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番外:霧中之門
第六十章 終於了解了(上)

因此,帝國後勤軍要求新四軍提供軍裝樣板,後勤軍會儘快給新四軍提供一萬套新軍裝——現位面上海是世界紡織工業核心,即時提供一萬套新軍裝,最大的時間成本實際上是在於運輸和分發。
實際上,華軍的要求是,三天內——也就是說,到5月14日凌晨零時零分之前,解放整個上海。
葉挺、項英還有陳毅都驚住了。
這個責任,自然要讓此時不在這裏的那個中國勢力來背黑鍋了。
為此中華軍將投入禁衛軍「三千」裝甲營,講武堂第二「旗幟」裝甲師和第三「新青年」裝甲師,從防守位置上被替換下來的87、88、112、113四個步兵師,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和第二師,陸軍空降兵第一師和新四軍四個支隊,以及上海地下黨組織。
大體方針基本確定之後,剩下如何具體執行的事也需要立刻提上日程。
當然,如果新四軍想要華軍制式的綠斑斕野戰迷彩軍裝,那麼華軍可以直接調用部隊庫存。
孫笑見hetubook.com•com過更恐怖的鋼鐵產能,何況5300萬在這個時代也只是穩居第二,但仍舊不如美國。
所以,光復上海並未有軍事上的問題,但其他附帶問題特別多。
把這些全部加起來,兵力不會超過15000人,實際戰鬥力更低——新四軍表示,沒有日軍,汪偽那個師,他們不需要華軍支持也能單獨收拾——實際上這些汪偽軍一直是中共最喜歡對付的目標,每次都能繳獲不少槍支彈藥。
中共提供的答案讓帝國方面大吃一驚(除了孫笑)。
整個日本第十三軍都被幹掉了,以這樣的力量自然不可能在越聚越多的中華軍隊兵鋒下守住上海。
但是這種單方面輸血不能維持太久,聯合市政府還得出台詳細的相關政策,儘快恢復上海及上海周邊的工農業生產。
著裝問題有了解決方案之後,帝國方面又繼續與中共方面商議了收復上海之後的經濟恢復問題。
說到這裏的時候,陳毅和-圖-書好奇的問了一句:帝國的鋼鐵產量是多少?
甚至,現在的中國,連糧食都得進口!
因此華軍也要著重提及新四軍敵後抗戰的功勞。
當然,中國也不是一點重工業都沒有,可那點工業跟沒有也差不了多少。
徹徹底底、完完全全的碾壓態勢!
只不過華軍建議暫時不要這麼做,因為華軍現階段要強調聯合,大家是中華親兄弟團結配合打日本人,而不是華軍來給中國當救世主——那會產生不必要的隔閡。
孫笑也沒有隱瞞的意思,直截了當的回答:「5300萬噸。」
日本人若是敢抵抗,那就不是螳臂當車的問題了,那是螳臂當壓路機。
但新四軍那灰白色的「制式」軍裝,還要求是新軍裝,則一時半會湊不齊。
藉此話題,帝國方面問及一個己方一直在猜測,但總覺得自己猜測的答案有哪裡不對的問題,那就是:這裏的中國和日本,工業化程度和水準到底如何?
入城之後的宣傳政策也是如此,華軍www.hetubook.com.com功勞很大,但那是親兄弟互相幫忙,中華兩軍的宣傳口徑要一致——沒有華軍幫忙,中國也能打贏日本人,有帝國幫忙,不過是加快這一進程,減少勝利過程中不必要的傷亡。
因為帝國方面表示,華軍要立刻展開收復上海的總攻——而新四軍方面贊同這一計劃,中共在上海有著嚴密的地下組織和情報網,所以他們很清楚此時上海日軍的窘境。
當然,肯定會有人問,既然中國抗戰必然勝利,那麼為什麼之前一敗再敗丟掉大半國土?
對此,帝國方面表示可以從自己那邊調用物資,老百姓生活最重要的「兩白一黑」——即棉花、大米、煤炭,可以保證獲得充足供應,為此,暫時停止向現位面派遣增援,部隊給運輸民生物資的車隊船隊讓路都是可以的。
比如華軍發現新四軍裝備太差,著裝不夠整齊后,提出進城部隊統一著裝問題。
沒錯,原位面的上海也是中國經濟核心,軍事上收復上海,不過是光復上海的第一步,接和-圖-書下來必須讓上海的老百姓人心安定,把新的上海聯合市政府視為自己的政權。
沒有別的原因,自己無法掌握海關,那麼風險承擔能力極弱的小農經濟,就得承受美國大量低成本糧食的直接衝擊(多收了三五斗那個洋米洋麵吃不完不只是壓價剝削農民的手段,也是某種事實,這也是民國中小地主同樣大量破產的原因)。
對於新四軍來說,此時軍裝問題反而比裝備問題更突出了,因為裝備可以先以繳獲武器頂數——整個日本十三軍都丟在這裏了,從將近7萬日軍的繳獲中挑出武裝8000新四軍的武器和裝具,實在是太簡單了。
「多少?」
華軍對新四軍提這個要求的原因是:上海無論在哪個世界都是中國經濟核心,這裏的人民見多識廣,咱們進城不能給老百姓留下一個咱們是散兵游勇的壞印象。
因此,向上海這個國際大都會提供充足的物資,穩定市面,恢復生產,是跟治安一樣重要的大問題。
根據中共獲得的情報,此時上海敵軍主力已https://www•hetubook•com.com經不復存在了,日軍在上海的主力,只剩下大約相當於一個大隊的海軍特別陸戰隊以及一個大隊左右兵力的憲兵,其他的,則是汪偽軍一個師(說是一個師,中共估計其實際兵力不超過五千人),一些亂七八糟的小型漢奸組織,以及動員日本僑民、浪人之後的民間侵略武裝。
按照中共的說法,這個時代的中國,有一些工業,但工業實力非常弱,弱到連火柴、蠟燭、肥皂、布料等輕工日用品都得主要依靠進口的地步,更不用說重工業了。
全面抗戰爆發時的1937年,中國(孫笑對中共能拿到國府的統計數字一點都不吃驚)鋼鐵產量55萬噸,但這其中50萬噸是在全面抗戰前就已經淪陷的東北產量(也就是說,在日本人手裡),中國人自己控制的鋼鐵產量不超過5萬噸,而且現在因為國土大半淪喪,鋼鐵產量實際上更少了……
統一而整齊的著裝也容易提升人民士氣,獲得人民認同感。
「5300萬,不算多,不用這麼驚訝,我們接著說下去吧。」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