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眾(下)

中華帝國現如今海、陸、後勤三個軍種1700萬大軍,戰後大複原估計很快就能縮編到三四百萬人上下,到時候淘汰的軍用車輛估計也是這個比例,如果不能擴大市場,這些二手車就足夠滿足很長一段時間的市場需求了。
因此,儘管孫笑一直不斷的暗示想要跟盟軍談判,只要能夠達成這個目的,以現有實控線甚至己方主動做出一些讓步也可以接受。
畢竟龐大的市場放在那裡任君品嘗,廉價的原材料來源也已經準備妥當且門類齊全,成本高昂但有政府補貼和高效率的工人(中國人)以及成本低廉但效率也低的工人(外國勞工)到處都是,勞動力根本不缺,資本有什麼理由賺不到錢?
而藉此機會,政府方面還要求沒有參戰任務的部隊在各自駐地,利用訓練和任務空閑時間對士兵進行各種職業培訓,其中最受歡迎的培訓科目就是司機和機修。
當然,在戰爭還在進行的1943年,中國拿出寶貴的機動車產能推出這兩款面向平民的大眾型汽車,其目的不是為了收買城市中產小資和農村富農階和*圖*書級。
這些工業品不止包括大眾系列汽車,還有手錶、縫紉機、摩托車、房屋、紡織品、收音機、電視機、娛樂產品和較為精美的食物以及國債等金融產品。
孫笑當局在發放工資方面從不吝嗇,中國勞動法規定的最低工資額度,加班補貼,出差補貼,出國補貼都是世界一流的水準。而企業利潤來自孫笑當局龐大的戰爭訂貨和投資,當局的資金來源於吸納了大半個世界的貴金屬儲備和超發貨幣,而為了讓超發的貨幣不至於引起通貨膨脹,孫笑當局推出的一系列民用工業消費品自然也要承擔回籠資金的責任。
只要民眾手中得到的紙幣確實能買回各種產品,孫笑當局就不用擔心超發貨幣帶來的危害,中華兩紙幣就可以維持較為堅挺的幣值,並在一個可控範圍內持續超發。
戰爭中的超級繁榮,雖然聽起來很奇怪,但對中國這個本土完全未受戰爭影響,相當一部分戰爭成本轉嫁給別人的國家來說,其實非常符合事實。
其一是,轎車先不提,至少皮卡是可以直接運用在軍和-圖-書事方面的,如果今後的戰爭還有什麼變化,民間保留的皮卡可以經過徵召后直接上戰場執行補給運輸任務,所以至少軍用卡車工廠轉產皮卡並非浪費產能。
而且人人都知道,這場戰爭一打完,一個更加令人心醉的繁榮也將隨之到來。
至少這不是主要目的。
這不僅可以增加中國汽車的市場廣度,也可以增加技術兵種人才儲備厚度。
這場戰爭結束以後,無論最終結果是中美各自糾集舊大陸和新大陸之間的對抗冷戰,還是美國精神崩潰承認失敗(中國失敗的可能性已經很低了),中國的軍事相關工業在戰後都會有一個龐大的倒閉潮。
這個人心要包括大半個社會:
這個繁榮到底令人心醉到何種程度,還要看中國在戰爭中到底會取得何等戰果。
除了以上兩點外,還有幾個不太重要但也確實值得考慮的理由。
第二個主要目的,是給為備戰而成立的工業企業提前找一條生路。
這樣做除了可以在中國吃肉的時候讓小弟們喝口湯之外,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拿來當武器敲打不聽話的傢伙—m.hetubook.com.com—就像另一個位面美國佬用F35摧毀了其所有盟友國家的航空工業一樣。
那麼為什麼要半途而廢?為什麼要留下美國這個殖民體系餘孽?為什麼不一鼓作氣徹底摧毀敵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呢?
主要目的之一,孫笑當局已經開始為戰後世界經濟大格局做全面部署了。
但私底下,除了孫笑外的全國大多數人,已經不太願意接受停戰了。
因為孫笑本人在戰前對盟國的戰爭潛力是無限拔高的,所以中國的戰爭準備很早且全面。
孫笑當局主要目的第一點,是工業鏈條化。
孫笑根據後世的經驗知道,這種做法是可行的,甚至也是有效降低成本的手段,他現在只是推出汽車產業鏈來給資本做個表率,將來這種國際合作生產還可以推廣到飛機、輪船以及其他重工業行業。
因為現在這樣的戰果,全社會都獲得了如此多的好處,如果真的把美國打垮,把南北美洲也納入中國體系當中,大家肯定可以獲得更多好處。
在戰爭期間,汽車和坦克自然是永遠不嫌多的,可戰爭結束后呢?生和圖書產這麼多軍用卡車打算賣給誰?
另一方面,戰爭期間中國失業率已經降到最低(甚至可以說失業率為零)——軍隊本身就吸收了龐大的剩餘勞動力,而各種為擴軍備戰準備的工廠又吸收了相當多的人力資源。如果還有剩餘勞動力,則可以組織起來修路或者前往外國的中國農場工作。
就算那些新獨立的國家和中國自己的民間需求一些卡車,人家不會買戰爭結束后華軍淘汰下來的二手便宜貨?
當然,當孫笑當局可以把這一切做成一個正循環的時候,中國的資本家也可以從中獲取龐大的利潤,這也是不言自明的。
所以,趁著現在戰事並不緊張,提前布局戰後生產,對於維持為戰爭而生的這些重工業工廠,維持中國工業生產布局有很大幫助。
戰爭中現役和入伍軍人服役12到48個月(根據軍銜不同,士兵48個月,尉官36個月,校官24個月,將官12個月),即可獲得一輛由政府免費提供獎勵的汽車(標準服役年限發甲殼蟲小轎車,在標準基礎上多服役3個月即可更換更實用的皮卡車)。
作為世界老和*圖*書大,即使中國有能力吞下世界全部產業鏈,本身也不能這麼做——不給跟著你的小弟們喝口湯,人家憑啥對你忠心耿耿?
其二,孫笑當局也確確實實需要分出一些戰爭紅利,收買人心。
僅以汽車工業舉例,孫笑為了儘可能靠近歐洲方便增援,戰前就投入巨量資金在西北、中亞省份開工新的機動車生產工廠,這些工廠現在可以年產30萬輛各種機動車和數千輛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
這也是孫笑當局必須把部分軍工產能轉移到民需生產的原因——之前為擺脫經濟危機而進行備戰,還有在戰爭中花出去的那麼多投資,如今也到了該讓其中一部分兌現,以維持政府信用的時候了。
所以,一款流行車就是一次實驗,按照中國政府的布局,兩款流行車只有發動機和最後總裝兩道工序是在中國進行,其他零部件的生產:車身、車斗、玻璃、輪胎、底盤以及一些車內零散部件(如座椅)等,都分散在朝鮮、扶桑、東瀛、南洋四國的工廠生產,有錢大家一起賺,但這些國家工廠均不掌握核心科技,最大的利潤部分仍然留在中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