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艦和蔣介石的軍艦應對失誤了。」
華盛頓,五角大樓。
「3艘驅逐艦有2艘在起火,剩下那一艘加速了,在加速向北。起火的2艘驅逐艦,一艘停船,一艘航速15節向北。」
「這不好說。可能是中國人竊取了我們的圖紙,也可能我們接下來要準備竊取中國人的技術……」
「是,總統。需要讓布雷德利將軍提前布置嗎?」
「距離16海里。」
「「謝瓦利爾」發生爆炸正在加速下沉,我在完成救援人員任務后已下令棄艦。「曼徹斯特」號未發生嚴重進水,但艦體前部起火未完全撲滅,尚存隱患。該艦艦橋損毀嚴重,軍官損失嚴重,已喪失繼續作戰能力。鑒於此,我已下令編隊返航,取消此次巡航台灣海峽任務。」
「巡航海峽的第七艦隊巡邏分隊在當地時間4月11日深夜到12日凌晨,發現數批中國空軍的轟炸機出現在台灣海峽,接近台灣島又掉頭返航。基於我們在朝鮮半島的那次遇襲事件,我的推測是,中國轟炸機用滑翔炸彈攻擊了蔣介石的指揮部。蔣介石或許死了,或許沒有死,但無論哪一種情況,都可以確認蔣介石的軍事指揮系統已經不存在了。」
「我曾說過,如果我當選總統,將不再會有士兵在朝鮮面對敵人的炮火。現在,我做到了。是美國讓韓國從瀕臨滅亡的危機中走出,是美國讓日本在蘇聯的威懾範圍內安然發展,是美國讓台灣與近在咫尺的紅色中國保持著力量均勢與和平。而做到這一切,只需要美國正確運用它的軍事威懾力與綜合國力……」
過去的兩年多,一開始美國民眾還是怒氣滿滿(在新聞媒體的洗腦下),覺得有必要教訓一下朝鮮,維護世界正義。
等到總統上車,車隊馬上從巴爾的摩返回華盛頓。雖然是4月的大中午,艾森www.hetubook•com.com豪威爾還是感覺身體發冷。
3月份,第一批釋放的戰俘返回美國,一千多缺胳膊少腿的美國大兵出現在親人朋友面前,出現在記者的鏡頭面前,戰爭的殘酷再一次震撼了所有人。與十二年前的珍珠港不同,在朝鮮的這場戰爭既不是美國領土被侵略也不是美國財產被侵犯,本應該和美國沒太大關係。
「是小艇類目標。航速恐怕超過了40節,距離我們大約18海里。」
導彈快艇的桅杆高度很有限,裝在桅杆上的對海搜索雷達探測距離只有25公里,只有在敵艦噸位很大、艦橋桅塔很高的時候,才能在30公裡外看到敵艦。
菲克斯勒:「恐怕艾默生的艦隊已經進入台灣海峽了。第七艦隊讓他們繼續執行任務。」
「不,菲克斯勒將軍,我非常不建議您這麼做。」范登堡阻止。
四艘導彈快艇剛才發射了8枚反艦導彈,也就是剛好打掉一半的彈藥。
「我想布雷德利現在已經在召集軍種參謀長們了,」艾森豪威爾說,「噢,還是呼叫吧。」
「第七艦隊來電。」參謀出現在門口,菲克斯勒衝過去抽出電報紙。
美國空軍參謀長霍伊特·桑福特·范登堡說出了自己的推斷。
……
「台北什麼都沒有發生。當地時間4月11日,蔣介石與他的軍事官員們從台北前往台中,視察南部海岸防禦部署。當地時間4月12日凌晨,也就是1小時前,他們留守台北的國防部長郭寄嶠將軍發現蔣介石總統、以及他的總統軍事班子失聯。顧問團團長威廉·柴爾斯將軍同樣發現了這一情況。」
台灣海峽,凌晨2時。
突然之間兩艘艦被錘,全都癱瘓在海上動彈不得,其餘3艦肯定得救援。
三十六個小時前,朝鮮停戰協議簽署,美國朝野上下第一和圖書時間都表現出很欣喜,報紙和廣播都在做正面報道,大意是「咱終於從朝鮮半島脫身了,撒花~~~~」。
這4艘軍艦繼續北返。
……
「唐華在延安就講過納粹德國的反艦導彈,那時候我就有印象了。」總司令說,「那時候我們都跟聽神話一樣。到現在,剛剛過去六七年,我們就可以用自己的反艦導彈打美國軍艦了。」
「『古爾克』號伴隨『曼徹斯特』號返航,同時我們建議『洛陽』、『咸陽』兩艦提高速度繼續南下,抵達澎湖海峽炮擊阻止中國軍隊登陸。」第七艦隊很快發來了最新的指示。
戰爭如果不結束,就算是麥卡錫都很難壓住不滿的情緒。而如果把停戰協議簽下來,那艾森豪威爾的支持率就能往上漲至少兩個點。
鄧書記和總理那時候一個在中原,一個在重慶,都不在延安。但總理一直看雜誌,這些東西多少也看到過。
看完電報,菲克斯勒腦袋有點發矇。有點想扔掉電報,又有點想把紙張揉成一團,但最後都忍住了。「范登堡將軍,美國空軍有沒有一種能在三十公裡外發射,然後在夜間準確擊中軍艦的武器?」
為什麼國軍的兩艘弗萊徹級安然無恙,大概是因為這兩艘艦是在縱隊的最末尾吧。
「我就說實話吧,美國空軍的武器庫中就有能幹脆利落地消滅一支無空中掩護的特遣艦隊的制導武器。……是曾經有。不,不是中國軍隊在澎湖戰役中使用的那種制導炸彈,我知道你們的第七艦隊所有軍艦都配備了多管煙幕彈拋射裝置。遮蔽目視觀察的煙幕彈對那種武器不起作用。」
主席點點頭,那時候他也去聽了。
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曼徹斯特」號體量比驅逐艦大得多,吃的四枚反艦導彈有三枚在艦首,水線以上。另一枚彈跳開才爆炸的,對於滿載排水量和-圖-書14000噸、舷側裝甲最後127毫米的軍艦來說,在舷外爆炸的120公斤的高爆彈頭還好,沒有漏水。
猝然的打擊讓巡航編隊停了下來。
美國,巴爾的摩。
艾森豪威爾先是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再看了看台下的觀眾,下定決心,直接轉身離場。
「我們和德國的那個HS-293其實不一樣。」唐華說,「我們的海鷹-1比德國導彈更先進,比美國小規模試驗的反艦導彈更成熟。……可以說是現在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反艦導彈。」
但是艦長和編隊指揮官陣亡,艦橋內的軍官也死了個乾乾淨淨,在中彈後半個小時,「曼徹斯特」號都失去動力,在海峽內隨風飄來飄去。1時35分,「曼徹斯特」號的情況稍有好轉,主機重新向螺旋槳輸出動力,由站在艦首的一名上尉用電話指揮機艙內的人員加減馬力或左右轉向,軍艦雖然搖搖晃晃,而且因為操縱很笨拙不敢開太快,但畢竟奇迹般地開動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海軍還沒有和中國軍隊正面對抗過。」停了一會兒,范登堡苦澀的說,「當台灣海峽有戰事,美國海軍派遣艦隊阻止登陸艦隊,這並不是什麼秘密計劃,所有人都能猜到,包括中國人。那麼中國人一定會給你們的軍艦準備一個陷阱。他們過去曾給美國空軍挖過陷阱。挖過兩個。」
陳佑銘在快艇中隊的旗艦上,品評著剛才第一波導彈打擊的戰鬥。
「台北究竟發生了什麼?台灣究竟發生了什麼?」布雷德利問情報參謀。
隨著戰爭越打越不對勁,傷員一批批往回運,骨灰盒裹屍袋一車車往回拉,現在的美國輿情早就沒有1950年7、8月那麼鐵血了。
……
「洛陽」號拒絕。「咸陽」號拒絕。
秘書接通了無線電通話器,艾森豪威爾拿起話筒。「布雷德利和_圖_書,在我抵達之前,來自西太平洋的信息必須照常做出反饋,部隊必須做出適當的響應。」
「精確清除敵方最高將領及其指揮機構,在混亂中立即大舉進攻,造成對手整條戰線崩潰。中國人去年10月在我們的陸軍身上用過一次,獲得了成功,這次他們一定會再用。」海軍作戰部長/參謀長威廉·菲克斯勒說,「天哪,整個台灣島的安全取決於美國海軍的巡航編隊,必須儘快讓艾默生的艦隊趕到澎湖和台灣之間。」
麥克斯維爾身前的雷達屏幕上,四個海面航行的小亮點正從側後方追趕巡航編隊。
給第七艦隊司令部發送這封電報后,麥克斯維爾帶著2艘國軍驅逐艦和重傷的旗艦,以10節的航速慢慢北返。
但導彈快艇還能被動接收電磁波和粗略定位,這就比雷達的探測距離遠多了。比如這一次,陳佑銘的快艇在七十公裡外就發現了美艦的對海/對空搜索雷達在掃海,四艘快艇順著電磁波的源頭摸過去,果然一抓一個準。
范登堡向菲克斯勒解釋了1951年5月漢江北平原突然出現的防空導彈,以及1951年9-10月志願軍在地空電子對抗中的故意示弱。
「我們直接去五角大樓。」艾森豪威爾說。
「空地-1是今年1月才通過測試的,『海鷹』-1要早幾個月。空射和艦射的反艦導彈系統都在1952年下半年通過了靶場試驗正式定型,本來彭總、粟參謀長他們是打算用於朝鮮,在1952年底和1953年初,志願軍解放朝鮮沿岸的敵占島嶼時教訓教訓美國海軍。但粟參謀長提出台灣戰役的作戰計劃后,我們決定暫時隱藏『海鷹』-1反艦導彈,不讓外界知道它的存在,這樣用於台灣戰役時就具有突然性,可以取得最大的作戰效果。」
凌晨1時30分,基林級「謝瓦利爾」https://m•hetubook•com.com號發生了一次爆炸,可能是前主炮彈藥庫或40毫米博福斯機炮的彈藥庫被大火引爆。「謝瓦利爾」旁邊三百多米外救援的「古爾克」號水手都能感覺到撲面而來的衝擊波。爆炸之後,「謝瓦利爾」號本已止住的右傾趨勢重又加快,「古爾克」號上的艦長、編隊代理指揮麥克斯維爾下達了棄艦指令,所有滅火的和救人的艦員離開軍艦,救生艇救起海面漂浮的最後一名傷員,之後也趕緊離開。到凌晨1時40分,「謝瓦利爾」號三千噸的艦體幾乎就相當於橫躺在海中,沉入海底是遲早的事了。
「有,『蝙蝠』MK9空射火箭助推制導炸彈。」
很快,國軍的兩艘弗萊徹級用信號燈回應「古爾克」號的詢問。
「中國人竊取了『蝙蝠』的圖紙?」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艾森豪威爾在此做題為「美國對亞洲和平的貢獻」的演講。
最讓人心疼的是,被錘癱瘓的兩艘艦全是美艦,而且包括編隊中唯一的一艘輕巡洋艦。
「再次確認,航速是42節。距離17海里。」
陳佑銘:「準備放第二波。這哪枚導彈打哪艘敵艦沒法控制,搞得導彈撒出去像碰運氣一樣。要是能夠分配任務就好了。」
「他們不開雷達,我們還不一定能這麼容易找到他們。搞不好還一頭撞進他們火炮射程裡頭。結果美國鬼子把幾部大功率雷達全都打開,我們順著無線電測向走就追上了。」
台灣海峽,苗栗縣外海。
美軍對國軍保持著很高的控制力度,但暫時還不是全面接管,沒有絕對指揮權,這種兩艦脫離編隊南下的高危指令,美國就只是作為一個作戰建議,看看國軍海軍接受不接受。
「艦長,它們來了。」
艾森豪威爾的演講就快要到最精彩的部分,白宮的秘書躬著身子跑上台,在他耳邊輕輕說了幾句悄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