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堪輿圖
第六十五章 姜還是老的辣

反正濮陽這裏也沒有什麼才華能比過他的人,他幹嘛不試試呢?
罵人畢竟是門學問,既要符合天下士人的品位,「事昭而理辨,氣盛而辭斷」,也得照顧到鄉野農夫的審美,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易於傳誦。
「我原有精兵十萬,欲調幽州兵五萬,青州兵兩萬,並雜胡兩萬余,共出河北,」袁紹坐在上首處,冷冷地看著下面,「但兵貴神速,今日之事,在急不在緩!諸位意下如何?」
詔書從楊修手中再到天子行宮,直至來到鄴城,不過二百里路,一兩日的路程。
沮授和荀諶都是一愣,但荀諶的腦子顯然更快一步。
楊彪平靜地看了他一眼,將手裡的竹簡遞給他。
當孔北海駢四儷六,文采非常的文章乘著印刷術和紙張改良的東風一路飛到鄴城時,鄴城的眾人早就沒心思去管這場罵架了。
他們經歷了常人想不到的挫折,忍受了常人忍受不了的痛苦,才創下這一份基業!這意味著即使將這些人迫至絕境,也很難令他們屈服投降——而反過來呢?兵強馬壯,心高氣傲的冀州軍能否承受同等的壓力?
天子降詔,反正詔書是已經下了,至於去不去,什麼時候去,當然是沮授自己說了算。
你雖奪了冀州,但在朝廷眼裡,你也不過是董卓一般的賊子罷了!
「陸廉張遼都非精於文筆之人,孔北海又非一二日間能得音訊,」楊修又有點躍躍欲試,「檄文那般折辱青徐眾人,兒很是不平,想要替他們仗義執言。」
「倉亭津已失,天子東巡之路便再無阻礙,既如此,主公當緩,不當急。」
陳琳在末尾處,摸一摸袖子,感覺心裏委屈極了。
……他還是很想拿出來給人看一看。
他們的陣線越來越長,陸廉需要防守的城池也越來越多,她也就越來越疲於奔命。
紀亭侯陸廉氣得掀了案,撕了檄文。
詔書內容很簡單,他聽說河北多高士,其中有幾位才學出眾,名滿天下的佼佼者,心中很是www•hetubook•com•com仰慕,因而征他們入朝伴駕。
聽了這句打趣,沮授呵呵地笑了起來。
楊修被噎了一下,神情就有點悻悻。
「既然諸位亦無異議,」袁紹的聲音又冷又硬,「我便暫不調幽州兵至此,只發烏桓鮮卑十萬餘眾,共討劉備!」
現下朝廷這一道詔書,彷彿明明白白抽了袁紹一耳光:
但這份「十分客氣」的檄文被陸廉死死攥在兩手之間,「刺啦——」一聲,就裂成兩半了。
外面傳抄的檄文有竹簡的,有紙張的,她手裡這份是絲帛的,足見臧洪待她的客氣。
因為這個緣故,袁紹得了河北之後,這個人就一直賦閑在家,不再出仕。
張遼叉開了兩條腿,以拳抱胸,點了點頭,「我聽說了。」
「哦,你要幫他們罵人。」
那位李歷原是韓馥治中,當初在袁紹起家時,曾經苦勸韓馥給沒地沒糧的袁紹餓死拉倒,韓馥不聽他的苦勸,獻了冀州,才有袁本初今天的霸主之位。
指望陸廉罵回去是不成的,看她破口大罵了半天也只會給袁紹袁術袁逢袁隗拉出來輪番罵,尤其後面仨還得從土裡刨出來再罵——半點也沒有花樣和技巧可言;
審配悄悄看了一眼田豐。
謀士們齊齊地行了一禮。
一場突如其來的流感放倒了鄴城大半謀士,每一個人的額頭上都綁了一塊白布,躺在家裡,可憐極了。
第二位被徵辟的名士,是田豐。
「陳公猶記此文耶?在下已後悔久矣,」荀諶的聲音里不知怎的,帶上了一絲悲涼與憤慨,「不是這道檄文,還惹不出這些事來!」
「哦,這一封不是給使君的,」使者笑道,「天子還征了其他幾位入朝呢!」
出了袁府,陳琳悄悄地將這份文章遞給荀諶時,荀諶臉上平靜的微笑忽然裂了一下。
……但他還是兢兢業業,辛辛苦苦地又寫了一份文章來駁斥駁斥他的孔融。
「陳孔璋那一紙檄文,只好騙一騙那些見識短淺和*圖*書之輩,」沮授說道,「好在劉備麾下雖有名將,卻鮮有才學過人之士,孔北海,陳長文者又在青州,未必會替劉備……」
老人瞪了他一眼,「當真愚魯,還未明悟么?天子就在咫尺,你還在那裡籌謀自己寫文駁斥,還想等孔文舉的文章!」
楊修躡手躡腳地往外走時,張遼正在往院子里進。
「袁紹發了檄文。」楊修最後還是謹慎地這麼小聲提醒了一句。
「我沒問他們,我問你,」他說道,「你想幫他們,所以準備寫文章替他們罵回去,這就是你的辦法,是不是?」
楊彪一點也沒被兒子打動。
楊修把剩下的話都收起來了,只同他還了一禮,便出了院門,坐車回家去了。
表李歷為魏郡太守,也就是說鄴城從此就歸這位管理了。
「我要你代天子擬幾份詔書,寫畢后呈與天子過目。」
以優勢兵力與穩固的防禦工事來對抗陸廉的奇謀,這才是取勝之道。
楊彪摸了摸鬍子,「你又待如何?」
「……天子還有詔書未下?」
沮授平復了一口氣,送使者上車時,忽見這位天使又掏出了第二份詔書!
他臉上的吃驚一瞬間便轉為了驚駭,「何人出此謀也!」
「楊議郎。」
這位議郎上下打量了一下他,頭戴武冠,身著束袖直裾,腰佩長劍,腳踩布靴,樣貌也很英武。
「何事這般輕浮?」
對上這樣的將領,冀州軍人數又遠超敵軍,自然應當穩紮穩打,將陣線穩穩向前推進,他們有數十萬之眾,青徐豫三州加在一起也不可能超過五萬,何況劉備又要領主力與曹操決戰。因此他們大可將陣線越拉越長,從容向前。
至於荀彧什麼反應,楊彪就不在乎了。
因此當朝廷使者乘車而至時,荀諶尚在一面看地圖,一面同沮授聊起檄文之事。
有僕役匆匆而入,打斷了二人的對話。
冀州雞飛狗跳時,兗州也未能得閑。
陸廉還在破口大罵。
田豐咬了咬牙,硬是沒吭聲。
「父親hetubook.com.com!袁紹出檄文了!」
拿著詔書的沮授一瞬間臉色也如荀諶一般,再忍不住了:
什麼檄文?
「你從紀亭侯處而歸?」父親收回手,將目光看向簾外,「她見了檄文,如何反應?」
詔書里也是寫得親親熱熱,就差直接畫一個天子招小手的小像在詔書上了。
……在河北眾人看來,與其說是天子招小手,不如說是劉備抓著天子的手在那裡招小手。
——要知道忠誠不絕對,那就是絕對不忠誠啊!
但「詔書」不是這樣簡單就能過去的事。
楊彪的詔書沒給諸夏侯曹那些人發,大概是這老頭兒很精明,知道發了也沒用。
張邈張超兄弟有高義之名,臧洪當初在酸棗起兵時辭氣慷慨,但未必擅長罵人,都不行;
接下來,他表鞠義為平北將軍,要他鎮守并州,去平烏桓。
打陸廉不該這麼打。
張遼的表情就很微妙,但還是行了一禮。
……但這也就罷了。
——你,你,還有你,你們各個都有一串兒食漢祿的祖宗,你們是認真的嗎?
「怒髮上沖冠。」楊修小心答道。
——是不是漢臣啊你?拉出來遛遛看啊。
楊修眨了眨眼睛,「兒愚魯,父親可有什麼見教?」
……而且紀亭侯也未必樂意讓別人看到自己跳腳的模樣。
陸廉是個什麼樣的將領?這是個真正擅長「兵貴神速」,常以劣勢兵力勝優勢兵力,因此格外喜歡野戰,好出奇兵的將領。
沮授那張消瘦的臉上露出了一個笑容,「友若之見,恰與我同。」
於是這位神清骨秀,才名在外的年輕議郎趕緊屁顛屁顛地先替父親磨墨,再替父親展開一卷空白竹簡。
「在下不過草莽寒門,尋常愚夫,何意竟能上達天聽?受此恩耶?」沮授咬著牙問道,「不知是何人舉薦?」
因此哪怕是最耿直的田豐,被其他幾個謀士寄託了希望與期待目光的田豐,都咬著牙沒敢吭聲。
而決戰,永遠應當打成陣地戰,防守戰。
這位河北監軍的眼和-圖-書前忽然就是一黑。
冀州軍的大監軍並不以陰謀權術為長,見荀諶一副跌足懊悔的模樣,連忙問道,「友若竟知天使何來?」
至於檄文?
袁紹沒前途的!跟著朝廷走吧!跟著朝廷走,你們要前途有前途,要名分有名分,要大義有大義!
……楊彪!楊彪!
——你不走嗎?
閉門稱病,不能見客,連帶著備戰工作也不得不停下來。
儘管在陳琳筆下,以及當世許多士人眼中,劉備軍團所有高級將領都是出身寒微之人,幾乎一無是處——畢竟在這個時代,出身寒微就是一個致命弱點——但沮授絕不會這麼想。
北海孔融倒是一個罵人高手,楊修心想,可以看他如何反應。
但現在誰也不敢說出他們的想法——朝廷剛發了一堆詔書,明目張胆地要他們跳槽,現在再說「穩紮穩打」,一定會被主君當成心懷二志的反覆之人。
楊修一愣,「詔書?」
這位尚書令將目光轉了回來,瞥了兒子一眼,又將目光落在硯池上。
因此在沮授眼前一黑,被僕役手忙腳亂地抬進府之後,田豐也立刻生病了。
楊修坐在車上這樣想著,就不覺有點手癢。
——你對大漢的忠誠是真心還是假意?
指望張遼罵回去,也是不成的,他聽見陸廉那樣惱怒時露出來的神情,分明就是標準「看我把袁紹揪出來打一頓給她出出氣」的邊地武人模樣;
天子降詔。
在他看來,出身寒微之人,無論是眼界,學識,閱歷,家族助力,都比不上累世閥閱的公卿之後,因此這些能夠走到今日,名滿天下的寒微之人心志之堅忍,遠勝那些世家名門!
當沮授見到這位朝廷派來的使者時,他終於意識到荀諶剛剛在忌憚什麼。
「他們雖出身寒微,陸廉又為婦人,卻不失為至誠君子。」
這位弘農楊氏的才子上車時還在沉思,下車時已經有點躍躍欲試,腳步匆匆地走進了自家這座清幽的小院子里,驚起了幾隻飛進來偷果子吃的鳥兒。
儘管被父親責罵m.hetubook.com.com了一句,楊修的心理素質卻好得很,依舊是腳步輕快地走上台階,脫了木屐,三步並作兩步地跑進來,「父親可知?」
鞠義是原來那位冀州牧韓馥的部下,雖然為袁紹收用,但性情驕橫跋扈,一直不為袁紹所喜。
——不走?你還見不見人哪?
「或許是在下多想,」荀諶臉色變幻得十分迅速,「天使既至,監軍且去迎接便是。」
「文遠將軍。」
因為人在狂怒的時候,勸他也沒什麼用,好歹都得將這口氣理順了再說其他。
……咳。
沮授悄悄看了一眼審配。
——就算你們不走,你們猜,你們主公怎麼看你們啊?
沮授很感興趣,「友若有何高見?」
誰在乎那份檄文!
他只發給了一個人——天子降詔,征荀彧入朝。
作為一個聰明人,楊修挺想勸一句張遼在院子里晒晒太陽再進去的。
儘管她容貌尋常,衣著也作男裝打扮,但光是這一下,還真有點妺喜的架勢了。
楊彪坐在竹簾下,手裡握了一卷竹簡,遙遙地望過去,皺起眉頭。
總而言之,詔書里溢於言表的那幾句話就是:
這位天使笑眯眯地,「是老令君親薦使君呢!」
劉備遠在宛城,收到這份檄文還得些時日。
但是楊彪似乎一點也沒察覺到自己引發的這場精準打擊袁紹謀士的流感有多缺德。
「監軍亦不曾為陳孔璋之才所惑,」荀諶笑道,「實為萬幸。」
……就是那捲檄文。
楊修恍然大悟,「父親!兒悟了!兒悟了!」
第三名被徵辟的是辛評,第四名審配,第五名逢紀……
第一個點名征其入朝的,就是沮授。
「監軍!有天使至!」
而且一口氣降了好幾道詔書,跟詔書不要錢似的,流水一般發來了鄴城。
老人端莊而有氣度的臉上忽然露出一個譏諷的微笑。
楊彪根本沒準備自己動手寫,他指了指毛筆,示意楊修拿起來后,才開口:
「主公此次出兵,在下有一愚見,」這位秀美的青年文士的指尖敲在范城上,「還須監軍定奪。」
上一頁