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在想辦法解決問題,但乾旱的跡象卻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嚴重了。幾天以後,幾乎所有居民點的存水都用光了,人們不得不像之前梁宇說的那樣用小推車到東木城和北木城來取水,供水的壓力一下子變得非常大。
「最大揚程十四米八。」這個數字讓所有人都有些驚訝,這也意味著,他們所處的這個環境大氣壓是原來那個世界的一點五倍以上,因為不知道他們所處的環境的海拔,平均大氣壓也許能有以前那個世界的兩倍。
效率很低,但暫時卻沒有更好的辦法。
「他們為什麼要用水車而不用水泵呢?」另外一名委員問道。
「那像城北聯盟那樣用水車不行嗎?」另外一名執委問道。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各有優劣吧。不過聯盟那邊首先研究水車的技術,多半還是因為想要利用鹽礦那邊的河流作為動力。」
水很快就挖了出來,事實上,僅僅是挖了一米多深,就已經開始有水滲了出來hetubook.com.com,但他們還是繼續向下深挖了一米多,讓水有足夠水車運行的深度,然後才停了下來。
國土學校那邊嘗試著在學校的一塊空地上挖了一口井,但第一天的時候還有少量水,第二天的時候水就沒有了。他們不得不繼續往下深挖,但地下水位卻一直在下降,最後只能放棄了這口井。
「大氣壓就這麼大。」那個老師搖搖頭,對於他問出這樣的問題顯然很不屑。
情況卻在繼續惡化當中,隨後的幾天,連一場小雨都沒有再下過。
而學校那一方則更加糟糕。
而聯盟一方在吸取了他們的經驗之後,則迅速停下了修建水車的工作,全力生產和改進手搖水泵的設計,他們在之前為了修建水車而搭建的那個平台上放了一個巨大的水箱,通過兩次接力后把水運到懸崖上,雖然依然很費力,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水泵投入使用,缺水的問題總算是得到了緩解。
張四海和_圖_書等人加班加點地加工著腳踏水車,但即便是有之前鹽礦那個較小的腳踏水車的成功經驗,要做出一個提水高度提升了幾倍的大一號產品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他們同時還分了一個組出去研究怎麼製作手搖水泵,這兩種過去常見的取水工具已經遠離了城市,幾乎沒有人用過,他們不知道哪一種效率更高,更省力,只能兩種都上,然後進行對比。
這個委員卻依然不明白大氣壓和水泵的揚程有什麼關係,老師只能畫了一張原理圖,讓他明白,水泵的原理是依靠製造一個相對的真空空間,利用大氣壓把水壓進水泵,然後通過兩個單向閥的配合,實現抽水。
整個遠山的地勢普遍高出周邊的叢林一大截,而周圍又沒有更高的山脈或者是山丘,很顯然,水都自然沿著地下的縫隙流走了。平時下雨多的時候地下水的問題還看不出來,但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問題就嚴重了。
「為什麼?」一名委員hetubook.com.com問道。
「除非我們能夠挖出十幾米深,甚至二十幾米深的井,否則的話,在城裡直接打井就非常不現實。」一名老師說道。「我們可以想辦法造手搖水泵,但這需要時間研究,而且手搖水泵的揚程高低要看大氣壓。就算現在的大氣壓比之前那個世界更大些,應該也不會大到二十多米。」
他們已經按照城北聯盟的經驗在自己一側構建了一個小小的叢林營地,但卻比聯盟的兩座木城都要小得多,而且階梯也還沒有完成,這時候他們只能用升降機來取水,但十多米高的懸崖卻成了他們最大的敵人,這樣的做法比聯盟這邊更沒有效率,更慢更費力。
城裡大多數人都還有水可用,他們在宣教部的工作人員的宣傳下已經意識到了缺水的可能性,但還把希望寄托在不下雨只是暫時現象上。而靠近東木城的那些人們,則不得不開始提著水桶到下面那個水池裡打水,到後來,則乾脆在下面把所有要用水的www•hetubook•com•com事情都做完,然後才提著澆灌作物的水上來,以此來減輕運水的負擔。
之前在鹽礦使用水車其實更多的是在考慮著修整河道之後在那個地方建一座水車,利用河水的衝力來取鹽水池中的鹽水,這樣就能徹底把人力解放出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現在反而對如何製作水車更有經驗一些。
大量的番薯因為缺水葉子都完全焉了,萬澤等人急得沒有辦法,只能不斷地組織人手運水,搶修通往叢林的階梯,同時不斷地催促工廠研究手搖水泵的進度。
但學校一方的困境卻沒有因此而就簡單地得到緩解,算上水池的深度,他們幾乎是在水泵的工作極限上取水,非常費力不說,水泵也三天兩頭出問題。他們不得不繼續修建中間用於過渡的平台。
聯盟已經組織人手在兩座木城的位置各挖了三個水池,每個水池最少也有三米五深,經過一個晚上大概可以蓄滿九噸多水,但相對於六千多人和兩千多畝地的用水量需求來說hetubook•com•com,也只是勉強夠用。
人們一方面緊急地安裝著水車,另一方面,聯盟組織了數百人沿著階梯排成環形,用傳遞的辦法把水運到地面,再用手推車運到需要的地方去。
幾天以後,聯盟一方的第一個水車已經搭了起來,開始工作,而國土學校這邊的第一個手搖水泵也做了出來。
因為土質鬆軟,邊坡一直在坍塌,吳建偉不得不讓人們把水池擴大,挖出斜坡,然後用圓木固定住,並且從懸崖上弄來之前鋪在路上的那些地磚,把它們鋪在水池底部,以此來澄清池子里的水,避免因為攪動池底的泥土而再一次把水弄渾。
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人們對於缺水的擔憂,但沒有水一直都不是張曉舟他們擔憂的問題,如何把這些水運到懸崖上,如何把它們分配到每一個人手中,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行是行,可我們這邊的地勢比他們那邊高得多,他們那邊都得用兩級水車,我們這邊至少要用三級水車,還不如水泵方便。」
至少是暫時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