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花落春歸欲斷腸
第十二章 洌彼下泉,浸彼苞蓍

再加上我們已經得出了雙重信封的猜測,把這個十中八九的猜測說出去,也能很快贏得對方的認同。
送牛奶這件事情並不統一,因為全國有無數個牛奶企業,各有自己的征訂和派送網路。有的雖然利用郵遞員或派報員,也有一些企業在訂單大量集中的城市建立自己的送奶工隊伍。所以,我還是請河內同學前往報社打聽。畢竟她也知道自己的姨媽長年看報的具體種類。
「還有下一站嗎?」
「是啊。」
「可是,假設我去反映了這個問題,報社卻不給我立即辦理呢?」
不過,好事終歸多磨。河內同學在出發前往當地的報紙印刷廠之後,我們又接到了她的電話。她在電話里沮喪地說,她向印刷廠的前台服務員詢問后,被指點前去找了負責報紙清點分發的一名工人。然而這個工人卻說,這張名單上的幾個名字里,有兩個人都符合「說方言,煙味重的瘦高個」,河內同學無法把這個人物形象說得更詳細,只好又找到我求助。
我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判斷呢?這是源於我們之前的思考——葉山夢紀定然在寄給自己生母的某一封信上使用了詭計。葉山夢紀身在熊本,我們不可能飛到那裡去當面質詢她。但她的信件寄到山形,總要有郵遞員來交給高橋敦子。山形的郵遞員既然只有這個數量級,那我們不妨就窮舉一番,通過這個環節來破解葉山夢紀的詭計。
我們非常幸運:這七八年來,山形的郵遞員正是一批堅守崗位從未有過變動,隨遇而安的人們,我們不需要再去追尋已經退休或離任的前郵遞員們。山形的市中心有一個廣場,兩條交叉的主幹道將城市劃分成東南西北四個區塊。而這一群郵遞員也正好是四個人,多年來也一直按照四片各管一片的分工。河內同學也知道自己的兩位表姨媽的住址,雖然和自己不處一片,但郵遞員就是這麼四和*圖*書個人,從給自己送信的郵遞員那裡,也能問出負責高橋家那邊的郵遞員的信息。
「我們需要肯定的是,我們之所以會去問派報員,是因為他很大程度上也是郵遞員和送奶工。新聞紙和油墨本就色澤暗淡不顯臟,而且對於每天都要看的報紙,有那麼些不衛生的痕迹也不怎麼會在意,有的工人甚至會拿報紙包裹盒飯等等。然而對於信件和牛奶,我們的信封的紙色非常白凈,而且信件這種東西在這種逐漸式微的時代越發顯得珍貴;牛奶又是食品,勢必要盡量保證它的衛生。倘若一個形象邋遢、不修邊幅的人每天送報紙、送牛奶,訂戶還安之若素,那麼這訂戶的心也著實大得沒邊了吧。」
「可是,我要怎樣找到具體的派報員呢?」河內同學問。「到郵政所詢問郵遞員,還可以有郵件送錯、沒送到等等可以作為理由的借口,但到報社詢問一個具體的派報員的動向,我想不出什麼名正言順的方法。」
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被地域阻隔的人們想要進行聯絡,書信便是必然的媒介。新興通訊手段的蓬勃發展也還不到一百年。甚至在二三十年前,郵政業務還是一個相當有分量的行當。在一年前,我曾經在千鳥夏實同學家中經營的茶屋「漣」里,圍繞一起珍貴郵票失蹤的事件展開思考。藉著那次機會,我認識了菅谷、本鄉、翼川等一批人,他們以人證的形式證明著郵政事業在上一代人的青春歲月里著實是火熱的行當。唐土的《詩經》里有一句詩道:洌彼下泉,浸彼苞蓍。這一句用以比興的,是對過去的都城繁榮的懷念。這些老一輩的郵政人們,勢必也會將自己那個時代,自己事業的記憶刻在心中吧。
「問過,印刷工先生說,他們兩個人的區別就是一個人身上比較整潔,另一個人就顯得不修邊幅一些。」
「那咱們就直和-圖-書接去找到這個人唄,既然報社不肯給我們派報員的聯繫方式,但一些信息總該是有的。派報員也是報社僱用的合同工,同樣有績效獎勵,並且也會有激發乾勁的對比表出現在醒目位置。我們大可以把這張表拍下來,雖然目前我們無法得知哪個名字才是我們要找的人,並且業績表的更新也未必及時而無助於判斷,但我們至少能從這裏得知報社下屬的所有的派報員。然後,我們就可以去下一站了。」
「嗯,這些背景我們之前確實也了解到了,不過我關心的是另一個角度。河內同學你曾經說,你的敦子姨媽的日常生活,是靠信報箱里的報紙和牛奶來打發每一天。換句話講,就是她仍然在征訂當地的報刊,是這樣吧?」
「我有一位名為高橋敦子的表姨媽,十年來一直收到來自熊本的郵件。請問,這些郵件在到您的手上時,是否是現在這個樣子?」河內同學依照給自己送信的郵遞員提供的信息,加上我們的分析推斷,最終聯繫上了為高橋家送信的郵遞員,並且向他出示了她從高橋敦子那裡拿到的,我們曾經研讀過的潔白的制式信封。而河內同學之所以向他發出「信件是否是現在這個樣子」的疑問,也是我所安排好的。這麼問,便能給對方以「我們已經發現信封之外另有玄機」的印象,而我們其實是不知道的。倘若他的警戒心高,反過來問「你們覺得是什麼樣子」的話,那也足以證明,這些信封確實不是他拿到手的信封。只要他的回答不是非常自然的「我不懂你們在說什麼」的話,那就顯然證明,葉山夢紀寄出去的信封,絕不是它現在的樣子。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解決。我們想一想派報員將報紙派發給我們的方式:先是從郵袋裡拿出報紙,然後交到我們手中或放在信報箱里。我們之前得到的印象是,這個人身上煙味很重,那麼m.hetubook•com.com他定然有較大的煙癮,或者習慣的煙的品種非常容易在身上留下氣味。我們也知道,吸煙和拿報紙都是用慣用手的。那麼,經他手派送的報紙,若是直接接過來的話,讀起來難免伴隨著一股煙味。所以,我們不妨去向報社反映,就說『自家的老人不抽煙,每天看報紙都感覺報紙上的煙味太大了。』有這樣一條理由,我覺得就能到前台去問出這個具體的人了。」
「不過,我們之間因為彼此都沒什麼交叉,又因為工作多數時候是在城市裡跑,彼此間沒什麼交際,我也是只知道有這麼個同事,至於怎樣聯繫上他……除非是我去郵政所領任務的時候碰到他也在,否則我也不知道。」
「你問過他們兩人有什麼區別嗎?」
「憑藉這有限的機會,您可以說一些他最基本的印象嗎?」
在今日的郵政規模已經像這樣大幅度縮水的情況下,一個人想要調查一座城市的郵政業務,便也不再是無稽之談。山形這座城市在國內算是第三梯隊,五人規模的郵遞員足以滿足各地寄往這個不到30萬人口的城市的郵件。據我所知,千萬人口大都會,現有的郵遞員也不到百人,所以這個規模的估計也是合理的。
「是的。我這兩位姨媽的家境都挺好的,雖說她們現在都回娘家恢復了本姓,但在之前,睦子姨媽嫁給本市議員,生下的兒子現在在東京當企業白領;敦子姨媽嫁給的葉山氏在當時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老闆。只不過這兩個丈夫,議員已經年老去世,老闆則喜新厭舊,人品是真的不怎麼樣。」
河內同學沒法問出更多的信息。並且她也不方便從高橋敦子那裡直接詢問郵遞員而讓她產生不必要的誤解。河內同學住在山形城市的東片,她的兩位表姨媽則住在南片。這就是我們所能獲知的信息了。
「當然。報社的采編、製版、審稿、校對是報社的責www.hetubook•com.com任,由報社的員工在他們的辦公區域完成;但印刷是由印刷廠承印的。而派送員只承擔『從印刷廠拿出報紙』到『送到每個訂戶手中』的過程,與報社的聯繫並不緊密,他們的固定出現地點反而是印刷廠。所以,這個下一站就是印刷廠。印刷廠的工人習慣的是油墨香,印刷行業又是絕對禁煙的,所以工人對刺鼻的煙味定然會印象深刻。所以,前往印刷廠,詢問這一群人中哪個是外地口音的瘦高個,我想,印刷廠的工人會給我們對號入座的。」
「為什麼?」
時至今日,郵政的生存空間不斷受到衝擊。一方面,自己賴以立身的「遠距離通信需求」已經被電話、手機、網路等越來越先進的手段更快捷、更即時地滿足;另一方面,新興的快遞業務也通過更廣泛的業務領域將郵政的作用囊括于其中。現在,郵政的生存土壤已經只能用立錐來形容,以往走街串巷,對阡陌交通了如指掌的郵遞員群體也成了上一代人的記憶。這一代的郵政業務雖然依舊存在,但業務量可以說是縮水了九成九,一座城市的專職郵遞員恐怕也不會超過三五人的規模。現在的郵政行業,更多的收入來源是靠發行紀念郵品,辦理官方文件的保密寄運,派送報刊等等。換句話講,通過寄信的郵票銷售獲得收入這一原本模式,已經不再是收入的大頭。
「那問題不就解決了,去問那個身上整潔的人。」
「他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瘦高個,身上煙味挺大。另外說話的調調兒……也不像是本地人,像是更北邊來的人。我記得的就這些了。」
葉山夢紀往山形寄信件的時間有七八年,雖然跨度很長,但這一段時間已經處在郵政行業凋零的大背景下,因此人事變動也不會太過頻繁。不過,要怎樣找到送信的郵遞員呢?如果徑直向當地郵政所詢問「給高橋敦子送信的郵遞員都有誰」這種問題,恐怕https://m.hetubook.com.com會直接被擋回來。畢竟郵政所有義務保護他人的通信隱私。不過,我們可以直接找上現任的聯絡員。辦法就是「自己給自己寫信」,比如我們從霞浦寄一封言之無物的信去山形,同樣會由郵遞員送給河內同學。這樣一來,河內同學就能接觸到山形的第一名郵遞員。而藉著這個見面的機會,河內同學便可以向他打聽這座城市郵遞員的送信情況。現在的郵遞員出門一趟也不會肩負太多的郵件投遞任務。有人通過閑聊為他們打發時間,他們也是很樂意的。
我們的信件寄出去幾天,料想河內同學已經收到。又過幾天,我們再寄出第二封信,為河內同學提供更多攀談和套近乎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河內同學掌握了若干山形郵遞員的情報,並且和我們進行了分享。
「但我記得我們還有若干背景信息。」我沉吟道。「在之前的介紹時,我記得高橋敦子女士的生活來源是靠包租收入支持。那麼她的家境應該挺不錯了?」
「我們剛才還在說,現在的郵政業務已經大量萎縮,單是投遞不知幾天才會有一封的信件已經不能再作為郵遞員的營生,他們還需要其他獲取收入的手段,而與當地報社合作,讓郵遞員兼職投遞報紙正是其中重要一法。這樣想來,為高橋女士送信的郵遞員,也很可能兼任了投遞報紙和鮮奶的業務。同樣的,由於現在電子報紙越發普及,紙質報紙發行量也有相當大程度的縮水;保鮮技術的普及和超市的便利,也使得訂鮮奶的業務大劑量縮水。三者的派送業務雖然現今仍然有,但它們在這座城市的業務員很大可能用相類的班底組成以減少開支。我們從這個郵遞員身上得知,他這位同行是個瘦高個,身上有很重的煙味,說話口音不像本地人。那麼,這個人又有很大可能兼任送奶工和派報員,河內同學,若是你能再去當地報社打聽一下的話,會不會有更好的結果呢?」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