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增加大堂的座位,姜甜在設計上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乾脆帶著兩個孩子,直接住到了店裡。
忙於事業和撈錢的女人,誰會閑著沒事,去懷念從前那段糟糕得差點送了命的婚姻呢?
現在的姚惠芬,走出去,人人都要叫她一聲「姚店長」,可不是從前那個唯唯諾諾、任打任罵的鄉下小媳婦了。
一張桌子配兩條竹木長凳,面對面可以坐十二個人。
母女倆又去這塊地皮附近轉悠了兩趟,回來之後,就決定不要大型停車場了,門口只留下幾個車位,剩下的地方,全部拿來蓋房子開飯店!
新店後面的員工宿舍里,也單獨為姚惠芬母子三個,留了一個大套間。
這樣一來,大堂里只要擺上六十多套桌椅,全部坐滿,就能同時容納將近八百人就餐了。
一個分廠一年能給她賺多少錢呀,就算是給姚惠芬一個月五千塊錢的高薪,也絕對划算的好嗎?
其實姜甜一開始還沒想到的,她和胡瓊芳最初的打算,還是和總店一樣,前面留一塊空地作為停車場,後面蓋房子開https://m.hetubook.com•com飯店。
不過胡瓊芳也沒虧待她,發現了姚惠芬的管理天賦后,姜甜和胡瓊芳商量了一下,決定把姚惠芬的工資,漲到五百塊錢一個月,每個月再根據新店的銷售額,額外發放一筆績效獎金。
這樣一來,為了能多拿獎金,三個班組都不用她這個店長盯著,自己就開始競爭起來。
她竟然無師自通地折騰出了「領班制度」!
畫設計稿的時候,姜甜到現場溜達了一圈,回來就改了主意。
好在還有姜甜這個老闆在後面給她撐腰出主意。
然後把大堂劃分成三個區域,每個區域二十張桌子,讓這三個「領班」,每人帶兩個服務員,每天只負責自己的一塊「責任田」。
分店的地皮雖然沒有總店那麼大,但在姜甜的一番運作之下,分店能接待的客戶量,居然比總店還要多。
姚惠芬這個傻子!一門心思想要幫恩人把這家新店做好,居然連新蓋的房子也不住了,把前面的門面房租給了別人,後面正房大門一鎖!
反正這年和_圖_書頭停車也不收費,新店附近那麼多空地,真有大客車要停下來吃飯,門口停不下,可以停到旁邊的空地上去嘛~
雖然剛開業的時候忙亂了一陣子,等撐過了開業高峰期,姚惠芬也漸漸得心應手了。
不光如此,姚惠芬還請示了老闆,在新店設置了一筆獎金,用於獎勵每個月出錯最少、客人投訴也最少的班組。
因為這個,她在設計桌椅尺寸的時候,也是考慮過拼桌數量的。
畢竟現在才1986年,距離九十年代,各大企業工廠「大拆大建」的年代,還有好些年呢。
老實說,姚惠芬差不多已經快把這個男人給忘了。
有韓鎮長的幫忙,胡瓊芳的分店很快就開了起來。
這樣一來,新店的室內座位,就從最初預想的三百個,直接翻了一倍多,變成了將近八百個座位!
現在嘛~看著大堂里整齊劃一的座位,好多人還覺得這一幕非常壯觀呢。
她可真是個擅長薅社會主義羊毛的小資本家,嘿嘿~
多走幾步路,對現在的老百姓來說,真不算什麼。
也就是這個年代www.hetubook.com.com的人不講究,姜甜把快餐店的座位,設計成了後世大學食堂的樣式,客人們也不挑剔,換成幾十年後,哪家快餐店敢這麼干,肯定要被吐槽「沒品味」。
三張債條桌拼一張大飯桌,六十多張債條桌,就能拼出來三十多桌席面。
也多虧了她帶著孩子住在員工宿舍,不然前夫跑來糾纏她的時候,她孤身一人帶著倆孩子,非得再吃一次虧不可。
甚至還有一些新潮的年輕人,特意帶了照相機,點了一份快餐,坐在空蕩蕩的大堂里,讓人給他拍照紀念一下呢。
只可惜,姚惠芬這個死腦筋,一直記著當時她差點被前夫打死,是胡瓊芳花錢給她治病,還好心收留了她們母子三個,看樣子是打算一輩子鞠躬盡瘁的報答胡瓊芳了,胡姥姥的高薪誘惑,大概率是沒辦法挖走這個死腦筋的。
姚惠芬先從新店的「服務員」裏面,挑選出了三個膽子大、心眼靈活的店員。
這麼厲害,又有管理天賦的店長,要不是閨女手底下的「得力幹將」,胡姥姥非得砸重金,把姚惠芬挖到自己廠里和圖書
不可。
在那之前,他們分店完全可以蹭附近的免費地皮當停車場。
這些人可買不起小汽車,也不需要坐大巴到店裡吃飯。
她一口氣從鄉下請了三十多個會打傢具的手藝人,足足拉了好幾大車陰乾的竹木過來。
姜甜沒有看錯,姚惠芬看著平時不聲不響好說話,其實卻是個管理方面的天才!
姜甜想的是,再過幾年,等到鄉鎮也開始流行去飯店擺酒之後,他們這家分店,還可以開發一下酒席業務,花一筆錢,找他們辦個酒席,就可以免費使用他們的場地和鍋碗瓢盆,酒席吃完,主人家結了賬,甩手回家,多麼省事?
姚惠芬也沒想到,她和前夫,居然還有再見面的時候。
原因也很簡單:姜甜突然想到,韓鎮長是打算把這一片,招商引資,打造成雙峰鎮第一個「工業廠區」的。
再說了,韓鎮長想要把「招商引資」,在這一片建廠子,姜甜可不覺得他能這麼快搞定那些廠子。
也就是說,未來,他們這家分店真正的長期客戶,可能不是路過的大車司機和乘客們,而是那些在「工業廠區」上班www.hetubook•com.com打工的人!
讓這些木匠師傅們,按照她的設計圖,一排一排的,直接卡著尺寸,在大堂里打了一套一套組合起來的「竹木餐桌」。
不過,一個能同時容納八百人就餐的快餐店,身為店長,姚惠芬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了。
按照以後鄉鎮擺酒辦喜事的標準,一般人家,也就能擺個二三十桌,這些桌子完全夠用了。
尤其是有些坐長途車的乘客,還巴不得能下車多走幾步,活動活動腿腳呢。
在開業之初吃了幾次虧之後,徵得了胡瓊芳和姜甜的同意,姚惠芬開始給新店進行改革了——
有了姚惠芬,她老人家再開一個分廠都可以了。
而且,最妙的是,這些窄條桌子,拼在一起,三張桌子就能拼一個大飯桌。
就這樣,一個能同時容納八百人就餐的大型快餐店,居然就這麼被姚惠芬這個新手給盤活了!
聽說這件事後,就連胡姥姥都忍不住羡慕起了閨女的好運氣。
門口留一小塊空地,給工人們停放自行車就足夠了。
這種餐桌,比總店的餐桌寬度更窄,每個都是長180公分、寬六十公分的窄條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