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朱信帶人趕到,五百近衛騎著戰馬,張那種所向披靡的氣勢讓現場氣氛緊張到了極致,右衛將軍指揮著三百名御刀侍衛擋在前面,雙方涇渭分明,隨時可能爆發衝突。
曹擎素來對徐佑又敬又畏,跟著他屍山血海殺出來,早被朝臣們視為徐黨,不管是為袍澤之義,還是為了其他,選擇站邊,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艱難和痛苦。
曹操連王莽還不如,從184年剿黃巾起始,到216年封魏王結束,整整三十二年,挾天子,令諸侯,對內滅割據,對外降戎狄,真正的英明武略,略不世出,然而他還是沒敢走到終點。
「諾!」
「庾侍中,你真當我不敢殺人嗎?」
「陛下!」
庾朓等心裏一涼,知道大勢已去。
柳寧知道能不能洗脫共謀就在這頃刻間,絲毫不敢猶豫,大聲道:「不錯,我與尚書令等是想借今日的良機,請了太后懿旨廢黜當今,另立桂陽王為新主。可不成想,你竟狼子野心,欺瞞我等,背信棄義,毒殺了主上和諸殿下,現在罪惡昭昭,還敢肆意攀咬,真當天下是你徐氏的嗎?」
隔閡是一堵牆,看似無形,卻又如關山難越!
再進一步想,為何偏偏要先摸鴝鵒,再用手蘸酒,可見那毒是通過這種方式悄無聲息的滲入了體內。
中軍也是徐佑帶出來的兵,並沒有和徐佑作對的意圖,聞令立刻分開兩側,朱信縱馬狂奔,很快消失在視野里。
他身後的御刀侍衛們也倒地大半,像是被抽盡了力氣,別說廝殺,連御刀也拔不出來。
朱信留五百近衛守在徐佑身邊,勒馬迴轉,正要離開,右衛將軍厲聲道:「曹將軍,攔住他,不能讓他去調兵m.hetubook.com.com。」
等徐佑一退,朝廷有大義在,中軍十數萬就可穩住金陵,再從各州調兵勤王,那時勝負的天平就會向己方傾斜。
元瑜不會給他太多時間。
他微微揚手,懿旨飛向曹擎。
「太尉,我信得過你!」曹擎大踏步走到高台邊緣,道:「放開路!」
柳寧一時語塞,是啊,他參与了所有謀划,只是被徐佑無恥的利用,導致現在的局面,可真要是撕破了臉,朝廷袞袞諸公,誰會相信他事先一無所知?
威壓散去。
畢竟,何濡是徐佑最信任也是最重要的謀主,天下盡知!
既然不能善了,就得防患於未然,徐佑當機立斷,低聲吩咐朱信,道:「你速速回府,告訴譚卓、魯伯之,何濡叛變,毒殺主上及殿下多人,現已逃之夭夭。傳我諭令:命幽都軍封鎖金陵通往內外的水路,不許任何船隻進出,違者立斬;命奉節軍進駐石頭城,佔領西州城和東府城,全城實施禁令,任何人不得外出,違者立斬;命翠羽軍盯住中軍大營,若有異動,可由明敬臨機決斷,但,盡量以擊潰為主;命秘府全力監控三品以上官員的府邸,必要時候可以優先控制女眷和嫡子,切記,只能抓人,不許殺人!」
就連顧懷明、顧允、袁階、袁燦這群徐佑在朝中最堅定的支持者,此時也不能不表示懷疑和憂慮。
安休淵整隻手入了酒罈里,所以他發作的最快。
等其他人全部毒發身故,徐佑適時出現,若說不是他所為,怕是三歲小兒也信不得。
在場的全是人精,只需片刻思考,就能猜出大概經過。皇帝、殿下和眾官員飲用的都是相同的酒www.hetubook•com•com
食,唯有不同,是皇帝和殿下都碰觸了何濡進獻的鴝鵒。
旁人看柳寧、謝希文和陶絳的眼神也開始驚疑不定,內部即將分裂,危急關頭,庾朓顫顫巍巍走出來,道:「徐佑,你不要構陷他人!何濡以獻祥瑞為由,使毒害死了主上和諸位殿下,不正是受你指使嗎?爾受先帝隆恩,又有顧命之重,本該竭之股肱,盡之心力,卻無復言之節,闕忠貞之效,今日弒君犯上,是欲篡位自立么?」
王莽從二十四歲入仕,謙恭養望三十年,期間殺子求名,各種起起伏伏,方開篡奪之首例,在歷朝歷代的貴族革命和平民革命之外,以禪讓的方式,當了新朝皇帝。
徐佑還沒答話,顧允突然站了出來,目光堅定的道:「微之,我信得過你!無論如何,我都站在你這邊!」
曹擎手握刀柄,神情萬分複雜的看著徐佑,麾下部曲正好在外圍把朱信攔住,若是他不開口放行,朱信只能殺出去,可必然會貽誤戰機,一旦讓門閥和百官反應過來,後果難以預料。
曹擎轉身正待下令,右衛將軍還不肯束手,突然拔出長刀,指揮著三百御刀侍衛衝殺過來。
曹擎接住,打開一看,果然如徐佑所說,上面寫的明明白白,要立桂陽王為君,還有太后的盤龍印。
當然不是!
顧飛卿這個朋友,十余年過去,他終究沒有交錯人!
北魏不是狼,不是虎,而是隨時都能翱翔九天的龍!
「曹擎,你隨我多年,我是什麼人,你自己應該有準確的判斷。今日之事,與我無關,這是太后懿旨,原是為了廢黜當今,另立桂陽王為君,尚書令、中書令、左僕射皆有參与。我若謀https://m•hetubook.com•com逆,毒殺了他們就能自立,要這份懿旨又有何用?」
「太尉,你,你……為何要如此?」
這四個字,是壓在所有野心家頭頂上的巨石!
哪怕徐佑真要謀反,欲借這道旨意把桂陽王當成傀儡,那也沒有殺死他的道理。
柳寧怒而起身,指著徐佑,雙目赤紅,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劉裕兼有曹操之智略權術和王莽之心黑手辣,且彼時晉室早已衰微,民心盡失,他起於匹夫而並六合,也足足歷時二十一年,才能定亂代興,創有宋一朝。
安氏立國百余年,歷經五帝。高祖安師愈為天下建功,救漢人半壁,四海威服,萬眾敬仰;至太祖安子道,抑制豪強,減免稅賦,勸課農桑,獎掖經學,上承父蔭,終開創永安之治,號稱盛世。雖晚年北伐大敗,導致國力受損,可瑕不掩瑜,大楚的根基仍在。
徐佑踏前一步,雙手揚起,大宗師的威壓瞬間籠罩,龐大無匹的真炁凝如實物,彷彿山嶽呼嘯著從天而降。
「徐佑,你好算計!」
徐佑原打算過去查看情況,見此情形,正欲邁動的右腳停了下來。
剛剛從慌亂的人群里擠過來的曹擎帶著兩千名部曲匆匆抵達高台,今日為了維持秩序,他手下足足有五千中軍在附近,是目前可以調動的最大戰力。只要曹擎站在朝廷這邊,五千精銳悍卒,就算不能殺了徐佑,也能逼他不得不退。
撲通!撲通!
而安休淵稱帝至今不過半年,再怎麼殘虐無度,安氏的人望仍然處在相對高峰,金陵百姓厭惡的只是他這個人,若真的被廢黜,說不定會舉手歡呼,可要是這樣像豬狗似的毒死安氏的諸多子弟,別說百官不服和_圖_書,江東百姓也不會心服。
皇權神聖!
大楚現在是皇朝末年嗎?
單足點在馬背,飛身數丈,如幻影般掠過層層疊疊的屋舍樓宇,從直線距離沖向玄武湖。
「曹擎,你讓另外三千人不要再往高台靠攏,分出一部分前去湖邊疏散百姓,讓他們有序離開,盡量減少踩踏擁擠而引發的傷亡,再分一部分去秦淮河邊滅火救災。這裏的兩千人,護送諸位令公和使君們回宮。」
「諾!」
他可以選擇殺光高台上的所有人,但門閥世族的勢力遍布天下,只要有人登高一呼,立刻遍地烽火,要多少年才能平叛?再要多少年才能讓江東按照他設想的路走向昌盛和強大?
徐佑越是遇大事,越是冷靜自若,雙手負后,眸光深邃如江河,道:「中書令何出此言?今日所謀,你、尚書令,左僕射皆知之甚詳,到底誰是亂臣賊子?」
到了庾朓這個年紀,其實並不怕死,但他需要考慮的太多,顧忌也就少不了,面對著如此強勢的徐佑,只能低下高傲了幾十年的頭顱,道:「走吧,回宮!」
所以,徐佑此時此刻面對的局面,幾乎是他成為大將軍以來,最為兇險的一次!
安休淵殘虐失德,不得人心,廢帝之舉,雖然冒天下之大不韙,但至少情有可原,有顧命大臣的支持,又有太后的懿旨,就算接下來會小生波瀾,卻也在預料和控制之中。
庾朓抓住機會,道:「曹將軍,徐佑弒君,請將軍即刻下令,捉拿此賊,死活不論。」
突然之間,他發現,自己好像一人在與整個世界為敵!
再到元兇安休明,固有荼毒之痛,翦墜之哀,但他在位僅有年余,尚未釀成大害就被殺;然後是太宗安休林,繼位以來,寬仁宣和*圖*書惠,外有徐佑開疆拓土,內有謝希文致君於道,故能內清外晏,四海謐如,將大楚重新拉回正途,幾乎再現永安前期的盛世,可惜天不假年,徒呼哀哉?
朱信猛夾馬腹,五百名全副武裝的近衛軍跟著放開馬速,全力加速往玄武湖疾馳。
爆炸聲起,徐佑已接近玄武湖,又見秦淮河邊燃起火光,心知局勢有變,扭頭對朱信說道:「你帶人隨後趕來。」
然而,不管哪條路,造反從來都是英雄和梟雄們最難走的一條路。
但是,廢帝變成了屠殺,夠資格接任皇位的安氏子弟被當眾鴆毒而死,縱觀史冊,除了皇朝末年,天下大亂,何曾見過這等駭人聽聞的暴行?
徐佑凌空躍上高台,安休淵和諸王剛剛咽下最後一口氣。謝希文、柳寧、庾朓以及眾文武百官和貴戚們全都圍在旁邊,看向徐佑的目光充滿了仇恨、不解、迷惑、鄙夷還有難以言說的憤怒。
徐佑緩緩通過右衛將軍和御刀侍衛中間,輕輕的腳步聲卻如驚雷炸響在每個人的耳邊,來到庾朓面前,居高臨下的望著他,淡淡的道:「你們跟我回宮,今日之事,我會調查清楚,給天下一個交代!如若不然,我也不介意先取幾位使君的人頭,讓你們看到我決心。」
造反的途徑自古有二,一是趁天下大亂,皇權凋敝,各地軍閥佔地盤,廣積糧,擴軍備戰,最後誰的拳頭大誰當皇帝,名正言順。一是在朝局穩定的時候,不斷的立功受賞,步步高升,再掌軍權,掌政權,架空皇帝,滿朝腹心,直至篡位。
右衛將軍臉色劇變,長刀倒刺入地,雙腿屈膝,重重砸向檯面,任怎樣掙扎也無濟於事,只能低頭保持著近乎于羞辱的跪姿。
徐佑看過去,對他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