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一百一十三章 馬來革命

這次一受英國殖民者的鼓動和煽惑,很有一些馬來社區里的名流、頭頭就都站了出來,要鼎力支持英國人主張的大馬聯邦,要為大英帝國的殖民主義服務。」
那時解放同盟打的旗號還是爭取北婆羅洲在大英帝國殖民框架內的自治權,但通過罷課、罷市、罷工的鬥爭,關鍵在於把同盟的影響力滲透到了北婆羅洲各界。
這點和中國社會黨的情況幾乎完全一樣,同盟在初期規定每個盟員每星期參加一次小組會議,主要是學習革命書籍和革命文件,談形勢與任務和思想,交流工作經驗,解決實際的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
「砂拉越是多元民族之邦,有伊班族、比達友族、馬來族、馬蘭諾族、加央族、肯亞族、普南族等等不知道多少個民族。」馮白駒一點一點說道,「這麼多民族,不只佔人口的大多數,而且這些人口中95%以上都是農民,還都居住在最廣大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
馬來人歷史上在東南亞建立過幾個較大的封建國家,像室利佛逝王國、馬六甲王國……他們心高氣傲,可馬來族群不重視教育和工商業的發展,社會地位、經濟地位普遍低於本地的華人,所以對我們敵意也比較大www.hetubook.com.com
婆羅洲的內陸地區到處是高聳入雲的雨林樹木,近赤道炙人的西晒陽光和潮濕至極的環境,還有一到夜裡就成千上萬隻一同飛出的蝙蝠,以及熱帶雨林里永遠不會缺席的劇毒蚊蟲,任何一項對北婆人民軍和當地的英國殖民地軍來說,都是同樣難以客服的挑戰。
按馮白駒和江河海講的那樣,同盟還要求每個被批准入盟者,必須莊嚴地向馬、恩、林革命導師宣誓。每個已宣誓的盟員,不管物質條件如何,都必須想方設法過組織生活。
中國和解和放同盟,對北婆羅洲當地的其他土著民族影響力就都比較弱一些。
馮白駒又說:「這幾年英殖民主義受南洋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浪潮的衝擊,為了延慢它在新加坡、馬來亞、北婆殖民統治的瓦解速度,就扶持馬來人,提出大馬主義,要把新、馬、北婆三地合併成一個英帝國旗下的自治邦。
最開始的幾年間,馮白駒在古晉一直都是負責搞學運鬥爭。在當時,馮白駒的工作就是利用傳閱和學習進步書刊的機會,動員、團結和教育學生群眾。1921年時馮白駒已經成為了古晉中華中學的教導主任,在柏https://m.hetubook.com.com林會議期間領導了當時對整個婆羅洲地區都造成很大影響的罷課爭取自治權運動。
「是,馬來人這一支民族在南洋的社會發展比較早,比婆羅洲當地大部分土著族群的封建化程度都高很多,所以在英國殖民者到來前他們就自居於統治民族的地位。」
「哈!看來發展勢頭很樂觀嘛。」
馮白駒眨了眨眼睛:「這事你就別問了,問我我也不知道。」
北婆羅洲的華人大部分都居住在沿海的港口城鎮里,內陸的雨林和河口鄉村,則幾乎都是當地土著民族的控制區。若非大馬主義使很多土著開始支持解放同盟的反英活動,解放同盟是很難在婆羅洲雨林里組織起大規模游擊隊的。
馮白駒這番話就讓江河海略微沉默了一會兒,他也想著,中央對南洋的布局究竟會到哪一步呢?真難想象。對他們這些基層的幹部來說,現在還根本看不清楚國家對於東南亞地區的革命輸出究竟會做到什麼地步。
但婆羅洲南北分別被荷蘭和英國殖民,英國人對走私活動監管十分嚴格,荷屬南婆羅洲地區的監管就鬆了很多。中國紅軍可以通過華僑、華人的渠道,先把武器運到荷屬南婆羅洲境內,然後再依靠生和圖書活在婆羅洲中部雨林地區的土著部落,把這些槍支彈藥再跨過英荷邊境線,送到北婆羅洲人民軍的游擊隊隊員們手上。
只有在雨林內沿河而生的土著部族,才有辦法在婆羅洲最深處的腹地生存下去,也只有得到了他們的幫助,北婆人民軍今天才有辦法發展起來。
當地土著和華人的關係談不上多好,有的土著族群或主導或參与過婆羅洲歷史上對當地華人的排華、屠華運動。解放同盟並非不想爭取土著民族的支持,但這工作從各角度來說都還是比較困難的。
像江河海這樣的紅軍新生代青年軍官,生長在一個國家蒸蒸日上、高速發展起來的時代,心裏不可能沒有比較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
江河海若有所思地點著頭,他隱隱約約通過來中國參与培訓的那些解放同盟成員族籍,似乎大抵能猜到北婆羅洲解放同盟的構成應該還是以南洋華人為主。
馮白駒就是在柏林會議期間,成功在美里的美中、泗里街的華僑中學、詩巫的衛理中學和中華中學內,都組建起了同盟的地下黨組織。
在柏林會議以後。同盟就加強了很多聯絡土著民族的努力。可對大部分同盟幹部來說,他們對伊班或比達友族這些婆羅洲土著大都只有理論上的www•hetubook.com•com一些認識,絕大部分民族幹部的民族語言初時不會聽,也不會講,只有親自深入雨林地帶,以割樹膠、做生意為掩護,住進長屋和當地群眾樹膠芭的茅屋裡,然後盡量多跟群眾一起學語言,幫群眾做些家務或者義務勞動。
後來有的同志還給土著群眾做義子,個別同志還娶土著女子為妻,為了和土著群眾打成一片,同志們跟群眾生活一起時要表現得越土著化越好,用手抓飯吃不必說,就連土著用腐爛的魚或肉類製成的又黑又臭的一種叫「肉骨」的,也硬著頭皮照吃。有個別同志始終不適應那種生活環境,而反覆生病,不得不安排撤回華區工作,種種艱難,等到馮白駒擔任解放同盟政治部主任以後,通過聯合土著民族反對「大馬主義」,這才使同盟的群眾基礎有了很堅實的擴充。
說到這裏,馮白駒突然又笑了起來:「其實這對同盟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從前北婆的土著民族都不信任華人,可現在比起華人,他們更擔心馬來人真在英國支持下搞起這個大馬聯邦,像加央族、肯亞族這樣人口相對比較少的小族群,就可能被馬來人兼并掉。所以英國人這一手,反而是把北婆其他族群都推到了同盟這邊,使我們的群眾基礎很迅猛的擴和圖書大起來。」
馮白駒沒有再繼續跟江河海透露其他有密級的重要情報了,由於歷史原因,加予英殖民主義者長期實行分而治之的陰險政策,使得各土著民族不但經濟和文化落後,而且使各民族之間產生彼此隔閡,甚至導致民族之間呈現緊張的局面。
工運和農運活動也是在那之後,逐步展開的。
江河海好奇問道:「北婆羅洲人民軍現在到底有多少人槍?我看報上說你們人槍不下三四萬。」
婆羅洲是一個遠離中國大陸的島嶼,隔海相望,英國海軍的實力就算在今天也依舊很強,想從中國把槍支武器送到解放同盟和人民軍手上,可算千難萬難。
「大馬主義?南洋當地的馬來土著嗎?」
馮白駒不無感慨:「我到北京接受培訓的時候,感覺國內很多同志是希望北婆獨立以後,能加入中國,或最起碼像歷史上的蘭芳共和國一樣,成為一個民族成分比較單一的華人國家。可我說句實話,如果真抱著這種想法,北婆羅洲解放同盟是很難在南洋堅持下去的。當地土著雖然沒有多少自己民族的歷史,可也有一份獨屬於他們自己的部族文化,這些文化、文明若按嚴格標準,肯定是很原始、很蠻荒,可正是因為有這種文化在,他們才沒有像英國人低頭臣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