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法蘭西人民啊,不要忘記我們的騎士精神,不要忘記聖女貞德所肩負的『信仰與英勇』!」
這一下,整個基督教勢力範圍都陷入了狂熱當中。
在宗教壓力的加持下,羅斯福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形式上地做出一些譴責聲明。
「首相閣下……」
可是,他失敗了,滑鐵盧的悲痛,成為了無數法國人心中的一道疤痕。
「現在,蘇聯人已經朝著你們張開大嘴了,你們需要我的坐鎮,如果沒有我,蘇聯人遲早都會吃掉你們!」
這種桀驁不羈的行為,在這個輿論風口尖上,那是絕對炸裂的。
他們不能保證可以讓所有人都得到這些物資,但他們會盡自己所能。
然後,工黨的第二殺手鐧,便是之前的三萬俘虜問題,儘管已經回來了一半,但還是有大量的俘虜困在巴基斯坦裏面。
十幾分鐘后,墨索里尼一臉滿足地離開了教皇寢室。
可在這一刻,抗住最後凜冬的,只能是埃及人民。
人啊,是最容易被煽動的動物,同時也是最從眾的動物。
而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與英國的合作。
七八百萬的人口,如今還有多少倖存者已經不得而知。
當然,明面上是這麼說,暗地裡,戴高樂還是要求蘇伊士運河公司的指揮官,好好配合英軍。
這也是屬於人民戰爭的一種。
他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沒有人知道,他們能不能堅持到最後。
他發出了最後的指令。
《費加羅報》更是寫了克格勃所提供的一份材料。
他心裏恨啊,但他真的沒辦法,誰叫英軍士兵在殖民地上,確實不做人呢。
戴高樂是真的沒想到,宣傳民族主義的自己會被民族主義給禁錮了。
除了海明威,一些傾左的社會人士也相繼湧出。
第一個,自然是媒體方面,在蘇聯的要求下,美共展開行動,大力鼓吹開羅那邊的悲慘性和英國士兵的不做人行為。
這是約瑟夫m.hetubook.com.com第一次從宗教方面入手。
百姓的心是善良的,他們在物質豐裕的情況下,願意奉獻出自己多餘出來的物資去幫助他人。
麥卡錫真要頭鐵去碰他們,恐怕得被美國人民給掛在十字架上,直接用文火去烤。
於是乎,他們想到了羅斯福,想到了這個拯救美國的偉大總統。
對於政治家而言,就是單純的譴責,實際行動肯定是不會有的。
他們不知如何去做,也不知怎麼樣才可以將物資送到開羅人民手中。
臨上車前,丘吉爾叼著一根雪茄,轉過身對向那群記者。
「首相閣下,蘇聯的瑪利亞稱呼你為『一個殘忍的死胖子』,您是怎麼看到這句話的?」
「那是我們的遺憾,而我們也絕不能再走上這樣的遺憾之路。」
最後,《費加羅報》補上一刀。
但問題是,這種譴責聲明卻成為了打擊丘吉爾的最好工具。
這一刻,康熙點了個贊。
一名曾經參加過國際縱隊的作家,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現在,擺在法蘭西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獨立自主,保證自身權益,而非不是在英國人的擺布下,如提線木偶般做事。」
戴高樂之所以能壓制現在的法共,這跟他所宣傳的民族主義有著密切關係。
他在國會中為自己辯護道。
最後,就是現在的輿論攻勢。
這就導致了一件事情發生,那就是,法軍可以脫離也英軍的合作,以一己之力守護本國利益。
在丘吉爾離開過國會大廈時,蜂擁而至的記者直接攔在了丘吉爾面前。
最後,納賽爾打開了全國電台。
「首相閣下,天主教徒邀請您去十字架上掛火,您去嗎?」
而且,戴高樂所宣傳的是『維護法國利益』,而不是『與英國人合作』。
丘吉爾也很清楚,自己這種做法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輿論壓力。
法蘭西第一帝國,他們所引以為豪的偉大時代,是最後可能統治整個m.hetubook.com.com歐洲的神聖皇帝。
於是乎,對開羅的遭遇表達同情的美國人民,越來越多。
不僅只有讀者在傳播,在法共的支持下,幾乎所有的法國工人報,都開始渲染起了關於英國在開羅那邊的不做人行為。
他們銘記於心,其怨恨比當年的普法戰爭更加強烈,更為遠久。
如果說,由美共帶起來的輿論壓力,是從百姓最淳樸的感性出發。
暗地裡是有操作,但因為明面上的原因,戴高樂暫時斷開了與英國那邊的聯繫。
數萬名士兵,冒著極寒,將這些物資發放到百姓手中。
而且要命的可不止有國內,就連美國那邊,居然也譴責了。
在他們的預想中,《費加羅報》最大的效用就是給戴高樂的自由黨一點阻礙。
當《費加羅報》煽動起了一部分讀者時,這些讀者便開始傳播這些內容。
工黨的進攻手段十分豐富。
黑旗軍和前來增援的第八集團軍蘇軍士兵,全都加入到救援行列裏面。
眼見局勢已經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戴高樂只能順從民意,要求前線部隊單獨行動,拒絕與英國人的任何協助請求。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英國,為了復興英國昔日的輝煌和榮耀。」
「不要忘記了,聖女貞德就是被英國人給燒死的!」
名叫卓別林的演員,更是提出『為開羅人民募捐』的口號。
寒冷,再一次襲向開羅。
法蘭西人民最重視的,便是流傳下來的法蘭西民族精神意志。
因為,對方所運用的可不只有左翼輿論,還有宗教上的輿論壓力。
「我本來以為我們的敵人是蘇聯人,但沒想到,我們的敵人是在法國裏面,是在這巴黎裏面。」
這一斷開,當即給丘吉爾整難受了。
所以,當梵蒂岡做出了『譴責丘吉爾內閣政府的不做人行為』時,其帶來的風波,是巨大的。
瑪利亞自然是轉達了約瑟夫的意思,重點是『勸說』。
現在的英國經濟依舊是拉https://www.hetubook.com.com胯得要命,如果不是德國戰役爆發和蘇聯世界革命的壓迫感,丘吉爾恐怕早就被選下去。
但是,百姓也是盲目的。
工黨就藉著這個機會,不斷地攻擊著丘吉爾,並要求丘吉爾立即下台。
因為他的經歷,也因為他曾經的參軍經驗,這名作家成為了示威遊行中的領軍人物。
潮水一般的記者,直接把丘吉爾給問煩了,如果不是保鏢的死命保護,恐怕丘吉爾早就被圍得動彈不得。
簡單的一句話,卻是如此的困難,如此的艱辛。
這個問題,丘吉爾不可能避開,只能硬吃。
可沒想到的是,《費加羅報》所帶來的可不是單純的阻礙,那是一桿民族大旗。
「反對英國,反對這個無恥的無賴!」
「首相閣下,您怎麼看待教皇對你的譴責?」
法國人有很多遺憾,他們的遺憾體現在他們的法蘭西民族之中。
然後,落僔在墨索里尼耳中就不一樣了,勸說?不,不存在勸說,他直接就帶著部隊進入教皇寢室。
不久之後,來自梵蒂岡的意思,傳到了美國。
爾後,登車離開。
由於美國人民過得實在是太舒服,一旦舒服起來就容易感性。
這是第一步,而這一步很顯然,取得了巨大成功。
來自社會主義陣營的物資,正源源不斷地朝著開羅運送過來。
活下去……
因為法軍並沒有炮轟正處於極寒領域內的開羅市民。
「為了法蘭西的偉大復興之路。」
其作用之大,甚至連克格勃也為之一驚。
即使麥卡錫已經展開了各種反共行動,但這一次,他真的無能為力。
「我們英勇正義的法蘭西士兵,為了反對英國人的無恥行為,與他們發生了鬥爭,那是什麼?那是法蘭西精神,是真正的騎士精神!」
奈何他是真的沒辦法。
一旦感性,多愁善感就會蓬勃發生,各種人文關懷,各種人道主義,在美國境內可謂是層出不窮。
約瑟夫的目光,落在了大洋彼岸的美和*圖*書
國。
就這樣,紐約和華盛頓不約而同地爆發出示威行動。
溫度表是肉眼可見的往下降,當降無可降時,他們只能祈求著真主保佑。
「凜冬將至,我將陪著你們,活下去!」
開羅,陷入了死一般的安靜。
發出譴責聲音的人,自然是羅斯福,可羅斯福也有困難,因為他也是被迫發出譴責的。
巨大的恐慌,蔓延在這片死寂的城市之中。
有些市民更是組織起來,希望能募集出一些多餘的物資,將其送到遠處的開羅人民手中。
可能是瑪利亞的長時間影響,現在的約瑟夫,在行事風格上已經逐步走出沙文主義風格。
他向瑪利亞那邊傳達意思,瑪利亞又將約瑟夫的意思轉達給墨索里尼,最後,墨索里尼轉達到梵蒂岡教皇耳中。
他們先是通過各種福利政策,以此來表達工黨對英國經濟發展的決心。
儘管沒有證據,但丘吉爾可以確定,讓自己陷入如此輿論壓力的罪魁禍首,必然是瑪利亞這女人。
第二步,則是宗教方面。
當《費加羅報》以貞德為開頭,渲染起了民族情緒時,確實帶起了節奏。
不知多時,一縷陽光破開了重重烏雲,灑落在這片冰雪般的開羅城內。
瑪利亞所聯想到的計劃,只概括了英國和法國,但約瑟夫比她想得更遠。
當丘吉爾陷入政治困局時,法國這邊,也同樣出現政治問題。
最後這句話,切切實實地讓法國人感同身受。
凜冬——黑夜——
所以,在掀起民族情緒時,《費加羅報》所引用的貞德和拿破崙,確實起到了巨大作用。
就在丘吉爾還在苦惱著自己的政治生涯時,開羅這邊也迎來了最冷且又是最後的日子了。
根據氣象學家推斷,接下來的幾天,將會是最重要的幾天。
但打了這麼久戰爭,蘇聯卻連一枚炮彈都沒落到過英國本土,蘇聯所帶來的威脅,全都是海外殖民地。
爾後,便是大力鼓吹法軍的紀律性。
引領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偉大皇帝拿破崙hetubook.com.com·波拿巴,也是在英國人的陰謀下,徹底失敗。
「法國從未有過,也將不會再有比英國更殘忍的敵人了,我國的全部歷史證明了這一點,法國不能再讓英國牽著鼻子走了,那樣的日子,已經徹底過去了。」
在一個百分之九十人口都是基督徒的國家裡面,教皇的話,可以起到極大的影響力。
他看著《費加羅報》所描寫的內容,實在是沒忍住,把報紙摔在桌面上,無奈地捂著頭,向自己的參謀發出吐槽。
那麼,此時此刻的教皇譴責,則成為了宗教上的正統性。
由於義大利、匈牙利、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運來了大量的煤炭,納賽爾便將這些物資,全都發放到每家每戶當中。
丘吉爾的這張世界名畫,很快就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報紙上登刊了。
可現在,卻被《費加羅報》宣傳的民族主義給裹挾了。
只要避免直接衝突,英國人民就是對付英國政府最好的力量。
帶領著法國人民走向勝利的聖女貞德,在英國人的陰謀下被活活燒死。
法國的歷史,大部分都跟英國有關,而且還都是一些很不愉快的經歷。
所以,他是讓瑪利亞去勸說梵蒂岡教廷,配合他們的工作。
然後,在記者的閃光燈下,舉起一個反v手勢。
所以,在安排輿論壓力上,約瑟夫從兩個方面入手。
如此一來,就使得英國民眾對戰爭這個概念,少了很多畏懼感。
然而,無論去丘吉爾怎麼為自己辯護,議會中,支持他的人依舊是少數。
由於《費加羅報》的賣力輸出,讓大部分讀者都深感不安。
看著如此龐大的輿論攻勢,丘吉爾人都傻了。
這就是為什麼,瑪利亞堅決反對向英國本土開戰的原因。
「偉大的拿破崙陛下,也是在英國人的無恥偷襲下,遺憾退場。」
眼見節奏已經被帶起來,前來購買報紙的人越來越多,《費加羅報》便加大力度,賣力地幹起來了。
下至窮苦百姓,上至納賽爾和隆美爾,都在這寒冬中,掙扎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