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卷
第六百一十七章 董三老獻定盟號(上)

劉昱遲疑了下,問劉英:「你說呢?」劉英說道:「阿兄,劉大兄這話說得對。為抗莽兵,樊大帥現雖已被我徐、兗諸部義軍願擁為盟主,爰曾、力子都卻也各擁眾十余萬,只要爰曾等同意,樊大帥就是不願,事亦能成。」知劉昱遲疑之因,又說道:「阿兄,力子都其雖無義之賊,然『四方率』此議若成,對他也有好處,想來他當是不會不同意。弟之愚見,為此議能成,阿兄何不暫忍舊怨?且與其議?」劉昱再又拍了下案幾,做出了決定,說道:「好!就等爰曾、力子都至后,我先與他兩人提提此議!」
問明白了劉昱不滿的原因,劉永摸著鬍鬚,說道:「『近來投者,日何止數千』,肯定是虛假之詞,料之樊大帥不外乎是欲以此來為他助長聲勢罷了。其將為徐兗諸部義軍之盟主,而或憂諸部實不心服,故行此術,也算是能夠理解的事,賢弟不必為此不快。」劉英說道:「阿兄,徐宣說到會盟時,樊大帥才會出面,我卻怎麼聽說,樊大帥已經定下明天接見曹幹?」
卻這少年也姓劉,名盆子,亦漢家苗裔也,系城陽景王劉章之後,其祖父劉憲,于漢元帝時被封式侯,憲死,其父劉萌嗣位,王莽篡位后,他們家的侯爵被奪,於是以式為家,乃成式人。式國屬泰山郡,前陣子因曹幹「組盟」此策,樊崇大舉向泰山用兵,得了式地,劉盆子和他的兩個兄長遂俱被掠入樊崇部中,現皆為卒史劉俠卿的hetubook•com•com部曲。他的兩個兄長劉恭、劉茂因通經識字,被劉俠卿用為了文吏,而至於劉盆子,因其年少,得了牧牛此任,號為「牛吏」。
入夜未久,酒宴散畢,劉昱沒在城中的賓館住,去了城外營里,與他的部曲同住。見到劉英、劉永,劉昱帶著酒意,把對樊崇的不滿道將了出來,說道:「我應他之邀,赴來莒縣會盟,卻他只叫徐宣迎我。還拿什麼『近來投從其部者,日何止數千』這樣的話來糊弄我!這般輕視於我,真是豈有此理。」
此處畢竟是樊崇的地盤,那位「徐從事」且被徐宣留在了這座新營中,專門負責劉昱部在莒縣期間的各項生活物資的日常供應,劉永生怕劉昱若是酒後發怒,消息可能很快就會被樊崇獲知,趕忙勸慰,說道:「賢弟,『組盟』此事,最先是曹幹向樊大帥提出的建議,他既有首倡之功,那麼樊大帥撥冗抽閑,明日見上他一見,兄之愚見,此亦常理之事。夜深人靜,聲易遠傳,此在莒縣,非是豐、沛,賢弟,說話的聲音咱還是小點為好。」劉昱哼了聲,又拍了下案幾。
道左相見,彼此行禮。禮罷了,徐宣今日既是頭次見曹幹,亦是頭次見劉昱,細細打量了劉昱一遭,撫須笑道:「久聞劉部率年輕英俊之士,傳言之下,果然無虛!上午時,我初見曹君,已覺東郡之才氣,或悉在曹君之身矣,現又見到劉部率,乃知東郡之才氣,竟充沛m.hetubook.com.com至此!劉部率與曹君,可謂一對璧人,英氣俱露,兩皆鋒穎,難分上下!」
原來,這卻是劉昱在來莒縣赴此盟會之前,與劉永、劉宣、陳直、周通等商量出來的一議。這個建議,具體來說,便是向樊崇提議,在徐兗諸部義軍的這個盟軍框架里,為便於能夠更好的約束和組織各部參盟的義軍,在「盟主」之下,仿照「州部」,設置四個「方率」,分主連及青州在內的,徐、兗、青這一大片地域上的東、南、西、北四面之所有的義軍。劉昱部現在徐、兗、青的南面,那如果此議能成,在他想來,「南方率」此職,便非他莫屬了。
徐宣是樊崇部中的三老,于樊崇部中,其名僅次樊崇,與逄安並列,名聲既大,其帳下同時亦部曲眾多,而今擁有數萬兵馬,劉昱對他,倒是十分禮敬客氣,謙遜了兩句,隨後瞅了曹幹一眼,說道:「阿幹,你早來了?」曹幹笑吟吟的,不以他直呼自己的名字為意,回答說道:「比將軍早到了半日。剛正在與徐公說話,聽得將軍駕至,便趕忙與徐公出城相迎。」說著,向跟在劉昱邊上的劉英等點了點頭,權算打個招呼,視線在劉永的臉上多停留了片刻,問道:「這位君子相貌不凡,敢問將軍,可便是梁郡劉公?」
入進城中,酒宴已然備好,徐宣以地主之身,親自作陪。
酒下數杯,劉昱問起樊崇。徐宣答之:「近來投從我部的豪傑、壯士極多和圖書,遠至青州諸郡,東達海濱,包括呂母泛舟海上之舊部,絡繹來投者,日何止數千,這些新投之士,均須妥善安頓,因而樊公近時甚忙。接待參与會盟的諸部部率之此重任,樊公盡委託給了我。且待諸部部率齊聚,正式開舉盟會的之日,樊公自會出面。」劉昱遂不復再問。
劉昱愣了下,說道:「明天接見曹幹?」劉英說道:「是啊,阿兄。這是我從徐從事處聽來的。」——「徐從事」也者,即為劉英、劉永等領路入營的那位徐宣的從吏,是徐宣的一個族子。這話是這位「徐從事」不經意間說出來的。劉昱登時變色,臉皮漲得通紅,拍了下案幾,說道:「卻明日肯見曹幹,不見我?何能此等輕視於我!」
這些且也無須多說。只說也難怪劉盆子感嘆,這幾日來,應約前來莒縣會盟的徐、兗之諸部義軍的部率,已是頗到了幾位,但若較以聲勢,這先到的幾位部率還真是沒有誰能比得上劉昱的這番聲勢——當然,沒人能比上劉昱的聲勢,這也與先期已到的此幾位部率皆非是「大部」的部率原因有關,像那力子都、爰曾、劉詡、董次仲等都還沒有來到。此亦不必多言。
——不過終究是劉永的勸諫起了作用,這一下的拍案,他沒有用多大的力氣,聲音小了很多,他含著怒氣說道:「若非莽逆篡權,賢兄今早梁王矣,弟雖不才,家亦郡望,莫說曹幹田舍兒,便樊大帥、徐三老,你我又如何會識得!」這話說到了劉永和圖書的心窩裡,可這話更不適合在此處說,劉永向帳外看了一看,還好帳外靜悄悄的,無有人聲,他擔心越是接腔,劉昱「胡言亂語」的勁頭會是越大,因雖贊同劉昱此話,未敢接腔,乾脆轉換了話題,從容問劉昱說道:「賢弟,『四方率』之議,於今日酒宴上,可曾向徐宣言及?」
一則,他就可由此名正言順地指揮曹幹等部義軍,並將曹幹現有之定陶郡等地盤吞併到他的手下;二則,他還可以此,藉助樊崇部的聲勢進一步的擴大他的勢力,自然是好處多多。而於今唯一的問題就是,樊崇會不會同意?看今日宴上徐宣的態度,有可能會不同意。這樣的話,別無他法,也就只能採用劉永、劉英的建議,暫舍前仇,先把力子都,還有爰曾給說動了。
劉昱向徐宣介紹,說道:「徐公,此我之族弟劉英也,這一位,即正是梁王之子劉公永。」劉英是劉昱帳下的頭號大將,劉永更不必提,是前梁王之子,他倆之名,徐宣都知,徐宣素來溫和,不是倨傲之徒,因便也不以劉英、劉永現在身份較低,僅是劉昱帳下部屬之緣故拿腔作勢,待劉英、劉永向他行禮之後,和和氣氣的向他倆也回了個禮,笑道:「民諺雲之,『人以群分』。劉部率英傑士也,帳下人物,亦俱是不凡。」
遂將此應對之法定下。第二天,果是聽聞樊崇接見了曹幹。又兩日後,爰曾、劉詡、董次仲到至。劉昱乃往拜謁,與爰曾說了設「四方率」此議,爰曾焉m•hetubook•com.com會不能識出劉昱此議對他的好處?沒費過多口舌,即同意了劉昱之此議。又一日後,力子都到至。劉昱亦往拜謁,而於力子都營中帳內,坐等了少半日,力子都猶未出來見他。劉昱怒氣勃勃,胸口難抑。
接報聞得曹幹、徐宣等在前迎接,劉昱令部曲停下,自在劉英、劉永等的簇擁下,往見之。
語罷,他抬眼略看了下不遠處劉昱中軍所打著的那面高大的「柱天都大將軍」的旗幟,沒再繼續多說其它,側身往莒縣縣城的方向揮手一指,笑與劉昱說道:「劉部率,我已在城中置下酒宴,為公接風洗塵,便請公與我和曹君進城吧?」劉昱應諾。樊崇早令部曲在城南、城西各新置下了幾座大營,專備用以安置前來赴會的各部義軍部率的隨從部曲,就由徐宣的一個從吏領之,劉英、劉永等先率部曲前往城西的一座新營中入駐,劉昱則和隨從百余,跟著徐宣進城。
話則說了,何為「四方率」之議?
劉昱端起水碗,大大的喝了一口,說道:「言及了!」劉永問道:「徐宣就此,是怎麼個表態?」劉昱說道:「他不置可否,只說事關重大,須請樊大帥做主。」劉永捻須沉吟,思考了稍頃,說道:「賢弟,『四方率』此議若是能成,對賢弟將是大為有利。兄之愚見,為促此議成,且待爰曾、力子都至后,賢弟不妨先與他兩人見上一面,將此議與他兩人一說。他兩人只要同意,則徐三老再是不置可否,樊大帥便縱是不欲,此事亦可成矣!」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