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兩個戰場
第81章 駐軍太平島

……
比如光學測距儀肯定會被激光測距儀渠道。
「長官,我們駐守南沙,最近兩年這是第一次有軍艦前來。」李玉正心情複雜地對葛松和彭運生說。
國軍士兵撤走後,理論上太平島應該有國府的一個辦事處和6名工作人員,台灣解放時發電報宣布起義的就是這一組人。
1951年唐華給T-34-85也全裝上了紅外夜視儀,這一次的計算機輔助火控系統就準備忽略T-34-85了,給這大腦袋的二戰遺物裝火控計算機,靜對動射擊炮炮中,具備有限的移動射擊能力——那以後WOT的科技樹還怎麼出。
只是三個坦克師丟在東北,關內解放軍就只有一個坦克師了。雖然台灣戰役已經打完了,但這裸奔的范兒也太奔放了,肯定還要更多的裝甲師。
「都經過了我們的許可,並留有書面的入境、出境記錄,都有我們的蓋章。還有收取管理費用的記錄,以及漁民和礦工在島上居住時我們維持治安巡邏的記錄。」李玉正說。
畢竟現在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主動紅外夜視儀是長春光電所攢的(還沒實現完全國產化);激光測距儀目前也是中國一家獨有。
但彭運生派的這批人也沒能堅持多久,因為國軍海軍沒有給彭運生準備陸戰隊輪換兵力,這40多名士兵連續駐島一年零三個月之後疲憊不堪無法繼續駐紮,彭運生只得將他們接回廣州。
此時太平島上沒有國軍士兵,辦事處也不是暴力機構,只能任由菲律賓人在太平島挖礦和蓋房子。
從1950年7到1953年5月,不到三年的時間,志願軍/解放軍的裝甲兵從一無所有到擁有4個坦克師、17個獨立的坦克/自行火炮團,編有T-54中型坦克300輛、T-34-85中型坦克1600輛、IS-2/3重型坦克一百多輛,還有幾百輛自行火炮/自行反坦克炮,三年的建設進度超過了日本當年二十五年的積累。和*圖*書
但也不是所有戰後第一代坦克此時都裝齊全了這四大配件。比如T-54上面是沒有機械式彈道計算機的,只有M46/M47依靠其全高3米的龐大身軀能裝進去一套機械式彈道計算機。
到1955年,第二代火控系統的一般標準是光學測距儀、機械式彈道計算機、早期型主動紅外夜視儀、單穩(垂直穩定器)或雙穩。
「距離我們大概6海里,東距中洲礁3.1海里、敦謙沙洲7.1海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里。大小……」32艦艦長稍微估測了一下,「東西長1200到1300米,南北寬300多米,島上的沙灘顯紅色,是紅珊瑚碎裂而成的海沙,與太平島的資料符合。」
5月9日,南沙海域。
葛松看看遠處,除了管理所的幹部居住的木屋,另外還有七八幢菲律賓人的小屋。
南海的碧海藍天之間,李玉正以及他的5名下屬短衣短褲、皮膚黢黑,有一兩個的胳膊肩膀還曬蛻皮了。
現在的T-54隻有垂直穩定器,雙穩首次出現於1955年的T-54B,如果操作得當,第一批國產坦克有可能上雙穩。
5月初,海軍派出了兩個編隊前往南海海域,一個去西沙永興島,一個去南沙太平島。
「徐司令員,在長春坦克廠投產之前,我們現在有一個對坦克四師的T-54-2坦克的改裝方案,以後長春廠新造出來的T-54,也按這個標準配裝。方案說明書我讓秘書這就送過去。」
「榨菜,酸菜,醬菜,臘肉……」經驗豐富的彭運生對陸戰隊員們說,「這些是耐儲存食品,建議作為備用副食。要想在太平島上長期堅持,最好的辦法是——自己種菜。」
機械式彈道計算機T-54上就沒有,那就乾脆跳過,直接上電子計算機。
太平島有一個簡易碼頭,水深6米,1000噸的32艦勉強停了上去,坦克登陸艦在碼頭末段也https://www•hetubook.com•com靠了上去,運輸艦就沒地方停了,在近海下錨停泊,等會轉運物資的時候再和32艦換位。
「報告!中國南沙管理處太平島管理所所長李玉正率管理所5名幹部在此迎接長官!」
坦克上的火控計算機需要和火炮、炮塔聯動,和感測器聯動。最後很有可能研發出來的產品不是一台計算機,而是一整套火控系統。
「先組建坦克五師和坦克六師。」
現在海軍軍艦不多、能遠航的更少,而美國海軍還在菲律賓和南海虎視眈眈,不可能把所有家底全派出去,只能撿位置最重要的釘子先佔上。
但發展到現在,唐華覺得1957年長春廠的第一批國產化T-54下線的時候,火控系統有可能具備某些第三代火控系統的元素。
「太平島降水量大、降雨頻繁,因此飲水和生活用的淡水都可以用收集雨水解決,此外島上還可挖出地下水,」李玉正向準備駐紮太平島的海軍陸戰隊員介紹情況,「收集的雨水存放數日之後會有變質,飲用前必須煮沸,管理所必須有柴油做燃料,才能吃上飯、喝上水。」
1949年6月,彭運生將太平島上的士兵撤回后,太平島差點兒被國府遺忘。
彭運生在五年前被桂永清奉調遠戍南疆,率領「中海」號坦克登陸艦從上海出發,經高雄、廣州、榆林港南下,輾轉來到南沙群島,向島上派駐了40多名士兵,這是中國武裝力量第一次在太平島上駐紮防衛。
「李玉正,四年沒看見你了。」彭運生說。
「這些菲律賓人上岸時,都經過了你們的許可?」彭運生問。
「我們拿到T-54之後,就再也不想要T-34了,」徐光達說,「T-54呢,蘇聯說自己的裝甲部隊急著換裝,產能不足,不繼續賣了。再說T-54直接買還挺貴。所以我們想好了,就等長春的坦克廠能自己造坦克為止。」
「徐司令員,https://www.hetubook•com.com裝甲兵真的只編四個坦克師就夠啦?」
太平島上乒乒乓乓忙著建設,時間悄悄來到了5月11日。
朝鮮停戰協議簽署后,經蘇聯總參謀部建議、解放軍總參謀部考慮,我軍在停戰之後要在東北部署3個野戰步兵軍,並盡量實現摩托化;三個坦克師、三個炮兵師,其中一個應該是火箭炮兵師。
上次見裝甲兵司令員徐光達,還是前年準備從蘇聯哪裡蹭T-54坦克的時候。後來蹭到了300輛的T-54-2,裝備坦克第四師,在朝鮮輪戰過。
但是不想去也得服從命令,除了自願加入獨立團的一部分指戰員,其他還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是抽籤決定的。
在家裡過周末,唐華一個下午既悠閑又坐立不安,一會兒逗逗唐漢城,讓他摸摸吉他;一會兒在鋼琴前彈一些奇怪的音符。周璇不由好奇地問唐華究竟是什麼喜事。
唐華:「長春坦克廠如果一切順利,可以在一五計劃內也就是1957年12月前生產出第一批T-54。到那時候,裝甲兵是打算擴幾個坦克師,還是先把坦克一師到坦克三師的T-34先換一遍?」
從坦克三師分出去一部分人員和裝備組建獨立坦克團的工作也已開始。全師上下都知道,坦克三師等台灣安定了就會回到原駐地,但這個拆出來的獨立坦克團以後是要常駐台灣的。坦克三師的戰士尤其是北方的戰士都很怕被分到獨立坦克團里去。
海軍派出的一艘美製坦克登陸艦、一艘1500噸運輸艦、32艦在茫茫大海上,依靠六分儀和周圍島礁地物艱難地定位,一邊航行一邊四處搜索。
「今天5月10日,明天就是朝鮮停戰協議生效一個月了。明天在朝鮮……會發生一些很好玩的事。」
如果二戰中後期的坦克裝的算是第一代火控系統,現在戰後各國的第一代坦克:T-54、M46和M47、百人隊長,裝備的應該算第二代火控系統。
m.hetubook.com.com這一大坨機動兵團是朝鮮的後援團,雖然美國在朝鮮很受傷,停戰協議的條款也很完善,但如何應對第二次朝鮮戰爭是總參謀部必須考慮的問題。
起義還不到三星期的國民黨海軍南沙管理處主任彭運生和32艦艦長在艦橋分析本艦的位置。
密封包裝的大米在房屋修好之後就從運輸艦上搬下來,還有一大堆柴油捅直接從斜坡滾到島上。四十多人的加強排吃得也比以前的6個人多,雖然預定半年運送一次補給,但島上要屯集一年的口糧。
「民國39年6月,有一批菲律賓漁民在此上岸避風。民國39年9月,有一批菲律賓人來到太平島開挖磷礦。我管理所有1支長槍兩支短槍,但因補給斷絕難以為繼,所以與菲律賓人達成協議,允許他們上島休息,但需向我們提供米、肉、菜和柴油作為上島居住的費用。上島開挖磷礦的菲律賓人,我們也向他們收取費用,這才堅持了下來。」
這就正好了,裝備單穩的T-54可以配備粗陋的計算機輔助火控系統,第一批國產坦克以及蘇聯的T-54B、T-55用的是雙穩,到時候就可以裝備「准·第三代」火控系統。
32艦的瞭望員在艦桅站了兩個小時,終於有所發現。
編隊指揮葛松、前國軍南沙管理處處長彭運生朝李玉正回了個禮。
1950年,開始有一批菲律賓漁民在太平島登島躲避颱風。漁民躲完颱風回國,又有一批菲律賓人上島開挖磷礦。
……
野戰炮兵計算機只是個單獨的設備,一台攜帶型、軍用、專門計算型晶體管計算機而已。
……
之前1946年,林遵率領的「太平」號護衛艦在太平島上陸,但並沒有駐軍,只是埋了一個主權碑就離開。
由於當時國府在海南地區籌備建省,太平島就由廣東省改隸海南特別行政區。但接著海南島全島解放,理論上太平島應該轉由台灣省管理,但這時候蔣介石在台灣可顧不上南沙的一個小島,而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忙著守金門守澎湖。
在台灣的坦克第三師不會意識到唐華和徐光達都打算把這幾個老坦克師當小透明。坦克三師的指戰員們正歡快地擦坦克擦炮膛。
「我們剛才已經確定艦隊進入了鄭和群礁,所以太平島離我們已經不遠了,如不出意外,剛發現的那個島就是它。」
主動紅外夜視儀……1957年可能還是主動紅外夜視儀,但探測效果應該會比現在的型號好。
葛松看了看管理所為6人生活而搭起的雨水收集棚:「雨水收集裝置看來是要擴建了,我們打算先在這裏駐紮一個排,以後可能還會有更多的人和設備運到島上。」
研製坦克火控計算機比野戰炮兵計算機麻煩得多。
……
葛松:「你們做得很對。菲律賓人登上太平島是在你們管轄和許可之下登島的,這在主權上就不存在問題。駐守太平島本就非常艱苦,民國時代又斷絕了你們的補給,你們能靈活變通,採用各種方式在太平島堅持了下來,這讓我們佔據了法理的制高點。」
太平島的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管理所自己修了個200平方米的雨水收集棚,足夠自己使用了。編隊靠岸后,登陸艦里和運輸艦上有近200人的施工隊上島,在地上鋪設了面積打好幾倍的雨水收集器。一撥人在用預製材料修房屋,一撥人修建氣象站,還有一撥人用鋼架結構修了兩個10米高的瞭望塔。
已是5月份,台灣即將進入雨季,就是從以往的三天一雨,慢慢過渡到每天一場雨。雨水多、濕度高、溫度高,坦克三師的指戰員只要有一天不擦坦克,裝甲和履帶板的某些部位就能看見銹跡。
既然初步確認找到了太平島,三艘軍艦就朝著太平島的方向開去。
李玉正:「我們管理所早就開闢了兩塊小菜地。不過,你們既然來這麼多人,那菜地也要擴建了。」
唐華知道徐光達這段時間都在北京坐辦公室,就不上門了,打電話就可以說明白事。
……
「前面有陸地!是個島嶼!」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