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邙山
第三十二章 鎬京之師

漢人人多,即便雜配各軍,仍然有數千之眾。宇文泰就命開府儀同三司尉遲提婆為軍司大都督,配以竇熾、楊忠等都督充當副手,統領此漢人步軍。為了增強其戰力,于舊鮮卑軍中,選都督騎士軍人配入漢軍中,充作都督、別將、統軍、隊主等職,訓練漢人作戰。原達悉武、獨孤如願軍中的鮮卑騎士,歷經弘農、沙苑、河橋各役,損失較大,而所剩的皆是百戰之餘的勇士。他們中的不少被選入漢軍統領軍士,比如達悉震、宇文須陀、賀若敦、尉遲綱、太洛稽六度、長孫景,賀拔勝的兒子賀拔佛恩,洛陽六坊鮮卑出身的韓雄,還有李家三郎李岐豐,都各自成為統帶漢人軍和圖書士的隊主。
行台郎中鄭玄建議說:「自高歡忤逆,國家中興于長安,七八年內,無一年不大戰。諸鮮卑軍將,冒矢石而捐軀,又遭馬匹耗損,則國家騎射之武備,既有凋零之勢。而東賊北虜,虎視眈眈。如欲保無虞,宜速擴兵源。關西羌氐戎夷混處,民風剛硬。即便漢人,也多遭風濤歷練,而多有武豪之風。」
宇文泰默然點頭道:「看來勢必如此,不過軍馬一時很難配起,西邊土谷渾又勾結蠕蠕,通使東邊。幾年之間,恐怕河西馬也來不了。」
這個時候行台左丞蘇綽在座,贊成道:「大統以來步軍,以氐蠻和東人降卒為伍,隨戰不利,就四散而走,和_圖_書甚至叛逆反戈。河橋一役,騎兵衝突本已大有斬獲,而無步軍跟進,奪占河橋。結果敵騎反攻,反至蹉跌,大功垂成矣。」
值此情形,丞相宇文泰每年夏冬都大會諸軍,練兵講武,會獵狩射,既是防備東魏和柔然,同時也選練將士,重振軍武。
岐豐手下的漢人,來自世家的就有:韋法尚,韋相願,李祖洛,皇甫光、皇甫道兄弟,牛圓照、牛圓朗兄弟,史念佛,史靜,https://www.hetubook•com•com杜留良,還有從隴西狄道下來的辛慶之、讜之兄弟。而一同自狄道而來的李氏子弟李玄同、玄德等人,則被配到長孫景的手下。
隨後的大統七年(541年)春,西魏朝廷下詔徵兵擴軍。除了大征長安、華陰等地的羌人,扶風、天水等地的氐人之外,更首次征關隴漢人良家子從軍。於是杜陵韋氏,華陰楊氏,隴西辛氏,隴西李氏,安定皇甫氏,安定梁氏,武功蘇氏,安定牛氏,隴西鄭氏等等,都徵選青年子弟,一時畢集長安。
他又說:「昔日秦選關中良家子弟,建鎬京虎狼之師,東向而并吞六國。秦軍之中,弓弩步車戰績非凡。今日天下三分和圖書,當年的山東六國,高氏獨佔五國;南梁佔一;惟獨留有舊秦之疆域於我國,豈非天意嗎?」說罷拈鬚而笑。
自河橋戰後,西魏諸軍損失嚴重。軍士十去其五,尤其自潼關、弘農、沙苑各戰所獲之東魏俘虜,或叛或散,幾無所剩;鎧甲器杖,十去其七;而所乘軍馬,損失最大,竟然十去其八、九。加之自大統六年蠕蠕南來,西魏燒草以應,不久之後,蠕蠕公主又莫名暴死在長安,於是更加交惡于柔然,馬匹來源又大受損失。
鄭玄說:「關中華夷豪族,結堡壘聚族而居,世代以步戰為主。可先組建步軍。」
從大統七年開始,他們就集於長安,期間雖隨大軍在華州、龍門等地射獵,但事畢https://www.hetubook.com.com都回到長安駐紮。如此一來,他們雖然是尉遲提婆的部隊,但西軍之中只管他們叫長安軍,或者長安漢軍。尉遲提婆的開府中郎梁孝純也出自安定梁氏,他說:「周代都鎬京,周天子以鎬京之六軍為王師,征伐天下,四夷皆服。長安軍可謂鎬京之師也。」長安軍的將士們聽說了,都說這個名字很好,有氣魄。於是漸漸地,他們就把自己稱作是鎬京之師。
宇文泰粗通歷史,對秦滅六國的典故,還是有所耳聞。他又與于謹、李弼、李虎等人商議,大家都贊同說,以前只以為河橋一役,大軍失利在氛氣四塞不辨敵情,現在看來缺乏攻堅奪占的步軍協同,沒有能很好地控制東軍敗卒,都是由勝轉敗的原因啊。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