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把酒話桑麻
第二十六章 運糧與逃兵

馬恩吉圍城。
「我。」
不久后,章白羽就收到了一個讓他奇怪的消息:為三牆城運送糧食的不再是民夫,而是一群瑞德城的商人,清點了糧食之後,糧官報告說糧食大半是新鮮的,少數長了蟲,不過他們繳糧的時間比限期早了六七日。
哈桑給三牆城守引薦了幾個信譽不錯的商人來,這些商人和三牆城簽訂了一份契約:只要他們足量按時地為三牆城轉運糧食,那麼三牆城的牛隻、馬匹、羊群就需要專門劃撥一批由這些商人專賣。至於這些牲畜,三牆城守要保證:「賣多賣少不問,賣東賣西不問」。
被唐軍押解的黑人士兵好奇地看著唐軍的營帳。
「你們誰是頭?隨我去見校尉。」
古時塔拉河的水位很高,三牆城修築在河心島上,受制於地形,它看起來只有三面長牆,西面的城牆只有短短的三十幾尺長短。
「唉,」閹人士兵嘆了一口氣說道:「我記得你說起過,當初唐人首領登上海岸的時候,曾經與你們失散過?」
營地裏面軍號聲響亮,雖然有些嘈雜,但卻顯得亂中有序。
就近的城鎮,比如泰城、居番城、澤口城,他們運送的糧食、箭矢、鐵器、藥材,一路上幾乎不會有太多的消耗,十二分糧食運到唐營來,還能剩下十分;
林中郡的士兵們將信將疑,有些人還用手指沾了水去擦拭那些守軍的臉頰,想看看他們是不是在臉上抹了黑油。
最後,閹人士兵抬起來頭。
「羅斯人即便離開過唐人,但早在蘇培科就加入了唐軍,你們呢?」閹人士兵露出了嘲諷的微笑:「我記得,直到昨天,你還在喋喋不休地說『自由市會保護逃亡奴隸』的事情。如果我們出城不是被唐兵捉住,恐怕你還要帶我們去找自由市吧。」
「一切都有原因的。」閹人士兵說道:「唐人首領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冷落你。」
很有趣的是,最初的到三牆城戶籍的諾曼人,是個養狗人:他對狗的鑒別極為敏銳,又有一整套培育狗種的竅門,他從安息牧民那裡弄來了很好的高原犬,又從各地搜羅來了紅山狗、托利亞狗、尼塔狗和尖吻的南地狗。
一路上,有個林中郡的士兵悄悄地給郎官說:「這些黑皮兵,五個人裏面,居然有三個被閹過了。」
不過么,少了糧役,城內居民就能安穩地墾拓家園,只要經營得法,三牆城的肉類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整座城鎮還怕了幾個商人不成。
如何運送糧食到馬恩吉城,已經成了各地城守比較頭疼的事情。
「你能想到什麼。」
雖然有著小小的興旺,可要把三牆城的肉乾、皮革、糧食運送到馬恩吉城去,還是讓城守極其為難。
諾曼人從鄙夷唐人、憎惡唐人、冷眼旁觀唐人、好奇地注視唐人,經歷了許多態度上的變化,到了現在,布爾薩諾曼人掀起了新的風潮:奔向唐人。
至於布爾薩的城鎮,他們向西部運送了兩次糧食之後,就對校尉大倒苦水,說他們根本無力承擔這種攤派——本來城內糧食就少,林中人進入布爾薩之後城中民心就不穩,看見唐軍士兵運送糧食,城內就會謠言四起,再加上他們的糧食多半hetubook•com•com只夠民夫在路上吃,等布爾薩的糧隊抵達圍城營地的時候,就只剩下一些空空的糧車和嗷嗷待哺的民夫了。
聽見這些黑膚色的士兵說出了唐語,林中郡的士兵大為吃驚,就連郎官也沒有料到馬恩吉城內居然有會說唐語的外族人。
在唐人城守出城打獵的時候,這個養狗人獻上了一份禮物:一窩蹣跚可愛的小狗崽。
他們的頭目心中卻非常的震驚。
唐軍士兵在蘇培科半島上互相勸勉的話語,如今正在布爾薩諾曼人之中流傳起來——並沒有人是生而為奴的。
諾曼人在精耕細作上輸給了唐人,但是諾曼人在畜牧上的技藝卻是數百上千年流傳下來的,他們很善於養殖動物。
最初唐人制定了許多針對諾曼人的法令,比如不準諾曼人穿絲綢衣服、不準諾曼人的教堂高過唐人的官署、不準諾曼人迎娶唐人|妻子、唐人迎娶諾曼女人的時候不得引誘唐人改宗、唐人的農夫再怎麼走投無路,也不準將土地售賣給諾曼人——短短几年的時間裏面,唐人的統治變得越來越穩固,當初的許多禁令也逐漸鬆弛。
這個歸義人沒有說動城守,就又跑到了灰堡,設法說服了那裡的幾個唐人學士。唐學士說這種方法古代的唐人用過,便替這個歸義人寫了一封信給三牆城守,勸他不妨一試。
郎官一開始不相信:「看他們體格很強壯的,哪像閹人的樣子?」
城內居民則希望以牲畜代替糧役。驅趕牲畜補給軍需雖然麻煩許多,但損失終究是少了不少,而且很少的人就能驅趕很大的牧群,這對三牆城來說是很好的選擇。不過唐人和諾曼人的畜牧人卻跳出來反對,他們的牧群再怎麼蒸蒸日上,要是以牲畜代糧役,那他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我們兩個人裏面,你才是沒卵子的那個。」閹人士兵說:「這次我會幫助唐軍攻下馬恩吉城,我會解救城內數百兄弟,未來,我還會解救更多淪為奴隸的兄弟。而你,」閹人士兵咧嘴一笑:「可以去找下一個自由市。」
閹人士兵指了指眼睛:「我沒看見過,」他又指了指耳朵:「但是我會聽,」他接著按了按胸口:「我也會想。」
許多逃到了北方的諾曼人便定居在了塔拉河流域,他們豎起了唐人的旗幟,對唐人城守繳納了賦稅,換得了唐人的庇護。
這個郎官是在勒龐時期才加入唐軍的,他聽說過,從蘇培科起家的時候,校尉曾經武裝過一批同為奴隸的黑人為唐軍作戰。在格拉摩根和瑞德城作戰的時候,唐軍就遣散了那支部隊,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果然,這些狗越長越俊猛,秉性雖然狂躁但卻極為忠誠,四肢矯健、力大無窮,深得唐騎兵的喜歡。
唐軍士兵在圍城南的湖岸邊捉住了幾個潛出城的守軍。
當初在瑞德城,唐人首領有意無意地輕慢他,他還覺得這個不夠大度的首領一定會快速敗亡的,那時布爾薩半島的勢力交錯複雜,誰也不會料到,最後勝出的竟是盤踞在山區的唐人。
郎官又問了一些話,派人將這幾個士兵搜了身,拿走了他們的武器,便帶著他們去了圍城大營。和-圖-書
唐軍佔領該地之後,便遷徙了周圍許多唐人居民進入城內,城內的諾曼人、布爾薩人擔心唐人報復,紛紛逃向海岸的城鎮。不久之後,唐人便在城內成了多數。當初唐騎兵隨口說出的形容,就此成為了這座城鎮的唐名:三牆。
這座城鎮的名字是一個唐軍士兵取的。
「你!」黑人首領心中湧起了無數個借口,他很想告訴這個閹人,當時在密林里的情況有多危急,在那裡,任何人都會選擇撤離。
現在三牆城有許多畜牧人根本就和農夫差不多:他們在森林裏面設有豬欄,在城外有羊圈,在城內有馬廄,在遠離城鎮的地方還有牛欄。許多牧牛人在打仗的時候就是遊俠兒,城守一聲差遣他們就會帶著武器深入敵境為非作歹,不打仗的時候這些人就在三牆城放牧牛群,過得也很是滋潤。
洛泰爾稱帝之後,這些逃難的諾曼人又看到了希望,他們籌錢讓一個信使去了洛泰爾的皇帝大營,向皇帝報告布爾薩各地的諾曼人悲慘的現狀。他們以為洛泰爾不知道諾曼人的凄涼處境,指望著洛泰爾能夠嚴懲那些布爾薩貴族、指望著洛泰爾能夠斷絕和布爾薩軍人的關係、指望著洛泰會斥責那些出錢支持他的布爾薩城鎮——毫無疑問地,諾曼人又大失所望了。
這種看起來很公平的攤派糧食的政策,反倒引起了相當多的不公。
那些被閹割的戰士曾經在瑞德城逗留過一段時間,就被他們的主人賣到了尼塔西部,對於唐軍很陌生,所以也只是感覺唐軍很強盛,沒有別的念頭。
閹人士兵覺得不必再引導下去了:「你還說,當時遇到了捕奴小隊。那位韓夫人堅決留下來作戰,而你們覺得她瘋了,就把她留在後面,各自跑掉了。」
一個執戟郎走到了逃兵的面前。
唐話。
閹人士兵伸手從黑人首領脖子上取下了一掛項鏈,這是馬恩吉城內黑人戰團首領的徽記。
這之後,章白羽就酌情減免了布爾薩城鎮對馬恩吉圍城的糧役。
在三牆城,這個運糧的法子卻幫他們省下了三成的支出,城守還是非常開心的。
那些守軍士兵被捉住后卻沒有太過恐懼地模樣,他們被林中兵們圍起來打量的時候,還露出了很不耐煩的表情。
唐軍的圍城營地已經具備了小型城鎮的規模。
「你還說過,那個時候,他的未婚妻正在與你們一同逃亡。」
這個諾曼人許諾說,這些狗長大之後,就是最好的獵犬。
不過看著商人驅趕著牧群離開,城守還是有點擔憂:現在三牆城的牛馬羊群賣得極好,出欄就有人搶,以後恐怕就要和這些商人分一杯羹了。
章白羽一時之間還不敢說這種辦法是好是壞,便沒有做出任何評價——對三牆城守既沒有責備,也沒有嘉獎。
壯觀的圍城營地出現在了視野之中。
三牆城的物產很貧瘠,它的耕地大多局限在古河道兩側,產麥與豆。安息部落的歸義民進入城內后,三牆城開始出產羊毛、乳酪、羊肉、牛皮、輕皮貨等物資,雖然物產連年升高,但卻也就只那樣。
現在這個唐人擁有了數千士兵、橫跨兩個行省的領地、權勢有如國王,而他卻只比和_圖_書當初多了一身安息人的鐵甲衣。
一隊唐軍士兵騎著駿馬從黑人士兵身邊逆行而過,許多唐兵都很好奇地看著這些相貌古怪的傢伙。
「——是的。」
不過最初想出辦法緩解運糧苛役的,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布爾薩城鎮,三牆城。
為了確保攤派糧食的公平,唐軍與各地的城守都是一一交接糧食的。
「郎官,我們是最近被徵募的,我們沒有去過唐人領地作惡,帶我去見校尉吧。城內有人願意為他拔劍。」
「你太習慣被別人保護了。你在學城學了很多東西,但是有一點你卻沒有明白。」閹人士兵把徽記掛在了自己脖子上:「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別人保護來的平安。自由市說它能保護你,其實他只想要你去賣苦力;共和國說它能保護你,其實他只想要你去做槳手;許多王國和帝國說他能保護你,其實它們只想要你去為它們死。與這些地方比起來,唐人倒是單純得多:他們說會保護你,便只有一個條件——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你也去保護他們。」
在各地,唐軍的城守都在徵發民夫修繕毀於安息人之手的諾曼石道,這之後,各地城鎮便開始為唐軍營地輸糧。
閹人士兵攤開了手:「那你還能責怪誰呢?」
那些急於入城的諾曼人替代了轉運的差事,結果他們剛抵達了尼塔就被一群林中兵勒索了大半糧食,抵達馬恩吉營地之後,又受了許多唐軍士兵的白眼。
唐軍士兵說:「咱們在這裏打仗,你們不過運些糧食,一點小事情都做不成,就該讓你們去蟻附城牆。」
唐人居民都不太願意承擔這種勞役,畢竟三牆城的日子蒸蒸日上,誰也不願意放下家中的活計去轉運糧食。第一次運糧的時候,城守強制調遣了一百多民夫運送糧食西進,即便有牛車之便,最後也只得到州丞『納糧未足』的評價,讓城守非常慪氣。那一百多個民夫返回家鄉之後,四處倒苦水,惹得民心騷動。第二次運糧的時候,唐人居民的抵觸很大。城守不得已對諾曼居民開出了條件:「轉運糧食,返回者即可歸義落戶。舉家遷入城內不必繳納一布一糧。」
就在執戟郎感到有些棘手的時候,閹人士兵開口了。
布爾薩的諾曼人一點點地失去了他們的土地,這讓他們一批批地湧入城鎮之中,但在城鎮之中的低賤差事被擠佔一空后,這些諾曼人又逃出了城外,在那裡他們已經一無所有,能夠出賣的只有他們自己。他們開始接受雇傭,變成僱農,當年諾曼人玩過的把戲,布爾薩莊園主統統都會,每一次戰亂、每一次天災,諾曼人都在淪為農奴,當農奴們不再能夠為主人提供足夠的糧食報酬后,他們變成了實際上的奴隸。
唐軍西進尼塔后,安息歸義民便接連遷徙而去,他們寧願繳納高昂的越關費通過托利亞山口,也不想呆在布爾薩受窮。三牆城的畜牧生意便逐漸被唐人接手了,不久后,牧群便開始擴大了,最後,竟然有外族人開始投奔三牆城,其中不乏當初逃走的原住民。
越來越多的諾曼人開始逃往唐人的城鎮。
諾曼人就這樣享受著布爾薩人的保護:他們首先被從城鎮https://m.hetubook.com.com之中的體面生意上趕走,接著他們的土地和錢財被一點點地榨乾,他們在幹活的時候得到的報酬不到布爾薩人的一半,他們不能與布爾薩妻子離婚,但是布爾薩男子卻可以隨意地拋棄諾曼妻子——
那個報信的諾曼人被洛泰爾隨手交給了布爾薩貴族,任由布爾薩人處置——洛泰爾的態度從來就是這樣:如果布爾薩的諾曼人能夠募集一支六千人的軍隊支持他的遠征,他當然會格外照顧他們,如果這些諾曼非但不能提供軍隊,還要擾亂封臣們的領地,那洛泰爾可不會姑息。
最初運輸糧食的時候,唐軍還顯得比較稚嫩。
這些唐軍士兵來自林中郡,他們掀掉了守軍的頭盔自后,竟然大驚失色,連呼「鬼啊!」
諾曼人返回三牆城后,城守如約將他們納入了城內庇護。
這個人當初和唐人的首領是從一艘船里逃亡的奴隸,他還記得唐人首領最初落魄的樣子。
「我,」安息話;「我,」諾曼話;「我,」布爾薩話。
幾個林中兵彼此作證,郎官才信了下來。
黑人首領搖了搖頭:「當初咱們看錯唐人了。我以為他看不上外人,現在看來,唐人只是看不上我們。」
首領的身後,有個閹人士兵沉默了片刻,接話說:「我聽過你說的故事。你說你曾經和唐人首領並肩作戰,但是他在格拉摩根的時候,卻不願意幫你解救同族,所以你才離開了他。」
在三牆城的諾曼人開始割取牧草兜售給唐人,稍微安定下來之後,他們又開始種植成熟很快的蘿蔔等蔬菜,再後來,他們之中有技藝的開始進入城內為唐人做工。
郎官盤問著這幾個黑人士兵:「你們可是瑞德城的歸義人?」
黑人首領居然反駁不了。
年月日久,布爾薩地區的水系逐漸乾涸,濕地變成了沃野,沃野變成了旱地,旱地變成了砂石灘,這三牆城周遭的河水逐漸下落,讓它孤零零地落在一大片低洼的河道原上。唐軍佔領此地時,前來探查地形的唐騎兵就成了它的命名人,至今在校尉身邊保留的文冊之中,還有當初那位哨騎傳來的報告:「——東行六十里,有三牆城。」
「你又沒接觸過他,你知道什麼。」
當諾曼人開始大批歸義之後,除了改宗的事情沒得談外,唐人的城守們實際上對布爾薩人和諾曼人是一視同仁的。
當初布爾薩王國軍的前哨開始威脅三牆城的時候,唐人的農夫都會結成義勇,配合唐軍殊死作戰,諾曼人的農夫卻立刻拋棄了土地逃進了城內。一時之間,唐人居民對諾曼人頗多非議,覺得事到臨頭,這些鄉鄰都靠不住。
當年的聖戰士兵留下的後代變成了奴隸,這真是一個諷刺。幾百年前,約翰王率領著兩千殘暴狡詐的諾曼士兵轉戰布爾薩各地,用鞭子將布爾薩人打進了灰塵之中,而他們的後代,如今正在享受著同樣的待遇。
執戟郎分別用安息話、諾曼話、布爾薩話詢問,可每一次詢問,這些黑人都沒有反應,好像根本沒有聽懂一樣。
唐軍士兵們吹響了軍號聲,大帳前面,士兵向兩列散開了。
「可是你卻把唐人首領的未婚妻,獨自留在了密林裏面。」
「是的。」黑人首和_圖_書領的聲音有些怨恨:「唐人對布爾薩人很好,對羅斯人很好,對安息人也很好,他們甚至讓諾曼人來指揮士兵,讓北海人指揮船隊。可是他們卻看不上我們。」
讓三牆城的唐人沒有料到的是,最初返回三牆城的原住民居然是六十多個諾曼人。
有些唐人勸說城守,不如請瑞德、泰城代役。從三牆運送兩萬斤糧食往馬恩吉走,路上就要消耗大半糧食,怎麼想都是損失,如果和瑞德城談好,三牆城給瑞德輸送一萬五千斤糧食,再由瑞德幫助三牆城完納糧食,那就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了;
「恩。那個時候他逃——他不知道去哪裡了。」
布爾薩貴族們公開處決了那個諾曼人,將他的屍體埋在了馬廄中:在布爾薩的風俗中,這樣的人死後將不會得到安寧,他的靈魂將會永受驚擾,被牲畜踩踏。
唐人是唯一在布爾薩半島上與布爾薩貴族分庭抗禮的勢力。
魯瓦城和瑞德城就頗受其苦,他們的民夫精疲力竭冒著風霜雨露押運糧食,有時候還會迷路和遭遇搶劫,抵達唐營的時候經常延期,這還不算,延期之餘,糧食卻又不能完納,要運足十分的糧食,兩地需要籌調二十分還多的糧食,再算上折損在糧路上的丁口,這運糧的事情竟然比索命的繩子還要厲害;
聽到湖邊喧嘩的郎官走到邊上一看,才哈哈大笑起來,他對林中郡來的新兵們說:「這不是鬼,這是諾曼人留在尼塔的奴隸。」
「當時羅斯人也跑了!」黑人首領爭辯道:「現在他卻成了唐人的郎官。」
不久后,這個諾曼人選擇了歸義,在三牆城籍名落戶了。
那之後,這個諾曼人又開始給唐人的畜攔提供牧羊犬,有一段時間,他牽著三四隻種狗四處給母狗配種,唐人居民都譏笑他是「狗父」。
三牆城守最後在瑞德城找到了主持市舶司的哈桑。
等看見郎官走到跟前來后,逃出城來的守軍士兵開口了。
這些諾曼人當初逃到了海岸,指望著布爾薩貴族能夠保護他們,沒想到這些諾曼人去了海岸之後,居然立刻被布爾薩人變成了奴隸。
唐人領地畜牧集中的地方有兩處,托利亞草場和布爾薩。整個唐人領地緊缺耕牛、肉羊、馬匹,這是很大的優勢,因為三牆城不必把牲畜送到別處,只需要等在家中,就有各地商人前來購買。三牆城只需要決定哪些商人可以購買本地的牲畜就可以了。
唐人發現了一個事情,那就是諾曼人只要有得選,就一定會進入城鎮謀生,他們並不像唐人那樣格外的眷戀土地。
最後,一個諾曼歸義人求見了城守,說城守可以讓商人去幫忙運糧。
三牆城的牧群越來越多,畜攔也越來大。
這個時候,三牆城從唐人到布爾薩人,從布爾薩人到諾曼人,竟然都開始為一件事情發愁了:怎麼才能運糧呢?
帶頭的黑人士兵沒好氣地說:「校尉曾經招攬我們歸義,但是我勸說校尉去解救我的族人時,校尉打發我們走了。」
再後來,布爾薩王國建立,洛泰爾發布了敕令,放棄了對布爾薩諾曼人的保護權:「布爾薩各地的諾曼人應該服從並效忠他們合法的領主,對領主享有義務,也將享受到領主對他們的保護。」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