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53章 天津衛

「一舉擊潰清軍?」
水生臉色燙紅,不自覺地握緊了拳頭。
永樂年間,天津衛只是一個大軍營,從永樂到崇禎的 200年間,這座軍戶移民為主的要塞城市,歷經數次軍事移民和人口增長,終於在崇禎年間變身商業化城市,老城因此荒蕪,城外新聚居區悄然興起。
王泰冷冷一笑,打馬下了高坡。
只不過,清軍屢次入塞,燒殺搶掠,天津衛水陸交會繁華之所,經反覆蹂躪,已成一片狼藉,蕭條冷落,不復往日熱鬧。
「韃子天天出去擄掠,咱們就是趁著晚上南逃,跑不了多遠,就會被韃子追上。再說了,你怎麼知道這南邊有沒有韃子?」
這些俘虜,其實只是被擄掠的大明百姓,他們衣不蔽體,在寒風中搬運糧草,鑿冰做飯,稍不留意就被拳打腳踢,鞭撻辱罵,直如對待畜生一樣。
號角聲悠揚,整個清軍大營都動了起來,無數的清軍鑽出了營帳,開始集結。
自崇禎十三年(1640年)起,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瘟疫傳染,人死八九。
高家村,依水而建的鄉村,清軍屠戮,燒殺搶掠之下,一片廢墟。
有威震天下的河南衛軍在,有勇冠三軍的王泰坐鎮,一定能所向披靡,大破建奴!
「官軍!」
這領頭的官軍將領,霸氣側漏,溫和近人,卻不知是何方神聖?
「張元平統山東、山西軍坐鎮中軍,懷慶衛、河南衛、睢陽衛由李定國率領,統領大軍左翼,宣武衛、汝寧衛由趙應貴統領,擔任大軍右翼,曹變蛟擔任后軍主帥,一舉擊潰清軍。」
眾將都是一驚,四萬多大軍,和少說也hetubook.com.com有六七萬的清軍硬扛,似乎有些冒險。
有人勸了起來,有人不屑一顧。
天津衛,大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后,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 12月 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曹變蛟變前鋒,張元平坐鎮中軍和后翼!」
曹變蛟打馬上來,迫不及待開口。
眾人情緒低落,七嘴八舌。
火銃聲不斷,不斷有韃子落下馬來,追逐的雙方很快過了高家村,直到距離清軍大營三里地時,直到清軍騎士幾乎被屠戮殆盡,這才悻悻勒住了馬匹。
「水生哥,要不咱們向東跑,到時候到了海邊,怎麼也能找艘船離開!」
海娃的聲音里,浮起一絲希望。
水生等人連連點頭,臉上不知不覺掛上了笑容。
水生瞳孔收縮,不由得低聲叫了出來。
一村人,只剩下了他們幾個倖存者。其他人都有家室,只有他二人堂兄弟,無依無掛。
運河、衛河都已封凍,雨雪霏霏,道路泥濘,天津衛城內外,營壘無數,鐵騎縱橫,帶起泥漿飛濺,馬鳴風疾,凄寒入骨。
海娃又嘟囔了一句,他看了看低頭不語的水生,眼珠一轉,也是蹲了下來。
他們藏身的這個村莊,已經被韃子荼毒過,已經是一片廢墟,韃子也不會回來,他們也因此僥倖能多活幾天。
眾將人人心驚,人人臉色通紅,紛紛打馬跟上。
官軍剽悍勇猛,卻不知能不能抵得住兇殘嗜殺、人多勢眾和*圖*書的韃子大軍?
岸邊雖然結冰,但只要推船距海岸邊四五里,雖然風險大,但是可以上船向南逃亡。
俘虜之中,不斷有女子被拉入清軍的各個帳篷之中,女子無助的哭喊聲,男子放肆的獰笑聲,此起彼伏,讓人心悸。
「衝殺就是!」
騎士們就要離開,水生趕緊攔在一人馬前。
海生的聲音里,有一絲難以抑制的顫動。
「來戰就是!」
原野上,上百騎在前,無數騎在後,捨命奔走,泥漿濺射,駿馬廝鳴。
南方的原野之中,一片旌旗的海洋,漫山遍野的大明官軍滾滾而來,他們邁著步伐一致,刀槍如林,大陣齊整,步騎突進,直奔清軍大營,毫不停留。
「遲早要見閻王,怕個求!」
一個臉上烏漆墨黑的高大漢子,看著清軍大營中被擄百姓的慘遇,狠狠低聲罵了一句。
凜冽的寒風之中,旌旗飛舞,「王」字大旗最為引人注目,正是率軍而來的王泰各部。
高大漢子身旁的一個三旬瘦弱漢子,則是面色陰沉,蹲下身子,難受地低下頭來。
清軍七八萬人,他們又能做些什麼?要是這樣子下去,天寒地凍,忍飢挨餓,估計過不了幾天,不是凍死就是餓死,更不用說救人了。
「怕個求!」
「大人,還是讓下官擔任前鋒吧!」
此處距離天津衛城不遠,東城外的衛河渡口,舊日里酒樓歌肆,商鋪林立,熱鬧喧囂,如今卻是斷壁殘垣,荒涼無比。
「啪」的一聲,一個官軍揚手一下,前方的一個韃騎應聲而倒,栽于馬下,躺在泥水之中,一動不動。
城外商賈輻輳,駢填逼側,而城中卻和-圖-書是屋瓦蕭條,半為蒿萊,天津衛已由軍事要塞,成了百行聚集的城市。
注意到瘦弱漢子臉上的凄然,高大漢子蹲下身來,試探性地問道。
海娃和海生對望了一眼,都是搖了搖頭。
「海娃,海生,你們幾個趁著天黑逃吧。我要留下來,想辦法救出我的家人。」
眾人都是睜大了眼睛,一起向東面的高坡下看去。
趙應貴上前,向王泰領命。
臉色凍得通紅的三娃和大頭兩個少年,惡狠狠各自詛咒了一句。
看來官軍也注意到了此處高地,利於觀察。
天津衛既是漕糧轉運中心,同時也是糧食貿易中心,再加上船戶及匠人移民不斷增加,到了崇禎年間,天津衛之繁華,已經是眾所周知。
「怎麼,怕了嗎?」
「這些天殺的韃子!」
那些打馬在前,滿臉驚惶的矯健騎士,不正是天殺的韃子嗎!
突然,海娃低聲說了起來,眾人心中都是一驚,一起低下身子,向外看去。
到了崇禎十四年(1641年),疫情進一步發展,人死十之三四,七月,疫疾從河北地區傳染至北京,百姓把病名叫做「疙瘩病」,夏秋大疫,人身上生一贅肉隆起,數刻立死,謂之疙瘩瘟。
眾人來不及藏匿,數百騎上了高坡,把高坡擠的水泄不通。騎士人人鐵甲貫身,持刀執槍,滿面的風霜。眾騎簇擁之下,幾個將領年輕彪悍,龍精虎猛,讓人生畏。
文明戰勝不了野蠻,先進戰勝不了落後,他還真不信這個理。
「海娃,你說的倒是輕巧。」
「水生哥,要不咱們逃吧?」
水生沒有開口,另外一個坐在牆角的矮壯年輕漢子,卻是接上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話來。
「噓,都別說話!」
「你們是什麼人?為何在此?」
大軍潰敗,他是待罪之身,自然是想戴罪立功了。
他一家人都在清軍大營中,都被清軍擄掠,他怎麼捨得離開。
「也不知道那些官軍,會不會回來救咱們?」
騎士年輕的臉上傲色盡顯,他微微側轉馬頭,打馬下了斜坡,緊緊跟隨大隊而去。
馬蹄聲由遠而近,逐漸清晰,而後馬蹄聲陣陣,雜亂響起,伴隨著羽箭聲、火銃聲不絕,慘叫聲也是不斷。
而今年,即崇禎十五年初夏以來,天津開始爆發大疫,朝染夕死者,日不下數百人。排門逐戶,無一保全,百姓稱之為「羊毛瘟」,其實就是鼠疫。
王泰微微沉吟,迅速做了決斷。
「那裡還有官軍,各安天命吧!」
水生沒有說完話,眼睛黑亮的年輕將領輕輕點了點頭,溫聲說道:
「王……泰,王……大人!」
他就是要和清軍硬扛,大殺四方,殺出河南衛軍的殺氣,殺出個黎明來。
「軍哥,那個領兵的將領是誰?」
海娃和水生等人看的痛快淋漓,也是心驚肉跳。這樣的官軍生龍活虎,彪悍勇猛,看著就讓人害怕。
「放心吧,你們的深仇大恨,本官會替你們報的。」
大營緊靠衛河一段,數百被擄掠的衣衫破爛、面黃肌瘦的「俘虜」們,正在費力地鑿開冰面,從冰面下舀起水來,倒入身旁的木桶中,然後被「俘虜」們提走,倒入雨棚下的大鍋中,燒火做飯。
眾將領中間的年輕將領國字臉,眉毛濃黑,一雙眼睛黑亮,紅色披風隨風飄蕩,馬上的大弓讓人印象深刻。
「小點聲,韃子要是聽到了m.hetubook.com.com,大家都去見閻王吧!」
「官軍已經被打散了,那裡還有官軍!」
王泰的軍令,顯然是要橫衝直撞,要硬鑿了。不過,兩軍相逢勇者勝,這也是他一貫的戰術,一貫的作風。
水生低聲說道,眼神空洞。
「將軍,小人等都是大明百姓,這高家村就是小人等的……」
官軍龍精虎猛,足有上千騎,他們個個龍精虎猛,追殺韃子,無所畏懼。
「這些天殺的韃子!」
「大名鼎鼎的五省總理王泰王大人,皇帝駙馬,你們難道不知道嗎?」
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后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共稱天津三衛。
「這些狗日的,他們要是都得了疙瘩病,鄉親們就有救了!」
「韃子!」
另外一個少年二狗,也是低聲說了出來。
「清軍勢大,還是我坐鎮中軍,不過戰場廝殺,還要靠各位兄弟。」
「我也不走,死也要和我哥死在一塊!」
「得了「羊毛瘟」更好,死的更快!」
王泰微微點了點頭,斷然下了軍令。
「大人,大軍已經跟上,你在此掠陣,小人等前去指揮。」
除了天津衛近萬駐軍,天津彈丸之地,民居鮮少,而津門商民多居東北二關。民居鮮少,指衛城內而言。居民多居於城外東北二關,是因這二關距河最近,天津居民以商民為多。在商人中,以鹽商與糧商居多。
曹變蛟部騎兵居多,正好和楊震統領的親軍騎兵相互照應,七千騎兵的大陣,形成衝擊力。
衛城南五里一處高坡上,斷壁殘垣之間,幾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年輕漢子,小心翼翼地躲在瓦礫其間,向北窺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