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如海的要求下,大量卡車託運著裝滿石油和其他礦產資源的拖車,沿著金屬鋼板鋪成的斜道開上輪船,在甲板上直接卸下拖車,由於都嚴格採用了國際集裝箱協會制訂的統一標準,這些集裝箱可以整齊劃一的堆放在一起,節省大量空間。
張如海在碼頭上抹了一把汗,說道:「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國人具備能耐組織這樣大規模的一個工程項目了。」
說完,馬惇靖又補了一句:「我們這一代人一定會看到新世界的曙光。」
這就是紅海軍的任務。
張如海站站在最後一艘即將駛離巴士拉港口的貨輪甲板上,背對著波斯灣上紅彤彤的如血朝陽,對著大陸上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湧入海灣的入海口揮了揮手,中東的熱風吹拂著海水蕩漾,一切盡在無言之中。
中國工人隊伍在這些年支援英法復興建設的過程里,留給歐洲人最大的印象不是勤勞,而是中國施工隊伍對大型工程項目驚人的管理和執行效率。中國在好幾個五年計劃裏面培養出了這種可怕的調度能力,這支工人隊伍在地理範圍上西至碎葉城、東達硫磺島,在時間範圍上,也經常要以極為嚴苛的標準制訂施工的時刻表。
馬惇靖點點頭:「www.hetubook.com.com馬上就會打仗!」
也是因為林淮唐的堅持,東共聯現在才有辦法動員起這麼多的新式油輪,不然按前幾年的情況,中國只有一些又小又簡陋的舊式油輪,動力系統使用1年就會報廢,船殼的可靠性也非常糟糕,事故頻發,根本支持不起這麼大規模的物資搶運行動。
這無疑就是宣告了蘇伊士運河的關閉,基本上禁止了絕大部分新式大型貨輪通過蘇伊士運河,只有獲得德國特許的盟國船舶才能使用運河,東共聯成員國的船隻再想開去英國和法國那就必須繞行好望角了。
對中國來說,印度洋和太平洋一樣重要,紅海軍必須成為制霸兩大洋的偉大海軍,才能有效牽制住德國。
紅海軍如要同時挑戰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制海霸權,那就意味著中國必須成為一個比英國全盛時期更加強大的海上強國。
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但不知為什麼,張如海還有這一整支船隊的水手、船員們,卻都對完成這任務充滿信心。
可是哪裡的戰事又將決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命運呢?和這三大洋比起來,地中海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澡盆,和這三大洋的戰略意義比起來m.hetubook.com.com,地中海的地位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規模空前的搶運船隊已經起航,首尾相連的鋼鐵船殼好像一片移動的陸地,張如海在離開巴士拉之前還是朝馬惇靖問道:「真的就要打仗了嗎?」
而就在印度洋這片早以為西方列強徹底征服了數百年的汪洋上,隨著東共聯最後一波搶運船隊的撤離,軍事氣氛也變得越發緊張起來,首先就是蘇伊士運河,蘇伊士總督卡爾·馮·米勒海軍上將在土耳其、埃及更多厲兵秣馬準備開戰的關鍵時期,突然宣布蘇伊士運河將限制外國船隻通行海峽的噸位,禁止任何排水量超過一萬噸的船舶通過運河。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張如海就在中國船隊這次搶運中東石油的計劃里提出了「海陸聯運」的想法,他提出讓卡車沿著斜道直接開上輪船,並卸下拖車。輪船可以運載拖車回港口,船隻到港后,將拖車用其他卡車頭接走,這樣就可以實現海陸聯運,大大提高貨運效率。
如果法蘭西公社和不列顛聯盟爭取不到大西洋的制海權,歐洲的戰爭就根本沒有再打下去的必要,嚴重依賴海外進口石油的英法軍隊將會集體趴窩,那些先進的飛機、坦克失去南美洲和-圖-書
的燃油以後和廢鐵又有什麼區別。
而且集裝箱內會有閑置空間,到港后仍需將貨物卸下,堆放到中轉倉庫,空箱運回。而在國際貿易中,海關既對貨物徵稅,也對集裝箱徵稅,空箱運回來源地也要花錢。
除此以外,地中海里的塞普勒斯島、馬爾他島,也都在帝國公約的控制之下,第三國際只有在西地中海有些活動能力,前提還得是帝國公約不關閉直布羅陀海峽。
在這個背後,就是中國政府對產業工人極高的物質和精神激勵,按照購買力計算的話,中國產業工人的平均薪資收入已經達到了西歐平均水準的五分之四,超過美國內戰前經濟最高水平時平均工資標準的三分之二,更不要說在物質激勵之外,中國工人還享有極高的社會評價和能夠直接參与工廠管理的主人翁地位。
考驗這一任務的最大問題,就是東共聯的油輪運輸量足夠嗎?
在這個時空,中國人也好,或是整個東亞地區的民眾也好,並不都是以艱苦耐勞聞名於世界。或許一部分早年的東亞裔移民,還是把艱苦耐勞的脾性當成最大的優勢,但在今天的東共聯,工人群眾的最大優勢和特長絕非勤勞,而是超強的大型工程規劃和管理能力。
巴士hetubook.com.com拉的碼頭上,幾十輛起重機和數以百計的拖貨卡車有條不紊把大量物資卸上船隊,張如海領導的這支貨運船隊每走一趟,就要運走規模以數十萬、百萬噸計算的龐大物資,按照林淮唐的想法,東共聯竭盡一切辦法,無論如何都需要在中東戰爭爆發以前,從伊拉克、伊朗等地再搶運至少三百萬到五百萬噸的原油回國。
此前,東共聯國家使用的船運集裝箱半數以上都是木製,而且大多沒有頂蓋,至少52%的集裝箱容積小於3立方米,使用者要把貨物放在集裝箱裏面,再用帆布蓋住。英國和法國的集裝箱則大多為鋼製,但集裝箱自重佔了貨運總量的25%以上。同時,各國處理集裝箱的方式,甚至比散貨運輸更加麻煩,很多集裝箱頂部四角有金屬環,吊裝時碼頭工人要先爬上集裝箱用吊鉤鉤住,集裝箱吊進船艙后仍需碼頭工人將其搬運到位。
「太平洋上濃煙翻滾,印度洋上波濤急,走向大海、走向大海,舷側重炮齊聲巨響,聯盟艦隊走向大海……」
林時爽在政務院里主張造船優先增產貨船,陳更新和北一輝則都強調東共聯的造船產能應該優先增產主力艦,完成十十艦隊的計劃以後,也應該把造船產能優先用於建造
https://www.hetubook.com.com反潛的驅逐艦和潛艇編隊,只有財經委的黃少通意見和林淮唐接近,主張這兩年中國的造船產能應該優先增產油輪。
除此以外,紅海的亞丁灣還有兩個世界馳名的海港,即北岸的亞丁港、南岸的吉布地港,是印度洋通向地中海、大西洋航線的重要燃料港和貿易中轉港,扼守著地中海東南出口和整個中東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出入蘇伊士運河的咽喉,也被德國一起關閉。
否則只要德國人一邊關閉直布羅陀海峽,一邊關閉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就將完全成為帝國公約的內海,法國和北意的處境都會因此變得十分艱難。
中國的產業工人隊伍,從來不是以性價比聞名於世,而是以驚人的效率震動世界。
西班牙的戰事將決定地中海的命運。
龐大的搶運船隊正行駛在印度洋的浩瀚波濤中,張如海也心潮澎湃,即便是全盛時期的大英帝國也只能說是擁有著大西洋和印度洋兩片海洋的制海權,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海洋,中間又沒有較大的陸地,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過哪一支海軍徹底掌握太平洋的制海權。
在戰爭全面爆發前的大撤離里,年輕的海員們跟著幾位紅海軍的軍官在印度洋上高唱起了聯盟海軍的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