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節 改朝換代

裴蓓還是疑惑,不解問道:「她做到了嗎?」
「沒想到長孫氏竟會主動投靠我。」蕭布衣感慨道。
蕭布衣岔開話題道:「宇文箐雖得到開啟天書的半塊玉,但毫無用處,所以只能留給宇文芷,說裏面藏著個驚天、甚至可以復國的秘密。宇文芷知道要湊全開啟天書的物件,實在是很難,所以並沒有把這個秘密告訴文宇周,只用這來鼓勵文宇周光復北周而已。宇文芷雖和李玄霸有聯繫,但限於宇文箐之事,後來李玄霸又得到太平令,那是以後的事情了。當然,裴小姐也說了,宇文芷死了,李玄霸也去了,很多事情都是她根據蛛絲馬跡來推測,但也算有些根據。」
蕭布衣微愕,挽留道:「東都比較太平,你為何不留在東都呢?」
「雖說平定關中已不需西梁王,不過有件事必須要西梁王親自處理。」徐世績笑道。
蕭布衣望著影子道:「夢蝶,你是個好姑娘,可惜的是……我不能幫你實現諾言。」
楊侗大喜,馬上跪叩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方才他是皇帝,是以不過躬身施禮,這下權力轉交,立即以臣子自居,可算是極為知機。蕭布衣也是配合,微笑道:「既然皇泰帝仿唐虞故事,朕再做謙讓,已是不負責任之舉,皇泰帝順應天時,朕就封你為順應王,所受待遇和一等王侯等同。」
蕭布衣道:「女人執著起來,可真的要命,很多是不可理喻。」
「開啟天書,去哪開啟?」裴蓓好奇道。
徐世績搖頭,「我現在已命人在西京廣傳謠言,說李世民殺兄害兄弟,企圖奪太子之位,逼李淵讓位,大逆不道,西京本來人心惶惶,聽這種情況下李世民還要反叛,都是人心憤然,我想李世民估計不會回來了。」
「為什麼這說呢?」蕭布衣道。
內城請命,外城安靜下來,百姓翹首以盼,靜候佳音。
「你想看天書?」裴蓓問道。
伸手拿起裴茗翠給他的那封信,蕭布衣才待展開,影子道:「西梁王,我要走了。」
但有關無關,在蕭布衣心目中,並非那麼重要,他還是更著重那半塊玉。這塊玉他最早的時候,就在蒙陳雪手上見到,那時候只知道玉中有著驚天的秘密,後來蒙陳雪將半塊玉又還給了文宇周,沒想到天下近一統的時候,這塊玉竟然鬼使神差的又出現在他眼前。
影子道:「東都沒有裴小姐,沒有她,就沒有https://m.hetubook.com.com我的今日,華山險惡,我不放心她一人留在那裡,當初襄陽不辭而別,還請西梁王不要見怪。」
「按照裴小姐所言,的確是這樣,」蕭布衣道。
蕭布衣嘆口氣,「人生沒有那麼若非,也不可能重來。」說話的功夫終於拆開了那封信,看了良久,裴蓓一旁靜靜望著蕭布衣,她其實並不關心玉,她只關心蕭布衣。
蕭布衣看完信后,良久無言。
楊侗知道眼下若再不禪讓,只是自找沒趣,再加上蕭布衣這些年對他們母子照顧有加,心中感激,言辭誠懇,連「朕」字都不再自稱。
蕭布衣望著那半塊玉,多少有些詫異,卻也有些感慨,畢竟在這世上,最了解他的還是裴茗翠,裴茗翠送這塊玉過來,是不是暗示她又找到了新的答案?
徐世績哈哈一笑,突然望見桌案上的書信,識得是裴茗翠的筆跡,身軀一震,蕭布衣拿起書信,給徐世績道:「裴小姐託人送來的書信,讓我轉交給你。」
群臣均是大喜,齊聲道:「恭賀聖上再獲大勝,祝早日剷除李唐,平定天下。」
楊侗再謝,群臣見蕭布衣終於稱,均是放下心事,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影子猶豫下,「她在華山,她說……玄霸應該也希望葬在那裡。」
影子展露了笑容道:「會有這麼一天的,好了,西梁王,我走了。」她口氣中有不舍,但轉身離開后,不再回頭。
「不過你眼下還不能去,因為文武百官不會讓你前往,要去也要先登基再說。」裴蓓道。
當然這些事情早就準備穩妥,無需蕭布衣操心。眾人所等的無非就是蕭布衣點頭,其餘仍是承受隋制,群臣輕車熟路,做的都是井井有條。
裴蓓道:「宇文箐、李玄霸算計一生又能如何,還不是落個兩手空空,其實他們也真的笨。」
「李世民還沒有找到嗎?」蕭布衣問道。
這些消息都算是驚天動地,徐世績說起來卻感覺水到渠成。如今李唐大勢已去,再加上百姓思安,連年征戰下,閥門又開始重新選擇去處,長孫氏投靠東都不過是個開始而已。
裴蓓嘆道:「裴小姐一生雖是不幸,但幸運的是,她能得到很多人的敬重和追隨,影子盟無一人不是裴小姐的影子,我若是夢蝶,若非碰到你,若非當初裴小姐還是榮耀一時,只怕也和夢蝶一樣的選擇。」和-圖-書
裴蓓苦笑道:「婆婆也真的是用心良苦,可是,作為一個女人,為何這麼放不下呢,公公這麼好個男人,她也忍心放棄?」
百官聽到,跪倒施禮,齊聲道:「只請西梁王以天下蒼生為念,莫要推搪。」
裴蓓詫異不已,「婉兒不是就在那裡?你眼下不就是有太平令?兩塊玉和銅鏡屏風你都有,這麼說,你可以開啟天書了?」
知道裴茗翠前段日子一直和宇文芷在一起,也知道李玄霸在李唐並不得志,所以這兩封信,可能和自己有關。
「是我主動放棄了牧羊的生活去陪裴小姐。」影子歉然道:「人這一生,並非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西梁王,我說的對不對呢?」
一親衛急急上殿,呈上軍文,請蕭布衣先覽。蕭布衣展開一看,喜形於色,站起道:「李將軍大破五王之兵聯手,已對西京形成合圍之勢,看起來,攻破西京,已不遠矣。」
裴蓓馬上發現問題,詫異道:「但苗疆大祭祀是五斗米教的門徒,怎麼會掌管太平道的天書呢?」
蕭布衣起身,緩步到楊侗面前:「聖上不必多禮,本王應允就是。」他幾經推脫,以前還是因為各種緣由,這次時機成熟,再不猶豫,宣告接受禪讓。
蕭布衣看著那塊玉,想著自己這些年的經歷,也感慨世事的奇妙。
這時候,軍情當是和關中有關。
蕭布衣心道,裴茗翠一輩子都在了解別人,可她如何評論自己呢?李玄霸希望葬在華山,難道是想著親眼看到關中滅亡?
見百官振奮,蕭布衣只能臉露肅然,接受禪讓。
聲音宏大,響徹殿內外,殿外兵士聽見,不約而同紛紛跪倒,齊聲道:「只請西梁王以天下蒼生為念,莫要推搪。」
蕭布衣有些惆悵,「秦將軍之苦,我見了多年,又如何會讓婉兒再受這種苦處?無論去看天書,還是因為答應過秦將軍,這巴蜀是勢在必行了。」
大興殿內,事情還沒有結束,虞世南早早上前,宣讀皇泰帝早就準備好的詔書,說什麼「天心人事,選賢與能,盡四海樂推,非一人而獨有。」又說,「隋德將盡,爭亂四起,西梁王睿聖自天,英華獨秀,刑法與禮儀同運,文德共武功俱遠,當為明主,照臨下土。「
「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或許,他們之間有些瓜葛吧,」蕭布衣也是不能肯定,又道:「裴小姐信中第二件事是說宇文箐的事情,」m.hetubook•com.com
蕭布衣知道大概的意思是說,天下之位,有德者居之,隋朝氣數已盡,他蕭布衣順應天意,文成武德,又平定了天下,當稱帝照顧四方的百姓。
「婆婆怎麼了?」裴蓓對這個只聞其人,未見其面的奇女子也滿是好奇,雖然蕭布衣對宇文箐直呼其名,可在裴的心目中,這女子無疑是家婆了。
虞世南最後念的詔書內容是楊侗在客套誇獎蕭布衣一番后,正式禪讓之言,等宣讀完畢后,眾人又是高呼萬歲,蕭布衣才算是正式為帝。
蕭布衣稱帝后,定國號為梁,改元太平,定都洛陽。蕭布衣並不諱疾忌醫,年號稱為太平,卻是真正希望天下太平,宣昭立袁妃為皇后,立守業為太子,袁嵐可說是自這天開始,才算終於放下心事,自此後竭盡心力經商遠貿,為梁朝富庶立下了赫赫的功勞。
「若真的擁有三書一令就可復國,崑崙早就一統天下,何必到現在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呢?其實崑崙早知道,就算擁有三書一令,一統天下也絕非那麼簡單的事情,所以這才將三書一令分散。」見蕭布衣望著自己,裴蓓輕笑道:「我當然也是婦人之見了,布衣你可聽過就算。」
蕭布衣道:「裴茗翠說,是在巴蜀的絕情洞,可找大祭祀開啟天書,但需要太平令,只有手持太平令之人,才有資格命令苗疆大祭祀開啟天書。」
楊侗經過這些年來,更是沉穩,起身走下皇位,到蕭布衣面前站定說道:「先帝駕崩,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隋已失去了天下,到我這裏,還能延續數載,真的是蕭公所賜。天子之位,有德有能者居之,我久占高位,心中惴惴,其實早就想將天下禪讓給西梁王,真的是心甘情願。可西梁王宅心仁厚,以天下為念,又加上以往戰事頻繁,戎馬征戰,遲遲不肯受,實在讓我心中惶恐。」深施一禮道:「今日我再讓天下,只請西梁王以天下蒼生為念,莫要推搪。」
裴蓓抿嘴笑道:「我只怕你更是想見一個人吧?」
仔細看了下信封,才發現一封是給徐世績,蕭布衣道:「為何不親自給徐將軍呢,他也在東都。」
一時間,東都諾大的城池肅穆端重,寂靜非常。
蕭布衣道:「或許這就是旁觀者清,不過太平道畢竟人才濟濟,若說不能成事,其實就敗在個人心不齊,政見不一。能得他們相助,還是有很多好處,最少……我也是地書的和圖書受益人,而且……我能有今天的地位多少和他們有關,不過具體要知道更多,當然看了天書後才知道。」
蕭布衣起身,整頓衣冠,這才向大興殿行去。一路上,鼓樂齊鳴、彩旗招展,給內城帶來了少有的喜慶之意,文武百官早就分列兩側,見蕭布衣前來,躬身施禮,蕭布衣命眾人免禮,坐上平日之位。皇泰帝楊侗本在最高皇位之上,見蕭布衣前來微笑示意,說道:「西梁王首倡大義,興復帝室,南征北戰,平定四海已指日可待,如今可說是功成業著。」
蕭布衣座位上拱手施禮道:「此乃微臣的本分之事。」
「你是說……思楠吧。」裴蓓突然道。
蕭布衣抬頭向門外望去,見到禮部尚書虞世南又到,嘆口氣道:「是呀,那位置必須我坐,別人去坐,會刺屁股的。」
徐世績接過書信,看了半晌緩緩的放在懷中。虞世南聽到裴小姐三個字的時候,望了書信一眼,眼中閃過黯然,轉瞬振奮了精神道:「西梁王,禪讓儀式已準備,群臣就請西梁王前去。」
蕭布衣笑道:「當然要登基,可就算我坐在皇位上,也總是有困惑……唉,不說也罷。」這時候徐世績趕到,說道:「啟稟西梁王,關中長孫氏請降投誠后,屈突通率十數萬唐兵又降,河東只差河東郡及上黨郡苟且殘喘,不足為慮。李將軍和尉遲將軍已合兵一處,長驅南下,鏖戰關中。眼下西梁軍在李將軍的帶領下,連戰告捷,已收取了關中五郡六十三縣,眼下兵逼西京,暫駐軍新豐,割斷潼關和西京的聯繫。藍關五王知李將軍殺到,只能回兵援救西京。張公瑾、單雄信和郭孝恪三員大將在張鎮周大人指揮下,輕破藍關,駐軍灞上,和李將軍的大軍成犄角之勢,我軍有三十萬兵馬齊聚西京,想西京城破已不遠矣。」
影子道:「或許裴小姐覺得,由西梁王來轉交更好一些。」
那聲音傳的遠遠,震撼了天下,蕭布衣抬頭遠望,只見到清風朗朗,白雲悠悠,心中只是想,無論如何,自己終究還是要去巴蜀一趟。
坐在高位上,見文武百官個個歡騰興奮,蕭布衣暗想,自己這些措施是不錯,但還是承隋制度,若在裴矩看來,不過還是愚昧無知,但眼下廟堂草莽均已知足,看來以後要改,也要慢慢進行才可,切不可效法楊廣好大喜功,終致滅國。正尋思間,黃鐘一響,滿朝皆靜,知道又有軍情稟告。
「宇文箐和-圖-書是個奇女子,她的事情,真的要詳細說,說幾天也說不完,不過如果簡單來說,那就是宇文箐為了復國,端是不擇手段,她先後認識了裴矩、蕭大鵬、李八百三人,真正的用意卻是彙集三書一令,開啟復國的大門。」
徐世績笑道:「李唐大勢已去,長孫氏又因為發動兵諫受挫,只怕就算幫李淵守住關中,也難免遭到日後的猜忌,既然如此,索性投靠西梁王謀取保存家族。」
蕭布衣沉吟片刻,道:「看來這次已無需我來出馬,只要李將軍統兵,就可讓天下安定。」
「她可說是差點就做到了,」蕭布衣也不禁佩服道:「李玄霸可說是繼承了她的一切,包括性格和執著,太平道的三書一令是由四道掌管,這種權利分配的方法,其實也是從張角那種思想承下來,具體是樓觀的裴矩掌太平令,李家的李八百掌人書,我大哥虯髯客掌管地書,而開啟天書之法事關重大,所以崑崙讓蕭大鵬和茅山宗共同掌管。宇文箐無意中探得這個秘密,就想要將這些權利統統的掌控在自己手上,她如願以償的從李八百手上獲得人書之秘,可裴矩看穿她的心意,終於還是留住了太平令,蕭大鵬手中有兩個半塊玉,被宇文箐偷走了半塊后,察覺到宇文箐的野心,所以一直沒有將另外半塊玉交給宇文箐。」
蕭布衣伊始稱帝,不例外的施仁政輕賦稅,封賞百官,昭告天下大赦,免賦稅一年,消息一傳,天下沸騰。
蕭布衣嘆口氣,暗想為何總要自己充當這種安慰的角色,李玄霸沒死的話,或許裴茗翠會對李玄霸死心,但他一死,徐世績根本無法再和李玄霸爭,或許這封信,就表明了裴茗翠的態度。
裴蓓終於問道:「裴小姐說什麼?」
蕭布衣想起自己的經歷,點頭道:「說的很對,可是你若有空能來東都,我倒很喜歡再聽你的琴聲。」
「當然,誰能拒絕這個誘惑呢?」蕭衣笑道。
群臣高呼,聲可洞天,遠遠的傳開去。兵將聽到后,亦是齊聲歡呼,鼓樂再起,喜樂非常。
「她說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不清楚她是如何得知,」蕭布衣道:「信中第一件事是說了下這塊玉的來歷。原來這玉合在一起,配合無上王的銅鏡后,可做開啟天書所用。」
「裴小姐可好?」蕭布衣問道。
消息很快傳到外城,百姓亦是歡呼雀躍,興高采烈,都道天下即將一統,西梁王稱帝,終於能再給百姓帶來太平。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