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17章 民亂

觀眾都是哈哈一笑,接著有百姓繼續說了下去。
「有王大人給我們窮人撐腰,怕個屁!」
有人冷聲道,狠狠向地上唾了一口。
「咱們也有刀!」
李知樂開始讀了起來,下面圍觀的人群,也都安靜了下來,聽他繼續。
「老子要反抗!」
人群中,有人臉色通紅,大聲附和了起來。
「其次是宗藩。我朝宗親則分封列爵,不農不仕。嘉靖年間,天下百姓供京師糧 400萬石,但供皇室宗親祿米卻需 850萬石,即使全部供給宗室,亦不足一半。景王、潞王在湖廣等地莊田多達 4萬頃,福王 2萬頃,桂王、惠王、瑞王各 3萬頃。成都附近州縣土地七成在蜀王名下。吉王在長沙有地 8000頃,長沙、善化兩縣四成田地歸其所有。河南全省土地,近一半歸宗室所有。
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李知樂額頭冒汗,大聲吶喊了起來。
「至於科舉,則初為考經義,后變為八股。科舉之害,等同焚書,而敗壞人才,甚於咸陽之坑儒。因此造成士人與官僚學識空虛,胸無點墨,空疏無學,遂至於以議論誤國。
其實,告示牌上所說,幾乎和報紙上的一模一樣,只不過多了五省總理衙門的印章而已。
有讀書人大聲叫好,彷彿告示牌上說的,說到了他心裏一樣。
也許是想起了六年前,王泰初入河南,,大肆殺戮的壯舉,圍觀的眾人一下子變的群情激昂,大有氣勢洶洶,一發不可收拾之舉。
有百姓搖搖頭嘀咕了起來。
而五省總理衙門的大聲疾呼,五省總理王泰的振臂高呼,要朝廷www•hetubook.com•com變法革新的呼聲,躍然紙上,大江南北,一片驚呼。
大門洞口,無數的百姓沖了進去,王府裏面,震天的廝殺聲響起,一波接著一波。
「河南四大凶,被王大人殺的殺,關的關,多痛快啊!」
「王大人早就想辦那些個傢伙了,和狗日的拼了!」
「搶了王府,王大人最愛百姓,他不會怪咱們的!」
「……請餉慣例,請餉必饋,軍官剋扣軍餉,低層軍士缺餉,又疏於訓練,毫無血氣,此軍中積弊,必鬚根除!」
「好,馬上,馬上。」
這位年輕的大人,到底怎麼了?他不是當朝皇帝的女婿嗎,怎麼數落起泰山大人的不是了?
「一起去,搶了王府,打死這些狗日的蛀蟲!」
「王大人下面的官才是好官!至於朝廷的那些官吏,壞人裏面挑好人,沒幾個!」
最後一條,簡直讓人群炸了鍋。
許多人臉色發紅,紛紛拿出了刀槍。
河南,開封城,南門內的廣場上。
「王大人殺的好!姓范的姓苗的全都給斷了鍋,大快人心啊!」
一個年輕的讀書人大聲讀完一張告示,周圍觀看的百姓竊竊私語,個個睜大了眼睛。
「都靜一靜,聽我繼續讀下去!」
「你們到底還聽不聽?不聽我走了!」
李知樂聚精會神,讀的津津有味。
繼吏治腐敗之後,土地兼并,又一次被推了風口浪尖。
有人臉色發白,惴惴不安。
「小心點,要是被看到了,又要罰款罰站!」
那些個豪強官紳,誰不是良田千頃,而低層百姓水深火熱,有百畝者又有幾人。
崇禎十八m.hetubook.com.com年六月,河南開封城,數千百姓衝擊周王府,雙方一場惡戰,雙方死傷無數,百姓暴怒之下,一場大火,將周王府付之一炬,周王和眾多宗室子弟在衝突中,不幸喪生。
有人叫著,引起旁人的一致起鬨。
「李兄弟,你就不要炫耀了!還有那麼多官府的告示,你都給大家讀讀吧!」
「你當我傻啊,我吐的是口水,又不是痰,就是被發現了,也沒什麼大事!」
李知樂進了王府大門,和幾個年輕人相對一眼,幾人在王府門口指揮著幾個身形剽悍的「暴民」,帶領著火藥、震天雷,火銃槍,紛紛入內。
「宗室欠缺祿米,衛所缺糧,邊軍缺餉,各省缺俸,冗官日多,募兵日增實減,民窮財盡,遂成亡國致命之傷……」
「我也有刀!」
李知樂邁步向前,無數的人們跟在身後,一路上不斷有人加入,等到了王府門前,已經是人山人海。
河南,可經不起再一次折騰了。
「我也有槍!」
有年輕漢子和李知樂站在了一起,臉色紅彤彤,大聲煽動,聲嘶力竭。
「一個個腦滿腸肥,都是蛀蟲!這些個不學無術的貪官!」
罵著罵著,眾人的目光,又被告示上的土地兼并和藩王宗室篇幅所吸引。
「鄉親們,聽李先生講完了再說!」
「那些個官爺,除了四書五經,之乎者也,屁都不會,那些錢糧賬目,自己都看不懂,還得讓那些胥吏經手,什麼狗官!」
李知樂提高了聲音,面向告示,繼續大聲宣讀。
「兄弟們,王大人最愛窮人,王府的人不敢對我們動刀動槍,他們和_圖_書難道就不怕王大人殺了他們嗎?」
「總理衙門的公示,那不是女婿和老丈人對著幹嗎?」
「我李知樂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也敢向這些權貴叫板。你們堂堂七尺男兒,還不如我這無用的廢人嗎?」
「腦袋掉了,不過碗大個疤!老子去定了!」
這一次告示上的苗頭,對準的正是大明的藩王宗室。
人群中,許多人都是心驚肉跳,群情激奮,這些傢伙,不會有揭竿而起吧?
大樹下,告示牌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擠滿了南來北往的各色人等。眾人興緻勃勃,里三層外三層圍在一起,看著告示牌上的官府告示。
眾人紛紛點頭,那些個官軍,能打仗的極少數,禍害起百姓來,個個如狼如虎。
「兄弟們,把咱們的東西搶回來!」
「狗日的,敲骨吸髓,怎樣才能餵飽他們!」
「河南的那麼多田地,不就是被衛所那些貪官給貪了嗎?」
「府里有幾萬畝的良田,還管著鹽稅,還要快 200萬石的稅賦,民脂民膏,都被他們吸幹了!」
萬曆以前,朝政尚是小康。而萬曆以後,有法令而無教化,老者不教,幼者不學,成為俗之不祥。時人只知空談明心見性,而不談修己治人之實學。讀書人多看書不看首尾,只看中間兩三行。其所著書,多是盜竊。因此造成社會日亂,神州動蕩。」
人群慢慢安靜了下來,李知樂開始又讀了下去。
「……其次是冗官,尤其是武官過多。如景泰年間,京都衛所武職,一衛已有二千餘人,全部三萬餘人,每歲需銀四十八萬兩,米三十六萬石,其他薪俸等動經和圖書百萬。耗損國家儲備,極為巨大。歷代官員數目,漢代七千八百名,唐一萬八千名,宋代冗官極多,至三萬四千名。但到我朝崇禎年,武職已逾十萬,合文武官員達十余萬,比宋代多數倍矣。夏、秋之稅糧,不足支付甚巨。」
「科舉之害,等同焚書,而敗壞人才,甚於咸陽之坑儒。說得好呀!」
「這麼多狗官,還剋扣軍餉,怪不得沒有人願意打仗了!」
宗室之困,應效宋時,宗室俸祿不由地方供給,而為自力更生……」
人群中,有人大聲勸了起來。
吐口水的左右看了一下,心虛地把吐的東西用腳擦乾淨。
「王府是皇親國戚,人家有刀有槍,不能硬拼啊!」
李知樂搖頭嘆息,猛然大聲吶喊了起來。
「他們吃香的喝辣的,咱們卻賣兒賣女,砸了王府,殺了他們!」
「去就去,誰怕誰!」
周王府門口,守門的衛士見事不妙,就要關上府門。人群中羽箭齊發,守門的衛士倒下一片,其餘的趕緊退了進去。
宗室俸祿,來自各地的財政收入,百姓苦不堪言,不堪重負。山西地方財賦收入為年 152萬石,而宗室俸祿為 312萬石。河南財賦收入為年 84萬石,而宗室俸祿需 192萬石。
「我朝困局之首位,乃是吏治腐敗,道義頹廢。所謂官以財進,政以賄成。朝中大臣招權納賄,諂媚成風,互為傾軋,遂使黨爭日烈。地方官員則中飽私囊,欺上瞞下,無補時政,巧立名目,敲骨吸髓,而民亂頻生。土豪劣紳推波助瀾,百姓水深火熱,流寇趁機而起。我朝吏治,積弊太過!」
有百姓好意提醒。m.hetubook.com.com
自立夏以來,報紙上關於大明王朝積弊重重的文章連篇累牘,大肆宣揚,甚至可以說是口誅筆伐,言辭犀利毒辣,震耳發聵,直擊要害。
「那麼多地,卻不交稅,反倒讓我們這些窮人替他們交,這些雜種,貪到骨子裡去了!」
「鄉親們,你們難道一輩子就讓這些個雜種騎在你們頭上拉屎撒尿嗎?」
「河南歲入 84萬石,宗室俸祿 192萬石!192萬石,可以養 10萬戶人家了!」
讀告示的士子搖頭道:「我李知樂是十里八鄉有名的大好人,耕讀世家,人畜無害,月需紋銀僅三兩。我要去當了官,保准兩袖清風,愛民如子,比官府里的每一個狗官都好!」
「這告示上、報紙上說的對!這些個狗官,沒一個好東西,應該都拉出去砍了!」
「我朝困局,其次之要因就是土地兼并。藩王宗室、豪強官紳、地方鄉宦巧取豪奪,強佔土地,使權貴者田連阡陌,貧無立錐之地。權貴者少於國家賦稅,而無地之百姓又無銀可繳,朝廷財賦集於權貴者之手,朝廷所得稅賦皆是出於無權無勢之百姓之手,貧者愈貧,富者則更富,而國家庫銀告罄,天下豈不亂乎?」
「痛快又能怎樣?那些個豪強鄉宦,還不是有良田萬畝,王大人還不是沒有辦法!」
李知樂拔出腰間的短刀,大聲喊了起來。
欺上瞞下,中飽私囊,巧立名目,敲骨吸髓,這便是告示牌上,對大明吏治腐敗的概括總結了。
人潮湧動,人聲鼎沸,儘是一片喊叫。
人群中儘是附和的百姓,而且圍觀的人越來越多,膽小者紛紛溜了出去,越來越多的人卻加入進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