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可能和斯大林格勒戰役或二戰後期蘇軍的城市攻堅戰經驗有關,蘇軍覺得需要一種快速拆樓利器,射程近無所謂,威力大就行。BM-31-12口徑雖然高達300毫米,但不是後世「龍捲風」那樣的瘦長彈,它的火箭彈很短(為了在緊急狀態可下半人力裝彈),彈頭裝藥量倒是沒打折,但火箭推進劑就裝得很少,因此射程就4公里多一點。賣點就是能一次發射12枚重型火箭彈,一個連齊射瞬間就能轟平一片樓房。
……
軍事工業委員會的代表也認得這種坦克,眼下在德國邊境,尤其是東西柏林對峙線上,在蘇聯坦克對面站樁的就是這種坦克。蘇聯人知道這種坦克是M26「潘興」的改進型,也看到這種坦克跑起來很快,但裝甲厚度和內部結構還不是太清楚。
莫斯科。
在機庫,帕特里奇還看見了其他的美軍或聯合國軍高官:第五航空隊司令帕特里奇少將,美軍遠東情報司令部負責人查爾斯·威洛比,還有幾位穿西裝的人,據說是前幾天專程從美國飛過來的。
BM-31技術上並不算太先進。而且BM-31在蘇軍的炮兵裝備里也是一種用途很專一的小眾武器。
「你啊,最好別拆槍上的這個東西。待會兒志司裝備部的同志來了,你把這支槍完完整整地交給裝備部。」說話的是坐在T-34-85坦克上的一名志願軍坦克手。他的坦克發動機被打爛了,趴窩在戰場,正等著其他坦克或者拖車來拖回去。
東京都西部,橫田空軍基地。
第五次戰役收穫可就多了。在東豆川之前,其實坦克一師就在打美騎一師的戰鬥中擊毀了3輛M46,這次反擊戰收穫更大,一次繳獲了6輛,而且有2輛是基本完好被坦克乘員自己放棄的。
「拼裝工作其實有50%是無用功,只是專業不對口的模型拼裝師們在無聊地還原圖-2的殼體。」一位自稱保羅·弗里曼的西裝客指著現場說道,「只有這個小箱子才是關鍵。……也正因為如此,這個小箱子的拼和圖書裝複原花費了我們一半的人與工作時間。」
總參謀長徐帥率領的談判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很快就與蘇方進行了引進第二批蘇式武器裝備的談判。
遠東空軍司令喬治·斯特拉特邁耶中將聽說研究工作有了重大進展,立即驅車從司令部大樓趕往機庫。下車走進這幢燈火通明的巨大建築,那架從大和島揀回來的圖-2轟炸機竟然被情報人員基本上拼裝回去了。
第二批蘇式武器裝備多達62個師,好在此時蘇聯很爽快地批下了武器裝備的貸款,並且武器裝備都有打折,因此中蘇雙方很快就進入了細節項目的審議。
……
「這美國佬的卡賓槍上裝著什麼東西?」一名通訊兵撿起了戰壕中丟棄的M1卡賓槍,「誰知道怎麼把它拆掉嗎?拆掉了我就可以拿來自己用了。」
「代表同志,我想給您看看這個。」徐帥把一疊照片遞給軍事工業委員會的代表。
斯特拉特邁耶和第五航空隊司令帕特里奇都陷入長長的思考。
「無線電制導炸彈,無論是弗里茨-X還是塔松或者阿松,原理大同小異,就是用遙控器來糾正炸彈下落過程中的偏差。當投彈手發現炸彈偏離目標時,按動遙控手柄,炸彈收到遙控指令后,尾舵做出偏轉,讓炸彈朝偏離方向的反方向運動。也就是說——」
約翰遜走上來,向將領和高管解釋他的發現。
「為啥?裝備部的同志要它?」
東豆川反擊戰的戰場在戰鬥結束后是被志願軍控制的。美軍被趕回漢江邊上,志願軍雖然是打算要撤出漢江平原,但有那麼三五天用來打掃戰場。
「無線電制導炸彈不是什麼新式武器,所以中國人的無線電發射機、操縱手柄我就不介紹了。」
「去年我們就研究過澎湖戰役中,中國軍隊使用制導炸彈的記錄,在大和島的戰鬥中,我們也獲得了韓國海岸炮台被攻擊的記錄,與我對控制器的分析是吻合的,使用這種控制器,制導炸彈的理論命中精度非常高。所以我們炸清川江大橋,28架和-圖-書B-29投彈28枚,只命中了6枚,而中國人投下了8枚炸彈就摧毀了5個20米X20米的岸炮陣地。」
「還真不一樣。這個坦克叫做M46巴頓。……是個好玩意!」
「小同志,看看我的坦克。我的這輛坦克現在可以夜間作戰,漆黑的夜裡也能瞄到一千多米外,靠的是這個,名字叫做夜視儀。」坦克手指著自己坦克炮塔前面裝的兩隻小耳朵,「你看看我坦克上的夜視儀,再看看這支卡賓槍上裝著的東西,看出什麼共同點沒有?」
徐帥覺得這個條件應該也可以接受了,畢竟本來的計劃就只是從蘇聯購進兩到四個BM-31-12火箭炮團。
「我要提醒各位,這個控制器裏面有一些奇怪的零件。」查爾斯·威洛比打斷了約翰遜的話,走過來把手伸進控制器的匣子,從裏面拔出一個晶體管。
「這就是為什麼制導炸彈作戰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但中國人的制導炸彈控制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這個缺陷。」說到正題,約翰遜興奮起來。「這個箱子裏面設置的由晶體管、阻抗和電容構成的奇特的電路,投彈手發現炸彈出現偏差,按動手柄的時候,發出的遙控信號會通過這個電路進行調整,最後炸彈的軌跡會是這樣。」
小通訊員認真地看了看兩者。卡賓槍槍管上方是一個長長的、有點像望遠鏡,可以用眼貼著看的東西,槍管下方掛著一盞燈……嘿,還真和坦克上裝的大燈有點像。
在大和島的沙灘墜毀的圖-2轟炸機被美軍情報人員發現時,在現場是一邊收揀零件一邊拍照的,這給保羅·弗里曼還原飛機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在情報人員走進滅火的飛機內部拍攝的第一張照片就引起了保羅·弗里曼的注意,照片中一名重傷的志願軍飛行員,可能是導航員,轉身往後爬,手裡攥著一枚手雷。因為失血過多,導航員沒能完成要做的事就犧牲了,他的握著手雷的右手最後指向的方向,是飛機中前部安裝的一個破碎的鐵箱子。
「將軍和圖書您好,威洛比先生您好。這個設備,是中國轟炸機使用的無線電制導炸彈的控制器。」
保羅·弗里曼:「我的小組還原鐵箱是在三天前……確切地說,是75個小時以前。在這75個小時里,約翰遜小組24小時不停工作,對它的功能進行了研究。約翰遜說,他剛剛分析出了初步結論。」
「這個鐵箱子看來是很重要的機密設備。那麼它的功用是什麼,你們已經分析出來了嗎?」斯特拉特邁耶問。
「T-54坦克,很抱歉,蘇聯現在的坦克工業產能大部分都集中在為蘇軍自己換裝T-54,無法抽出產能來供應中國。甚至在德國對峙第一線的裝甲集群,我們都沒有完成T-54的換裝。」軍事工業委員會的代表說,「我們了解到朝鮮戰場上美國在大量使用重型坦克,給中國軍隊帶來作戰上的很大被動,經過國防委員會的批准,我們可以向你們提供斯大林-3重型坦克,此外還可以出售最新的122毫米、100毫米和85毫米特種穿甲彈。」
約翰遜在坐標圖上畫了另一條曲線,這是一條波幅不斷降低的曲線,最後振動消失變成一條與X軸重合的直線。
通訊兵沒有配發半自動,當然在朝鮮很多非戰鬥編製但又接近戰場的志願軍,都會搞一支繳獲的美國槍,輕小靈活的M1卡賓槍是最優選擇。
聽了小戰士說話,排長過來看了看,然後趕緊大嗓門叫人。連長過來,從挎包里掏出識別手冊。
保羅·弗里曼的小組很快從帶回日本的散碎零件中找到了這個鐵箱子。中國人其實在這個鐵箱子底部貼上了一包炸藥,製成了一個自毀裝置。在飛機墜落時,炸藥已經爆炸了,將鐵箱炸成了幾塊。但這個自毀裝置不是太專業,沒有在炸藥里混雜至關重要的鋁熱燃燒成分,因此鐵箱只是被炸碎而沒有徹底毀滅。在保羅·弗里曼的帶領下,七八個人忙碌了5天,硬是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地將鐵箱子拼了出來。
「朝鮮的戰線正在趨於固定,早期的大規模運動戰狀態以後m•hetubook•com.com會很少發生了,雙方將主要進行陣地戰的攻防。隨著戰爭繼續僵持,敵方陣地的防禦工事構築將會越來越完善。BM-31火箭炮口徑300毫米,有那麼大的裝藥量,打敵方的堅固工事效率更高。」炮兵司令員陳錫聯回道。
「排長你看,這輛坦克和前頭那幾輛不太一樣。那幾輛坦克叫M26潘興,這個坦克叫啥呢?」
約翰遜:「控制器已被基本還原,控制器的電路圖我已經繪製完畢。所以如果空軍需要它,應該可以仿製。但是無滑翔的制導炸彈還有其他的缺點,比如轟炸機要在中高空平飛一定的時間,很容易被敵方戰鬥機或高炮擊落……」
……
「排長,這輛美國坦克有點怪。」在另一處戰場,收繳戰利品的部隊有新的發現。
「我們的轟炸機也採用類似的控制器,容易辦到嗎?也能用來改進『蝙蝠』嗎?」
約翰遜說的這些,身為空軍中將的斯特拉特邁耶也大致知道。但為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約翰遜還是打算從頭說起。
「這個零件,我見過。……這個小東西的後面,藏著很大的秘密。」
朝鮮戰爭開始時美軍就在日本放了一些M46,但參戰次數較少,第四次戰役后才開始頻繁在戰場上出現。不過第四次戰役志願軍總體上是在退卻,沒俘虜到M46。
帕特里奇:「它的精度並不是那麼理想……當然最致命的原因是發生了一次殉爆事故,摧毀了一架B-29。」
「BM-31-12火箭炮,中國朋友們,你們真的需要這種火箭炮嗎?」蘇聯一方,軍事工業委員會的代表問道。
橫田空軍基地里,一座原本用來容納B-29的機庫現在成了高度戒備的神秘區域。機庫外拉起了警戒線,有衛兵24小時站崗,但機庫門口永遠有人出入,時不時有兩輛吉普車衝到機庫門前,幾個穿西裝的或穿軍裝的人上上下下。
美軍停下來喘氣的這會兒,不只有美軍在偷窺志願軍。志願軍在戰場上也有一些意外收穫。
約翰遜在身後的黑板畫了一個十字,和圖書X軸標上飛行距離單位,Y軸表上偏差量,再畫了一條正弦函數波形。「遙控指令發出后,炸彈就會從正偏差轉為負偏差。當投彈手觀察到負偏差時,再次按動手柄,如果投彈手操縱正確的話,炸彈又會從負偏差轉為正偏差。也就是說,在炸彈的整個飛行軌跡里,它就像一個正弦函數,隨著投彈手的遙控,炸彈的偏差量忽正忽負。如果最大偏差值是100米,那麼它在撞擊地面的時候,誤差會是一個0米到100米之間的隨機值,如果算平均值的話,平均偏差是70.7米。」
這裡是第五航空隊司令部所在地,也是聯合國軍空軍/遠東空軍司令部。從日本手裡接收這個機場后,美軍迅速從日本政府手中要過了這片地皮的使用權,並擴建成為可起降B-29重型轟炸機的綜合空軍基地。戰爭中,轟炸朝鮮的B-29有大約一半是從這裏起飛的。
「陸航、美國空軍有無線電制導炸彈,據我所知空軍在朝鮮就使用過『塔松』,但幾個月前你們停用了這種炸彈,對嗎?」
「美軍在朝鮮已開始少量使用這種坦克,在第五次戰役和前段時間的反擊戰中,我們繳獲了1輛幾乎完整的M46,此外還有3輛毀損的M46。如果蘇聯同志需要,我們可以安排列車運回國供你們研究,也可以直接運到蘇聯。」
軍事工業委員會的代表略作思考,「原則上沒有什麼問題。不過蘇聯紅軍只有5個BM-31-12的火箭炮團,其中在遠東的只有1個。所以能夠馬上交付給中國的,只有遠東的那個BM-31-12團的庫存備用軍械。」
這是幾天前又從國內空運「快遞」到莫斯科的,在東豆川-楊州-議政府戰鬥中擊毀和繳獲的M46「巴頓」。
美軍列裝M26潘興后,覺得這坦克雖然皮厚肉糙對上虎王也不怵,但機動性實在太差。M46就直接裝上了810馬力的發動機,在前臉裝甲厚度不亞於潘興、主炮和潘興相同的情況下,機動性暴漲,從標準的重型坦克一下子提升到中型坦克的機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