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辛亥
第七十二章 光復會

黃岡鎮上的清軍巡防營還剩下三個隊官,三人見到國民軍真的如數發給餉銀和遣散費,再無森嚴之狀,立刻帶隊點名並上交槍械。
「什麼不走運?現在革命形勢高漲,國民軍也是用人之時,我聽說林老師到處找人充實軍官速成班和軍士訓練隊,都焦頭爛額到不行呀——伯陵,你知道葉挺、張發奎這些人的下落嗎?若有門路,快將咱們的老同學都叫來汕頭呀。」
許雪秋也公然挑釁:「船已為爾購便,爾此時即行。」
由於巡防營吃空額的情況比較嚴重,相當一部分槍械在革命爆發以後,又被士兵擅自賣給本地土豪。現在為了能夠按槍支數量取得遣散費,那三個隊官馬上就按圖索驥,照著之前賣槍的渠道,又強行一條一條把槍搶了回來。
總商會對國民軍的軍費也有幫助,這主要是國民軍保證在光復地區內,取消所有的厘金鈔關,總商會則按所減厘金的一毛一分為國民軍提供軍費幫助。
佃農不想這樣死去,就要參与潮梅總農會組織的抗租活動。這時候為了避免刺|激縉紳地主、土豪劣紳,總農會還沒有提出「減租」口號,主要宣傳的只是「拒絕田主升租」、「凶年呈請減租」而已。
光復會歷來在潮汕一帶勢力不弱,但由於林淮唐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控制潮汕全境,以至於光復會甚至未來得及做m.hetubook.com.com任何反應,革命的主導權就落到了國民軍手中。
「好!我立刻就給司令部打報告,蕭指導,你先帶隊去黃岡鎮,不要慢了手腳,使人捷足先登。」
「如要得口糧者,可即呈花名冊上堂點名,荷槍聽點,無槍免來。」
在嘉應州不少村莊,由總農會整合各地聯庄會後領導的「同盟罷耕」、「同盟抗租」運動都取得了不小成效,比如在梅縣已經迫使田主在水災后減租二成,並普遍使得田主取消了「三下蓋」、「伙頭雞」、「伙頭錢」、「送家交納」、「鐵租無減」、「加租」、「吊地」一類的陋規。
潮州府城的清軍已經被國民軍全數繳械,但在黃岡鎮當地還駐紮有一營防軍,管帶為方龍驤,約莫數百人,未有降服消息。
總農會宣傳給佃農的道理,就是長此以往,佃農只好典賣祖傳的屋宇廁地,嫁妻賣女,最後把自己作為豬仔賣去,或到都市為苦力,或上山為匪為兵,總是向著「死」的一條路去。
「哈哈,逸仔,莫叫我薛仰岳了,我去保定時已改過名字叫薛岳啦。」薛岳還穿著一身清廷新軍的軍裝,只是已經摘掉了全部的軍銜標記配飾。
在黃岡鎮等地威望很高的許雪秋、陳涌波,自然不能接受這種情況,於是才率領一批黨人乘船到鎮上公然奪權。
https://www.hetubook.com.com雪秋和陳涌波都是當年潮州府黃岡起義的參与者,和姚雨平是老朋友。但黃岡起義失敗以後,黨人星散南洋,由於不滿孫中山對這些逃亡黨人的安置,許雪秋、陳涌波兩人就在陶成章的說服下,脫離了同盟會,加入光復會。
林淮唐為梅縣佃農算過一筆賬:
薛岳眉頭一跳:「逸仔,這可是你說的,好!只消你願意,我立刻就可以加入你們,軍士訓練隊隊長也好,普通的馬前卒也好,我都可以,只要能讓我儘快趕上這趟革命的大潮,什麼都好。」
張雲逸和同桌在革命高漲的勝利時刻重逢,激動興奮的心情自然難以言表,他向支隊的指導員蕭枳介紹道:
「這位是薛仰岳……薛岳!表字伯陵,是我在廣東陸小黃慕松監督門下讀書時的老同桌,也是保定軍校的高材生。」
他們見到國民軍派人前來收編,聽說有餉銀拿,最差也有遣散費、路費拿,根本歡天喜地,哪有人抵抗。
薛岳對蕭枳所講的這些農會、商會故事非常感興趣,他覺得這裏頭隱藏著很大秘密,說不定便是國民軍和其他省份民黨民軍不同地方的關鍵所在。
陳涌波赫然大嘩:「這個黃岡鎮用不到爾國民軍來此討生活,爾當即時出境。」
蕭枳聽聞他們俱是光復會的革命前輩,不敢冒然動武驅逐,便趕快和_圖_書聯繫張雲逸,叫他幫老同桌薛岳給司令部打報告時,也趕快詢問一下如何處理這些光復會的黨人。
潮梅總農會在領導各地農會抗租抗佃勝利以後,又有國民軍的武力作為保障,則地主的頭蓋、紳士的扇頭、官府的鎖鏈或者護弁及手槍之恐嚇,都不再能成為一種威脅。
張雲逸平素里總是一張古井無波的臉,很少有情緒變動的時候,蕭枳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張支隊長這樣激動的神情。
總農會從所減之租中,抽出一成,作為國民軍的軍費需要。要知這時固然朝廷是橫徵暴斂,但田主所征地租往往數倍、十倍于朝廷所收賦稅,因而總農會只從所減之租中抽得一成為軍費,對國民軍來說,都是一項非常大的幫助。
黃岡鎮的那一營防軍,據說管帶方龍驤聽聞府城鬧了革命以後,早已跑路,所以現在是群龍無首的情況。
「軍官速成班?這是你們國民軍中的新名目嗎?軍士訓練隊又是何物。」
張雲逸很乾脆地說:「伯陵,我看這樣吧,我給總司令寫一條報告,舉薦你參加我們支隊,直接來做軍士訓練隊的隊長好不好?我知道你是保定軍校高材生,大約看不起這樣一個位置,但我們支隊確實缺人、少人,很需要伯陵這般職業的軍人幫助。」
直到第二天光復會的兩個頭目許雪秋、陳涌波,突然帶著數十猛漢持指揮刀自南澳www.hetubook.com.com抵黃岡鎮,要強闖支隊機關,還擅自在陣中招募遣散清兵為軍。
「老虎仔!薛仰岳!伯陵,自從你北上保定軍校讀書後,我們就太久沒見啦!」
蕭枳代為解釋道:「軍官速成班與滿廷之速成學堂類似,想來伯陵兄能夠理解。軍士訓練隊,則是我國民軍的特色,系由軍中有經驗的老兵帶頭,給優秀戰士做且戰且訓且教且育的特殊訓練,在實戰暇余中迅速培育軍隊骨幹的士官階層,以較快充實軍隊框架。」
「這我自然曉得。」
蕭枳到黃岡鎮后,先取了餉銀二千元公之於眾,然後即下令:
司令部方面得知此訊以後,便派張雲逸、蕭枳支隊買船前往招降。此時粵東一帶民氣高漲,支隊前往黃岡鎮一路上陸陸續續都有志願的學生軍加入隊伍。
1石種每年收穫27石,一半還地租后,還剩下13石5斗。每石價值6元共得81元,加禾稿3元,共得84元。而農民的支出則為肥料30元,種子5元,農具消費5元,工食54元,共為94元,佃農虧本10元。
「哈,我哪有大名可仰嘞!跟你們比起來,我就是個不走運的倒霉蛋。」
「伯陵兄,久仰大名。」
由於「四紀八規」的存在,而且也是因為有著總農會、總商會在經濟上的支持,國民軍紀律表現比其他會黨民軍好得多,所以薛岳到潮汕后,的確感到這裏的革命和-圖-書軍軍紀不比他省,要好得多。
各隊士兵皆唯唯聽命,在張雲逸支隊的彈壓下,遣散紀律也比較好,沒有出什麼大的岔子。
司令部方面一直擔心萬一有土豪劣紳,趁著這個機會控制該營,那不免又要造成一支割據地方的民軍武裝,所以這才急令張雲逸支隊乘船趕赴黃岡鎮進行收編。
鎮上衙役早已星散,雖然還有數百巡防營士兵在,但因為管帶方龍驤將所有餉銀竊走逃亡,所以這支部隊乏食已久,早沒什麼戰鬥力了。
薛岳大大咧咧道:「去年我就從保定軍校畢業,直到最近聽聞梅縣起了革命軍,立刻就拋下軍職南下回鄉,沒想到你較我動作更快,如今已是這大名鼎鼎的國民軍支隊長了,真叫人羡慕。」
國民軍奮起以前,潮汕各地農民一直是隸屬於滿清的皇帝、官僚、紳士和田主這班人底下,農民怕地主紳士和官府好像老鼠怕貓的樣子,終日在地主的斗蓋,紳士的扇頭,和官府的鎖鏈中呻|吟過活。
其實目前國民軍也好,先鋒隊也好,根本沒有人手接管嘉應州及潮州府內各厘金鈔關,而滿清原來的厘關官員盡皆腐敗透頂之輩,若任其維持,除了使他們中飽私囊外沒有任何用處,不若裁減以換得總商會的支持。
這之中最讓張雲逸感到驚喜的,自然是他在廣東陸小時同班、同桌、同寢的老友薛仰岳,也以志願學兵的身份來到潮汕報名國民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