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夢裡櫻花無限
第十三章 思色之花

「什麼具體情況?」
「那我真是無法相信啊。資料庫里光是掃一遍資料夾的脊簽我都要半個小時,你十分鐘就能找到資料,我絕對不信,絕對不信。」
在縮小后的區域里,排除了城市邊緣,接下來要考慮的便是功能區。怎樣的地方能夠孕育出「兒時相識,長大相戀」的青梅竹馬式愛情呢?城市裡不比鄉村,在各種集住方式中,六疊半鄰里多為短期租住,獨立住宅又偏重青年的安家落戶,唯有長期生活,自帶娛樂空間的住宅小區有可能產生這種情感。於是,我又在城市裡挑出有一定房齡的住宅小區,又將範圍縮小了若干。
「這我可真不清楚了,就算你再給我兩盒茶葉我也回答不了你。」老頭搖了搖頭,表示這個問題他也真的無法回答。「我只記得,慕音到場時,要等的作者只到了一半左右。」
「你調查這個幹什麼?」
「這……這麼快?你之前來過這裏找過嗎?」
「我在尋找一位族裡的老姨媽,她在六十年代來到筑波,為這個小區一戶人家做保姆。這戶人家好像就是作家慕音的家。」
然而,壞也壞在筑波高度的城市化。若是換作一個新興城鎮,靠著「在七十年代也有一定年齡的住宅小區」這個條件便基本能框定範圍,但在筑波,即便是有這個條件,也難以鎖定具體的建築群。更何況,筑波城市化較早,還帶來了一個問題,那便是「70年」的房屋壽命規定。若是慕音當年的住宅小區在現在因為房齡過了70年而被強制拆除,這倒也並非不可能的事情。不過筑波不似京都被有意從轟炸中排除,它在戰時已經遭受過炮火的摧殘,以至於戰後建起的房屋,絕不會超過使用年限。而戰前存活到現在的住宅小區,筑波尚且沒有這樣的建築。
「慕音的故里在三四十余年前的筑波範圍。」我將這條線索理出,然後在手機的地和*圖*書圖上大致劃出一個範圍。至於下一步嘛……我遲疑了一陣子,還是奔回了那棟原本是《蕭軒》雜誌社所在,現在已陳舊不堪的辦公樓。走進熟悉的房間,那個老頭正一臉享受地陶醉在銘茶「清露」的清香中,見我回來,他先是一愣,隨後便問道:「你又有什麼事嗎?」
「可是可以,不過現在,我只能幫你開具查檔證明讓你進入,現在我們實在找不出人手來協助你。我還是建議,等我們有時間了,更多專業的人幫你找會更快一些。」
「這已經夠了,非常感謝您的協助。」我再次走下樓,將手機地圖上的區域又縮小了一些——雜誌社所在大樓的位置,可以在地圖上反映出來。當時私家車、計程車、公交車都還沒有普及,來到雜誌社只能通過自行車或步行。雜誌社邀請作者,不會超出筑波的範圍,以這棟建築在筑波的相對位置,可以估算出筑波的任何一點步行到這裏需要的時間。老頭也說了,慕音到達時,作者群大約來了一半,也可以估計慕音到達這裏路經的距離也約在最遠時間的一半以內。
在我知道了創作《新櫻之芽》的慕音的真實身份后,我有了這樣一個推想:能夠將愛情的經歷如此生動地寫進故事,那麼慕音必然要經歷愛情,但這與慕音本身的身份卻有些「不相干」。慕音在年輕時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故事?或許,當我弄明白這個問題之後,我便可以給自己的這段筑波之行划傷一個滿意的句號了。
「比如說,他身上是不是出了很多汗?他在需要等候的作者群中,以怎樣一個序列到場?」
還好,慕音終歸不是久經鍛煉的作家,《新櫻之芽》也只是一部年輕人寫的部分折射現實的作品。只要仔細想一想故事的情節,就很容易明白它的來龍去脈:之前已經提到,這個國度在步入七十年代后,各地m.hetubook.com.com的婚姻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從先立業再成家變成了先成家再立業。《新櫻之芽》的開篇,引入故事的前奏已經證實,這篇評彈創作於七十年代之後,那麼劇情上,女生到城市找兒時初戀的男生,按照「能引起共鳴」的條件反推,他們之間應當已經成婚。如此反推,慕音是否在家鄉也有自己的妻子兒女呢?慕音是筑波本地人,筑波因為科學城的建立,周圍的鄉村土地在當年便已經幾乎不復存在,城市化水平已經非常之高。到了交通條件和城市化範圍更為提高的現在,要在城市裡找到慕音的故里,雖然時間上可容許的行動力提高了很多,但找尋的困難卻也相對增大了不少。
「哦,這個問題我們很樂意幫助你,不過要麻煩你過個幾天再來。當年的資料雖然在我們這裏保存著,但這些資料在當年信息化的過程中,被劃歸沒有錄入必要的資料鎖在了資料庫里,我們要對您的情況做一個記錄,然後專門走一個查檔程序,才能組織人員來幫您找到這份記錄。」
儘管她非常誠懇且善意地建議,我依然堅持自行進入。我雖不敢自稱善於找尋,但通過某些條件減小搜索範圍,卻是我一直以來的強項,方才確定住宅小區的過程便是一個例證。因此,我也得以在她的勸說面前能堅持自行搜索的自信。市役所窗口的人面對我的執拗,儘管在心裏或許對我這不懂人情有些光火,但還是客氣地拿出一張紙,將幾個市役所方面填寫的欄位填好交給了我。這自然是一張查詢證明,姓名、事由、查詢什麼東西自然由我來填。由於我身後一時還無人排隊辦理業務,這位窗口的職員甚至站起身,向我指出了接下來要走的方向。這份客氣的接待讓我不住地鞠躬道謝。或許此時,這位職員心下想的是:「這個女孩子很快就又要折回來了吧。」hetubook.com.com
「我還是不太願意相信……」儘管她依然有想從我口中套出話來,但我既已走出了市役所,她的問話也只能化為她的自言自語,無法再傳到我耳中了。實際上,她也自聽得出我的交代不過是應付她一句。事實上我也根本沒有採用這樣的方法。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要麼直接向慕音本人確認,要麼向慕音可能的身邊人確認。我雖然認出了慕音是誰,並且也沒有必要去尋找他的住址,但前往拜訪他終究已經是不可能。因此,我還是決定自行查找,慕音本人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愛情。
當年的家政服務不比現在有專門的機構在供求雙方之間中介,能夠延請的渠道只有熟人之間的介紹。我在腦海中勾畫的慕音家的形象又清晰了幾分:家境優渥,人際廣闊,卻和光同塵地住在普通小區當中。兩個小區,哪邊是能讓慕音家安頓的呢?自然是戶型偏大的這一家。畢竟,他們家要額外住進一名家政的女子,戶型不寬敞一些是容不下的。
《新櫻之芽》,我已從祖父的略述、廣橋美和子與住吉與伊子的講述,以及自己在《蕭軒》雜誌上看到的評彈詞全本里反覆印證了故事的內容:一個鄉下的女孩子進城尋找自己兒時的玩伴,也暗示著他便是女孩的初戀。女孩來到城裡,卻發現心上人已經滿面征塵,城市的快節奏與壓迫感已經使他淪為生活的奴隸。第二天,心上人因接活遠赴異地,留下她一人獨自迷茫。
接下來是學校。他們必須長期保持共同的話題以維持彼此間的情感,而在七十年代,城市裡還沒有設立起像今天這樣多的學校,教育也依然存在一些不公平現象。在幾十年前,像電視情節那樣時隔十余年再會時猛然一見鍾情,這樣的橋段更是不存在的。於是我進一步推斷,小區的附近至少有相對完善的教育設施,保證這一對男女孩和_圖_書度過大致相若的學齡經歷。換言之,學校應當是市立或縣立綜合學校,而非私立校或特待校。再者,小區與學校的相對距離也應當儘可能唯一,以免兩方的家庭各自為兒女選擇了不同的學校。結合這個條件,檢索範圍又減到了兩個小區。
「沒有,這是我第一次來。」
這兩個小區都可以步行前往學校,距離也不容許當年的小區居民有第二選擇。那麼下一步的排查又要怎樣進行呢?答案也很簡單:慕音《新櫻之芽》的第一視角是從鄉下來到城裡的女孩子。慕音自己是筑波本地人,城市的生活經驗自然豐富,但如何將從鄉下到城裡的女孩子的第一視角寫的傳神,這又需要鄉村裡的生活經驗。筑波早就沒有鄉村,那麼他的基礎也只能從……慕音的家中請了來自鄉下的年輕家政工。
「愛情要怎樣查證?」這個問題,任何人都無法給出完美的答覆。作為證據的,可以是實在的情書、信物,也可以是並無實物的表白、傳情。慕音的證據是什麼呢?我反覆翻閱從圖書館複製下來的《新櫻之芽》,在其中尋找蛛絲馬跡。閱讀一部文學作品,要從中梳理出「作者經歷過失敗的愛情」的結論很容易,但要辨別齣劇情中「哪些是作者的親身經歷,而哪些是憑空想象或藝術加工」卻很難。尤其是文字能力高超的作家們,他們對語言的掌控能力已經能使事實與想象渾然一體,如璞玉天成,難以分辨。
故事所安排的矛盾衝突,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愛情」而起。在舞台表演中,能否塑造出愛情,便成了演出成功與否的關鍵。然而,演藝界對愛情似乎並非如我們這般看待,不少藝人為了自身形象的考慮,都選擇在事業的黃金期過後再宣布婚嫁,有的甚至單身終老。歌手中島美雪、鄧麗君等便是如此。當然,廣橋美和子也是其中的一例。
這些依然在範圍內的住宅小區,值www•hetubook.com•com得我一片片去搜索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那樣做太過費時。慕音小時候生活在小區中,他有一個青梅竹馬,他們在一起玩鬧,並且還要在長大后產生感情。這樣的人會在什麼地方留下痕迹呢?首先自然是小區里的玩耍空間。若是一個環境不好,家長不放心孩子獨自出門的小區,小區里危險又多的地方,終歸是沒法讓孩子玩到一起去的。於是,我將這些老式小區又排查了一番,將沒有圍牆、居住成分複雜(也就是臨近車站等流動人口高峰場所的地方)等因素的小區劃掉,現在還剩下三個小區。
然而過不了多久,那位職員卻發現,我正拿著明顯厚了一些的資料往回走,並且神態中透露著滿足。她對此感到大惑不解,於是叫住我道:「小姑娘,你找到需要的資料了嗎?」
「不好意思,剛才走得匆忙,還有一個問題忘記問您。慕音先生來到《蕭軒》雜誌社拍照的時候,具體是怎樣一個情況?」
「是的,老姨媽的資料已經確定了。」
儘管當年沒有中介機構,但作為長期的家政服務人員住在別人家中,在應對當年頻繁的人口普查時,依然會在官方機構留下痕迹,尤其是在筑波即將大規模城市化之際。於是,我前往筑波市役所,請求調取六十年代,為那個特定小區的外來女性開具的家政人員暫住證明的記錄——這便是延請鄉村女孩進城,必然會留下的痕迹。
「資料庫能對我這樣的外人開放嗎?我也想加入尋找,希望能更快找到。」
我拿到她開具的調查證明后,仿照她的筆跡,將查詢物改成了「慕音家的家政記錄」。仿造筆跡也是我的強項,而且,我既然知道慕音是誰,查詢這個人的家政記錄,自然是一擊中的。
「其實方法也不是很難。我向資料庫的管理員表明來意,請他指出這一類資料收在哪一片之後,再判斷一下收錄的年份,大致就能知道在哪裡了嘛。」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