊來得更加致命。」
現在,科學院那裡只有兩台第三代計算機,一台被送到朱可夫那邊,協助他們的彈道計算。
在對戰爭分析上,費加羅報紙更是做到了『絕對不負責任』的態度,號召每一位讀者去捐獻資金,為士兵送上一杯白蘭地和一支雪茄。
儘管現在還不算是和平年代,但因為這個時代的思潮是雨後春筍,而且不久前英國政府還進行了加稅,這就更讓英國百姓不滿了。
按照氣象學家分析,這樣的詭異氣溫只會持續兩三天時間,可就是這兩三天時間,成為了開羅人民最煎熬的日子。
這一等,就等到了第二天。
由於是圍繞著軍事方面去進行展開,在有關於法軍的問題上,則顯得謹慎且麻煩許多。
他心和_圖_書一狠,直接把這些書給拿出來,將其用來作為取暖之物。
開羅的可怕天氣,別說當地的埃及人民了,就連他們斯拉夫人也不一定好受。
為了應對緊急情況,納賽爾和隆美爾各自篩選出五百名身強體壯的士兵,組成一個『開羅巡邏隊』。
安東諾夫應是,爾後便離開了會議室,直奔盧比揚卡而去。
要進行這樣的輿論壓力,最合適的,肯定是擅長煽風點火的新聞媒體。
他們開始計算角度,在一番準備過後,第一炮連打了第一槍。
當木柴都送到每家每戶時,阿里宮這裏的木柴反而少了,供暖情況出現不足。
只要使用輿論壓力,不斷地給法國政府施壓,這就能迫使法國政府在協英方面,有所顧慮。
工黨藉此機會,開始了他們的煽風點火操作,不斷斥責自家英軍在埃及那邊的操作。
畢竟,如果真的跟法軍開戰,那法共那邊的態度會如何,就很值得玩味了。
《震驚,我國士兵的禽獸行為,他們竟……》
所以,給他們去做就最合適不過了。
這裏所說碳中毒,自然就是一氧化碳。
他們高舉著『人道主義』,怒斥著英國政府,甚至還有人高舉著丘吉爾的旗幟,上面赫然畫了一個巨大的紅叉。
這一次,瑪利亞徹底放鬆下來。
「這是連禽獸都不如的行為,這是嚴重損害大英顏臉的暴行!」
看完上面的內容后,安東諾夫忍不住發出一聲感嘆。
然後,當天下午的『下午茶時報』中,登刊了一則重點新聞,上面有一個十分顯眼的大標題。
「老師,您想到了什麼?」
說是監獄,但這監獄環境確實比其他地方都要好。
與此同時,納賽爾還通過廣播的方式,冦教導開羅人民,不要過度緊閉門戶,避免碳中毒。
他們的不滿,還沒有達到爆發的地步,但因為一直累積,這使得英國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度,越來越低。
當他來到盧比揚卡后,便將約瑟夫的意思hetubook•com•com和瑪利亞的戰略安排,告知給安德羅波夫。
相較於開羅的突然北極化,蘇伊士運河則幸運許多,直接避開了風眼所帶來的平流層所帶來的極寒空氣。
於是乎,在《泰晤士報》的一側勁爆新聞之下,英國百姓的怨氣有了一個宣洩口,所有人都變得義憤填膺。
很快,電話那頭傳來了回應。
開羅的嚴峻情況,瑪利亞自然是知道的。
身為《泰晤士報》的主編,僅用了半天時間,就以『收到線人消息』為理由,開始印刷報紙。
這句話確實得到了媒體行業的一致推崇,而且對法國政壇有著推波助瀾的巨大影響。
原本,這所監獄就是用來關押政治犯,所以在用料方面會好上不少。
但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法國也在輿論風波裏面,而他們的輿論方向,則是怒噴帶英。
火炮轟然而起,直接落在了開羅城內,兩座民房當即被轟得粉碎,裏面的響起了慘叫聲,在風雪過後便沒有了聲息。
掛上電話后,原本繃緊的神色,得到了緩解。
普法戰爭前,費加羅報紙就大力鼓吹法蘭西輝煌,說什麼『重現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14次橫掃德意志輝煌。
這樣的報紙媒體,只要給他們流量,他們敢懟天懟地,更不用說懟自家政府。
雖說極寒空氣的擴散,還是給蘇伊士運河這邊帶來了一些降溫,但也遠沒有達到零下五十度那麼誇張。
納賽爾一咬牙,大手一揮,直接命令士兵,把阿里宮給拆了。
「英國人,都是一群沒心沒肺的雜種!」
費加羅報紙的歷史十分悠久,它成立於1826年,經歷過無數的大事件,而它的座右銘正是「倘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亦無意義」。
安德羅波夫首先選擇的是法國的《費加羅報紙》。
聽著參謀的讚詞,約瑟夫滿意地笑了。
所有人都知道,那是英國人那邊的炮擊,可他們連出去救人的機會都沒有,只能縮在家裡,默默地向真主祈求。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