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愴然漸起
第十一章 變遷亘代記

「下午好啊——」此時的店內,一個微胖也微微顯老的人正在櫃檯后耷拉著眼皮養神。似乎是養神養得太充足了吧,他見到我這樣一位生客進來,也操著會津的地方話打著招呼。「買什麼書啊?」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店,卻因為一些過往而在我的生活中獨特起來。一位名叫永間海夜的會津若松女孩,因為家中《若菜集》的事情而由我介入調查。而我得到的結論是,我的一位書友「鈴」,她似乎是背負著一個宿命一般在與永間海夜接觸。永間家的三代,每一代人都與一位化名讀音「すず」的人有著形似「有意無緣」的過往,這絕不是巧合。永間海夜說,「鈴」與她結識,便是作為這家舊書店的店員,在她去舊書店淘書的時候無意間發現的。若是「鈴」的身上背負著這種「與永間家同一代人結識」的宿命,那麼她與永間海夜的相遇便也決不能靠純粹的偶然。然而,我與「鈴」的交情僅僅是網路上有同樣的,閱讀推理小說的愛好而結成的相識,並不方便直接啟齒,將我心中目前的推測一一詢問。所以,我的選擇還是再一次造訪會津若松,來到那家「鈴」曾經做過數年店員的舊書店,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線索。
「那麼,『鈴』的目標便不是店裡的書,也不是這家店的什麼東西。她只不過是在這裏尋覓一個據點。」我的腦子飛速地將店主人的話處理成我所需要的信息。「送給永間海夜的書,也是她先在店裡選好,一旦送出去了,她立刻用自己的錢補上缺口。可見她也並不缺錢。」
「這麼看來,她倒不是學計算機的呢。」我在心裏暗自想道。「學計算機,用筆記本電腦在家裡做項目,網路條件是無論如何都要具備的,否則也太不方便了。這個房間里沒有水晶頭的插孔,外面又是封閉的小院這種無線信號難以到達的www.hetubook.com.com地方,要用網路可謂是難上加難了。主要空間里,唯一一個電源插座的污痕界線也表明這是電熱水壺插座的形狀,她若是長期在房間內使用電腦的話,要麼得在做飯後把廚房裡的插線板拔下來在主要空間里使用,要麼就不能讓電熱水壺的插座長期佔用主要空間唯一的插孔。
「那個姑娘走後,這裏也一直沒人住下,東西都還保留著原來的擺放。我有時會過來打掃打掃,順帶著也想念想念。唉,時間也真是快啊,她來這裏五年,一晃,這就又是三年過去了。」上了年紀的她表情展現出了戚容,看來「沉湎回憶催人老」這判斷著實是沒錯。我沒再敢接下她的話茬,趕忙讓視線掃過屋內的陳設。這裏除了那些一眼能明的大件,還有若干附著在大件的小擺設:玄關的鞋柜上還有著用娟秀的字體和可愛風格的貼紙做成的分類貼紙,上面寫著「出行用」「閑時用」「關鍵用」等字樣;灶台邊的烹調用具和食材已經隨著住人離開而撤走,卻也留下了一個插線板,雖然滿是油污,但油污下的塑料卻還顯出相當的白色;與玄關隔開的內部空間,牆上高處有若干粘貼在牆上的挂鉤,儘管成色尚新,卻也因為時間和灰塵而顯得臟而欲墜;牆的低處則有插座,白塑料上臟污明顯的界線也在說明之前是什麼樣的插頭長期插在上面;地上鋪著榻榻米,做工很是粗糙,也因為久無打理而顯得有些積灰,表面上還能找到若干編織的藺草被劃破、損壞的部位;桌上擺著插著兩支花的花瓶,算是房間里唯一的點綴;三斗櫥上著棕色的漆,不過也有部位磨損,露出了內芯的木質;打開各個抽屜,還能找到「鈴」留在這裏的,作為書店店員的裝束:長袖襯衣和圍裙。我計點著發現的各種痕迹,將「鈴」在這m.hetubook.com.com裏的生活設施一一復現出來:
「那麼,她又是以什麼理由向您辭行的呢?普通的大學學制都是四年,而她只在這裏當了五年店員吧?而且,她真的就是在畢業季將要到來的時候搬出去的嗎?」我依稀記得,永間海夜在敘述自己和「鈴」在會津若松分別時,並沒有特別提到那是畢業季。
「這樣啊……能讓我看看她在您這裏的住處嗎?我實在很想聯繫上她,或許,她的住處能留下什麼可以作為線索的東西。」
「您好。我買書是一個方面,另外,我想向您打聽一個人。」我將我需要打聽「鈴」的理由掩飾了一部分,只說出了現在要尋找她的必要。「她在三年前,曾經在這家書店裡當過店員,我方才提到的,那位名叫永間海夜的妹妹,曾經受了她不小的恩惠。」
她不是學計算機的,甚至未必是來求學的——我的結論一時俱出。她旅行箱內的東西,不可避免地要被這家書店的人看見。為了有個託辭,她才必須將自己的一些不正常的東西掩蓋成「正常」,這才有了鞋柜上那些貼上去的分類標籤。她若是真有分類標籤的習慣,那麼在書店的三年裡,為何不在舊書店這個更加需要分類的地方做下這樣的工程,讓我在書店內就看到她的字跡呢?反倒是經營舊書店的老人習慣了分類標籤,才會對這種東西見怪不怪吧。於是,她在會津若松所做的,便是一項非常容易損壞鞋子的事情,所以她才會帶著一套能自力更生的行頭外帶若干的鞋來到這座城市。她只有下午固定出現在書店,上午是她離開書店,假意以上學為名離開的時間,她用這個時間在某些地方行走。行走的地方是哪裡呢?看看鞋櫃里的灰塵或許知道。儘管草、石頭、小蟲蟻等等較為明顯的污物會在進門前敲掉,但沾上的土灰卻會帶進這個相對https://m.hetubook.com.com外界封閉的庭院里來。我打開手機的電筒,讓強光照在鞋櫃的隔層上。土灰中沒有水泥地上的灰質,沒有鄉土氣息的土質,沒有建築工地的礫質,也沒有跋山涉水的濘質。這就說明,「鈴」唯一的可能是在光潔的建築物內巡行。這樣的任務是什麼呢?
「你說,你要尋訪她嗎?嗯……我知道是知道,八九年前,我也是這樣在店裡的時候,有一個女孩找上門來,她自稱叫『睦月鈴』,想在這附近找一份零工,沿路一家家書店問過來,都沒有需要店員的。她甚至說,不付給她工資也行,只要讓她在店鋪里有個吃住的地方就行了。我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她說,她是來會津讀大學的,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她的專業課程很松,基本在上午就能完畢,並且作業基本也是在電腦上完成,她只要一個可供她筆記本電腦使用的插座。所以,她想利用大學生涯的空閑時間攢一筆錢,為將來的日子做準備。我看她也是個實誠人,就答應了她。」
「可以,可以。我叫老婆來帶你進去。」他往屋內喊了一聲,走出一位慈眉善目的老阿姨。她領著我穿過書店,從後門出去。這是一片房屋圍出來的露天小院,小院中間搭著晾晒衣服的竹竿,竹竿後方是與無數類似的房屋融為一體的老式小宅,這是這家書店主人家的住所;小宅外又搭了偏屋,約莫只有十余平米大小。笑眯眯的婦女將我領了進去,裏面是個簡單的空間:進門是玄關兼灶台,內部空間便只放下了桌子、兩個坐墊加一個三斗櫥。算上壁櫥的空間,這些設施也只能勉強夠一個大學女生的生活需要。
我為什麼要說「鈴」尋找的是永間大志呢?因為她在來到會津之前,她只知道上一輩的信息。現在永間家最新的一代是男是女,她在遠方是尋找不到的。因為,「鈴」終究因為「熟悉和_圖_書」而在我面前犯下了一個錯誤呢。她託名讀大學,假託什麼專業都好,偏偏假託讀計算機系,這難道不就是,她身邊有讀計算機系出身的人的一個有力證據嗎?
「那幾年,她在店裡的表現怎麼樣呢?」我記得,她和永間海夜結識的幾年,就送了近二十本書給她。若是她拿著店裡的書往外送,干這種借花獻佛的事情,店主對她的評價恐怕並不會多好吧。
便如我之前所言,這種舊書店往往是家族經營,上一代的店主老去后,便由兒子或女兒繼承這份事業。書店的宅基歸屬店主人家所有,店裡的營生也只管自家人的吃穿用度,一旦在這種閑適而又穩定的生活中長大,著實讓人難以提起轉變的念頭。有這樣的判斷,我便也有在這數年後依然找到當事店家的自信。雖然店家沒有店名,但永間海夜將路徑和惹眼的固定物品告訴了我,我自然也能找到準確的書店。
「她的電磁爐、電熱水壺等等設備並沒有留在這裏,而是隨著她一起帶來帶去。這些笨重又無法摺疊的東西裝在她的旅行箱中,也才使得她得用另一個旅行包來裝隨身衣物。她有不少鞋放在鞋櫃里,但她平日里的表現又都是在書店裡看書,店員圍裙還是店裡準備,用不著多少套衣服,那這些鞋子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您好,領導,耽誤您幾分鐘的時間,這是我們公司……」在行政機關、辦公樓、寫字樓等固定辦公場所的地方,經常能遇到這樣推銷小產品的人。他們便是這樣在光潔的地面上一個接一個辦公室,挨門挨戶地詢問。雖然「鈴」不是去推銷這類商品的,但她卻同樣有一個必要,在這些辦公室之間來去,那便是——尋找永間大志。會津若松有千萬間寫字樓,在裏面尋找永間大志,勢必不是一個容易的工作。
在會津若松,有這樣一家舊書店,沒有周邊周知的名字,也不在街口m.hetubook.com.com鬧市這樣人來人往的黃金地段。它只藏身在一條老街中,周圍的店鋪也都乾著同樣的行當,換言之,它絕不起眼。在會津若松愛書人的口耳相傳之中,這家店也並非售賣絕世孤本,又或是店主人有獨到的經營之秘。與老街上其他店鋪一樣,這家店的存在,僅僅被認為是經營舊書的老街的一部分,並不會有人將它單獨拎出來,向外人做介紹。
「那還用說?我可沒看錯人咧。她每天上午上學,回來后就在屋后的一個小房間里生活,什麼事情她都做的非常好,我們老夫老妻有時都會讓她到我們主屋一起吃飯。下午,她就在店裡幫我們看店,我們對她很放心,就算我們帶著孫子出去一下午,店裡也從來沒少了書或是其他東西。」
「我們倒沒注意啊,有可能是她另找到好地方了吧。像她那樣的好姑娘,要謀個好去處那不是很容易嗎?」
「『鈴』在讀大學的年紀來到這裏,她帶來的是一口旅行箱,放在大空間的這一角,大小參照箱底的墊腳在榻榻米上壓出的四個凹陷。旅行箱上還有一個皮質軟旅行包,它的提手掛在牆上,以至於挂鉤上還殘存著皮屑。三斗櫥里放著她自己的書本和紙筆,這可以從打開抽屜時那股特有的蛀書蟲的味道判斷;放在桌上的花瓶原本放在五斗櫥上,這從櫥頂面上一個圓形的印記就能得知。她在家裡做飯,用的是電磁爐,伙食質量還不錯,灶台背後的屋外螞蟻的活動非常頻繁。」
隨著時光的流轉,我們身邊的人、物、事,都在發生的大大小小的變化。在我們親身的經歷中,由於變化都是「漸變」,我們或許難以察覺,但在偶爾回首稍長的一段時間跨度時,變化在我們眼中就顯著了許多。有一個說法是:當我們有意識地回思過去的做法時,這就意味著我們開始老去。在偶然間回味起變化的劇烈時,我們便將這種劇烈的變化稱為變遷。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