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悠長的假期
第三十六章 烈日要塞和北約對戰局的猜測

當天,德軍對烈日要塞發起一次試探性攻擊,被比軍擊退。
此時的烈日要塞由12座互相獨立的子要塞構成,要塞間隔3-6公里,每座要塞都部署了大量210彈炮、150以及120加農炮,以及57野戰炮,12座要塞合計火炮400多門。
1914年8月2日,德軍佔領小國盧森堡,4日越過德比邊境,佔領烈日省的小城維塞,逼近烈日要塞。
大本營籌備完畢后,8月20日,中國駐歐洲各國的大使館和錦衣衛情報機構發來電報,通報了歐戰初期的情況:
由於孫笑不斷警告內閣,說這次戰爭是一場空前規模的大戰,早已對他心悅誠服的皇帝和內閣決定,中國即使不參戰,也要做好一定的準備。
在這方面,大本營的將軍和文官們有了一點分歧——陸軍的將領們似乎更加認同德國陸軍無敵的威勢,認為德軍10天時間就能橫掃比利時,證明德軍依然是1870年那支50天就能打垮法國的超級強軍。
原本德國https://www•hetubook.com•com總參謀部的計劃是運用比利時的國土和道路但比利時應當保持中立,這一廂情願的想法當然被比利時方面拒絕。
8月16日,十二要塞的最後一座向德軍投降,烈日要塞全面陷落。
北約戰時大本營此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探討歐洲戰爭進程和戰爭會對北約造成的影響。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最開始的導火索是奧匈與塞爾維亞的衝突,最開始翻臉進行總動員的是德國與俄羅斯,但真的打起來時,卻是德國首先把比利時暴揍一頓!
而且,將軍們認為,法國把陸軍主力部署在德法邊境,而德軍卻從法比邊境殺過來,意味著法軍部署完全錯誤,接下來估計會出現一兩次色當式的大慘敗。
歐洲局勢如同孫笑所「預言」的那樣急劇惡化,並且在一個月內把一場原本只是奧塞兩國之間的小衝突演變成席捲整個歐洲的大規模戰爭。
儘管失去要塞后,比軍已經完全無力對抗德軍的攻勢和_圖_書,但這十天對法軍來說是個至關重要的反應時間,比軍的頑強抵抗嚴重拖延了德軍的進攻時間表(原本德軍根本不打算在比軍身上浪費時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列日戰役的爆發本身就影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比軍兵力不足,寡不敵眾。要塞司令萊曼中將擔心東岸步兵被德軍分割,遂命令該部撤至西岸。
於是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和他的參謀長莫蘭維爾將軍決定抵抗到底。
烈日要塞抵抗了整整十天,德軍付出2.5萬人傷亡的代價,消滅了大約4萬比利時部隊。
負責進攻要塞的德國默茲河集團軍(下轄12萬人)司令埃米希上將根據戰前對要塞地形和防禦設施的偵察,認為烈日各要塞之間聯繫困難,是一個重大弱點,因而計劃採用穿插戰術從炮台之間實施突擊,首先佔領列日市和默茲河上的橋樑,然後各個摧毀周圍的炮台。
8月15日,要塞指揮官萊曼中將在防守龍欣要塞時被德軍炮兵擊傷昏迷,並於當天和-圖-書被德軍俘虜。
也就是說,德國必勝!
根據施里芬計劃,戰爭一開始,德軍就繞過地形崎嶇的德法邊境阿登森林一帶,進入比利時,準備借用比利時的道路和鐵路從相對較為平坦的法比邊界地帶發動進攻。
然而事實證明這是妄想,比軍的重型榴彈炮和遠程加農炮可以輕易打到鐵路線附近,給德軍構成重大威脅,於是德軍不得不先停下來,集中兵力和火力拔出這個惱人的釘子。
如今,有消息稱,法軍已經開始德軍交火。
駐布魯塞爾大使發報說:德軍已經攻克烈日要塞,比軍正在撤出布魯塞爾,準備後撤到那幕爾一帶與法軍會師。
次日,德軍從弗萊龍和埃沃涅炮台之間攻入列日市,8月8日,十二要塞之一的夫萊龍要塞被攻陷。
施里芬計劃所要求的時間表十分苛刻,因而一開始德軍並沒有一定能攻陷烈日要塞的計劃,他們只打算壓制要塞守軍,讓其不要對烈日的鐵路線構成威脅即可。
於是8月10日,中國、朝鮮、扶桑、琉和_圖_書球、呂宋五國在京師成立戰時大本營,各國首相(或總理)、財政大臣(或財政部主管)、陸軍大臣(或國防部主管)、海軍大臣、總參謀長等政府高官齊聚京師,加入到戰時大本營中,統一協調北約聯盟在戰爭中的立場和行動準則。
德國通往布魯塞爾的鐵路線會通過烈日,而這條鐵路線最終會通往巴黎,因而在德軍總參謀部的計劃中是必須拿到手的要地。
因此大本營高官們連續開會,根據已有的信息預測未來的戰爭走向。
比利時並不是一個強大的列強,不過他們也有抵抗的資本,那就是坐落在馬士河和烏爾特河的交會點上,位於南方的阿登森林、荷蘭馬斯特里赫特,與西北方的法蘭德斯平原之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烈日要塞。
烈日要塞主體修建於1890年,那個時候,要塞設計師們認為陸地上能夠移動的最大口徑火炮是210因而要塞的防禦設計上限也只是承受210炮彈的轟擊,對420和305級別的炮彈完全無能為力。
https://www.hetubook.com.com8月6日,德軍步炮協同對東面炮台組織新的攻擊,同時對南面的弗萊邁、邦塞勒和昂堡三個炮台發起攻擊。
德軍炮兵在一個可以俯覽整個烈日的制高點小村設置炮兵觀察哨(比軍未在這個小村子進行堅決抵抗是一大敗筆),引導重炮兵對烈日要塞進行轟擊,烈日其餘各要塞紛紛陷落或被摧毀。
而同樣深知這一點的比利時,也已經把其軍隊主力部署在烈日。
隨即,德軍出動齊柏林飛艇,對烈日要塞發動空襲,並且利用野戰炮兵壓制比軍火力。
10日,德軍步兵不顧傷亡,瘋狂進攻,佔領了巴雄要塞。
經過補充,要塞駐紮有36000人的部隊,人數不算少,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缺乏訓練的國民警備隊。
因此,陸軍認為,這場戰爭的結果將是:德軍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內打敗法國,然後花費差不多同樣的時間打敗俄羅斯(包括把西線部隊調往東線的時間)。
……
12日,德軍從後方調來420貝莎榴彈炮和奧匈帝國支援來的305柯達榴彈炮。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