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新世界
第七章 無盡的問題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但如果只干白天,那食鹽的產量依然是個大問題。
「下面的水流一直在掏基礎,這個地方還是有可能塌。」吳建偉對王永軍等人說道。
「要是不下暴雨還行,要是繼續下暴雨,那就麻煩了。」王哲皺著眉頭說道。暴雨不僅僅是帶來了洪水和泥石流塌方的可能性,也帶來了他們工作的極度不便。下暴雨的時候人們連正常爬山坡都有危險,更不要說還要舉著火把。這個事情即使是在白天都很危險和困難,晚上就徹底別提了。但偏偏最容易出事情的就是晚上。
「那裡面有石灰岩嗎?」
「那邊的情況要稍微好一點,但你們巡視的時候要從上面觀察邊坡的整體穩定性,這單從下面是看不出來的。水流一定要及時排走,引到河道里去,不然有可能會影響這個地方的整體穩定性。」
「先盡量克服吧。」吳建偉對此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現在他們的生產能力和工作條件就只能這樣,沒有別的https://m•hetubook.com.com辦法。「畢竟人命關天。」但他馬上又提醒道:「山上的營地也要注意加強巡視,如果發現出水或者是有裂縫產生,一定要馬上採取措施!」
「有個概念總比什麼都沒有強!鄧老師,失敗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多做幾種方案,一個個的試驗,一切工藝從簡,既然知道原理,又有一定的概念,那就一定能成功的!」張曉舟只能想方設法地打消他的顧慮,說服他來負責這個事情。「我們會在城南發個通告,讓懂這些的人報名,只要有能用的人,我們馬上就給你送過來!」
但這樣一來,他們就再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和人力去狩獵了。
「要是以前,那打錨桿噴漿掛網就行,要不然就是一層層地修承重擋牆支砌上去。」吳建偉搖了搖頭。「現在這個條件,沒有水泥,那就什麼都幹不了。現在只能等一段時間,等河谷兩邊的地質情況穩定下來,你們再恢復正常的生產www.hetubook.com•com。」
「下面,我們再來說排水渠的事情吧。」張曉舟嘆了一口氣,把桌子上的紙重新拿起來。
「那得等老段那邊高嶺土過來以後,先燒一批耐火磚出來……」鄧老師嘆了一口氣,但開發區這塊並沒有水泥廠,有人懂這個的可能性太小太小,這個事情他沒有辦法推開,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黏土我記得應該不是什麼很罕見的礦藏吧?」吳建偉問道。「難道你們一點兒也沒有發現?」
「河裡的那些石頭呢?」張曉舟問道。
「那當然有,但是量太少而且也太分散了啊。」段雲波說道。
「不然的話,你們的工作只能改成白班。」吳建偉說道。「晚上把人全部都從河谷里撤出來!我馬上回去向張主席提出建議,他應該會同意的!」
「石頭?」段雲波愣了一下。
這樣的話讓人們的臉色都有點難看。一方面是安全壓力,另外一方面則是聯盟的需求,這讓他們怎麼選擇?
「一號營地那邊呢m•hetubook.com.com?」嚴燁問道。
「有是有,但太分散。」段雲波答道。「其實之前做燒炭的爐子的時候就用了一部分高嶺土來製作耐火磚,如果批量不大的話,現在發現的這些應該也勉強夠用一段時間。現在的關鍵是石灰石,我們沿著河谷逆流而上一路勘探,並沒有發現有開採價值的石灰岩礦藏。」
「工藝上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我們現在沒有穩定的礦源。」國土學校之前派在鹽礦區域內負責打鑽井勘探的負責人段雲波說道。他以前是國土學校的一名老師。其實他的家並不在學校這邊,但事情發生的時候卻因為第二天一早有事情而選擇在學校安排給他的宿舍里休息,結果被帶到了這個世界。
「吳工,就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處理?」嚴燁還是有些不死心。
水泥的事情就這樣安排了下去,但看這兩位老師臉上的表情,這個東西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弄得出來。
「我們得儘快把水泥弄出來。」在會議上,吳建偉這樣建議著。「和_圖_書最起碼,得把東、北兩座木城的邊坡支護起來,把鹽礦一號營地後面的那道邊坡也支護起來。否則的話,隨著雨水的沖刷和風化,鹽礦的事故很有可能會再次發生!」
段雲波答應著走了,準備去列計劃,張曉舟讓吳建偉把他說的鄧老師找來,他也不是教這個的,只是曾經帶學生去水泥廠參觀,多多少少有點概念。
「幾噸?那一塊大一點的石頭都不止……」段雲波低聲地說道,但他已經理解了張曉舟的意思,並沒有繼續揪著他這個顯而易見的錯誤不放。「這樣的話,那有幾個地方是可以去采一下的,只是我們需要大量的人手,還要開採工具、破碎設備,水泥的製作工藝我不太熟,得去找鄧老師他們。」
「沒那麼簡單,就算我們做最簡單的水泥,只用石灰石和黏土做原料,也要破碎設備、球磨機、立窯等等一大堆東西。現在沒有動力,這都不好辦啊!而且立窯我也只是有個概念,具體怎麼做,這個我還真不清楚。」
……
永遠都有新的m.hetubook•com•com難題,新的工作在等待著他們,而他們也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地去解決它們。
「沒問題,你負責開採礦物的事情就行,人手鹽礦那裡多的是,只要你把用工計劃提出來,我這邊安排。工具和設備你提要求,我讓張四海他們配合你,看我們周邊這些廠子里有沒有,該怎麼改。」
人們只能按照他的建議先行動起來,不過嚴燁很快又想出一個笨辦法。他們用木頭做了很多木桶,專門組織了一隊人從鹵泉那邊把滷水運到伐木營地這邊來,然後在這邊壘了幾個爐子二十四小時地熬鹽。這樣做很累人,而且效率很低,但也省了把木炭運到河谷的事情,他們現在有充分的人力投入到這個工作當中,勉強可以保證食鹽的產量滿足遠山兩萬多人的需求。
「那就先收集這些石頭和黏土,儘快試製一批水泥,段老師,你別以工業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我們現在的生產力,不需要太大的儲量,只要有個幾噸的儲量就值得我們開採了。」
「這個……當然能用。」
「能用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