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意軍一反常態的很快組織起第二次反攻,駐紮在阿斯馬拉的意軍東非航空兵也出動CR32戰鬥機支援攻擊——這些雙翼飛機作為戰鬥機毫無疑問已經落伍了,但在東非這種地方,利用其雙翼機特有的優異盤旋性能,這種飛機在對地攻擊中表現還算不錯。
特別是華軍的艦隊飛行員此時大多都是訓練有素且具備豐富戰鬥經驗的老飛行員,對如何有效制服拚命躲閃的輕型艦艇擁有豐富的經驗。
事實也確實如此,1945年1月10日,當盟軍駐葉門的小艦隊嘗試東非海域向南非逃逸時,雷達屏幕上突然出現了幾個以400節速度逼近的光點。
1945年1月10日下午13時10分,第二強擊偵查艦隊出動126架俯衝轟炸機,在20分鐘內擊沉英格雷輕巡洋艦「肯亞」號、「奈及利亞」號、「甘比亞」號、「特立尼達」號和全部6艘驅逐艦——英國紅海分艦隊主力因此而全軍覆沒。
劉伯承元帥本人率領非洲軍群的主力部隊在蘇丹喀土穆進行了一段時間短暫休整。
不過,即使如此,華軍仍然表現出了壓倒盟軍的戰鬥力。
對他們來說,這也並不困難,畢竟幾艘巡洋艦驅逐艦可沒有大艦隊那種密不和*圖*書透風層層疊疊遠近結合的防空火力,也沒有大批敵人戰鬥機在高空虎視眈眈。
果然,對空警戒命令下達20分鐘后,盟軍水兵已經可以直接目視接觸遠方空中徘徊的華軍偵察機了——這是兩架執行偵查任務的艦轟十,如影形隨的跟在小小的盟軍艦隊上空。
在激烈的炮戰中,意軍炮兵最終敗下陣來,而華軍炮兵又迅速調轉炮口支援制高點上的友軍部隊打擊正在艱苦爬山的意軍步兵——華軍的75mm和105mm自行火炮在迅速更換炮擊坐標方面對牽引火炮具備天然優勢,兩個小時的激戰後,意軍反擊被完全粉碎。
結果,這支可憐的小艦隊就成了華軍在東非大規模攻勢的第一個犧牲品。
不過說實話,這倒也沒什麼,這個年頭,世界上有太多地方的盟軍已經喪失退路了。
不過華軍一到克倫,幾乎沒有多少猶豫,迅速對要塞發起強攻,17日當天,600名華軍精銳突擊隊經過四個小時的強攻,首先拿下一個制高點金馬倫嶺。夜間,裝備衝鋒槍、手榴彈和火箭筒的華軍又佔領了另一個制高點帆船峰——意軍仗著堅固的工事麻痹大意,結果很快就吃到了苦頭。
當然,更重要的事,和*圖*書華軍士氣高昂,對勝利具有絕對信心,而盟軍士兵對此抱有很深的懷疑——人人都知道,盟軍從未在戰場上真正戰勝過中國軍隊。
18日清晨,反應過來的意軍出動炮兵掩護部隊試圖對金馬倫嶺和帆船峰兩個制高點的華軍發起反擊,一開始意軍打的不錯,他們的大口徑迫擊炮對只有輕武器的華軍形成有效壓制。
於此同時,劉伯承親自率領的華軍主力已經逼近蘇丹與衣索比亞/厄利垂亞邊境。
負責支援東非戰役的中華帝國海軍第二強擊偵查艦隊司令孫珣上將現在的心情很不好,他沒能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這讓他內心深處充滿難以發泄的痛苦和怨氣。
這種痛苦和怨氣並未掛在他的臉上——當了這麼多年的將軍,他也已經習慣了喜怒不形於色,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想幹掉點什麼發泄一下的心思已經很難按捺了。
但這夥人想要突圍,而且正好距離自己艦隊又不算遠,這就別怪孫珣先拿他們開刀祭旗了。
但華軍一步也不後退,並且迅速在兩個制高點上建立起炮兵觀察哨,以此引導師主力炮兵對意軍進行反向炮火壓制。
所以儘管付出巨大代價,華軍還是成功把意軍又一次趕下山。
這裡是意軍和*圖*書防禦厄利垂亞的核心,意軍在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上修建了堅固的要塞並部署了強大的兵力並儲備了充足的物資——意軍認為自己可以在這裏堅守至少一年時間。
聽到這個消息后,艦隊中的所有人都心底發涼,因為盟軍在坦尚尼亞只剩達累斯薩拉姆一個據點了,而且這座東非城市裡根本沒有盟軍飛機。
裝甲力量也是如此,陳賡只有一個裝甲師22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步兵師也有一個裝甲營54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合計不到280輛,而盟軍這個數字大約是400輛。
原本,擁有6艘艦隊航母和4艘戰列巡洋艦(他曾經指揮過的四艘仙子級又都回到他的建制中了)的孫珣是不屑於拿一支區區4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構成的小艦隊撒氣的,只要他們老老實實待在薩丁港,孫珣也不會主動去找他們的麻煩。
1月14日,華軍第130步兵師單獨發起對意屬厄利垂亞的進攻,1月17日華軍深入厄利垂亞境內,逼近一個叫做克倫的小鎮。
如此漫長的海路,對於這些輕型艦艇來說,毫無疑問也是充滿了艱辛和危險。
另外,在陳賡的部隊出現在葉門盟軍控制的最北端,一個叫做海米爾的小鎮上時,駐守https://www•hetubook•com.com亞丁港的那支盟軍小艦隊已經開始向東非撤退了。
但這些紙面上的數字優勢不能說明問題,陳賡的裝甲師主力坦克是ZT6,具備重型坦克火力和防護,以及中型坦克機動性的劃時代武器。
由於接下來的戰鬥遠離尼羅河主要水道,劉伯承不得不把他手下本就不多的部隊儘可能分散布置,否則擁擠在一起的部隊將無法得到有效補給。
就連那些提前撤離的巡洋艦和驅逐艦(炮艇魚雷艇之類則留在了當地),也沒人羡慕他們,因為他們不是逃到東非就算安全了,還必須儘快撤離到南非,甚至是大西洋上的非洲西海岸,才算是確定安全。
在空軍和炮兵的支持下,意軍步兵表現出了不同於以往的英勇態度,吶喊著努力爬山的意軍被架在高處的華軍機槍和狙擊手逐一射殺,但所有人都拒不後退,華軍給意軍造成巨大傷亡,而意軍則頂著傷亡衝上了帆船峰和金馬倫嶺。
不用多想,他們肯定在引導真正的打擊機群向這邊飛來。
華軍的火炮數量比意軍少很多,但兩個制高點上的觀察哨卻發揮了超然的作用,華軍炮兵在觀察哨的指引下越打越准,特別是華軍步兵把幾門迫擊炮拆散運上山後,華軍炮兵得以直接打擊反斜面https://www.hetubook.com.com陣地上的意軍炮兵。
葉門如今已經已經是盟軍在亞洲最後的據點,為了卡住紅海入海口,使得北約無法利用至關重要的蘇伊士運河,美英盟軍向這裏運輸了相對較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包括美軍的一個師,英軍的一個師和一個旅,對陳賡的部隊佔有1.2比1的些許優勢。
於此同時,他的副手,鄧小平陸軍上將負責北非方面的防禦作戰,另一個非洲軍群的名將陳賡則率領一個軍負責葉門作戰。
兩個制高點上爆發多輪白刃戰,華軍130步兵師不得不多次組織突擊隊通過華軍控制的山道增援兩個制高點,華軍大量裝備的衝鋒槍此時發揮了作用,一支帶70發彈盤或35發彈匣的36式衝鋒槍可以在近距離作戰中壓制一個班的意軍,加上華軍佔據高度優勢可以輕易把手榴彈扔的更遠。
所以,以這麼快速度靠近的目標,只有可能是華軍飛機!
也就是說,葉門盟軍已經完全喪失了退路。
華軍飛機和飛行員展現出了極高的攻擊效率——艦轟十俯衝轟炸機可以掛載800公斤炸彈飛出極速,其突防能力、載彈破壞力和打擊準確度都與戰爭早期的艦轟八不可同日而語。
即使步兵師配屬的坦克,也是ZT3這種起碼不次於任何盟軍坦克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