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葆璋沉著點頭,他和藍天蔚都站在海容號防護巡洋艦的甲板上。這條軍艦放在列強海軍中,不過是剛誕生就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輕型艦艇,但放在中國,無論是其噸位還是火力,都堪稱水面上的巨無霸,其重炮對陸地的炮擊,威力也是震撼人心的。
「季豪兄,煙台光復賴膠東十八豪傑之功,我們遠道而來,還是要尊重本地革命軍政府的意見。這樣才能儘快形成合力,打出膠東,與林先生會師濟南。」
謝葆璋任校長時,比較放任革命思想在校內的傳播。去年,也就是1911年初秋時,清廷專門指派二十多名八旗子弟入學,因他們學力低下,故設專班。漢滿學生不相往來,秋季運動會因競爭而鬥毆,滿族學生全部離校告狀,遂由登萊青道台出面解決,勒令學校開除肇事漢族學生。
最初大家公推煙台海防營管帶董保泰為軍政府總司令,但董一再推辭不就任。這時恰好清軍舞鳳號炮艦由天津開來,該艦管帶王傳炯假稱讚成革命,表示誓與革命黨人合作,「十八豪傑」成分複雜,意見不統一,又缺乏政治鬥爭經驗,便輕信了王傳炯,公舉他為軍政府司令,大部分革命黨人遂漸漸被排擠于軍政府之外。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同英法兩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和《中法天津條約》中規定增開牛庄、登州等十口為通商口岸,而後簽訂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除增加天津為通商口岸外,也沒有規定煙台為通商口岸。
但煙台卻逐漸代替了登州在原來膠東半島的港口地位。
藍天蔚https://m•hetubook•com.com剛一下船,看到王傳炯還在那裡點頭哈腰,便招了招手,四方面軍第一旅(也是四方面軍唯一一支部隊)旅長商震便親自帶著警衛將王傳炯拿下。
但是藍天蔚已經從山東同盟會的徐鏡心、謝鴻燾、丁惟汾等人那裡,提前獲知了王傳炯里通北洋的消息。
王傳炯攫取煙台軍政府大權后,首鼠兩端,還經常與把持省城臨時政府的孫寶琦暗通聲氣,相互勾結,排擠、壓製革命黨人,破壞革命成果。革命黨人強烈要求軍政府組織力量西征,以打破清軍對革命勢力的圍剿,支持各地的武裝起義,但王傳炯按兵不動,阻礙革命的進展,給清朝反動勢力以喘息的機會。
開埠十年後,煙台從事各行業的人員總數已經達3萬多人,其中外國人250人。到清末時煙台城市人口發展到近十萬人。並且發展有相當工業規模,先鋒隊政權的老朋友南洋華商大亨張弼士就在煙台投資建設有葡萄酒廠、捲煙廠和棉織廠——當然,在謝葆璋司令率領艦隊于煙台登陸以後,隨行抵達煙台的兩個營北伐軍就把張弼士的那些產業全部沒收了。
英國人最初想在山東內地的臨清、東昌、濟寧、曲阜一線尋找開埠城市,但是內地河流狹窄水淺,大船不能行進,仍在登州沿海選擇開埠地點。
煙台開埠后,西方列強乘機而入,紛紛涉足這古老的海濱。英國人依仗在煙台開埠的特殊作用和最先來到煙台的有利條件在煙台山上最好的地段購地蓋起了領事館。繼英國之後,法國、美國、挪威、瑞典https://www.hetubook.com.com、德國、日本等國先後在煙台山上設立領事館,從1861年煙台開埠至1932年共有17個國家在煙台設立領事館。
林先生,先鋒隊要控制四方面軍,恐怕還沒那麼容易。
煙台當地的革命者,是在十一月十二日時就已經光復了煙台,並成立了煙台軍政府。但是軍政府的成分十分複雜,煙台首義的「十八豪傑」,既有老同盟會,也有當地的縉紳和膠東一帶的綠林豪傑,也有煙台本地的海軍軍官和防營將領,其實烏合而成。
謝葆璋看到碼頭上還有青年學生,豎起一面血書的旗幟,上面寫道:「打到濟南城,活捉靳雲鵬!」忍不住拍欄讚歎道:「我煙台海校莘莘學子,武風長在,不愧為漢族子弟!」
按照不平等的《天津條約》的規定,山東地區只開放一個通商口岸——登州。但是煙台港是一個天然港灣,整個港灣呈U型向東和東北方向敞開,崆峒群島在東北部兀峙海面,形成兩個寬闊的海口。
煙台臨時軍政府的總司令王傳炯,還沒來得及多吱一聲,就被革命官兵們五花大綁拖了下去。這一切看在謝葆璋的眼裡,又令他感到藍天蔚也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物。
再者,薩鎮冰當年在甲午戰爭中曾親眼目睹文登、榮成籍的水手勇猛善戰。因此,他決定在煙台建校,以便多招收一些煙、威一帶的學生入校學習。
這位同盟會背景濃厚的四方面總司令,看來也不好相與啊……
在謝葆璋的保護下,這批被開除的肇事學生,還得以到上海高昌廟海軍提督衙門謀取差事,其中不少人和*圖*書奉派通濟艦實習。
在晚清軍界極富盛名的「北洋士官三傑」之一、北伐軍四方面軍總司令藍天蔚,苦笑道:
甲午戰爭結束后不久,清政府開始重建北洋海軍。此時,急需大批海軍人才,而北洋原有的海軍學校——天津水師學堂,在八國聯軍之役中已毀於兵燹。於是,薩鎮冰奉命擇址另建海軍學校。經過反覆論證,最後他把校址選在了煙台。
畢竟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重炮,北洋軍也沒有幾門。
至於登州,英國人認為登州水城水淺,並且港口外水域沒有船舶避風場所。因為當時的對外貿易活動主要靠船舶,沒有適合的自然港口是不能順利開展貿易的。
於是煙台便取代了登州,成為山東最早的開埠城市之一,並因此慢慢取代了登州歷史上在膠東半島顯赫的地位,成為了現在膠東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煙台自1861年8月開埠后,吸引著內地勞動力向沿海流動並在煙台聚居。這是煙台城市興起和發展的基礎。
「鏡如兄,膠東之事還要指望你呀。」
1861年1月19日,英國駐華公使派馬禮遜到登州籌辦領事館和開埠事宜。行前,馬禮遜曾親自訪問過在煙台駐紮過的法國軍隊的將領們,詳細了解了煙台的地理及港灣等情況。
臨時政府成立以後,原來先鋒隊所屬的第一艦隊、鎮江都督府所屬的那幾條兵艦,還有滬軍都督府控制的一部分海軍,全都合併到了一起,其中的絕對主力海容號,就被交給了謝葆璋,作為第一艦隊的旗艦。
這也算馬日事變善後會議上,同盟會對先鋒隊的妥協退讓之一。
煙台港口的海面上,m•hetubook•com.com波濤洶湧,白浪滔天,由於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以後,頒布了新的軍服條例,所以謝葆璋也換掉了他穿著很長時間的清朝海軍軍服,換成了一身全新的、初生的民國海軍的制服。
謝葆璋如此想到。
當時,曾作為北洋海軍基地的天津、旅順、青島、威海等港口相繼被列強瓜分,在剩下的北洋港口中,煙台的條件相對較好。1902年還成立了負責培訓士兵的海軍練營。海軍練營設在東炮台附近,「正當海邊,且內有餘屋」。負責實際籌建工作的謝葆璋認為,這些舊營房稍加整修,就可以用作海軍學校的校舍。這樣,既能節省開辦經費,又能節省籌建時間。
所以今天當謝葆璋帶著海容艦重新回到煙台的時候,當那些之前被清廷開除的肇事學生也都回到煙台時,所有人均不勝感慨,革命的熱情又更勝一籌。
在碼頭上,還有許許多多年紀輕輕的少年學生,肅立成列。他們都是煙台海軍學堂的學生,聽聞老校長率領艦隊在煙台登陸,將要領導革命,當然無不歡欣鼓舞,那股子興奮的勁頭兒簡直要從臉上踴躍而出了!
謝葆璋的性格還是那樣一貫的低調沉穩,他一手按在腰間的佩劍上,一手握住藍天蔚的手,說道:
武昌起義時,該艦奉令駛煙台,載運海琛、海籌、海容三艦所需軍火駛往湖北,抗拒革命軍。這批學生就趁船駛至中途,脅迫艦長,請即響應革命,並同10餘艦會集於南京上游之大勝關,夜間駛過南京,齊集鎮江,宣告反清,擁護革命。
現在藍天蔚和謝葆璋率領第一艦隊的兵艦,搭載三千民軍登陸煙台,王傳炯再沒和*圖*書有任何跳梁之力。他乖乖取出臨時軍政府的一切印信,也等候在碼頭附近,表現得比周圍任何人都要服帖順從。
西方國家除在煙台山上設立領事機構外,還在煙台山下設立洋行、銀行等。1864年英國商人在煙台山下首設和記、匯昌兩洋行,經營進出口貿易和航運代理等業務。至1891年,煙台共有英、德、美、日等國外商洋行11家。甲午戰爭后,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承認外國在華投資權,煙台遂成外商主要爭奪市場之一,洋行急劇增加。1901年外商發展到26家,1906年增加到40家。
不久靳雲鵬等人在濟南顛覆了山東都督府,結束了山東省短暫的獨立歷史,煙台的革命形勢也迅速低落下去。
以謝葆璋那種內斂的性格,能夠發出這種讚歎,也可見他回到多年生活和工作的煙台時,心情是多麼的神往澎湃。
「王司令。」藍天蔚臉色肅穆鐵青,「爾誘捕拘押我同盟會黨人,又勾結濟南,意圖顛覆煙台軍政府,罪不容誅,只因臨時政府初設,念爾尚未對我同志作出真正流血舉動,饒你一條性命……拿下王傳炯!」
只是由於許多濟南的革命黨人,逃亡到煙台,無形中又增強了革命黨人的力量,才使得王傳炯不敢公然結束軍政府的獨立狀態。
煙台海校創建不久,便取得了驕人的成績。1906年,中國首次派遣海軍學生赴日本留學,煙台海校就有24人入選,居各海軍學校之首。同年,又有兩人被選派到美國留學。
軍艦靠岸,盪起無數波浪與泡沫,岸上煙台海校的水兵學生們,都舉起雙手,好像人浪般歡呼著老校長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