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虛筆見真容
第一章 花下忘歸因美景

在高還原度的作畫當中,又有一門特殊的學問,那就是「模擬人像畫」,精擅此道的不是職業畫師,而是警署中的老一輩專家們。每當侵害發生,受害人來報案后,他們就會根據受害人的描述,然後用鉛筆畫出並調整相對應的人像來。他們的厲害之處在於,一是,他們能從不同語言表達能力的人們口中的話語中提煉出模擬畫像需要的信息,比如「高鼻樑、鷹鉤鼻、小鼻側寬」就把鼻子描繪得很形象;而「酒糟鼻」雖然是受害人認為非常清晰的特徵,但對模擬畫像就沒有太大幫助,畫師還得進一步用語言進行試探。二是,他們根本沒見過對象,卻能根據描述,將對象的相貌畫個八九不離十;無論是受害人自己看過,還是對象歸案后與模擬畫像比對,都讓人感覺「這就是照著他畫的吧!」可惜,老一輩的專家這門技藝都是勤學苦練才逼出來的,現在有了電子手段,一則還原度和準確度提高,二則細節調節更為方便,三又節省了無數畫筆畫紙的損耗。這些手段讓青年一代果斷地選擇了放棄練習,大抵沒有傳承老一輩的這門絕活。
「站著會挺累的。」他也沒有看我,徑自從身後的包袱里又抽出一張新畫紙,將它固定在畫架上。不過,他還是將那塊板子翻回了無字的背面,這自然是默認了允許我站著。
他的年齡顯然已是退出現職。但他精神矍鑠,手部活動遠多於面部,即便是這麼消遣興趣,坐下時也是端凝方正,沒有絲毫懈怠。四肢在作畫時擺得極其規矩又極其協調,作畫時視線只落在畫紙,觀察模特只用餘光,這一切都說明他只能是我之前所說,警署里做模擬畫像的老一輩人才。正常的畫師作畫,反倒是看模特的多,看自己畫作的少(因為職業畫手對畫早已畫出了感覺,不必長期觀察畫作)。只有這些模擬畫像的www.hetubook.com.com老師傅,他們長期以來都是不看模特繪畫,眼睛也只能盯著自己的畫,而受害人的描述只需要聆聽便能掌握。
這也難怪,他的作畫習慣似乎只需要捕捉模特的一個瞬間,這倒也可以允許這些臨時模特在作畫期間耐不住而做一些小動作了。但我也在思考,若是他僅憑作畫前看一眼,那之前那位女大學生的那些人物細節恐怕並不能掌握得如此全面。於是我決定試他一試:我觀看了他上一次作畫,知曉他完成一幅速寫的大概時間。我右手上有一條和奈惠一起買的腕飾,我擺姿勢時雙手湊在一起。於是,我估摸著他完成細節勾勒,塗抹陰影到一小半的時候,我將腕飾除了下來握在手裡。並且凝神觀察,看他有沒有用左手拿起橡皮進行塗抹的動作。
外行人讚賞繪畫的著眼點之一,就是繪畫「能夠非常還原地再現真實的事物」。高還原度的幾種表現方式,比如素描、油畫、水彩等等,都很容易博得外行人的讚譽。有些作畫風格更以極高的還原度作為標榜,比如說,連毛色的細微色差都加以描繪的高解析度動物畫,就令人驚嘆于畫師的精雕細琢。反過來,捨棄還原度,更傾向於藝術誇張的作畫方式,比如抽象畫,外行人理解起來就有些困難了。
再看他描摹這位臨時模特的樣子,那就更加顯現出這個老人的專業:他腰板挺直,右手捏著鉛筆的尾端,讓筆尖在畫紙上劃過。也沒見他掂量拿捏落筆的輕重,眼見他就這麼隨手一塗一抹,畫紙上赫然便是濃淡截然的筆跡。他左手基本不碰畫板畫紙,偶爾一支鉛筆畫得鈍了,或者塗陰影和勾線需要換筆,他也不看筆筒,就左手兩指在筆筒一捏、一提,就帶起另一支鉛筆來;他又以中指為軸,食指撥弄這支待用的畫筆左右一轉,拇指在筆尖和https://m•hetubook.com•com筆根感觸一把,似乎就知曉了這支筆是何型號,筆尖的粗細是否堪用。偶爾要用橡皮的時候,他同樣不停下右手的描繪,左手就拿著畫架底端的橡皮擦了起來。我們用橡皮都是因為底端固定,用力摩擦方才擦得乾淨,這般憑空抵著並不算固定的畫架子,稍一發力就能擦去或濃或淡的痕迹,這本事思量起來也是足夠厲害了。
我繼續留在了這個少見的人群中觀看老人的作畫。這位入時的女大學生顯然也是臨時起意當了模特。不多時,老人便完成了畫作,將畫架上的夾子鬆開,把完稿的畫紙遞給了她。這位女大學生一看,不禁有些赧然。眾人又繞到她身後,只見畫紙上赫然就是給她的一張黑白照片:披肩發、長袖運動衫、熱褲與長靴一樣不少;而動作的捕捉,自然是她在當模特時長時間保持低頭看手機的狀態。這張速寫的細節都非常到位:她握手機的左手食中二指做了美甲,畫面一側的左耳戴著無線耳機,耳垂處有數枚晃眼的耳飾,這些細節也完全體現在了速寫當中。畫紙的左下角是漸變處理的一塊留白,簽著一個潦草到我無法辨認的名字。女大學生為她的分心向老人鞠躬致歉,而老人卻很大方,向她笑了笑,便示意作畫已經結束,也沒有任何索取酬勞的表示。
「你家裡有為人看相的學問吧?」他在交過畫作的同時,低聲向我問道。
我在家裡和奈惠談起了這一段故事。為什麼會說到這一節呢?還得從不久前我的一樁遭遇說起。
「那,淵子既然自己弄明白了這個故事,為什麼還要把我喊過來啊?」
我拿著這張畫退出了人群,向奈惠等人告過罪后便回了家。這也就有了第二天奈惠的造訪。
奈惠與眾人湊過去一看,發現原來是一位老年人坐在椅子上,手裡拿著鉛筆正在寫寫畫和-圖-書畫。再湊近一些,才發現這位老年男性是在即興速寫。他的速寫對象就是圍觀的群眾,現在的目標就是一位打扮入時的染髮女大學生。他並不像是賣畫謀生,而是年紀大了隨性所之——這從他的一套行頭就可以看出來:他的身體衣著端莊而乾淨,不像街頭藝人那樣邋遢;他極其規整地擺出畫架,端正地放上畫紙,左手邊的筆筒里裝著一套型號統一、削得周整的鉛筆,就連久用把角磨得圓了的橡皮,上面的鉛筆碳粉跡也擦得十分乾淨。加上這個老先生規矩的舉止,謙和的手勢,他越發不可能是慣常于街頭的浪人。
上個周末,奈惠約了我和其他朋友出去玩,在一條街上發現了一圈圍觀的人。這條街因為是熱鬧的商店街的後巷,平日里利用它的都是各個門面的工作人員,利用後門進行貨物的裝卸,故而在我們本地人的一貫印象里算是非常冷清的。大白天的本來都見不到什麼人,那麼這一圈圍觀者就顯得有些突兀了。
不多時,老人右手的畫筆交到左手,對我做了個大拇指的表示——這說明他已經完成了畫作。我雙腳先是暗自運勁,確認過不至於因陡然行動而麻木過後,方才向他鞠躬致謝,並且上前伸出雙手接過他遞來的畫作。
——題出白居易《酬哥舒大見贈》
我渾然忘記了此行是和奈惠等其他人一同出去玩。加之我在人群里一來話少,二來人際窄,在一群人中未免顯得影薄。等我回過神來,左右一看,奈惠等人竟爾已經走得不見。料來是他們當時也正聊其他話題聊得熱絡,也沒注意到少了一個我這樣的傾聽者吧。
他作畫的動作和我在人群中的觀察一無二致,倒是距離的再次拉近讓我能看到他的雙手:他手部皮膚倒顯得不如面部衰老,但手上的筋肉卻沒多少,關節異常顯眼。照理說,描摹一個生人模特,一般的畫手都要一邊和-圖-書畫,一邊不斷看向模特並修正筆下的形象;但他作畫是雙目凝視畫紙,只在作畫前凝神關注了我一陣。之後彷彿便陷入了他的個人世界一般。
「我不是說了嗎?為了觀察他是否在作畫途中依然注意我的一舉一動。若是他給我的畫作上我依然戴著腕飾,那就說明他僅憑看我的第一眼來作畫。這樣的畫師也是有的,我就沒法斷定他是退休警員了。」
我的桌子上放著兩張速寫,它們宛然一轍,左下那幾乎無法複製的潦草落款一看便知出自同一人之手。兩張速寫,一張是我無比熟悉卻又隱然有些陌生的面孔,那是我自己;另一張,是個我完全不認識的人。
當模特自然要有「基本不動彈」的自覺。剛才那位女大學生雖然手指不停,但整個身體大體並未有動靜,所以還是能認可的。久站不動自然比久坐不動更累,我能有把握久站不累嗎?當然不是,我之所以自願站著當模特,自然是因為坐下后視線就被畫架擋住,沒法再觀察老人的作畫了。
我不禁好奇心起,深願進一步觀察這位老人的藝業(因為我當時心下也在懷疑,不確定這位老人到底是何身份。除了老一輩精擅模擬畫像的警視,還有可能也是精擅此道的畫師)。一時間,人群也沒有人搶到前面,老人甚至收拾停當,將之前速寫女大學生時磨損的鉛筆和橡皮都理得完善,依然沒有下一個自願者上前。他不禁左右看了看,見他人大抵舉著手機,用攝像頭對著他,只好笑了笑,向唯一用雙眼看著他的我招了招手,眼色往對面的椅子瞟了瞟。
看來他的確只是一位消遣興趣的老畫手了。他完成了這樣一幅形神兼具的畫作,周圍便是紛紛鼓掌,更有許多人掏出了手機,用閃光燈或攝影功能記下了這一幕。接著,老人的右手越過畫架伸到畫架背面,將我本以為只是一塊擋板的板子翻了過來。我看hetubook.com•com到上面寫的是「砥礪技藝,消遣興趣。免費速寫,有意者憑君前坐。」那位入時大學生離去后留下一張和老人所坐款式相同的摺疊木椅,料來也是老人一併攜來。
「為什麼淵子要把腕飾取下來啊?」
好在我身材也沒什麼贅肉,今早也是睡足了才出來,天氣也是個非常宜人的狀態。加上我自己的顏色似乎也挺迎合大眾的審美,我這一襲中袖白連衣裙,雙手握住淡青色手包的提帶,著淡灰涼鞋站立的中長發形象略定,似乎也引來了周圍的一片驚嘆聲。我並未被這些雜音所擾,而是身體一動不動,雙目不斷凝在老人的舉手投足當中。
於是我越眾而出。但我走到椅子前面,卻是猛一遲疑。「不好意思,我能不能站著呢?」
我們在這湊近的一瞬,彼此交換一個眼神,便確認了對對方言語的認可。兩人又是微微笑過,老人將畫架背面的板子翻回有字的正面,開始等待下一位志願模特。我拿著畫作退回人群,周圍的人又如前一般,對畫作的高還原度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或許在這些圍觀人的眼中,方才的一段時間,只不過是「一位技藝高超的老畫師為一位美少女畫了一幅非常還原的速寫」吧。
「那您應該是退下來的模擬畫像的老師傅吧。」而我也沒有正面回答,在躬身接過並低語的同時,左手做了一個小孩子家「呼警」的手勢,以這樣的方式進行了回應。我的回答自然包含了對他之前一問的默認——我已經在他的畫作上看到,我的右手上沒有腕飾。這就證明了他在作畫的同時也沒有放鬆對我的觀察。而他既然在觀察我,也自然能意識到我在觀察他。我觀察人用雙眼,目光落在的幾個關鍵位置,取下腕飾試探他的用意,顯然也已被他洞察。
「因為,我家裡這樣的速寫,除了我自己這一張,今天還收到了另一張。」
「這就是我需要進一步調查的問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