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級發動機的推力比第一、第二級小,但是燃燒時間長。在東風-1的殼子里塞進一台第三級發動機,直徑肯定是沒問題(有剩餘)的,但是發動機推力小了,為了保證東風-1能順利飛起來,就做了減重處理,氧化劑和燃料都是2/3的量。
「這絕對不可能。」布朗、安德森異口同聲地說道。
給三隻哈士奇做了詳細的體檢,結果表明「萊卡」的狀態最佳。第一個送上衛星遨遊太空的動物就這麼誕生了。
「萊卡?」「阿爾比娜?」「穆什卡?」
托馬斯·懷特:「就像我們的『紅石』和雷神-DM18那樣?」
尤金大使找上門來了。
「可悲……噢好吧,是因為蘇聯搶先向太空發射了一個衛星,而我們已經晚了很多?」
科羅廖夫:「這些我都不關心,你只要把那隻狗的體重測量得足夠精確。」
載荷項目主任波波夫介紹此次在衛星中的載荷。
……
……
東風-1驗證彈的成功果然沒有懸念,火箭起飛之後向西打到張掖附近落地,彈上的記錄儀器表明火箭的加速度和加速時間都符合設定。
封閉生物艙、封閉衛星外殼,吊車把這顆500公斤、近似圓錐體形狀的人造衛星緩緩吊到R-7頂端,安裝在火箭頭部。
尤金大使回去了,把消息報告了莫斯科。
人造衛星二號會在軌道上運行5到6個月,而生物艙中的氧氣只夠萊卡呼吸4天……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不過動保組織沒有發聲,即便在事後蘇聯公布了衛星的真實實任務和生物艙細節之後也不敢發聲——惹不起蘇聯啊。
「1957年10月8日,中國在境內成功進行了一次運載火箭亞軌道飛行試驗,這次試驗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組織。」
「確鑿的情報僅此而已,以下的分析無法獲得情報支撐,而是蘭德公司基於事實所做的推斷,我們保證推斷過程是科學的而且合理的,但不能保證未來如我們所預測的那樣發展。」
「閱兵式上的照片能夠依hetubook•com•com據它與載重卡車的大小比例來推測出尺寸,簡單地分析,這是一種近程彈道導彈,射程在400到700公里之間。」
安德森:「當一個項目要求提前完成,它的費用往往會大幅超標,到處都要加錢。總統向航天計劃再次注入了10億美元的資金,以求加速衛星的發射,可是100萬美元的貸款就可以讓一個企業重新運轉起來,挽救兩百名即將失業的工人。」
布朗:「一次可悲的失敗。」
約翰尼·卡森:「兩位先生,對不起,我現在腦子裡浮現出了這樣一副畫面,如果我們一年之後才把衛星送上太空,那麼美國衛星發射的時候,蘇聯的,中國的,……幾十顆衛星在天上向我們打招呼:嗨你好,總算來了一位新人。」
電視台的雙人樂隊演奏完開場音樂,約翰尼·卡森一身淺灰色西服,面對鏡頭侃侃而談。
……
……
對美國的第二次暴擊預備開始……
美國空軍托馬斯·懷特:「這種彈道導彈的性能,你們是如何評價的?」
10月美國繼續瘋狂試射狀態。10月3日,也就是人造衛星一號已經上天時,美國海軍又打了一發雷神-DM18,火箭在發射台上爆炸。
科爾博姆:
「長征一號的整體可靠度是84.3%,這枚東風-1的整體可靠性是95%以上,我覺得都不用看了,」任新民說,「我就等著第二枚長征-1測試彈發射,那才是重要節點。」
外交部陳老總和主持國防高級技術研究院工作的聶帥一起見的尤金。
火箭燃料加註完畢。在火箭旁邊的小工作間,萊卡身上貼了心跳檢測儀、血壓檢測儀、呼吸檢測儀……一大堆儀器,然後塞進了生物艙中固定得死死的。
屠守鍔:「是挺有用,不過我們還得一個多月後才能用到。」
10月13日,烏梁素海的發射架又矗立起了一枚……東風-1。
500公斤的衛星能幹啥呢?
8日的東風-2/長征-1第一、和_圖_書二級飛行試驗是在晚上9點發射的,火箭升到100公里高度時整流罩脫離,露出裏面的模擬衛星。火箭第二級燃料燒完后也脫離,之後假的第三級火箭、衛星分離,分別開傘往下掉,由新疆的部隊回收。整流罩則由張掖的部隊找到。
尤金是來傳話的。
黃煒祿翻完了資料,覺得這份資料很有價值。
「中國的同志,你們打算用中程導彈發射一枚小衛星?」
到21世紀呢,因為天上飛著許多紅外預警衛星,當感知範圍內出現溫度高出閾值的物體,且運動到大氣層頂端,衛星就會「滴滴滴滴」報警。
「科羅廖夫總設計師拿到了你們提供的東風-2導彈的性能參數,他自己也進行了理論計算,證明的確有可能使用中程導彈發射小型衛星。」
波波夫點點頭:「半個小時前,萊卡的體重是10.245公斤,在確定衛星發射之前,我們會持續跟進測量萊卡的體重和身體狀態。」
在拜科努爾基地的另一座建築,馴獸師挨個摸摸眼前的三隻狗。
這次火箭試射還有個情況:東風-2/長征-1在彈道的最末端飛行時,蘇聯部署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雷達監測站看到了火箭掉落的第三級和衛星模型。這次試射比一般的東風-2飛行距離更長,第三級火箭掉到了2669公裡外,衛星模型掉到了2590公裡外。
10月11日,新疆的部隊用電報回傳信息:找到的衛星模型經過簡單分析,在極稀薄大氣中飛行時應該沒大事,因為模型的表面漆都完好無損。
這一次,衛星就不直接在車間里裝在火箭頭部了。組裝好的火箭第一級、第二級運出車間時,箭頭還是空的。
……
科爾博姆:「是的。7月底,中國政府宣布啟動航天計劃,這證明中國希望在1958年12月31日之前把一顆衛星送上太空。」
布朗:「如果說發射人造衛星是太空競賽的第一輪比賽,那麼比賽已經結束,我們負一場,積零分,這已經是事實和圖書不可改變。軍方沒有必要繼續加緊試驗火箭和發射衛星,比蘇聯晚一個月,和比蘇聯晚一年,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我們已經是盧瑟了。」
「科羅廖夫總設計師委託我,對你們的運載火箭總設計師表示敬意,你們的火箭設計思路非常大胆,而且完全符合空氣動力學和火箭科學的原理,衷心祝願你們早日進行真正的衛星發射。」
「好了,我們去做一次體檢吧。」
第一次發射成功,人造衛星二號的設計就稍微奔放了一些,雖然還沒達到R-7火箭理論上的1.4噸運載能力,但重量已經上漲到500公斤。
科羅廖夫表示:可以第一次將生物送入太空,測試太空飛行對生物的影響。
這次測試驗證了二三級分離作業的可靠性——這懸念不大,東風-2導彈一、二級的分離已經比較熟練了。此外還驗證了整流罩脫離后,衛星在100~200公里高度飛行時,在近乎真空但實際還有一些氣體分子的環境下裸|露究竟會不會對衛星造成損壞。
這個年代,在自己國境內做進行彈道導彈試射或航天發射,可以不需要官方做任何通報。
聶帥:「非常感謝科羅廖夫同志。」
美國民間和知識界一般認為中國的航天計劃只是剛剛開始,甚至不少帶著有色眼鏡的人覺得中國的航天計劃壓根就不存在。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智庫對中國到底航天能力處在什麼階段,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
雷神-DM18不過關就意味著「先鋒」運載火箭的第一級是個笑話,美國海軍管不了這麼多了,10月3日的雷神-DM18爆炸原因根本還沒有找到,10月11日,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中心換了個發射架繼續發射。
……唐華自己在本子上寫著玩的。
「今天上午,美國海軍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了一枚導彈,本來想擊中內華達的沙漠,但由於起飛時沒加滿油,導彈落在了新墨西哥州。如何評價?我覺得我現在應該做個悲傷的表情吧。布朗先生,您怎https://www•hetubook•com•com麼看這個問題?」
美國密集的導彈/運載火箭測試當然不是絕對保密的,許多新聞媒體都在跟進報道。
10月20日,又一枚R-7火箭(8K71PS型)運進了拜科努爾,在車間里組裝主箭體和助推器。
「這裡是約翰尼·卡森深夜秀,女士們先生們,我就是幽默風趣、優雅迷人的主持人,百老匯的深夜之王,約翰尼·卡森。」
尤金:「另外,由科羅廖夫同志提出,主席團批准,蘇聯軍方決定向你們提供一些技術資料,這些資料是10月1日至4日我們對人造衛星一號進行地面監測時獲得的數據,如果你們進行衛星發射,以這些數據為參照,在發射后的前24小時,你們對衛星位置的監控會更加準確。」
這一次,雷神-DM18倒是順利升空了,但是由於壓力泵故障,導彈在動力段的末段加速能力明顯不足,沒能飛到足夠的距離。
「什麼?!」托馬斯·懷特剛想說這簡直太荒謬了,但想到還沒過去多久的朝鮮戰爭和台灣戰役,那些中國的小導彈其實並不簡單,於是改口說道:「或許中國政府也有涉足國際地球物理年的野心,可他們的官方公告里並沒有明說。」
這當然不是東風-1,也不是TK-3,這是裝了長征一號第三級發動機的驗證彈。
兩天之後,10月12日,尤金大使又來找聶帥。
蘇聯不是第一次把動物送上太空了。此前用探空火箭幾次把狗打到100公里高度以上,其中摔死、燒死5條,落地時還存活的1條。但發射到近地軌道中、讓狗一直在頭上打轉,這還是第一次。
錢學森:「還是要盡量把該做的測試都做一遍,我們這個火箭的冗餘度小,哪像蘇聯同志,用運力足有1.4噸的火箭打83公斤的衛星……」2
10月31日。
「蘇聯提供的資料挺有意思,在接近300公里的高空,電磁信號傳送到地面的時候,與探空火箭測得的數值又不完全一樣,而是有一個偏移量。如果不和圖書注意這個偏移量,監控雷達得到的位置坐標就始終存在一個固定誤差。」
人造衛星一號給了美國一次暴擊,不過蘇聯並沒有放美國一馬的意思。
「1956年10月1日,中國的閱兵式上展出了一種彈道導彈,很顯然,中國在運載火箭和導彈方面並不是毫無基礎。」蘭德公司的研究員科爾博姆撰寫了一份關於「潛在對手航天能力的報告」,其中蘇聯的內容154頁,中國的內容6頁。
「近程導彈研製成功之後,中國必然會研製射程更遠的導彈。閱兵式已經是一年前發生的事,如果以最樂觀的估計預測,那麼中國在1957年很可能啟動了中程彈道導彈的研製。並且,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認為,正在研製的中程導彈可以用於發射衛星。」
「人造衛星二號的生物艙是完全密封的,內含0.7個大氣壓的正常空氣。『萊卡』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由過氧化氫過濾板吸收並同時放出氧氣,如果『萊卡』的新陳代謝沒有異常地加快,那麼它可以在太空中存活4天。狗糧和水以稀糊的形式供給。」
「正是這樣。通過我們的科學家的理論計算,這種中程導彈如果加上第三級火箭,對載荷做進一步的加速,能將一個小型物體發射到近地軌道,成為衛星。」聶帥說。
因為是被動紅外系統,所以這些預警衛星還都是廣域監視的。所以當你發射火箭和彈道導彈時,就好歹要發個禁航公告說明一下,免得頭頂過衛星的時候莫名驚詫,順便提醒民航有禁飛區。現在就根本沒這個必要,除非國家想顯擺。
「今天的嘉賓是來自休斯頓大學的布朗教授,以及萊斯大學的安德森教授。布朗先生您好,安德森先生您好。」
科爾博姆:「或許這是中國政府的一種低調的風格。蘭德公司認為,中國政府的下屬研究機構和總設計師可能對上級表達了不太確定的態度——他們如果計劃一切順利,那麼可能在國際地球物理年發射衛星,如果不太順利,則可能會錯過地球物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