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西風頌
第五章 春風化雨

「……你說的不錯。」店員點了點頭表示確認。說實話,樸素也只不過是場面上比較好聽的話語,說得實在或難聽一些,簡直可以用寒酸來形容了。不過,位卑未敢忘憂國,貧賤不毀讀書志,他們穿得雖然寒磣,父親也始終沒有為自己考慮的打算,但卻依然不吝惜給孩子買他需要,或是他喜歡的期刊。
de vivre.
「晴風堂有在周二特別安排的定例嗎?」臨時當班的店員也不好直接向客人承認原委,便迅速向在二樓失物區的店長發了信息請他坐鎮,自己先推開櫃檯,來到那位客人面前打起了拖延時間的馬虎眼。我心下也有疑惑,便打住了離開晴風堂的念頭,跟在店員身後朝著店內招呼的方向走去。
比如那兩位交涉的大人,晴風堂的店主和孩子的父親。從他們的言行來看,似乎並未被這個計策所隱瞞:孩子的父親在與生人店員交涉時,一直沒有說出「慣例的那個」到底是什麼,顯然,他若是實話實說,被不知情的店員當面說出「我們沒有那種活動」的話,無疑便把真相捅給了孩子。另外,店長被店員們評價為做事非常細緻周全,我說的「不點一遍是難以察覺滯銷一周的期刊少了一冊對不上數」,這個普通人都疏於去做的「點一遍」,這位店長很可能真的在實踐。故而,他也能推想出那個店員的真意——春風化雨地施惠于需要幫助的人,為他的成長提供幫助。這份鼓勵,讓我想起了在晴風堂讀到的一句話:
從這位先生的言辭「每周二慣例的那個」可以猜測出,孩子正在閱讀的是周刊。一個月四本的購買量,對條件不好的人來說也著實是明顯的負擔了。更何況,這孩子想讀的不是一種期刊,而是兩種。在購買一本期刊前,晴風堂這樣的大書店都會讓客人試讀,所以,這個孩子便是在這裏表現出了對那兩本期刊的特別興趣。不過,這一點被每周m.hetubook•com•com二在晴風堂打工的店員注意到了,他試著與孩子交流,得知了他對這兩本期刊有興趣,但家人卻並沒有每月購買四期八本期刊的經濟能力。於是,他想到了一個主意。
發出疑問聲音的是一位帶著小孩的男性,他們目前在通俗讀物區內停留。所謂通俗讀物,就是過了剛開始時的促銷期和暢銷潮流,被安排在書店較深處的那些書本,例如過了促銷活動沒多久的新書,剛過時效期不久的期刊等等。之所以安排在店內布局的深處,是因為這些讀物比較容易成為顧客的首選目標,也就是「客人是專為買這裏的書」而來。既然客人大多有這種衝動,店方就刻意把這些容易成為購買目標的書放在較遠處,暗使購買者更多地經過其他書籍的區域,增加這些非熱門書籍的被關注度。至於這兩位具體的購買者,他們現在停留在這個區域,具體來說,注意力似乎集中在期刊上面。不過大人似乎並沒有表現出對哪本書感興趣的模樣,一門心思都放在與他同來的孩子身上,而兒童的手上拿著一冊適合他八九歲年齡的書本,從裝幀上看顯然是期刊。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在晴風堂與牧戶同學有過這一次對談后,我與她的關係算是拉進了一些,並且從她的口中得知了,她的小團體中有一位化名「白露」的,對我有所耳聞的人。由於她的話語的影響,我還是並未給牧戶支招。雖然我會因此對牧戶是否依然會受到暗算多了一些顧慮,但她究竟要在晴風堂繼續她的兼職,若是下一次在晴風堂遇見,倒是可以從氣色中摸索出她到底是否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不過,晴風堂也不止有她這一位打工的店員,要碰到牧戶也需要等待一定的周期,至少一兩天之內是不可能了。
「是這樣。」
「客人,晴和圖書風堂非常願意為您服務,若是您對我們的服務有意見的話……」這位店員的年紀約莫是大學生,就算是拖延時間,說話也非常講究,既不觸對方的逆鱗,卻也不正面回答對方的問題。一旁的我則臨時充當了助攻手的角色,在店員與成年客人的話題無以為繼的時候,我則向那個小孩子套著近乎,與他聊起了年齡、興趣、手中期刊的內容這些話題,藉以讓大人分散他對於「定例的東西」的注意。知曉我本意的頂班店員面露微笑,將手背在身後向我做出了翹起拇指的手勢。
「說不好,我也和你說實話吧,我是個主攻理工的學生,對店裡的東西也不太感冒,只有在新書到貨,需要勞力,而我正好在搬運的時候,我會留意一下我具體搬運的書本。說起來,店長帶他們去內場我也有些看不明白,那裡是我們書店的倉庫,書本進貨清倉的裝卸也是在那裡,而那裡一般不準別人進入啊。」
「那裡是裝卸的地方,也就是說,那裡擺著還未上架的新書和已經成為積壓的舊書,對嗎?」
風乍起,合當奮意向人生。
晴風堂是大型連鎖書店,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一次性進大量的貨。他也像今天當班的打工店員一樣,得知了「進貨后都是堆放在倉庫,並且滯銷的期刊也存放在這裏」的情報。晴風堂雖然會根據各個網點的銷售實際調整大批進貨后的調配方案,但周刊的出版頻率高,晴風堂這邊也肯定沒法每一次都立馬根據銷售額調整這個網點的配貨。並且,為了保證可能到來的正常顧客増額,每次調配給每個網點的期刊數目都是要比科學的預估數額高出一個比例的。這也就導致了:每次直到失去時效性,期刊總是要滯銷一部分的,在最後雖然會被運回晴風堂的總調配站進行回收,但為了讓一些偶然錯過時效的人也能買到舊刊,從失去時效到回收,期刊也是總要在倉和_圖_書庫里躺上一陣子的。
「原來是這樣啊……我感覺,我能理解你和我的同事了。」聽完我所敘述的前因後果,以及隱含在提問間的,請病假的店員為何這樣做的理由,這位周三當班,這周臨時頂班的店員表示了肯定和理解。「這樣做既保全了對方的自尊,又沒對店裡造成多少實質性的損失,的確是一舉兩得。若是我能想出這種方法的話,站在他的位置上,我也會這麼做的。」
這段時間,便被每周二當班,知曉了這個小孩的困境的店員所利用。不過,徑直做主將期刊送出去,他既沒有這個許可權,也怕對方知曉自己的真意后認為這樣有損尊嚴。於是,他的策略是這樣的:對孩子撒謊說,每周二可以參与晴風堂的活動,買一本期刊,可以獲得另一本期刊一周的試閱權,不過試閱的期刊並非當時的刊物,而是已過了一周,時效性有所減弱的那一期。這麼做自然是為了將他的謊言包裝得更像是一件真事,並且為了讓效果更加逼真,還能加上「墊付押金」「辦理登記」等等手續。反正,既然是他自導自演,他完全有能力把這齣戲演得逼真,演成他想演出的效果。在說動這個孩子后,他可以把「他認為是真的」的信息告訴他的家長,讓家長來出資辦理。當然,他著重強調的是「這個手續只能在周二辦理」,這樣就能確保只有自己一個人知情。
在完成了這些準備工作之後,接下來的多少個周二,事情的發展都是在按這位店員的劇本在上演:這對親子來到晴風堂,挑出兩本期刊中較為便宜的一本買下,同時櫃檯里的店員準備好偽裝成活動贈閱的,另一本期刊的滯銷刊——時隔僅一周,晴風堂總調配肯定不會將滯銷刊物撤走,並且期刊是熱門刊物,這個網點肯定也要滯銷不少冊,有一冊不見了,店長不細查也是難以發現的。在下一周,這對親子繼續到來時,便將上一周看過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期刊歸還,店員則重新將它包裝好,偽裝成未拆封的樣子放回滯銷刊物的堆積區域,同時,又準備好這一周偽裝成贈閱的期刊。雖然第二本期刊的閱讀時間僅有一周,卻也足以讓小孩讀完它。
就算是從未見過的周期性事物,我們只要慢慢經歷,也能在認知上形成「曆數所有出現可能—發現出現周期—總結周期性規律—印證並確認」的過程,從而徹底掌握它的規律。比如我去晴風堂的次數多了,也能慢慢摸清店員當班的規律。不過,我在有一天帶著書本在櫃檯前結賬時,站在櫃檯后的店員卻不是我印象中應當在這裏的面孔。書店的客人向來不多,我得以向他攀談了幾句:
——瓦勒里《海濱墓園》
這時,店裡忽然有人喊道:「店員先生,今天怎麼沒有定例的那個東西?」
「為什麼啊?」等到親子二人消失在店內人的視線當中,店員立刻向店長開口詢問。然而,店長只是擺了擺手,並沒有回答他。根據我平日里與熟悉的店員閑談,了解到的店長作風來看,他辦事沉穩,做事細緻,但絕不像是「白露」那樣的寡言人,對於到店應聘的打工者,他都會不厭其煩地悉心指導。若是引用牧戶同學的評價,那便是「只要你去問,他什麼都願意告訴你,每一步該怎麼做問他都不會有錯。」然而,就是榮膺這樣一個評價的晴風堂店長,卻在這個問題上保持了神秘。
「我也不是很理解,甚至不知道晴風堂還有這樣的活動。我對期刊整個的了解也不深,只能肯定那個孩子買的,以及店長代為送出去的都是期刊。您有在晴風堂工作經歷,您認為店長這樣保持神秘感的背後是為什麼呢?」
店長終於從二樓下到了店面里,他一面連聲地對客人說著「抱歉,是我們臨時準備不周,忘記今天的定例活動」的話,一面帶著客人來到本不對外開放的內場書庫區,從裏面撿起一本書,雙手遞給www•hetubook•com•com客人。「非常感謝您的準時光顧,本日我們招待有欠,還請你原諒。」在他的示意下,臨時當班的店員也一併站在身後鞠躬道歉。
「定例的那個東西?」櫃檯處的我和當班店員都感到奇怪。我從沒聽說晴風堂會在周二搞什麼例行活動,他們能夠稱得上銷售活動的,只有新書上架的售賣會和整個晴風堂所有網點統一安排的促銷。
「這是什麼緣故?」這位帶著小孩的顧客最終只付了一本書的款,就是一開始,他的兒子拿在手中的期刊。然而,他帶走的是兩本書,我還分明看到,店長帶著他們從書庫拿出的書同樣也是連續出版物,裝在塑料袋而非塑封里,袋口還沒有拆開,厚度遠比期刊為厚,裝幀也比普通印刷的期刊要好,顯然定價要比他們付錢的一本貴出許多了。
然而,請病假的店員雖然執行了這個計策許久,並且為它製作了不少的偽裝,但他一時間實在缺席之後,這個計策終歸是被我們看了出來。儘管它的偽裝曾經給我們帶來了暫時的困惑,但揭開它之後,計策還是顯得平淡無奇,倒是裏面的善意非常的濃烈。不過,雖說它讓我費了一番腦筋,可並非是所有人都是要為它費腦筋的。
「哦,因為他請了病假,店長臨時聯繫我,讓我來當這一天班。」
「說起來,你的面孔我似乎有印象,你應當是每周三在這裏兼職吧?為什麼今天周二,你也出現在這裏呢?若是按照慣例的話,我記得今天是另一位店員的班次吧?」
「那,我或許能為今天店長的舉動給出一個我認為合理的解釋了,不過,作為印證,我也想和您確認:您追出店門,一直到那對親子消失在遠處。您是否認為,他們的衣著服飾比較傾向於那個……樸素呢?」
「這是什麼緣故?」同樣的不解表情還出現在了頂班店員的臉上,他甚至追出門,遠遠地看著那對親子消失在道路上。轉回店裡,他對我道:「我實在不懂這是什麼名堂。」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