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把酒話桑麻
第六十章 三郡

章白羽和韓雲的居所,就在都護府內院中。
從蘇培科島瑞德城之間的航路已經探明,但從蘇培科前往南海城的航路卻依然難以摸清。
對於歸附的外族封臣,都護府則直接派人前去交涉:奉行參勤,便可守土為主;如果拒絕對都護府奉行參勤的義務,那麼或早或晚,都護府總有一天會收回土地的。
只不過受限於唐海軍的航程,伏波郎官沒有辦法進行更遠的航程,這一次弄清楚了蘇—瑞兩地之間的航路,已經很難得了。
科爾卡山脈北上直到林中郡,被改為新林郡。
這些城守在上報城治自述的時候,經常拿著歸義人多少來說事:「如瑞德,唐人、歸義人,不過六七成。我受降城,有一個算一個,不是唐人就是歸義人,上下同心——」
伏波郎官說,烏蘇拉人肯定在中途停留下來做了補給,不然得話他們是不可能維持南海貿易的。
章白羽看著韓雲的時候,覺得數月不見,細娘變得更加俏麗動人了。
「都護府下轄三郡,南郡、懷遠、新林,唐、歸義總十七萬丁——是年大收,積粟如山、米脂盈倉。府內常備兵士可四千,人皆帶甲、備馬。先是,軍資每有不足,皆令自給——」
有些時候,章白羽還會看看食貨郎寫的奏報。
韓雲覺得臨湖城太過冷清,即便房舍寬闊明亮,也不如灰堡那裡好。
如今戶口最為繁庶的地區,就是瑞德城。
最讓瑞德城居民感到振奮的是,唐海軍竟然給城內帶來了四百桶麵粉、三百多桶糧食酒。
都護府已經將布爾薩國王送到了臨湖城,並且下詔令永久廢除貴族議會,布爾薩貴族們已經不可能重新選立國王了。
托利亞以東布爾薩故地,則被稱為懷遠郡。
韓雲偶爾會和章白羽聊起這些事情,韓雲感到有些好奇,因為看起來都護府的土地已經涵蓋三郡之地,但似乎比起唐地人口要少一些。
(第五卷完)
現在蘇培科島歸於唐人直轄后,唐地如果沒有固定的航線經過它,久而久之,蘇培科島上的唐人勢必會逐漸遷徙離開的,只有那些安心種地的農戶會留下來。
章白羽還記得他剛剛返回此地的時候,韓雲便是站在這裏迎她。
其實艦隊並沒有直接北上,大部分時候,伏波郎官都在各地巡遊,以便尋找那些荒島,並且派人登上島嶼,查看有無淡水。
如果唐軍試圖佔領這些島嶼的話,勢必要和烏蘇拉人在海上對決。
唐軍佔據瑞德城的時候,四面環敵,從沒想過瑞德城有一天會變為腹地。
蘇培科島的移民抵達了瑞德城后,被安置到了匠坊之內。
當初,蘇培科駐有大軍,不論是諾曼人還是安息人,都會朝蘇培科島上源源不斷地派出艦hetubook.com.com隊,蘇培科島上諸業繁榮,尤其是糧食和布匹貿易非常興盛。
每天上午,章白羽都會查看各地發來的軍情和呈報,在前往布爾薩東部的時候,章白羽遺漏了許多的奏報。比如古河大疫、西部城鎮已經漸次染瘟;比如各地木薯試種已畢,部分城鎮收成不佳,不過總得來說確實良種;比如受降城的鐵礦內,安息礦奴作亂,最終被武裝精良的良家子撲滅。
艦隊上的水手、士兵看起來卻沒有唐軍士兵的穿戴那樣齊整:許多人上身只有一件布爾薩小褂、下身穿著寬鬆的安息褲、皮靴倒是很神氣,靴幫極高,幾乎遮住全部小腿。
戰亂之中,居民接連逃亡,四周農田早已荒廢,如今臨湖城連糧秣都不能自給,所幸今年南郡大豐,各地轉運而來的糧食讓臨湖城內不至有飢荒。
章白羽對這一切細微的變化了如指掌,章白羽靜候著來自北方的消息。
這個城鎮在最開始譯為唐名的時候,就比較貼切,故而在改易唐名的過程中,它倒是保留了過去的稱謂。
欒城的糧產僅次於瑞德,同時,它卻有都護府內最大的麻田,瑞德城的紡織場一再擴大,依舊不能滿足紡織所需。瑞德城的主要歸義人是諾曼人,欒城的主要歸義人則是布爾薩人。在托利亞山脈的石道修築完成之後,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布爾薩地區的移民沿著石道西出山口后,遇到的第一座城鎮就是欒城。欒城內諸業不如瑞德完善,但在棉麻絲紡上,卻遠遠甩出瑞德一大截。尤其是鍾離家帶來的桑苗成活之後,欒城已經開始籌備擴大桑園,再過幾年,或許都護府便能自行紡出絲綢來了。除開布匹紡織外,欒城出產的煤塊也變得越來越緊俏,受降城鐵礦開採日漸增多之後,對於煤塊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只不過地面的煤塊已經越來越少,欒城現在也沒有多餘的錢糧人力去開掘煤礦,欒城城守正在和受降城協議,讓受降城出人出力開採煤礦,所得礦產,與欒城平分。
像是瑞德城和欒城,歸義人籍冊之後,都能很快獲得土地,不出數年,便能足賦足稅,這樣的歸義才有價值。
章白羽也只能大概地回答,一個是戰亂讓諾曼人逃亡,另外一個,則是在籍冊的時候只籍冊了唐人和歸義人,對於異族人,都護府的控制還很弱,更不用說籍冊、落戶、授田、攤派賦稅了。
章白羽告誡城守們,歸義人多少要看,但也要看歸義之後的事情。
第一次是灰堡的工匠大批潛入瑞德,這些工匠有鞣皮匠、彩磚匠、造紙匠還有琉璃匠等等,這些匠人加上他們的親屬,總計有五百餘人。這些匠人聚居的地區,如今在瑞德城和*圖*書被稱為「匠坊」——即便沒有坊牆,入夜也無宵禁,唐人也依舊習慣這樣的稱呼。
天空有悶雷響起,街巷之中灌滿了呼嘯不止的風,石頭路面被吹得很乾凈。
都護府治于臨湖。
原尼塔舊地。以南郡自稱,是為了對唐人宣告,都護府是唐地之一。南郡的來源有幾種說法,一說是春申之南,一說是唐土之南。
都護府的糧食要往來南郡和懷遠郡之間的時候,大多需要從瑞德轉運,這讓瑞德城即便沒有外國貿易的時候,港口依舊繁忙無比。
瑞德城的唐人修築了六條石道,四縱兩橫,將瑞德城地區的土地分為十二甲,瑞德舊城只佔其中兩甲。
隨同艦隊一同抵達瑞德城的,還有三百多蘇培科移民。
唐海軍的大型艦船,只有洛克珊娜號一艘,唐人稱之為洛差人號,這是一艘改裝過的烏蘇拉大型商船,在船首安置了沖角。
各地的虞官呈上來的彙報,也讓章白羽看得極為仔細。
馬恩吉城被唐人改名為臨湖城。
看見唐海軍之後,那些居民甚至還有前來遊說唐人解救他們的。
只是,收並了西部的小領主后,都護府下一步該如何走呢?
在臨湖城外點校軍將兵士之後,章白羽終於將都護府之中本來混編一體的軍政吏員分開了。許多制度是承接舊唐制,也有許多制度對土俗做出了讓步。除開唐軍制外,布爾薩和安息人的騎帳得到了保留。
都護府和烏蘇拉在尼塔西部的較量,已經難以避免了。
城鎮之中,諾曼氣息濃厚的城鎮逐漸改為唐名:瑞德、澤口未有變更,魯瓦改為欒城、泰爾城改為棠城、威瑟斯城改為威城。其餘如昭城、定城等地,本來就是以唐名加入都護府的,便不作任何改變。
這處內院,是唐軍將一片居民區用磚牆圍葺而成的。
許多都護府居民只聽說蘇培科島盛產糧食,但在心底卻未免把那蘇培科島當成是一個偏遠的小島,孤懸海外,怎麼可能有那沃土連天的島嶼呢?這一次,唐艦隊順路帶來的小小禮物,卻讓瑞德城大開眼界。蘇培科城守托伏波郎官捎來了信函,裏面說「蘇培科產糧、麻、果蔬、魚,苦於島上諸業不興,糧食除了吃掉就只能拿來釀酒,麻圃雖多,但居民漚麻、紡麻技藝不精,果蔬、魚雖多,但遠隔重洋,販運無利可圖」,因此,他希望都護加派艦隊向南探索,一旦蘇培科到南海城之間的航路打通,那麼蘇培科必然一夜興旺起來。
在灰堡的時候,韓雲可以素麵朝天,每天隨心所欲,可以射箭、可以飲酒、可以看書、可以烹茶,到了臨湖城后,尤其在章白羽率軍東征的時候,韓雲每天都要盛裝打扮,與臨湖城內的軍將女眷們見和_圖_書面。這些女眷們不是灰堡時期那樣了,當時的女眷要麼是唐女、要麼是布爾薩女人,其中許多人都和韓雲差不多,是不輸給男兒的女士。現在就不一樣了,女眷們的容貌越來越貌美雍容,再不復當初唐軍草創之時的模樣了。如今,韓雲還要思考別的女人說得每一句話,是否都另有深意,這讓她很頭疼。
章白羽的設想可不是這樣,他之所以修築南海城,並且想盡辦法得到蘇培科島,就是為了唐人能在海疆紛爭之中佔有一席之地。
南郡有城九座。
韓雲嗔怒:「你當然不記得!」
瑞德城之後,則是欒城。
唐人的城鎮開始發展之後,便紛紛地遇到了瑞德城曾經經歷過的麻煩:屋舍不夠、糧秣難以維持,倉庫總感覺沒有餘糧、唐人和歸義人各種糾紛、籍名歸義造冊的新問題。
瑞德城有丁三千七百,城方七里。加上上外圍的鄉、寨、屯、騎帳,丁可滿萬。瑞德城是都護府最為繁盛之地,許多老年唐人甚至以「春申城」與之相比。只不過瑞德城的城牆不似春申城那樣高大平整,看起來斑駁雜亂,有些地方以磚石修葺、有些地方又使用木排連柵、有些地方乾脆使用土丘。
瑞德人口遷徙太過頻繁,瑞德城內到處是前來就食、求工的歸義人,這些人在城北修建屋宇,聚居一起,瑞德城像是嬰兒一樣一天天長大。
這一次伏波郎官帶回來的海圖上,就新標註了十多個島嶼,只不過他卻坦誠,這些島嶼上只有兩個有淡水,而且全部被烏蘇拉人把持著。
烏蘇拉人在兩個淡水島嶼上留下了許多囚犯居民,這些囚犯居民必須仰仗烏蘇拉艦隊每個月的補給,不然就會陷入飢荒。
托利亞山脈以西的唐土,被唐人稱為南郡。
第二次則是布爾薩王國悍然出兵侵略唐人領地的時期。對唐人最親近的一批歸義人軍民越過了托利亞山脈,被就近安置在了瑞德城和魯瓦城兩地。如今東部戰事已平,許多人開始陸續返鄉,但依舊有許多布爾薩歸義人選擇在瑞德城常住了下來。這一批人聚居在匠坊旁邊,聚居地被稱為懷遠坊。
南郡。
都護府內當之無愧的第一堅城,但臨湖城內的居民相較於其他城鎮,卻是太少了。
唐軍的小艦隊抵達瑞德城的時候,立刻引起了歡慶的浪潮。
章白羽將韓雲抱入了房中,伸手從她頸部探下,握住了乳|房。
看著從蘇培科島上抵達瑞德城的居民,瑞德城守也有些感慨。
唐海軍至今和脫不開和安息人的關係,艦隊上面有一大半的人,都是過去豎琴手船長的手下,剩下的一半人之中,倒是有一半的蘇培科唐人。
雷聲,大雨傾盆。
歸義人籍名歸義,入了都護府戶籍,如和*圖*書果都是不事生產的遊民,那麼這樣的歸義人有什麼用處呢?
章白羽看著城守們的信函不由得感到好笑,他們怎麼不看看,唐軍東征的時候,一百柄劍里有三十柄是瑞德城生產的;一千枚箭簇裏面,有七八百枚是瑞德城生產的;就連這些城守用來上報的筆墨文書,難道不都是瑞德城生產的嗎?
城守們有許多都是的從蘇培科起家的老兵之中選出,他們都是又善戰又勇敢的戰士,可是開始接觸庶務之後,卻難免有些急躁,恨不得在所有的地方都要把別的城鎮比下去。比如歸義人,這本來是都護府將異族人納入統治之中的權變之舉,到了各個城鎮之中,卻成了「歸義人越多便越好」。尤其是石越在昭城附近的治土,不論諾曼人、安息人、布爾薩人,幾乎全數歸義。結果一看新墾的田畝,竟然還比不上受降城,那些歸義人之中,大半成了遊俠兒,他們屢屢從昭城西進,劫掠、焚毀西部莊園,然後再逃回都護府躲藏。
到了中午的時候,章白羽就會在臨湖城內巡視一番,主要是去看看各地新修的甲坊。許多輛大車陸陸續續地進入了臨湖城,每當車隊經過,諾曼的小孩就會拿著掃帚和筐子收拾大車後面的灰塵,希望從裏面尋找麥粒。臨湖城唐人和歸義人多半口糧無憂,至今飽受飢餓之苦的,就是城內的那些不願歸義的諾曼人。
臨湖城,舊稱馬恩吉,城方十二里,丁一千二百。
章白羽卻管不了這麼多,他從眾人之中走出,將有些詫異地韓雲直接抄腿抱起,院中男女皆笑,紛紛四散離開。
他們從蘇培科來,送他們前來的,正是伏波浪官的艦隊。
正因為如此,伏波郎官每一次上岸之後,都只是補充了淡水和糧食之後,就會離開。
瑞德城內有許多工匠聚居著,他們並沒有選擇歸義,寧願繳納更高的賦稅來維持他們的身份。這些人大多是諾曼人,他們有自己的社區,許多社區都是脫胎於過去的村鎮教區,他們以這種形式對抗著唐化。不過作為回報,這些工匠們在協同生產、繳納稅款、處理貿易的時候,卻是熟練專長。與之相反,像是澤口城、受降城等地,那些地方主要是唐軍士兵和林中軍治理,對於異族人時常採取強制歸義的措施。
章白羽每天所做的事情,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在這樣平淡的日子裏面,數十個城鎮改易唐名、唐艦隊開闢了糧路航線、懷遠郡的林中人逐一定居、越來越多的移民遷徙進入了臨湖城。
章白羽:「我怎麼記得。」
唐地,現在該是什麼模樣?
解決了東部的問題后,接下來就是西部殘留的小領主們了,如今即便唐軍無意進攻他們,他們也終究會招來烏蘇拉主hetubook.com.com動進攻都護府的。
這些唐人各懷技藝,在蘇培科島上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他們聽說在北部唐人的領地上有許多機會的時候,便以為艦隊幹活為船資,讓艦隊帶著他們北上。
遷往瑞德城的人口越來越多,比較集中的有三次。
第三次則是最近抵達城內的移民。
故而最開始章白羽經常能夠聽到瑞德城守的憂慮,他說城牆保護不了整個瑞德。
他也是進入了瑞德城才知道,如今唐人領地已變為南海都護府。
比如,父母都不是歸義人,他們的孩子出生在都護府的土地上后,算歸義人嗎?好在各個城鎮都有瑞德城的先例可以參照,比起瑞德城當初走過的彎路,處事還是要妥帖一些。各地的城鎮又紛紛接到了臨湖城的府令:各個城鎮的在籍名歸義的時候,或多或少,當然可以作為勤勉的參考,但是卻不能把歸義人籍冊的多少,直接當成功績來上報都護府。
伏波艦隊離開此地的時候,這裏還叫做尼塔,當他返回的時候,此地卻變成南郡了。
隨著都護府的一次次勝利,瑞德距離邊境越來越遠,城守便不提那修築城牆的事情了。
不論是麵粉還是糧食酒,在都護府居民看來,都是「糧食|精」,是糧食中的糧食。
如果蘇培科到南海城之間的航路遲遲沒有打通的話,恐怕章白羽的計劃也無從實現了。
章白羽顧不得鬍子茬,直接吻上了韓雲的脖頸,這一下,韓雲最後的遲疑生疏也煙消雲散,章白羽感覺韓雲變成了軟泥一樣,幾乎沒有一絲力氣。
那個時候雲層蓄滿了雨水,壓得很低,雨前慣有的土腥味從街上竄入了院子之中。
這次返回了臨湖城后,章白羽有一個很明顯的感覺,那就是城內的治安比過去要好很多。
算起來好幾年了,章白羽真的和韓雲安心生活在一起的日子,也就是最近這一個月了。
這樣的歸義人,給都護府帶來的麻煩顯然比好處要多。
韓雲看著章白羽的模樣,也很好玩,她想要直接前去擁住白羽,但卻又礙於身份,不好肆意妄為,和白羽耳鬢廝磨時,一顰一笑都是隨意處之,小別之後,卻總覺得什麼都帶著一層陌生。
欒城,舊稱魯瓦城,城方六里,丁兩千九百。
這處院子雖然不大,但勝在方便、乾淨,章白羽每天從這裏前往都護府,走路片刻便到,如果不巡視或者出城,甚至都不用騎馬。
韓雲抬頭看著章白羽,嬌憨地問道:「是不是變小了?」
那之後的許多日,章白羽每日的生活都很規律,早上批註各地呈報、午後稍歇,四處巡視、入夜之後,便與韓雲盡興而後眠。
籍名歸義是要和授田令結合起來的。
章白羽返回臨湖城后,比起在布爾薩地區時,要清閑一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